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 頌
郭沫若 清晨的橘園,暮春,尚有若干殘橘,剩在枝頭。園后為籬柵,有門在正中偏右,園外一片田疇。左前別有園門一道通內室。園中右側有涼亭一,離園地可高數(shù)段。亭中有琴桌石凳之類。亭之階段,正向左,階上各陳蘭草一盆。階下置一竹帚。園中除橘樹外,可任意配置其他竹木。
屈原年四十左右,著白色便衣,巾幘,亦由左首出場。左手執(zhí)帛書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遙,時復攀弄殘橘,聞其香韻。最后于不經(jīng)意之間摘其一枚置于右手掌上把玩。徐徐步上亭階,坐在階之最上段。一時聞橘香韻,一時復舉首四望。有間置橘于階上,展開帛書,乃用古體篆字所寫之《橘頌》。字系紅色。用朱寫成。
屈原:(徐徐地放聲朗誦。讀時兩手須一舒一卷)
輝煌的橘樹呵,枝葉紛披。
生長在這南方,獨立不移。
綠的葉,白的花,尖銳的刺。
多么可愛呵,圓滿的果子!
由青而黃,色彩多么美麗!
內容潔白,芬芳無可比擬。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霧霜。
賦性貞堅,類似仁人志士。 你看那些橘子樹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訓呀!它們一點也不驕矜,一點也不怯懦,一點也不懈怠,而且一點也不遷就。(稍停)是的,它們喜歡太陽,它們不怕霜雪。它們那碧綠的葉子,就跟翡翠一樣,太陽光愈強愈使它們高興,霜雪愈猛烈,它們也絲毫不現(xiàn)些兒愁容。時候到了便開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潔白呀。時候到了便結實,它們的果實是多么的圓滿,多么的富于色彩的變換呀。由青而黃,由黃而紅,而它們的內部——你看卻是這樣的有條理,又純粹而又清白呀。(隨手將劈開了的橘子分示其內部)它們開了花,結了實,任隨你什么人都可以欣賞,香味又是怎樣的適口而甜蜜呀。有人欣賞,它們并不叫苦,沒有人欣賞,它們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無私。但你要說它們是——萬事隨人意,絲毫也沒有一點骨鯁之氣的嗎?那你是錯了。它們不是那樣的。你先看它們的周身,那周身不都是有刺的嗎?(又向橘樹指示)它們是不容許你任意侵犯的。它們生長在這南方,也就愛這南方,你要遷移它們,不是很容易的事。這是一種多么獨立難犯的精神!你看這是不是一種很好的榜樣呢?
(選自《屈原》第一幕,有刪減)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按什么順序寫橘樹的?
(2)作者筆下的橘樹有著怎樣的精神品質?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3)文中畫線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何表達效果?
(4)文章借橘樹表現(xiàn)了屈原怎樣的精神品質?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1引用:5難度:0.9
相似題
-
1.閱讀文段,完成下列問題。
紅葉與霜無關 霜凍是我國“旱澇風凍”四大氣象災害之一,我國歷史上史書和地方志中霜害記載不絕。1953年4月11日-13日,我國北方發(fā)生了一場大范圍霜凍,僅冬小麥一種作物就減產50億斤,造成了嚴重的國民經(jīng)濟問題。
可是,這種霜凍災害卻并非是由水汽凝結成的白色晶體——霜本身所為,即并非是因霜而凍。造成霜凍災害的罪魁禍首,乃是與白霜同時發(fā)生的零下低溫,最終使農作物細胞死亡。實際上,當大氣中水汽凝華成霜時,不僅不會吸收熱量降低氣溫,反而會因釋放出大量的凝結替熱而減緩氣溫下降。貢獻反成罪狀,豈非使它“冤上加冤”?
當然,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上,白霜也不是凈背黑鍋,同樣也有因這類張冠李戴而冒受“榮譽”的情況。這里說的是秋天的美景紅葉。
古人們認為秋天的紅葉是由于“霜打”而形成的。例如,明戴縉的“黃櫨千里月,紅葉萬山霜”,清顏光敏的“秋色何時來,萬里霜林丹”等,當然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了。甚至,有一位現(xiàn)代詩人也說:“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欲濃”。
而實際上,樹葉的變紅與白霜本身無關,而是低溫使根部吸水減少進而導致葉子中的水分減少,因而使葉綠素生成少而破壞多,花青素(主要是紅色)顯現(xiàn)的結果,葉子變紅實際上常常在地面溫度降到0℃以前就出現(xiàn)了。
(1)這篇文章是按
(2)第一段畫線部分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3)文中舉例寫“古人們認為秋天的紅葉是由于霜打而形成的”,有什么作用?
