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從東漢末年到魏晉,這種意識形態(tài)領域內的新思潮即所謂新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反映在文藝美學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簡單說來,這就是人的覺醒。它恰好成為從兩漢時代逐漸脫身出來的一種歷史前進的音響。在人的活動和觀念完全屈從于神學目的論和讖緯宿命論支配控制下的兩漢時代,是不可能有這種覺醒的。但這種覺醒,卻是通由種種迂回曲折錯綜復雜的途徑而出發(fā)、前進和實現的。文藝和審美心理比起其他領域,反映得更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詩十九首》以及風格與之極為接近的蘇(武)李(陵)詩,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開一代先聲。它們在對日常時世、人事、節(jié)候、名利、享樂等等詠嘆中,直抒胸臆,深發(fā)感喟。在這種感嘆抒發(fā)中,最突出的是一種性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
      這種對生死存亡的重視、哀傷,對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嘆,從建安直到晉宋,從中下層直到皇家貴族,在相當一段時間中和空間內彌漫開來,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音調。他們唱出的都是這同一哀傷,同一感嘆,同一種思緒,同一種音調??梢娺@個問題在當時社會心理和意識形態(tài)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一個核心部分。
      這個核心便是在懷疑論哲學思潮下對人生的執(zhí)著。在表面看來似乎是如此頹廢、悲觀、消極的感嘆中,深藏著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對人生、生命、命運、生活的強烈的欲求和留戀。而它們正是在對原來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奴隸制意識形態(tài)——從經術到宿命、從鬼神迷信到道德節(jié)操的懷疑和否定基礎上產生出來的。正是對外在權威的懷疑和否定,才有內在人格的覺醒和追求。也就是說,以前所宣傳和相信的那套倫理道德、鬼神迷信、讖緯宿命、煩瑣經術等等規(guī)范、標準、價值,都是虛假的或值得懷疑的,它們并不可信或并無價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總充滿那么多的生離死別哀傷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為什么不抓緊生活,盡情享受呢?為什么不珍重自己珍重生命呢?表面看來似乎是無恥地在貪圖享樂、腐敗、墮落,其實,恰恰相反,它是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深刻地表現了對人生、生活的極力追求。
      從黃巾起義前后起,整個社會日漸動蕩,接著便是戰(zhàn)禍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連大批的上層貴族也在所不免。榮華富貴,頃刻喪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歲……既然如此,而上述既定的傳統(tǒng)、事物、功業(yè)、學問、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從外面強加給人們的,那么個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突現出來了,如何有意義地自覺地充分把握住這短促而多苦難的人生,使之更為豐富滿足,便突現出來了。它實質上標志著一種人的覺醒,即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tǒng)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fā)現、思索、把握和追求。這是一種新的態(tài)度和觀點。正因為如此,才使那些公開宣揚“人生行樂”的詩篇,內容也仍不同于后世腐敗之作。而流傳下來的大部分優(yōu)秀詩篇,卻正是在這種人生感嘆中抒發(fā)著蘊藏著一種向上的、激勵人心的意緒情感。正由于有這種內容,便使所謂“人的覺醒”沒有流于頹廢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覺醒,才使這種內容具備學術深度?!妒攀住?、建安風骨、正始之音直到陶淵明的自挽歌,對人生、生死的悲傷并不使人心衰氣喪,相反,獲得的恰好是一種具有一定濃度的積極感情,原因就在這里。
      如前所說,內的追求是與外的否定聯在一起,人的覺醒是在對舊傳統(tǒng)舊信仰舊價值舊風習的破壞、對抗和懷疑中取得的。從哲學到文藝,從觀念到風習,看來是如此狂誕不經的新東西,畢竟戰(zhàn)勝和取代了一本正經而更加虛偽的舊事物。才性勝過節(jié)操,薄葬取替厚葬,王弼超越漢儒,“竹林七賢”成了理想人物,甚至在墓室的磚畫上,也取代或擠進了兩漢的神仙迷信、忠臣義士的行列。非圣無法、大遭物議并被殺頭的人物竟然嵌進了地下廟堂的畫壁,而這些人物既無顯赫的功勛,又不具無邊的法力,更無可稱道的節(jié)操,卻以其個體人格本身,居然可以成為人們的理想和榜樣,這不能不是這種新世界觀人生觀的勝利表現。
