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桓譚字君山,沛國相人也。譚以父任為郎,好音律,善鼓琴。簡易不修威儀,博學多通,能文章,有見地,不諂媚,而喜非毀俗儒,由是多見排抵。
      哀、平間,位不過郎。傅皇后父孔鄉(xiāng)侯晏深善于譚。是時,高安侯董賢寵幸,女弟為昭儀,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譚進說曰:“昔武帝欲立衛(wèi)子夫,陰求陳皇后之過,而陳后終廢,子夫竟立。今董賢至愛而女弟尤幸,殆將有子夫之變,可不憂哉!”晏驚動,曰:“然,為之奈何?”譚曰:“刑罰不能加無罪,邪枉不能勝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艱難,或驅(qū)使醫(yī)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備。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賓客,必貽致譏議。不如謝遣門徒,務執(zhí)廉愨,此修己正家避禍之道也?!标淘唬骸吧??!彼炝T遣???,入白皇后,如譚所戒。后賢果風太醫(yī)令真欽,使求傅氏罪過。遂逮后弟侍中喜,詔獄,無所得,乃解,故傅氏終全于哀帝之時。及董賢為大司馬,聞譚名,欲與之交。譚先奏書于賢,說以輔國保身之術(shù),賢不能用,遂不與通。
      世祖即位,征待詔。后大司空宋弘薦譚,拜議郎給事中,因上疏陳時政所宜,曰:“臣聞國之廢興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輔佐輔佐賢明則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務輔佐不明則論失時宜而舉多過事夫有國之君俱欲興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謂賢者異也。”書奏,不省。
      是時,帝方信讖,多以決定嫌疑。有詔會議靈臺所處,帝謂譚曰:“吾欲以讖決之,何如?”譚默然良久,曰:“臣不讀讖?!钡蹎柶涔剩T復極言讖之非經(jīng)。帝大怒曰:“桓譚非圣無法,將下斬之!”譚叩頭流血,良久乃得解。出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樂,道病卒,時年七十余。
      初,譚著《新論》言當世行事,世祖善焉?!肚俚馈芬黄闯?,肅宗使班固續(xù)成之。元和中,肅宗行東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譚家,鄉(xiāng)里以為榮。
(節(jié)選自《后漢書?桓譚傳》)注:①衛(wèi)子夫:漢武帝的皇后。②愨:誠實、謹慎。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C
C

A.臣聞國之廢興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輔佐/輔佐賢明則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務/輔佐不明則論失時宜/而舉多過事夫有國之君/俱欲興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謂賢者異也/
B.臣聞國之廢興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輔佐/輔佐賢明則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務輔佐/不明則論失時宜而舉多過事/夫有國之君/俱欲興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謂賢者異也/
C.臣聞國之廢興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輔佐/輔佐賢明則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務/輔佐不明則論失時宜而舉多過事/夫有國之君俱欲興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謂賢者異也/
D.臣聞國之廢興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輔佐/輔佐賢明則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務/輔佐不明則論失時宜/而舉多過事夫有國之君/俱欲興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謂賢者異也/
(2)下列對文中劃線的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昭儀,為中國古代后宮嬪御的一種。昭儀始置于西漢元帝時期,當時為僅次于皇后的位號,位同丞相,爵比諸侯,北魏亦沿用。后世至明均曾設(shè)置,地位已經(jīng)下降。
B.詔令作為古代的文體名稱,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各種命令、文告的總稱。
C.讖,指秦漢間巫師、方士編造的預示吉兇的隱語,也指將要應驗的預言、預兆。
D.世祖,古代帝王的廟號。開國的帝王,子孫以其功最高,稱為世祖。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桓譚博學多才,著有《新論》《琴道》,但由于生活中不拘小節(jié),不重儀表,好發(fā)表意見指責他人,所以常受排擠。
B.桓譚為人正直,勸誡傅皇后的父親傅晏,遣散門客,廉潔謹慎,多加提防董賢。傅氏一家在哀帝時期終于能保全性命。
C.桓譚不善諂媚,在董賢結(jié)交他之前,他寫信給董賢,陳述輔佐國家保全自身的辦法,但董賢并未采納他的意見,桓譚于是不與他往來。
D.桓譚敢于批評時政得失,因極力反對皇帝迷信讖語,險遭殺身之禍,經(jīng)苦苦哀求才幸免于難,最后被貶出京城。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刑罰不能加無罪,邪枉不能勝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②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賓客,必貽致譏議。不如謝遣門徒,務執(zhí)廉愨,此修己正家避禍之道也。
(5)哀帝時期,桓譚如何幫助傅氏度過劫難,保全了性命?請簡要說明。

