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石墨和金剛石一樣,是碳元素的一種存在形式。不同的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剛石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石墨則是最軟的礦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鉛筆芯,石墨烯就是從石墨材料中剝離出來的,只由一層碳原子在平面上構成。可以說,石墨烯的特點之一就是薄,堪稱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個原子那么厚,約0.3納米,是一張A紙厚度的十萬分之一,頭發(fā)絲的五十萬分之一,同時,它又能導電,電子在石墨烯中的運動速度達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輕、最強的全新材料石墨烯,硬度比最強的鋼鐵還要強100倍。
(1)金剛石、石墨均由碳
原子
原子
(填“分子”“原子”離子”或“元素”)構成,屬于
單質
單質
(填“單質”或“化合物”)
(2)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存在差異的原因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石墨烯作為一種新材料,它
(填“是”或“不是”)優(yōu)良的導體
(4)金剛石和石墨的化學式都可以用
C
C
表示,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都是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
(5)將石墨剝離成石墨烯的過程屬于
化學
化學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答案】原子;單質;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是;C;二氧化碳;化學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8/8 8:0:9組卷:27引用:3難度:0.7
相似題
  • 1.石墨烯是“新材料之王”
    I.工業(yè)上制備純硅的一種流程如下
    SiO2
    C
    高溫
    Si(粗)
    HC
    l
    300
    SiHCl3
    過量
    H
    2
    1000
    -
    1100
    Si(純)
    (1)步驟②經過冷凝得到的SiHCl3中含有少量的SiCl4和HCl,采用蒸餾來提純SiHCl3,蒸餾屬于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上述反應都是置換反應,流程中可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有
     
    (填化學式)
    Ⅱ.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微觀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石墨烯是導電導熱性能很強的一種新材料,最有潛力成為硅的替代品.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填序號)
    a.石墨烯是單質 b.石墨烯是化合物 c.石墨烯不導電
    (2)將甲烷(CH4)在鎳或銅等金屬基體上高溫分解,碳原子會沉積吸附在金屬表面連續(xù)生長成石墨烯.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發(fā)布:2025/1/5 8:0:1組卷:222引用:5難度:0.1
  • 2.石墨烯是“新材料之王”
    I.工業(yè)上制備純硅的一種流程如下:SiO2    
    C
    高溫
    Si(粗)
    HC
    l
    300
    SiHCl3
    過量
    H
    2
    1000
    -
    1100
    Si(純)
    (1)步驟②經過冷凝得到的SiHCl3中含有少量的SiCl4和HCl,采用蒸餾來提純SiHCl3,蒸餾屬于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2)上述反應都是置換反應,流程中可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有
     
    (填化學式)Ⅱ.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只有一層原子厚度的二維晶體,微觀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石墨烯是導電導熱性能很強的一種新材料,最有潛力成為硅的替代品。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填序號)
    a.石墨烯是有機物b。石墨烯是單質c。石墨烯不導電
    (2)將甲烷(CH4)在銅等金屬基體上高溫分解,碳原子會沉積吸附在金屬表面連續(xù)生長成石墨烯。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華為推出耐高溫石墨烯鋰電池手機,這款電池容量更大,充電速度更快,散熱性更好,鋰電池的總反應可表示為 Li+MnO2=LiMnO2.鋰電池充電時是將電能轉化為
     
    能。

    發(fā)布:2025/1/5 8:0:1組卷:21引用:2難度:0.5
  • 3.石墨烯可用機械剝離法從石墨中剝離制得,它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下列關于石墨烯的說法錯誤的是(  )

    發(fā)布:2025/1/5 8:0:1組卷:11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