(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      材料二:
      李澤厚(以下簡稱李):我一直認為,中國近現代到今天許多高喊個人主義的人,并不了解什么是個人主義,大多數只是某種反傳統(tǒng)反權威反既定秩序的情緒宣泄。這種宣泄在當時有它的某種積極意義,但今天仍然停留在這種水平上,便太可悲了。
      劉再復(以下簡稱劉):健康的個人主義除了意識到個人獨立人格的重要,還意識到人類的存在是相關的,絕對的個人是不存在的。意識到這種相關性,就是不僅意識到個人的權利,也會意識到個人的責任,于是,在自我實現、自我發(fā)展的同時,也具有自我抑制、自我反省的力量。五四時期的文化改革者也認識到這一點,胡適說自我也要“擔干系”的意思也就是責任的意思,他在《不朽》一文中就說,“我這個現在的‘小我’對于那永遠不朽的‘大我’的無窮過去,須負重大的責任,對于那永遠不朽的‘大我’的無窮未來,也須負重大的責任。”但是,很不幸,“五四”之后的中國,特別是當代的中國,經常泛濫的是只要權利、不要責任的破壞性個人主義。
      李:現在比較盛行的是“老子天下第一”,唯我掌握真理,以為個人主義就是反社會、反理性、反現存的一切,把個人主義等同于毫無責任感的反社會的破壞性人格。市場經濟發(fā)展之后,個人欲望還會繼續(xù)膨脹,有個人欲望不是不好,但個人的欲望要尊重他人的欲望,健全的個人主義還應當包括自我抑制的一面。
      劉:正常的社會、正常的國家,一方面要尊重個人的權利,盡可能讓個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同時也要建立必要的公共權威和公共意識。這種公民意識就是對公共權威的尊重,即對法律和各種規(guī)則的尊重。
(摘編自劉再復、李澤厚《個人主義在中國的沉浮》)(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古詩十九首》等文學作品,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下,直接抒發(fā)了對性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傷之情,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B.魏晉時“人的覺醒”的核心是懷疑一切、重視死亡、感慨人生,這種悲觀的思潮時間跨度大,涉及范圍廣,影響非常大。
C.魏晉時“人的覺醒”有破有立,既有對以往的神學目的論和讖緯宿命論的懷疑和否定,又有對生命意義的重新發(fā)現和追求。
D.李澤厚、劉再復二人認為,只有那種既發(fā)展自我又約束自我、既實現自我又無礙他人的個人主義才能算是健康的個人主義。
(2)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材料一第三段采用了舉例論證的方式,主要論證了《古詩十九首》和蘇李詩都具有直抒胸臆、深發(fā)感喟的特點。
B.材料二中劉再復論述“個人主義”,辯證看待權利與責任、小我與大我、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思維嚴密,邏輯清晰。
C.材料二以對話的方式深入探討“個人主義”這個話題,兩位思想家的觀點互為支撐,其目的是引起當代人的重視。
D.材料一從文藝美學的角度對魏晉“人的覺醒”持贊同態(tài)度,材料二從現實意義的角度對“個人主義”持思辨態(tài)度。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B
B

A.“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古詩十九首》
B.“周西伯昌,懷此圣德?!薄懿?br />C.“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孔融
D.“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薄豸酥?br />(4)材料一第六段是從哪幾個方面對“人的覺醒”展開論述的?請簡要分析。
(5)材料一中的“人的覺醒”和材料二中“健康的個人主義”的內涵有何異同?請簡要概括。

【答案】B;A;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9/10 5:0:8組卷: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世界發(fā)出了“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讀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國際出版商協會在第二十五屆全球大會上提出“世界圖書日”的設想,并由西班牙政府將方案提交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后來,俄羅斯認為“世界圖書日”還應當增加版權的概念。1995年10月25日-11月16 日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八次大會通過決議,正式確定每年4月23 日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讀書日”“世界圖書日”,其主旨宣言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你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你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為人類文明做出巨大貢獻的文學、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知識產權?!?br />(摘編自百度百科等)材料二:
          為及時了解目前西安市民的閱讀狀況、閱讀習慣及影響因素,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西安市統(tǒng)計局開展了專項調查,調查對象為成年人。
          調查顯示,每天閱讀超過30分鐘的被訪者占55.2%,四成多被訪者每天閱讀不到 30分鐘,10.4%被訪者每天閱讀不到5分鐘。沒有時間是被訪者不閱讀或閱讀時間相對較短的主要原因。從總體上看,閱讀時長和文化程度密切相關,被訪者的文化程度越高,閱讀時間也越長。
          調查中,超過半數的被訪市民傾向于數字化閱讀。值得一提的是,和 2016 年西安市首次市民閱讀狀況調查不同,數字化閱讀方式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調查中,超五成 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也把數字化閱讀作為首選方式。在數字化閱讀傾向明顯的今天,作為“深閱讀”的重要方式,紙質閱讀的地位仍然不可替代。調查中,首選紙質閱讀的被訪者占到三成,其中,學生占比達 50.0%。
          調查顯示,時事新聞是市民最感興趣的閱讀內容,關注度為66.9%。在把時事新聞作為首選閱讀內容的被訪者中,50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占比超七成,男性占比為 69.3%。位居“興趣榜”第二、三、四位的分別是生活常識(關注度50.9%)、中國歷史(關注度 43.5%)和專業(yè)知識(關注度 40.3%)。
    (摘編自《2021年西安市全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 新聞成為市民最感興趣的閱讀內容》,《三秦都市報》2021年4月20日)材料三:
          2014年以來,“全民閱讀”連續(xù)八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國”。2020年10月,中宣部印發(fā)了《關于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部署了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工作的重點任務、保障措施,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形成覆蓋城鄉(xiāng)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的總體目標。
          近年來,出版行業(yè)持續(xù)加強優(yōu)質閱讀內容供給。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實施了優(yōu)秀通俗理論年來,出版行業(yè)持續(xù)加強優(yōu)質閱讀內容供給。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實施了優(yōu)秀通俗理論讀物出版工程、優(yōu)秀青少年讀物出版工程、優(yōu)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等,推廣優(yōu)秀出版物。出版行業(yè)通過舉辦“中國好書”“數字出版精品遺選計劃”“有聲讀物精品工程”等推薦活動,向社會薦了一大批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精品出版物,引導人民群眾養(yǎng)成閱讀習慣,提升閱讀品位,提高閱讀能力。
    “十三五”以來,各地精心組織策劃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積極舉辦讀書月、讀書周、閱讀日活動,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新意的閱讀活動品牌?!氨本╅喿x季”“書香荊楚?文化湖北”“書香八閩”等書香品牌不斷得到培育和鞏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積極參與。統(tǒng)計顯示,目前全國所有省區(qū)市都有省級閱讀活動品牌,80%以上的縣(區(qū))有品牌活動。特別是在每年的“世界讀書日”期間,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系列重點活動,大力引導全社會關注、參與閱讀。
    (摘編自《讓中華大地充盈書香》,《人民日報》2021年4月23日)(1)下列對材料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超過半數的被訪者每天閱讀30分鐘以上;在每天閱讀少于 30 分鐘的被訪者中,每天閱讀少于 5 分鐘的被訪者占比為10.4%。
    B.被訪者的文化程度對閱讀時長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文化程度低并不是被訪者不閱讀或閱讀時間相對較短的主要原因。
    C.紙質閱讀是“深閱讀”的重要方式,從首選紙質閱讀的被訪者的占比看,當下,數字化圖讀尚不能代替紙質閱讀的地位。
    D.從閱讀內容來看,時事新聞比生活常識、中國歷史等更受關注;在對時事新聞最感興的被訪者中,青年占比不到三成。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常重視閱讀,于 1972年年向全世界發(fā)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于1995年設立“世界圖書與版權日”。
