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我們有些同志歡喜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么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為什么一定要寫得那么長,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下決心不要群眾看。因為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里還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聯(lián)進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戰(zhàn)爭,斯大林在七月三日發(fā)表了一篇演說,還只有我們《解放日報》一篇社論那樣長。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現(xiàn)在是在戰(zhàn)爭的時期,我們應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延安雖然還沒有戰(zhàn)爭,但軍隊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喚工作忙,文章太長了,有誰來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歡寫長報告。他們辛辛苦苦地寫了,送來了,其目的是要我們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也不好。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務,是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蛘哂腥艘f:《資本論》不是很長的嗎?那又怎么辦?這是好辦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庇终f:“看菜吃飯,量體裁衣?!蔽覀儫o論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我們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不是說任何東西都以短為好。戰(zhàn)爭時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內容的文章。最不應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演說也是一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
(1)節(jié)選文字是怎樣進行論證的?
(2)“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務”一句中“主要的”和“首先的”兩個修飾語次序可否顛倒?為什么?
(3)節(jié)選文字中畫線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4)《反對黨八股》適時恰當?shù)剡\用諺語、歇后語、成語和俗語,為文章增色不少。請從下面這些熟語中選擇一個,學習文中的寫法,寫一段話,表達你對某個問題的認識或看法,不超過60個字。
備選熟語:①看菜吃飯,量體裁衣。②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11 8:0:9組卷:5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當今世界的一個嚴重問題是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失衡。在世界的各個地區(qū),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傾向:重物質,輕精神;重經濟,輕文化。發(fā)達國家已經實現(xiàn)了經濟的現(xiàn)代化,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較富裕,但是人們的精神生活卻越來越空虛。與此相聯(lián)系的社會問題,如吸毒、犯罪、艾滋病、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發(fā)展中國家把現(xiàn)代化作為自己的目標,人們重視技術、經濟、貿易、利潤、金錢,而不重視文化、道德、審美,不重視入的精神生活??傊?,無論是發(fā)達國家或是發(fā)展中國家,都面臨著一種危機和隱患;物質的、技術的、功利的追求在社會生活中占據(jù)了壓倒一切的統(tǒng)治地位,而精神的生活和精神的追求則被忽視,被冷淡,被擠壓,被驅趕。這樣發(fā)展下去,人就有可能成為沒有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單純的技術性的動物和功利性的動物。因此,從物質的、技術的、功利的統(tǒng)治下拯救精神,就成了時代的要求、時代的呼聲。
    (1)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  
     

    A.當今世界的傾向是:重物質,輕精神;重經濟,輕文化。
    B.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失衡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嚴重問題。
    C.從物質的、技術的、功利的統(tǒng)治下拯救精神,是時代的要求。
    D.世界面臨著追求物質、功利,忽視文化精神的危機與隱患。
    (2)這段文字運用的論證方法是
     

    A.比喻論證 對比論證
    B.正反論證 對比論證
    C.例證法 喻證法
    D.例證法 對比法

    發(fā)布:2025/1/3 8:30:2組卷:1引用:1難度:0.5
  • 2.不適合作為讀書與成功論據(jù)的一句名言是( ?。?/h2>

    發(fā)布:2025/1/3 8:0:45組卷:3引用:1難度:0.8
  • 3.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永遠在那兒運動、變化、發(fā)展,語言也是這樣。語言的變化,短時間內不容易覺察,日子長了就顯出來了。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經給《論語》做過注解,可是假如當孔子正在跟顏回、子路他們談話的時候,朱熹闖了進去,管保他們在講什么,他是一句也聽不懂的。不光是古代的話后世的人聽不懂,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的地方經歷著不同的變化,久而久之也會這個地方的人聽不懂那個地方的話,形成許許多多方言。
          古代人說的話是無法聽見的了,幸而留傳下來一些古代的文字。文字雖然不是語言的如實記錄,但是它必得拿語言做基礎,其中有些是離語言不太遠的,通過這些我們可以對古代語言的演變獲得一定的認識。為了具體說明古代和現(xiàn)代漢語的差別,最好拿一段古代作品來看看。下面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戰(zhàn)國策》里的《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篇的頭上一段: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r />      把這一段用現(xiàn)代話來說一遍,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大的差別。不能光看字形。光看字形,現(xiàn)代不同的字只有四個:昳、曰、孰、吾??墒锹?lián)系字的意義和用法來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12個字:八、我、能、城、國、不、客、從、來、坐、談、問。大多數(shù)的字,不是意義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兩樣。大致說來,有三種情形。
    (選自呂叔湘《語言的演變》)(1)對選文加點詞句指代的對象,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樣”指的是“運動、變化、發(fā)展”。
    B.“同一種語言”既包括同一個國家的語言,也包括同一民族、同一時代的語言。
    C.“文字”指的是“書面記載”。
    D.“這些”指的是“離語言不太遠的文字”。
    (2)選文第一段關于朱熹與孔子的故事,要證明的觀點是
     

    A.語言跟世界上其他萬事萬物一樣也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
    B.語言的變化短時間內不易覺察,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顯現(xiàn)出來。
    C.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的地方會經歷不同的變化,從而形成方言。
    D.古人說的話,后世的人是聽不懂的,需要借助文字來理解。
    (3)根據(jù)選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語言的演變不僅有地域的差異,也有時代的差異。
    B.作者通過研究古代的文字記錄來獲得對古代語言的一定的認識。
    C.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最大的差別體現(xiàn)在語音和語法方面。
    D.古代典籍記錄的文字必須以語言為基礎,但有些離語言是比較遠的。
    (4)選文主要使用的論證方法是
     

    A.假設論證
    B.引用論證
    C.舉例論證
    D.對比論證

    發(fā)布:2025/1/3 7:30:1組卷:1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