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試題詳情
(三)閱讀《遠古月球也曾有大氣層》,完成下列各題。
遠古月球也曾有大氣層
①浩瀚宇宙,星辰萬千,地球因能孕育生命而成為了其中特別的星球。然而研究表明,大約45億年前,地球剛剛誕生之時,熔巖橫流,毒氣彌漫,直到藻類生長,氮氧混合的大氣層形成,生命才有了適宜的進化環(huán)境。那么地球是唯一一個擁有大氣層的星球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發(fā)現,大約30到40億年前,月球也曾擁有大氣層。
②人們印象中的月球荒涼一片,毫無生氣,沒有大氣層,只有山脈、高原、隕石坑、數不盡的巖屑和月塵。然而,NASA的最新研究表明,古代月球并不是這樣,它也曾擁有大氣層。
③古代火山活動噴出的氣體在月球表面至少逗留了7000萬年以上。彼時,超音速的狂風,在月球的巖漿海洋中掀起滔天巨浪,厚厚的金屬大氣層包裹著嬰兒期的月球。
④大多數行星科學家認為,大約45億年前,一個與火星差不多大小的“原行星”與地球相撞。撞擊將熱量、熔漿糅合到行星碎片中,最后進入地球軌道,在繞行中逐漸冷卻,形成了現在的月球。月球表面是一片深不見底、無邊無際的巖漿,一場意外碰撞使得它的表面溫度迅速上升至2000攝氏度以上。在NASA戈達德航天中心,科學家指出,遠古月球不僅有巖漿海洋的熱量,還會從地球和太陽上接受熱輻射。月球在這種蒸發(fā)強度下形成了金屬大氣層,但輻射和熱量蒸發(fā)了巖漿海洋中的發(fā)性金屬原子,形成了厚度僅為地球大氣層十分之一的月球大氣層。
⑤遠古月球就像在開派對的星球一樣,濃厚的重金屬元素到處都是,但卻很快就土崩瓦解。對月球揮發(fā)性物質的探索,可能有助于獲得地球形成的關鍵線索。在加州NASA阿姆斯研究中心,研究員凱文?贊爾認為,這層月球大氣來得快,去得也快,其形成推論聽上去似乎合情合理,值得研究和測試。
⑥據科學家研究,大約在35億年前,月球的火山活動達到頂峰,金屬大氣層在這段時間中也最為活躍和厚重。在NASA的阿波羅15號和17號任務中,宇航員探索了月球上遠古巖漿海洋的邊界,并收集到了數十億年前火山噴發(fā)的巖石樣本。樣本顯示,這些區(qū)域的巖石中含有氣體成分,包括一氧化碳、水、硫化物以及其他揮發(fā)性物質。NASA馬歇爾航空飛行中心的科學家指出,盡管大部分氣體已經消失在太空中,但相當一部分可能還積存于月球的兩極。這意味著,如今人們看到的月球極地揮發(fā)物很可能源于嬰兒期月球的內部。隨后在7000萬年的時間里,這層金屬大氣最終輸送給了太空。
⑦可見,遠古月球也曾有大氣層。
(1)本文說明的中心內容是遠古月球也曾有大氣層遠古月球也曾有大氣層
(2)選文第④段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選文第⑥段中加點的詞“可能”能不能刪去,為什么?不能刪去,“可能”表示估計,推測(1分)說明了月球的兩極并不排除有氣體存在的可能性;如果刪去就過于絕對化,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不能刪去,“可能”表示估計,推測(1分)說明了月球的兩極并不排除有氣體存在的可能性;如果刪去就過于絕對化,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
(4)哪些原因讓科學家認為遠古月球也曾有大氣層?
【考點】列數字.
