(1)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下列措施中可以提高實驗精度的是ABCABC.
A.選細線作為擺線
B.單擺擺動時保持擺線在同一豎直平面內
C.拴好擺球后,令其自然下垂時測量擺長
D.計時起止時刻,選在最大擺角處
(2)某同學在做“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先測得擺線長為97.50cm,擺球直徑為2.00cm,然后用秒表記錄了單擺振動50次所用的時間,則:
①該擺擺長為98.5098.50cm.
②如果測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BB.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懸點末固定,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C.開始計時時,秒表過遲按下
D.實驗中誤將49次全振動記為50次
③為了提高實驗精度,在實驗中可改變幾次擺長l并測出相應的周期T,從而得出一組對應的l與T的數據,再以l為橫坐標,T2為縱坐標,將所得數據連成直線如圖所示,并求得該直線的斜率為k,則重力加速度g=4π2k4π2k(用k表示).
4
π
2
k
4
π
2
k
【考點】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
【答案】ABC;98.50;B;
4
π
2
k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34引用:7難度:0.7
相似題
-
1.在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
(1)用秒表測時間時為盡量減少誤差,應從擺球通過 (選填“最高點”或“最低點”)時開始計時。
(2)某同學在正確操作和測量的情況下,測得周期為T1,得出重力加速度值比當地重力加速度值小,排除了其它因素后發(fā)現,是所用擺球的重心不在球心所致,則可以判斷重心應該是在球心的 (選填“上方”或“下方”)。于是他將擺線長減小ΔL,測得單擺振動周期為T2,由此可得到比較準確的重力加速度表達式是 。
(3)為了更準確測量,他測出多組擺長L和振動周期T,得出如圖所示圖象,則圖象的縱軸表示 ;由圖象求出的重力加速度g=m/s2.(小數點后保留兩位)發(fā)布:2024/12/29 15:0:2組卷:124引用:5難度:0.6 -
2.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某實驗小組在測量單擺的周期時,測得擺球經過n次全振動的總時間為Δt;在測量單擺的擺長時,先用毫米刻度尺測得擺線長為l,再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的直徑為D,某次測量游標卡尺的示數如圖甲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從甲圖可知,擺球的直徑為D=mm;
(2)該單擺的周期為 ;
(3)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度,在實驗中可改變幾次擺長L并測出相應的周期T,從而得出幾組對應的L和T的數值,以L為橫坐標、T2為縱坐標作出T2-L圖線,但同學們不小心每次都把小球直徑當作半徑來計算擺長,由此得到的T2-L圖像是圖乙中的 (選填①、②、③),由圖像可得當地重力加速度g=;由此得到的g值會 。(選填“偏小”“不變”“偏大”)發(fā)布:2024/12/29 14:30:1組卷:129難度:0.6 -
3.小明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單擺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1)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擺線要選擇適當細些、長些,彈性小些的細線
B.質量大、體積小的擺球可以減小空氣阻力帶來的影響
C.單擺的擺長等于擺線上端的懸點到擺球最低點的距離
D.為減小測量周期的誤差,擺球全振動的次數越多越好
(2)用游標卡尺測量擺球直徑如圖乙所示,則擺球的直徑為 cm。
(3)通過改變擺長,測出多組擺長l和周期T的數據,作出T2-l圖線如圖丙所示,則由圖中數據計算重力加速度g的表達式為 (用l1、l2、T1、T2表示);用此方法計算重力加速度時,圖線不過坐標原點對結果是否有影響?。(填“有”或“沒有”)發(fā)布:2024/12/20 9:0:2組卷:47引用:4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