    B“世界圖書與版權日”的設立有助于引導更多的人參與閱讀,有助于增強人們對一些大師的感恩意識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
    C 2016年,西安市中老年人較少接觸數字化閱讀,2021年西安市全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中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喜愛數字化閱讀。
    D.我國將于2025年基本形成覆蓋城鄉(xiāng)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出版行業(yè)、各地政府都應積極采取措施。
    (3)近年來,我國在促進全民閱讀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主要原因有哪些?請根據材料三簡要概括。

    發(fā)布:2024/12/25 17:0:4組卷:0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工匠精神是一種嚴謹認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新時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對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一些工藝水平在世界上長期處于領先地位。瓷器、絲綢、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許多龐大壯觀的工程建造,都離不開勞動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娊洝分械摹叭缜腥绱?,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時精益求精、反復琢磨的工作態(tài)度?!肚f子》中講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進乎技矣”??梢哉f,我國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會氛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在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始終堅持弘揚工匠精神。無論是“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輝煌成就,還是高鐵、大飛機等的設計與制造,都離不開工匠精神,都展現出我們對工匠精神的繼承與發(fā)揚。
          弘揚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步伐。我國是世界制造業(yè)第一大國,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yè)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工業(yè)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總體而言,我國制造業(yè)大而不強,實現制造業(yè)轉型升級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fā)展先進制造業(yè),關鍵在于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創(chuàng)新的重要動力。工匠精神不是       、拘泥一格的“匠氣”,而是在堅守中追求突破、實現創(chuàng)新。把工匠精神融入生產制造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敬畏職業(yè)、追求完美,才有可能實現突破創(chuàng)新。我們要通過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勞動者追求完美、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為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推動產業(yè)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
          弘揚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國品牌國際形象。品牌是企業(yè)走向世界的通行證,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國家形象的亮麗名片。近年來,我國品牌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在國際上真正叫得響的品牌還不多,這與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制造業(yè)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設計、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到        、追求完美,實現產品從“重量”到“重質”的提升。通過弘揚工匠精神,讓每個勞動者        ,崇尚精益求精,進而培育眾多大國工匠,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建設品牌強國。