【答案】遠古月球也曾有大氣層;不能刪去,“可能”表示估計,推測(1分)說明了月球的兩極并不排除有氣體存在的可能性;如果刪去就過于絕對化,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2/31 8:0:1組卷: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選文,完成下列問題
雪花的奧秘 幾個世紀以來,雪花之謎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早在17世紀,德國科學家開普勒就開始思考雪花的晶體為什么會呈現奇特的六角幾何形狀。后來,英國科學家胡克第一次在顯微鏡下看清了雪花晶體的模樣。到了近100年,研究者才用X射線技術探明了冰晶的結構。研究表明,雪花中的水分子是由微小的六角形晶格組合而成的。專家認為,雪花生長的“搖籃”是云層中的微小塵粒,這些塵粒為水蒸氣凝結成水滴并凍結提供了一個基礎。慢慢地,不斷聚集的水蒸氣形成規(guī)則的冰晶圖案。當一片雪花在云層中隨風飄蕩的時候,會遇到冷空氣或熱空氣,它的每一個花枝都會經歷同樣順序的氣溫及各種外在因素的變化,于是,雪花的六個花枝對稱的特性嚴格地保持下來。因為每一片雪花都有自己獨特的經歷不同溫度的歷史,都將會以獨特的結構和形狀降落到大地上,所以世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雪花。
對雪花“噪聲”的研究也是一項有趣的課題。在人們的印象中,落雪好像是無聲無息的,尤其是落到水里的時候。而最新聲學研究表明,雪花落在水面時,產生的聲響會讓水中生物有“震耳欲聾”之感。雪花究竟怎樣發(fā)出如此巨大的聲音呢?科學家解釋說,雪花落入水中時,雪花內的空氣就變成了氣泡,水表面的張力與氣泡表面張力相互“較勁”,就產生了頻率在50到200千赫的聲響。許多水中生物可以聽到這一頻段的聲響,而人類可以聽到的聲音卻在20千赫以下,所以無從察覺,除非借助示波器和聲吶系統(tǒng)。雪花制造的“噪音”不僅讓水中生物“心煩”,而且對漁業(yè)及海洋生物的跟蹤觀測也形成了干擾。例如,美國的漁業(yè)生物學家們每年都要觀測大馬哈魚洄游情況,但雪花的聲響常常干擾觀測,所以他們不得不在大雪時關閉所有監(jiān)測系統(tǒng)。
雪花中蘊含著無數的奧秘,在等待著人們去解讀。
(1)本文屬于說明文的哪種類型?
(2)本文從哪兩方面說明了雪花的奧秘?
①
②
(3)文中劃線句子使用了
(4)古人曾用“六出冰花”來描寫雪花,從本文看,它寫出了雪花形狀的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這個特點?
特點:
原因:
(5)為什么說世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雪花?
(6)“在人們的印象中,落雪好像是無聲無息的,尤其是落到水里的時候。”這句話中的“好像”一詞能否刪去?請說明理由。發(fā)布:2024/12/21 8:0:2組卷:5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朗讀有助于記憶嗎
徐航 ①說到朗讀,我們常常會想起小學生早上的晨讀課,大家一起舉著書本大聲誦讀課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經歷過。然而,這種朗讀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學習嗎?是否朗讀能讓我們加深記憶呢?