(4)既然紅葉與霜無關,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致使樹葉變紅呢?請概括回答。發(fā)布:2024/7/14 8:0:9組卷:6引用:1難度:0.3 -
2.閱讀《你的睡姿和枕頭“搭”嗎?》,回答問題。
你的睡姿和枕頭“搭”嗎? ①人類睡眠時間占整個一生的近1/3,枕頭也伴隨我們近1/3的人生歷程。因此,睡眠時選擇良好的枕頭對我們的休息狀態(tài)影響很大,不合適的枕頭往往還是許多頸肩背部病痛的禍根。
②使用枕頭是必要的。首先,我們必須肯定枕頭的作用。人體頸椎有一個弧度,稱為生理性前凸。在任何情況下,人體保持這種自然生理弧度是最舒服的,包括在睡眠的時候。枕頭的作用,就是在人睡覺時維持這個正常的生理弧度,保證頸部的肌肉、韌帶、脊柱及各組織,可以處于放松狀態(tài)。
③枕頭過高并不好。有句老話說“被罩常洗被常曬,高枕無憂美夢來”,但是,其實枕頭過高并不好。如果枕頭太高,會引起頸部肌肉長時間處于過伸狀態(tài),引起不適。如果平躺時,枕頭下陷一部分剛好可以支撐住頸曲就可以了。對于少數(shù)喜歡趴著睡的人,更要注意選擇薄枕頭。不一定用來枕頭,也可以墊在腹部,用以緩沖趴著時對內臟的壓迫。此外,我們枕的位置也很重要。雖叫枕頭,到其實是枕在靠近脖頸的地方。
④睡姿不同枕頭材質有講究。不少人可能根本意識不到枕頭會有什么問題,也不會在選擇枕頭上下很多功夫。每天枕著的枕頭要么過硬,要么過軟,要么很高,要么很矮;有的人甚至在枕頭里填棉花,塞衣服、海綿,還有很多枕頭里填著彈簧枕心。想一想看,那么長的時間里把腦袋枕在一個極不舒服的位置上,頸部和肩部的肌肉該多么緊張??!
⑤一般說來,枕頭的材質不要過軟或過硬,適中就可以了。太硬的枕頭,會導致睡眠時呼吸不暢,而太軟的枕頭則會造成頭頸部壓力過大,導致血流不暢。
⑥對于喜歡平躺睡的人,枕頭里面的材料一定要柔軟且有彈力。多孔纖維枕頭是種很好的選擇,因為其透氣,彈性大:喜歡側身睡覺的人,枕頭就需要稍微硬一些,壓下去保證脖子和身體平直,讓頸部肌肉放松。蕎麥枕頭很合適,而且這種材質冬暖夏涼,還能順著頭部的移動改變形狀,用起來非常舒服:喜歡趴著睡的人,則可以選擇輕薄的羽絨枕頭,蓬松而透氣,有效地減少內臟受到的壓迫;而對于有頸椎問題的人,可以選擇記憶枕。記憶枕可以固定頭部位置,防止落枕的問題發(fā)生,也可以減輕壓迫感。
⑦枕頭清潔更必要。我們頭發(fā)和臉部油脂分泌較多,也容易依附更多的灰塵和細菌,還有一些人睡覺時可能會流口水。所以,枕頭是非常容易臟的。一定要定期清洗枕套,定期把枕頭放在太陽下晾曬殺菌。
(1)下列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采用邏輯順序,依次從使用枕頭的必要、睡姿與枕頭材質、枕頭的高度、枕頭清潔等方面進行說明。
B.題目“你的睡姿和枕頭‘搭’嗎?”采用了問句,形式新穎,“搭”字活潑俏皮。
C.枕頭過高并不好,枕頭太高,頸部肌肉長時間處于過伸狀態(tài),會引起不適,所以我們選擇合適的枕頭,同時要枕在靠近脖頸的地方。
D.“一般說來,枕頭的材質不要過軟或過硬,適中就可以了?!边@句中,“一般”這個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
(2)為什么說“選擇一個良好的枕頭是必要的”?