          弘揚工匠精神,需要培養(yǎng)尊崇工匠精神的社會風尚、構建相應體制機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fā)展,離不開各行各業(yè)勞動者的共同推動。社會對各種人才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勞動者努力進取的方向。我國雖然有“尚巧工”的傳統(tǒng),但技能人才在傳統(tǒng)社會一直得不到應有重視。當前,社會上依然存在輕視職業(yè)教育、不重視技能人才的現象。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至關重要。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chuàng)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薄耙谌鐣霌P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边@就要求我們倡導尊崇工匠精神的社會風尚,為弘揚工匠精神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弘揚工匠精神,還要形成相應體制機制。健全技能人才培養(yǎng)、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注意提高勞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經濟待遇、社會待遇,為勞模和技能人才發(fā)揮作用搭建寬廣舞臺,使他們在經濟上有保障、發(fā)展上有空間、社會上有地位。
    (摘編自陳昊武《在新時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人民日報》2020-04-20)
           材料二:在他的手中,焊槍是針,弧光是線,他追尋著焊光,在火箭發(fā)動機的“金縷玉衣”上焊出了一片天。他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火箭發(fā)動機焊接車間班組長,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
    一、勤于鉆研,練就焊接神技      剛邁出校門的高鳳林,走進了人才濟濟的火箭發(fā)動機焊接車間氬弧焊組,跟隨我國第一代氫弧焊工學習技藝。為了練好基本功,他吃飯時習慣拿筷子比劃著焊接送絲的動作,喝水時習慣端著盛滿水的缸子練穩(wěn)定性,休息時舉著鐵塊練耐力,更曾冒著高溫觀察鐵水的流動規(guī)律。漸漸地,高鳳林日益積攢的能量迸發(fā)出來。
          上世紀90年代,為我國主力火箭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設計的新型大推力氫氧發(fā)動機,其大噴管的焊接曾一度成為研制瓶頸。全部焊縫長度近900米,管壁比一張紙還薄,焊槍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燒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現燒穿和焊漏,不但大噴管面臨報廢,損失百萬,而且影響火箭研制進度和發(fā)射日期。高鳳林和同事經過不斷摸索,憑借著高超的技藝攻克了燒穿和焊漏兩大難關。
    二、(1)      高鳳林在工作中堅持創(chuàng)新突破,將無數次“不可能”變?yōu)椤翱赡堋薄2粩嗳〉玫某晒]有讓高鳳林飄飄然,他反而越來越感到知識的可貴。離開學校8年后,高鳳林重新走進校園,捧起課本,開始了長達4年艱苦的業(yè)余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高鳳林先在技術比賽中取得了實操第一、理論第二的好成績,不久又拿到了盼望多年的大學專科文憑,之后他又完成了從本科到研究生的學習。
    “不僅會干,還要能寫出來指導別人干。”高鳳林一直這樣要求自己。在操作難度很大的發(fā)動機噴管對接焊中,高鳳林研究產品的特點,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提出了“反變形補償法”進行變形控制,后來這一工藝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還主編了首部型號發(fā)動機焊接技術操作手冊等行業(yè)規(guī)范,多次被指定參加相關航天標準的制定。自學、實踐、總結、再實踐的過程,讓高鳳林逐漸成為國內權威的焊接專家,成為大家眼中把深厚的理論與精湛的技藝完美結合的專家型工人。
    三、(2)      航天產品的特殊性和風險性,決定了許多問題的解決都要在十分艱苦和危險的條件下進行。高鳳林在焊接第一線甘于奉獻、埋頭苦干,在最需要的時刻迎難而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
          為了滿足大容量、大噸位衛(wèi)星的發(fā)射,我國建造了亞洲最大的全箭振動試驗塔,其中振動大梁的焊接是關鍵,而制作振動大梁的材料很特殊,焊接難度很大。為了滿足振動大梁的焊接要求,高鳳林要在高溫下連續(xù)不斷地操作。焊件表面溫度達幾百度,高鳳林的雙手被烤得發(fā)干,鼓起了一串串的水泡。為了按時保質完成任務,他咬牙堅持下來,最終焊出了合格的振動大梁。在后來載人航天工程實施期間,對振動大梁進行升級測試,結果表明大梁焊接質量良好,承載能力可由原來的360噸提高到420噸。