【答案】C;D;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10引用:5難度:0.4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宗愨,字元干,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炳曰:“汝不富貴,即破我家矣?!毙置谌⑵蓿既腴T,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拒賊,賊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并以文義為業(yè),炳素高節(jié),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xiāng)曲所稱。江夏王義恭為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愨隨鎮(zhèn)廣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愨自奮請行。義恭舉愨有膽勇,乃除振武將軍,為安西參軍蕭景憲軍副,隨交州刺史檀和之圍區(qū)粟城。林邑遣將范毗沙達來救區(qū)粟,和之遣偏軍拒之,為賊所敗。又遣愨,愨乃分軍為數(shù)道,偃旗潛進,討破之,拔區(qū)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陽邁傾國來拒,以具裝被象,前后無際,士卒不能當。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二十年,孝武伐元兇,以愨為南中郎諮議參軍,領(lǐng)中兵。孝武即位,以為左衛(wèi)將軍,封洮陽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遷豫州刺史,監(jiān)五州諸軍事。先是,鄉(xiāng)人庾業(yè),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賓客;而愨至,設(shè)以菜菹粟飯,謂客曰:“宗軍人,慣啖粗食?!睈庵嘛柖?。至是,業(yè)為愨長史,帶梁郡,愨待之甚厚,不以前事為嫌。大明三年,竟陵王誕據(jù)廣陵反,愨表求赴討,乘驛詣都,面受節(jié)度,上停輿慰勉。愨聳躍數(shù)十,左右顧盼,上壯之。及行,隸車騎大將軍沈慶之。初,誕誑其眾云:“宗愨助我?!奔皭庵粒S馬繞城呼曰:“我宗愨也!”事平,入為左衛(wèi)將軍。五年,從獵墮馬,腳折不堪朝直,以為光祿大夫,加金紫。  愨有佳??斑M御,官買不肯賣,坐免官。  明年,復職。廢帝即位,為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卒,贈征西將軍,謚曰肅侯。
    (節(jié)選自《宋書?宗愨傳》)(1)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士卒不能當:抵擋
    B. 乃振武將軍除:廢除
    C. 左右顧盼,上壯:欽佩
    D. 官買不肯賣,免官坐:因此獲罪
    (2)以下六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宗愨勇武的一項是
     

    ①愿乘長風破萬里浪②愨年十四,挺身拒賊③愨自奮請行
    ④愨乃分軍為數(shù)道⑤愨聳躍數(shù)十,左右顧盼⑥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
    A. ②③⑥B. ②③⑤C. ①④⑥D(zhuǎn). ②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宗愨年少志大。叔父問他志向,他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但他不愿“以文義為業(yè)”,平時縱任意氣,喜歡武藝,因此鄉(xiāng)里人對其并不贊賞。
    B. 宗愨作戰(zhàn)有勇有謀。元嘉年間,征伐林邑,宗愨自告奮勇請求參加,在作戰(zhàn)中善于思考,仿制獅子形狀大破敵軍“大象陣”,戰(zhàn)功顯赫。
    C. 宗愨不僅廉潔,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對珍奇異寶,他一無所?。还俑I他的“佳?!边M貢皇上,他執(zhí)意不肯,并因此獲罪被免去官職
    D. 宗愨同鄉(xiāng)庾業(yè)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對宗愨卻只是酸菜、糙米飯。宗愨任豫州刺史后,不計前嫌,反而舉薦他任長史。
    (4)下列對劃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
    B.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
    C. 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
    D.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
    (5)將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xiāng)曲所稱。
    ②愨表求赴討,乘驛詣都,面受節(jié)度,上停輿慰勉。

