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yè)和農村的發(fā)展始終與土地政策的調整相聯(lián)系,某校八年級學生對不同時期的政策進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學習
【第一階段:土地夢想的實現(xiàn)】
材料一: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國農村不同大口及其占用土地的比重
|
1950年 |
1954年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貧農、中農 |
45.2% |
85.5% |
91.4% |
92.1% |
富農、地主 |
54.8% |
14.5% |
8.6% |
7.9% |
?(1)導致材料一中“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變化的是建國初期的哪一歷史事件?它使我國的土地所有制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第二階段:由分到合的過程】
材料二:當時貧苦農民缺乏生產工具、資金,一家一戶難以解決水利問題,難以抵御自然災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進的機械化農具。這就影響生產發(fā)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
——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2)為了解決材料二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國家該對農業(yè)政策進行怎樣的調整?
【第三階段:探索中的失誤】
材料三:
?
(3)材料三為“某地水稻產量數(shù)據(jù)柱狀圖”(單位:市斤/畝)。導致1958年數(shù)據(jù)異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這對中國經濟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4)通過上述分析對比,你認為政府對農村政策的調整必須遵循什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