          高鳳林一直扎根在航天第一線從事火箭發(fā)動機的焊接工作,在航天產品發(fā)動機型號的重大攻關項目中攻克兩百多項難關。外資企業(yè)曾以高薪和解決住房等條件聘請,他不為所動;許多次可以提拔的機會,高風林也都放棄了。他始終認為,他的根在焊接崗位上。
    四、樂于育人,鋪就桃李花香      一枝獨秀不是春,高鳳林除了自己是技能大師,他還有一個意義重大的工作,就是不斷培養(yǎng)更多像他一樣優(yōu)秀的航天高技能人才。
          在技術傳承上,高鳳林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積累的豐富經驗傳授給年輕人。他摸索總結出了一套人才培養(yǎng)和管理的方法,他所倡導的“師帶徒”“一帶一”,所創(chuàng)造的“焊接”育人法,在實踐中得到廣泛認同和應用。他先后培育出5名全國技術能手和1名中央企業(yè)技術能手。他受中組部、中宣部邀請進行“工匠精神”交流,參加全國總工會“大國工匠進校園活動”“海峽兩岸職工創(chuàng)新成果展”等,積極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
          40年來,他先后為90多發(fā)火箭焊接過“心勝”,占我國火箭發(fā)射總數近四成;先后攻克了航天焊接200多項難關,包括為16個國家和地區(qū)參與的國際項目攻堅。2014年底他攜3項成果參加德國紐倫堡國際發(fā)明展,全部摘得金獎。他于2018年獲得“大國工匠年度人物”。2019年9月25日,獲“最美奮斗者”個人稱號。
    作為站在巔峰之上的大國工匠,多年來,他用自身的經歷闡釋了奮斗的精神。
    (摘編自《2018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高鳳林》,有改動)(1)依次填入材料一中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迫在眉睫 因循守舊 精雕細琢 恪盡職守
    B.首當其沖 因循守舊 精益求精 克己奉公
    C.迫在眉睫 亦步亦趨 精益求精 恪盡職守
    D.首當其沖 亦步亦趨 精雕細琢 克己奉公
    (2)根據材料一,以下關于“工匠精神”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精美用品的生產和龐大工程的建造上,也展現在現代的高尖端科技項目中。
    B.工匠精神不同于拘泥一格的“匠氣”,而是強調對職業(yè)的敬畏和追求,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
    C.弘揚工匠精神,應該在生產經營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力求完美,從“重量”到“重質”,進而實現產業(yè)轉型。
    D.弘揚工匠精神,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形成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的良好社會氛圍。
    (3)下列對兩則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二開頭一反新聞報道客觀平實的語言風格,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展現了高鳳林工作的內容和意義。
    B.高鳳林作為一名焊接技師,充分體現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創(chuàng)新的工匠精神,堪稱大國工匠的典型代表。
    C.高風林參加中組部、中宣部、全國總工會組織的活動,是材料一中所說構建弘揚工匠精神的體制機制的有力佐證。
    D.材料一綜合運用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充分論證了在新時代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4)結合上下文,給材料二第二、三部分擬寫小標題,每處不超過12個字。
    (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發(fā)布:2024/12/23 16:0:5組卷:1引用:1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為什么要讀書?第一,書是代表人類老祖宗傳給我們的知識的遺產,我們接受了這遺產,以此為基礎,可以繼續(xù)發(fā)揚光大,更在這基礎之上,建立更高深更偉大的知識。人類之所以與別的動物不同,就是因為人有語言文字,可以把知識傳給別人,又傳至后人,再加以印刷術的發(fā)明,許多書報便印了出來。人的腦很大,與猴不同,人能造出語言,后來更進一步而有文字,又能刻木刻字,所以人最大的貢獻就是能累積過去的知識和經驗,使后人可以節(jié)省很多腦力。但是把知識和經驗遺給兒孫有什么用處呢?這是有用處的,因為這是前人很好的教訓。蜜蜂雖能筑巢,能發(fā)明,但傳下來就只有這一點知識,沒有繼續(xù)去改革改良,以應付環(huán)境,沒有做格外進一步的工作。人呢,達不到目的,就再去求進步,而以前人的知識學問和經驗作參考。如果每樣東西,要個個人從頭學起,而不去利用過去的知識,那不是太麻煩了嗎?