    發(fā)布:2024/11/1 8:0:2組卷:1引用:1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時秦昭王與楚婚,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睉淹踔勺幼犹m勸王行:“奈何絕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guān),秦伏兵絕其后,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之秦,竟死于秦而歸葬。長子頃襄王立,以其弟子蘭為令尹。楚人既咎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其存君興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睗O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屈原曰:“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太史公曰: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
    (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父,在古代常用作對男性長輩的稱呼,如文中的漁父,就是指打魚的漁翁。
    B.太史公,一般指我國古代官方史料的專職記錄者,在文中是司馬遷的自稱。
    C.遷,有移動、搬換、轉(zhuǎn)變之意,在古代也可指變動官職,在文中意指調(diào)任。
    D.《天問》,通過對天地和人世等事物現(xiàn)象的發(fā)問,表現(xiàn)詩人探索真理的精神。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屈原富有才華,受到懷王賞識。在擔任左徒時,屈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華,對內(nèi)輔助懷王商議國家大事,對外接待賓客,應對諸侯,深得懷王信任。
    B.屈原明辨形勢,反對秦國之行。懷王欲到秦國與昭王會面,屈原洞察秦國的虎狼實質(zhì),直接反對子蘭鼓動懷王前往秦國,但懷王不聽,結(jié)果遭遇兇險。
    C.屈原品格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對于自己的艱難處境,屈原有著清醒的認知,他不認同漁父要隨世俗一同變化的看法,最后寧死守義,以身殉道。
    D.屈原以死明志,感動后世之人。屈原自投汨羅江,以死殉國,他的作品感動了后人,他的殉國之事讓后人流淚嘆息,他高潔的品行讓后人敬慕神往。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發(fā)布:2024/11/1 16:0:2組卷:21引用:6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宗愨,元干,南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北唬骸叭瓴桓毁F,即破我家矣?!?br />      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拒賊,賊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并以文義為業(yè),炳素高節(jié),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xiāng)曲所稱
          江夏王義恭為征北將軍、南兗州刺史,愨隨鎮(zhèn)廣陵。元嘉二十二年,伐林邑,愨自奮請行。義恭舉愨有膽勇,乃除振武將軍,為安西參軍蕭景憲軍副,隨交州刺史檀和之圍區(qū)粟城。林邑遣將范毗沙達來救區(qū)粟,和之遣偏軍拒之,為賊所敗。又遣愨,愨乃分軍為數(shù)道,偃旗潛進,討破之,拔區(qū)粟,入象浦。林邑王范陽邁傾國來拒,以具裝被象,前后無際,士卒不能當。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
          三十年,孝武伐元兇,以愨為南中郎諮議參軍,領(lǐng)中兵。孝武即位,以為左衛(wèi)將軍,封洮陽侯,功次柳元景。孝建中,累豫州刺史,監(jiān)五州諸軍事。先是,鄉(xiāng)人庾業(yè),家甚富豪,方丈之膳,以待賓客;而愨至,設(shè)以菜菹粟飯,謂客曰:“宗軍人,慣啖粗食?!睈庵嘛柖ァV潦?,業(yè)為愨長史,帶梁郡,愨待之甚厚,不以前事為嫌。
          大明三年,竟陵王誕據(jù)廣陵反,愨表求赴討,乘驛詣都,面受節(jié)度,上停輿慰勉。愨聳躍數(shù)十,左右顧盼,上之。及行,隸車騎大將軍沈慶之。初,誕誑其眾云:“宗愨助我?!奔皭庵?,躍馬繞城呼曰:“我宗愨也!”事平,入為左衛(wèi)將軍。五年,從獵墮馬,腳折不堪朝直,以為光祿大夫,加金紫。愨有佳??斑M御,官買不肯賣,坐免官。明年,復職。廢帝即位,為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贈征西將軍,謚曰肅侯。
    (節(jié)選自《宋書?宗愨傳》)
    (1)對下列劃線詞語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當斂裳逝                    ②眄庭柯以顏             ③倚南窗以寄
    ④或命巾車,或孤舟      ⑤襟三江而五湖          ⑥賈誼于長沙
    ⑦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⑧而后乃今將圖          ⑨左右顧盼,上
    A.①⑧/②⑥/③④/⑤⑦/⑨B.①⑧/②⑥/③⑨/④⑦/⑤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⑥/③⑨/④⑤/⑦⑧
    (2)下列各句按句式特征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遂見用于小邑                   ②故不為鄉(xiāng)曲所稱            ③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④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⑤去以六月息者也            ⑥都督閻公之雅望
    ⑦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                ⑧彼且惡乎待哉                ⑨樂夫天命復奚疑
    A.①④/②⑤⑦/③⑧⑨/⑥B.①②/③⑥/④⑧⑨/⑤⑦
    C.①④/②⑤⑦/③⑥/⑧⑨D.①②/③④⑧⑨/⑤⑦/⑥
    (3)下列對劃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
    B.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
    C.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
    D.愨曰/吾聞獅子威服百獸/乃制其形與/象相御/象果驚奔/眾因潰散/遂克林邑/收其異寶雜物不可勝計/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文帝甚嘉之/
    (4)以下六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宗愨勇武的一項是
     

    ①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②愨年十四,挺身拒賊     ③愨自奮請行
    ④愨乃分軍為數(shù)道               ⑤愨聳躍數(shù)十,左右顧盼    ⑥愨一無所取,衣櫛蕭然
    A. ②③⑥B. ②③⑤C. ①④⑥D(zhuǎn). ②④⑥
    (5)下列對有關(guān)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稱時稱名,稱呼別人時稱字表示禮貌和尊敬。
    B.“遷”在古代稱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升職,如“左遷”;有時也指貶謫,放逐,如“遷謫”指貶官遠地,“遷客”指流遷或被貶謫到外地的官。
    C.謚號是朝廷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等按其生平事跡進行評定后,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
    D.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宗愨屬大夫,故其死為“卒”。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宗愨年少志大。叔父問他志向,他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但他不愿“以文義為業(yè)”,平時縱任意氣,喜歡武藝,因此鄉(xiāng)里人對其并不贊賞。
    B.宗愨同鄉(xiāng)庾業(yè)家甚富有,招待客人多用美味佳肴,而對宗愨卻只是酸菜、糙米飯。宗愨任豫州刺史后,不計前嫌,反而舉薦他任長史。
    C.宗愨不僅廉潔,而且耿直。攻占林邑,面對珍奇異寶,他一無所取;官府要買他的“佳?!边M貢皇上,他執(zhí)意不肯,并因此獲罪被免去官職
    D.宗愨作戰(zhàn)有勇有謀。元嘉年間,征伐林邑,宗愨自告奮勇請求參加,在作戰(zhàn)中善于思考,仿制獅子形狀大破敵軍“大象陣”,戰(zhàn)功顯赫。
    (7)將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逍遙游》)
    ②愨表求赴討,乘驛詣都,面受節(jié)度,上停輿慰勉。(《宗愨傳》)

    發(fā)布:2024/11/1 8:0:2組卷:1引用:1難度:0.2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