②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和保存?zhèn)€體經驗的心理過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聯結著我們的過去與現在。一切經驗都要經過編碼、儲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記憶過程。
③記憶有三種不同的類型:______、短時記憶和_____。
④記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以背古詩為例,“槐綠低窗暗,榴紅照眼明”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知道了這是一句古詩,但這只是一個感覺記憶,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們想記住它,將感覺記憶轉化為更長時間的記憶,就要對它進行編碼。編碼的過程帶有很多個人色彩,有些人可能會根據詩句內容來想象畫面加以記憶,有些人可能會根據詩句讀音來加以記憶,如果沒有轉化為長時記憶,那么記憶的死敵——“遺忘”馬上就會將它帶走。
⑤短時記憶有兩種編碼方式:聽覺編碼和視覺編碼。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通過圖像依次呈現B,C,P,E,V,F幾個字母后,再要求被試者按照順序進行回憶。結果發(fā)現,視覺呈現條件下,發(fā)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發(fā)生混淆;而形狀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間很少混淆。這說明聽覺也是很重要的編碼方式。由此看來,邊看邊讀是一個雙編碼的過程,既區(qū)別了語音也區(qū)別了語義,對信息進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記憶的鞏固。
⑥一般而言,朗讀在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化的過程中充當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讀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記憶的信息上,也更能幫助我們記住它。不過,要實現終生不忘,還需要不斷重復,及時鞏固,而不要等到已經崩潰后再去修補。
⑦關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記憶力,除了朗讀這種深加工之外,還有一些簡單易學的方法。
⑧利用大腦覺醒狀態(tài)的時間規(guī)律,不失為一種記憶的好方法。大腦的覺醒狀態(tài)是指大腦的興奮水平。早在19世紀,心理學家就已經發(fā)現,上午11點到12點之間的記憶效率最高,下午6點到8點效率最低。當然大腦覺醒狀態(tài)的時間規(guī)律也會隨個體生理機能的狀態(tài)不同而產生差異。
⑨組織有效的復習也是加深記憶的主要途徑。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guī)律,學習半個小時之后,遺忘率就會達到40%左右。因此,保證良好的記憶需要及時的復習。另外,分散復習比集中復習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費10分鐘復習的效果比每天花費30分鐘復習一次的效果要好。
⑩朗讀是加深記憶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滾魚記憶規(guī)律,還有許多未解之謎,有待我們繼續(xù)探索和發(fā)現。
(選自《百科知識》2015年第 5期,有改動)(1)根據選文內容,在第③段中的橫線上填寫其它兩種記憶的類型,正確的是
記憶有三種不同的類型:_____、短時記憶和______。A.及時記憶 長時記憶 B.感覺記憶 長時記憶 C.形象記憶 動作記憶 D.語義記憶 情境記憶 A.下定義 列數字 B.分類別 打比方 C.舉例子 列數字 D.下定義 舉例子
A.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guī)律,學習半小時之后,遺忘率就會達到40%。
B.實驗發(fā)現,視覺呈現條件下,發(fā)音相似的字母容易發(fā)生混淆,而形狀相似的字母則很少混淆。
C.選文第①段末尾的兩個問句,能引起讀者思考,領起下文。
D.改善記憶力,除了朗讀以外,還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腦覺醒狀態(tài)的時間規(guī)律,組織有效的復習等。發(fā)布:2024/12/26 18:0:1組卷:22引用:4難度:0.6 -
3.閱讀《飲水與健康》,完成問題。
飲水與健康 ①一個健康的人,有足夠的水喝,即使一段時間內不進食,也能維持生命。如果沒有水,三天就會導致死亡。如果在酷暑的沙漠中,甚至堅持不到兩個小時,死神就會降臨。所以《本草綱目》把水放在第一章。中國的先人有“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的說法。
②為什么水對人如此重要?
