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夫堯、舜、禹、湯之事遠矣,及有周而甚詳。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shè)五等,邦群后【1】。布履星羅,四周于天下,輪運而輻集。合為朝覲會同,離為守臣扦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禮傷尊,下堂而迎覲者。歷于宣王,挾中興復(fù)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魯侯之嗣。陵夷【2】迄于幽、厲,王室東徒,而自列為諸侯矣。厥后問鼎之輕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誅萇弘【3】者有之,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余以為周之喪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不掉之咎歟?遂判為十二,合為七國,威分于陪臣之邦,國殄于后封之秦,則周之?dāng)《耍湓诤醮艘印?br /> 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wèi)而為之守宰,據(jù)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于掌握之內(nèi),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shù)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負鋤挺謫戍之徒,圜視而合從,大呼而成群。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殺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nèi)而立宗子,封功臣。數(shù)年之間,奔命扶傷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遲不救者三代。后乃謀臣獻畫,而離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時則有叛國而無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繼漢而帝者,雖百代可知也。
(取材于柳宗元《封建論》)
【注釋】:【1】后:諸侯。【2】陵夷:由盛到衰?!?】凡伯、萇弘:皆為周朝大臣。
(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B
A.邦群后 | 邦:分封 |
B.余以為周之喪久矣 | 喪:喪氣 |
C.國殄于后封之秦 | 殄:消滅,滅絕 |
D.矯秦之枉 | 枉:偏差,錯誤 |
C
C
A.威分于陪臣之邦 | 多于在庾之粟粒(《阿房宮賦》) |
B.挾中興復(fù)古之德 | 臣聞求木之長者(《諫太宗十思疏》) |
C.裂土田而瓜分之 | 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罚?/td> |
D.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燭之武退秦師》) |
B
B
A.周天子?xùn)|遷國都后,諸侯勢力更強大而指揮不動,王朝統(tǒng)治權(quán)已經(jīng)失去。
B.秦朝因?qū)嵭锌たh制,才導(dǎo)致百姓殺郡守劫縣令這種事情在全國各地發(fā)生。
C.漢初沿襲周王朝的封建制,分封自己的子弟和功臣,最終也產(chǎn)生了禍亂。
D.秦朝的郡縣制比周王朝的封建制要優(yōu)越,就是再過一百代也還是正確的。
(4)翻譯下列句子。
①天下乖戾,無君君之心。
②攝制四海,運于掌握之內(nèi),此其所以為得也。
(5)請分析作者是如何層層論述郡縣制比封建制優(yōu)越的。
【答案】B;C;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18引用:2難度:0.6
相關(guā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