          第二點稍復雜,就是為讀書而讀書,為求過去的知識而讀書。不錯,知識可以從書本中得來,但讀書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讀書不能讀書,要能讀書才能多讀書。好比戴了眼鏡,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得清楚,遠的可以變近。不讀書,學問不能進去,讀書沒有門徑,學問也不能進去。曾子固說過:“經而已不足以致經”,所以他對于《本草綱目》、內經、小說,無所不讀,這樣對于經才可以明白一些。在《墨子》一書里,差不多各種學問都有,像光學、力學、邏輯、算學、幾何學上的圓和平行線,以及經濟學上的購買力和貨幣,幾乎什么都講到了,但你要懂得各種知識,才能懂得墨子??傊?,讀書是為了要讀書,多讀書更可以讀書。最大的毛病就在怕讀書,怕書難讀。越難讀的書我們越要征服它們,把它們作為我們的奴隸或向導。我們要打倒難讀,這才是我們的“讀書樂”,若是我們有了基礎的科學知識,那么,我們在讀書時便能左右逢源。
          第三點,讀書可以幫助解決困難,應付環(huán)境,供給思想材料,知識是思想材料的來源。書是過去知識學問經驗的記錄,而知識學問經驗就是要用在這時候,所謂養(yǎng)軍千日,用兵一朝。否則,學問一些都沒有,遇到困難就要糊涂起來。例如達爾文把生物變遷現象研究了幾十年,卻想不出什么原則去解決,后來無意中看到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說人口是按照幾何學級數一倍一倍地增加,糧食是按照數學級數增加,達爾文研究了這原則,忽然觸機,就把這原則應用到生物學上去,創(chuàng)了物競天擇的學說。譬如從前的人以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后來天文學家哥白尼卻主張?zhí)柺鞘澜绲闹行?,繞著地球而行。據羅素說,哥白尼所以這樣的解說,是因為希臘人已經講過這句話,哥白尼想到了這句話可以解決這問題,便采用了。這就是讀書的好處。
    (節(jié)選自胡適《為什么讀書》)      材料二:
          讀書讀出味來,語言自然有味,語言有味,做出文章亦必有味。有人讀書讀了半世,亦讀不出什么味兒來,都是因為讀不合的書,及不得其讀法。讀書須先知味。世上多少強讀人,聽到此語否?這味字,是讀書的關鍵。所謂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異,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讀出味來。有人自幼嚼書本,老大不能通一經,便是食古不化勉強讀書所致。袁中郎所謂讀所好之書,所不好之書可讓他人讀之,這是知味的讀法。若必強讀,消化不來,必生疳積胃滯諸病。
          口之于味,不可強同,不能因我的所嗜好以強人。先生不能以其所好強學生去讀。父親亦不得以其所好強兒子去讀。所以書不可強讀,強讀必無效,反而有害,這是讀書之第一義。有愚人請人開一張必讀書目,硬著頭皮咬著牙根去讀,殊不知讀書須求氣質相合。人之氣質各有不同,英人俗語所謂“在一人吃來是補品,在他人吃來是毒質”。因為聽說某書是名著,因為要做通人,硬著頭皮去讀,結果必毫無所得。過后思之,如作一場惡夢。甚且終身視讀書為畏途,提起書名來便頭痛。蕭伯納說許多英國人終身不看莎士比亞,就是因為幼年塾師強迫背誦種下的果。
          所以讀書不可勉強,因為學問思想是慢慢胚胎滋長出來。其滋長自有滋長的道理,如草木之榮枯,河流之轉向,各有其自然之勢,逆勢必無成就。世上無人人必讀之書,只有在某時某地某種心境不得不讀之書。有你所應讀,我所萬不可讀,有此時可讀,彼時不可讀,即使有必讀之書,亦決非此時此刻所必讀。見解未到,必不可讀,思想發(fā)育程度未到,亦不可讀。且同一本書,同一讀者,一時可讀出一時之味道出來。四十學《易》是一種味道,五十而學《易》,又是一種味道。自己見解愈深,學問愈進,愈讀得出味道來。
    (節(jié)選自林語堂《論讀書》)(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從印刷術被發(fā)明出來,許多書報就可以印制出來,這為人類傳播知識。傳承知識提供了便利。
    B.曾子固說“經而已不足以致經”,是說如果僅停留在讀經本身,就不會獲得經的全部知識和內涵。
    C.有人讀書半世卻讀不出味來,其語言和寫出的文章也就可能沒有味,究其原因就在于讀了不合的書。
    D.讀書須求氣質相合,但人的氣質各不相同,對于不同的人,書不可以強讀,強讀不僅無效反而有害。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蜜蜂雖然能筑巢,但是它卻不懂得為了應付外在環(huán)境而去創(chuàng)造性地改革。
    B.知識可以從書本中來,所以讀書是人們繼承過去知識遺產唯一的方法。
    C.達爾文“物競天擇”學說的開創(chuàng),得益于他對馬爾薩斯《人口論》的閱讀。
    D.林語堂認為要想讀書讀出味來,讀者應該做到“先知其所好”。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林語堂觀點的一項是
     

    A.讀書讀出味來,語言自然有味,進而做出的文章也必然會有味。
    B.同一讀者在不同年齡段讀同一本書,感受到的味道也會不一樣。
    C.世上沒有人人必讀的書,所有書必須要等到思想成熟時方可讀。
    D.讀者見解愈深,學問愈進,就愈能讀出他們所讀書中的味道。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圍繞“讀書”這個話題在闡述時的側重點,以及各自論述的思路。
    (5)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發(fā)布:2024/12/25 22:0:4組卷:9引用:1難度:0.1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