③人體內三分之二以上是水。水是傳送養(yǎng)分至人體各個組織、排泄人體廢物、體液(如血液)循環(huán)的載體,是消化食物、潤滑關節(jié)和各內臟器官以及調節(jié)體溫所必須的物質。水是含有溶解性礦物質的血液系統(tǒng)的一部分,它同溶解的鈣、鎂一樣,對維持身體組織的健康必不可少。
④喝足夠的水有利于防病治病。比如可以預防感冒,并使感冒患者早愈。其原因在于,感冒大多數由病毒引起,身體的皮膚和黏膜是防御病毒和病菌入侵的免疫機制的第一道防線,飲足夠量的水,可避免皮膚和黏膜干燥,有利于阻止細菌和病毒進入人體。足夠的水可促使人體排除廢物,使患者早愈。
⑤喝足夠的水有利于營造好的心情。人如果長期處于心理緊張狀態(tài),身體就無法抵御細菌或病毒的入侵。所以我們在心情煩躁時,應多飲水。水本身對人體有安神鎮(zhèn)靜作用,有利于人體健康。老年人睡前喝少量的水,可很快安神入睡。
⑥喝足夠的水,可以延緩衰老,有利于長壽。人體衰老的過程,就是人體脫水的過程。例如老年人皺紋增多,就是皮膚干燥、脫水引起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水占人體體重的比例會逐漸下降。已知水占人體的比重,大體如下:胎兒90%、初生嬰兒80%、少年75%、成年男子70%、老年男子小于65%。所以,老年人尤其要養(yǎng)成喝水的習慣。
⑦那么人一天需要喝多少水呢?正常人體內的水總是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攝入和排出量相差無幾,變化幅度為1%—2%。 科學家測定,一個體重65千克的中年人,通過尿液、皮膚蒸發(fā)等多種途徑,每日排出水的總量為2569毫。為保持人體內水的平衡,每日必須補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但我們所需的水,不完全來自飲水,糧食、肉類、蔬菜、水果等食品中也含有水,所以每日需要從飲水中獲取的水,約需1200毫升。常用飲水杯容量為200毫升,即每天約需飲6—8杯,才能說飲了足夠的水。當然,這是指正常狀態(tài),在高溫天氣和運動、勞動強度大的情況下,還要補充約三分之一的飲水量。
⑧現在,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飲水。好多人誤認為純水機出來的水飲用對身體有好大的好處,其實純水不含鈣、鎂等礦物質離子,對人的生長、發(fā)育沒有好處。人們越來越喜歡用凈水機,因為凈水機主要是通過直徑0.01的超濾膜的高精度凈化工藝,對水質進行有效的凈化,去除水中可能含有的泥沙、鐵銹、細菌、懸浮物、藻類、大分子有機物等多種有害物質,結合KDF、活性炭、復合濾芯等濾料,使凈化后的水達到直飲標準。我們平常所喝的白開水富含多種礦物質,能夠調節(jié)人體體液平衡。到了冬天,人體的維生素攝取量相應少了,在喝白開水時適當補充一些果汁和蔬菜汁既有營養(yǎng),又能補充維生素。
⑨飲水應該少量多次,要有意識的主動喝水,而不是感到口渴時再喝,尤其是老人的感覺不敏感,更需要及時補充水。早晨起床要喝一杯水,晚上睡前不要喝太多水以免頻繁起夜。劇烈運動后不要馬上大量喝水,慢慢喝比較好。對于結石體質的人和患有腎結石的人,應該適當多喝水以減少尿鹽析出。
⑩還需注意一點:喝可樂等飲料不能代替喝水。飲料多為酸性,經常喝酸性的飲料,會使機體酸性物質增多,容易產生疲勞,導致免疫功能降低。
(1)文章第⑦段劃線句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2)“為保持人體內水的平衡,每日必須補充2560毫升左右的水”中的“左右”一次是否可以刪掉?為什么?
(3)下面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兩項是
A.本文著重說明了飲水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和飲水要注意的問題,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采用了邏輯順序,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B.文章告訴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水占人體體重的比例會逐漸下降,而喝足夠的水,可以延緩衰老,有利于長壽。所以,初生嬰兒可以不喝水,老年人需要多喝水。
C.“人體內三分之二以上是水”中的“以上”一詞可以刪去,刪去之后不影響原意。
D.本文開頭引用先人“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說法的作用是突出飲水對健康的重要性,點出本文的說明內容“飲水與健康”。
E.不要以喝飲料代替喝水,因為飲料多為酸性,經常喝酸性的飲料,會使機體酸性物質增多,容易產生疲勞,導致免疫功能降低,對我們身體健康不利。發(fā)布:2024/12/27 2:30:1組卷:32難度:0.1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