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明末清初與清末民初的兩次西學東漸,對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01年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獲準進入北京……盡管沒有得到皇帝批準傳教的正式文件,但卻得到了事實上的默認。據(jù)統(tǒng)計,“在200年時間里,來華傳教的耶穌會士共有456人……出版了成百上千部中文著作”,“其輸之科學,有天文、歷算、地輿、炮銃、水利及格物致知之學。”
--楊志文《耶穌會與西學東漸》材料二:羅馬教皇禁止中國天主教徒遵守中國政令習俗,比如“祖先崇拜”、“儒學崇拜”等??滴醯蹖Υ伺荆骸敖褚妬沓几媸?,竟是和尚道士,異端小教相同?!院蟛槐匚餮笕嗽谥袊薪?,禁止可也,免得多事?!?700年,康熙帝宣布禁教,驅(qū)逐傳教士。乾嘉禁教之后,清政府閉關鎖國已成定局?!拔鲗W東漸”的星星之火終究未能形成燎原之勢。
--駱利紅:《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評述》材料三:(清末民初)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各路人才在這里匯聚,不僅有眾多兼通近代科學技術知識的傳教士,而且還有一批中國的優(yōu)秀知識分子。……從西譯著作中,由自然界引申到人類社會,使當時處于惆悵的中國多了一份思考和選擇。如嚴復先后翻譯了《天演論》、《國富論》、《論自由》、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等,使梁啟超、康有為等力主改革和思想進步的知識分子激動不已,似乎從中悟出了中國的某種道路。魯迅知有新書《天演論》出版,便花了500文錢買了一本,讀后頓覺眼界大開。魯迅想以科學救國和他從事文學的喚醒民族的思想底蘊是完全一致的。
--陳敬全、朱新軒《上海在西學東漸中的地位和作用》(1)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特點,并指出此時“西學東漸”的星星之火終究未能形成燎原之勢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西學東漸”較之材料一、二中“西學東漸”的新變化,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說明這種新變化對中國的影響。

【考點】中西方文化交流;西學東漸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4引用:4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澳門地理位置優(yōu)越。自16世紀80年代到19世紀初,特別是17-18世紀,許多歐洲傳教士跟隨商船來到澳門,其中一些人后來進入內(nèi)地。他們集中在東亞最早的西式學校圣保羅學院培訓,學習中文鉆研中國文化。按來澳先后排列,他們撰寫或翻譯的著作如下:
    國別 中文姓名 著作或譯作
    意大利 利瑪竇 譯《幾何原理》等,著《西琴八曲》
    西班牙 龐迪我 著《人類原始》《四大洲地圖》等
    意大利 艾儒略 著《萬物真理》《幾何要法》等
    葡萄牙 謝務祿 著《中國通史》《字考》
    德國 湯若望 著《西洋測歷法》遠鏡說》渾天儀說》《秦疏四卷》等
    波蘭 卜彌格 著《中國植物》《醫(yī)論》等
    比利時 柏應理 譯《大學》《中庸》論語》
    比利時 南懷仁 著《坤輿圖說》《西方紀要》等
    法國 馬若瑟 著《易經(jīng)》,譯元曲《趙氏孤兒》
    根據(jù)材料并結(jié)合所學知識,以“澳門是17-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橋梁”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jié)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發(fā)布:2024/11/2 8:0:1組卷:1引用:3難度:0.5
  • 2.如圖是清代始興縣馬市鎮(zhèn)的馬市戲臺和佛山萬福臺。兩個戲臺的搭建者是嶺南人或在嶺南作短暫歇腳、移居海外的客家人,他們?yōu)闁|南亞乃至世界各地帶去了中華文化,同時也帶回了西方的文化。這兩個戲臺的建筑風格反映出當時( ?。?br />菁優(yōu)網(wǎng)

    發(fā)布:2024/10/23 18:0:1組卷:3引用:2難度:0.8
  • 3.從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歐洲傳教士將中國文化介紹到西方,他們用拉丁文翻譯了“四書”“五經(jīng)”等著作,多位18世紀的歐洲啟蒙思想家也從這些譯本中汲取思想因素。這表明(  )

    發(fā)布:2024/10/24 9:0:2組卷:1引用:2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