(3)分別指出下面兩句話所使用的說明方法。(一個橫線里只能填寫一種說明方法)
①人類睡眠時間占整個一生的近1/3,枕頭也伴隨我們近1/3的人生歷程。
②有句老話說“被罩常洗被常曬,高枕無憂美夢來”,但是,其實枕頭過高并不好。
(4)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喜歡趴著睡,結合文章內容,你會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議?發(fā)布:2024/8/8 8:0:9組卷:28引用:2難度:0.5 -
3.閱讀回答問題。
北冰洋的“無冰之夏” ①美國科學家近期在學術期刊《氣候》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來第一個“無冰之夏”。
②北極海冰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年中會發(fā)生動態(tài)變化:夏季持續(xù)融化,在9月前后達到最小面積;冬季持續(xù)結凍,在3月前后達到最大面積。近幾十年來,由于北極地區(qū)氣溫持續(xù)升高,海冰在夏季的面積隨之持續(xù)減少。
③科學家們通過不同技術手段的觀測和研究都支持了上述結論。以海冰年齡為例,1988年25%左右的北極海冰持續(xù)凍結4年以上,2013年這個比例降到了7%。在過去60年里,北極海冰的厚度也在變薄,通過衛(wèi)星觀測,1979年至2000年,北極夏季最小海冰范圍平均為670萬平方千米。進入21世紀以來,這一數(shù)值在2012年達到最低,只有近334萬千方千米,又減少了一半左右。
④北極海冰減少,直接影響到生存在海冰上下的各種生物。北極熊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是在北極海冰上換氣或休息的海豹,而北極熊在水下的活動能力遠遠不及海豹。因此,海冰減少嚴重影響到北極熊的捕獵成功率,導致其種群近幾十年來銳減。此外,海冰的融化雖然對海水體積的影響要小于陸上冰蓋的融化,但卻直接影響著海冰區(qū)域的海鹽鹽度。這種鹽度地顯著降低會改變一些浮游生物的生存狀態(tài),進而破壞整個海洋食物鏈網(wǎng)。
⑤北極海冰減少,還會反過來影響全球氣候。由于液態(tài)水比冰的熱容量更大,北冰洋一旦在夏天失去海冰的覆蓋,就會吸收并存儲更多的熱量,從洋流和大氣循環(huán)等多個方面擾亂現(xiàn)有的氣候狀態(tài)。
⑥北極上空極低溫的氣團被一圈極地高速環(huán)流圍繞著,不會輕易擴散。有研究發(fā)現(xiàn),海冰的消失會削弱這圈極地高速環(huán)流,導致北極的低溫氣團向低緯度地區(qū)擴散。近些年來北美和歐洲冬天不斷出現(xiàn)極端嚴寒天氣,實際上是全球變暖的結果。
⑦北極海冰減少,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在航運方面,北冰洋航線成為可能,將大大縮短從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歐和北歐的航海距離。然而,由此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遠不能抵消海冰融化相關氣象災害所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
⑧北極海冰減少,也與地球傾角等因素有關。由于地球的自轉軸曾比現(xiàn)在更為傾斜,導致極地接受熱輻射更多,北極很可能在1萬年前就出現(xiàn)過“無冰之夏”,然而,地質學因素的改變都是極其緩慢的,至少以萬年為單位,因而從這一角度無法解釋當下海冰面積的急劇變化。
⑨根據(jù)計算機模型模擬計算,北冰洋出現(xiàn)“無冰之夏”的時間點可能在2030年至2040年之間,2034年只是可能性最大的年份。由于氣候是非線性系統(tǒng),對模型的建立方式和條件設定非常敏感,科學家們一般都比較謹慎保守。從以往實際發(fā)展來看,一般都會比預測提早到來。
⑩人類的碳排放是過去200年來影響氣候變化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人類不在減少碳排放方面做出實質性改變,全球平均氣溫在21世紀末將上升1.5攝氏度以上,在沒有跨越式科技發(fā)展的前提之下,這一溫度上升幅度將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北冰洋的“無冰之夏”或許只是一個開始。
(有刪改)(1)本文由北極海冰的變化講到北極海冰減少的影響和原因,是按
(2)第③段運用舉例子、
(3)閱讀第④~⑦段,將相關信息填在橫線上。
①
②
③
(4)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這是一篇事物性說明文,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進行說明的,層次清晰。
B.近些年來,北美和歐洲冬天不斷出現(xiàn)極端嚴寒天氣,其根源在于北極海冰減少。
C.第③段中運用“可能”“可能性最大”“一般”等修飾限制性詞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D.北極海冰夏季持續(xù)融化,9月份面積最?。憾境掷m(xù)結凍,3月份面積最大。發(fā)布:2024/8/2 8:0:9組卷:31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