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魏晉時期,佛教與儒、道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進入唐代后,三者的沖突逐漸緩和,甚至在中唐時期,產生了一個漢傳佛教的教派——禪宗。禪宗的教義不但融入了越來越多的儒學理論,其崇尚自然、簡樸的修養(yǎng)和傳教方式也頗具道家色彩。這反映了此時期(  )

【答案】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8/6 8:0:9組卷:1引用:6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很明顯,儒家學說之所以在漢武帝時期走上獨尊的道路,除了人事的因素外,主要還是取決于儒家思想更合乎當時的社會需要。西漢建國之初,反秦道而行之,大封諸侯。有些諸侯由于擁有較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其社會經濟較中央集權直接管轄的地區(qū)更為發(fā)達。儒生們帶著實踐中提出的問題,援經義以折衷是非,力圖在儒家經典中找出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方案。而董仲舒等人所學的《春秋公羊傳》中的大一統(tǒng)的理論模式恰恰給他們提供了這種方便。他們根據(jù)這一原則,重建了以天子為人間至高無上的等級社會結構,并將早期儒家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系統(tǒng)化、模式化。這樣,便為西漢中央政權阻止諸侯分裂、維護中央集權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
    --摘編自龐樸《中國儒學》材料二 明清之際的社會,陷于激烈動蕩之中思想家經歷了明王朝的衰敗與滅亡,從亡國之痛中重新評價儒學和理學,提出不少新論說。學術界一時呈現(xiàn)諸家爭鳴的活躍局面黃宗羲親歷明朝亡國之禍,痛感宋儒把“君臣之義”視為天理的倫常觀,助成君主專制,誤國害民。他著《明夷待訪錄》《原君》《原臣》等篇,依托“民貴君輕”的經義,對君權作了犀利的剖析。顧炎武認為,儒家的治學經世之道,主要是“博學于文”“行己有恥”,可見他的基本思想是:治學應當博覽廣識,目的則在經世修身。王夫之認為“道”是“器”中產生的,是“器”的規(guī)律,這表明他在哲學上反對“理在氣先”的唯心論觀點,而接近于唯物主義。王夫之還認為人類社會由上古的野蠻變?yōu)楹笫赖奈拿鳎菤v史的趨勢,也是歷史的規(guī)律。
    --摘編自范文瀾等主編《中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代儒學的主要思想,并說明其成為正統(tǒng)思想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與宋明理學相比明清之際儒學的發(fā)展。
    (3)綜合上述材料,針對漢代以來儒學的發(fā)展變化,談談你的認識。

    發(fā)布:2024/11/14 8:0:1組卷:2引用:1難度:0.5
  • 2.印度佛教認為果報不論現(xiàn)報、生報或者后報都是個人的事。傳入中國后,慧遠認為:一人得道,其功德“澤流天下,即使內乖親子的關系,也不違其孝”;果報可以此生世世承負,也可在一個家庭內父子相承,代代承負果報。據(jù)此可知佛教( ?。?/h2>

    發(fā)布:2024/12/2 15:30:1組卷:13引用:11難度:0.6
  • 3.佛像在隋唐以前是額寬鼻隆,眉眼細長,頭發(fā)呈波浪狀,具有印度風格。至盛唐時則發(fā)展為面容典雅豐腴,含蓄飄逸,具有中國特點,這一變化反映了(  )

    發(fā)布:2024/11/13 12:30:1組卷:21引用:7難度:0.8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