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對于先秦“德”觀念的發(fā)展可以大致看出這樣一個線索:在原始時代后期起,“德”意即由天和先祖所賜而“得”;后人傳周文王的美德,除膺受天命外,還指文王采取的一系列惠保小民、勤政節(jié)儉、與民同樂、孝敬、恭祭先祖的政策與措施,最終得以使“小邦周”戰(zhàn)勝“大邦殷”,“修建明德,以藩屏周”“周之制度典禮乃道德之器械”;直到孟子提出“四端”之說,人所擁有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使個體成為責任的擔負者,不再是由神靈,也不再是宗族之類的集體完成。中國古代思想中“德”的觀念從天命層面、制度層面深入到內(nèi)心,沒有走向如同基督教、佛教那樣通過偶像膜拜方式表現(xiàn)出信仰,而主要是關(guān)注人的自身能力的認識與開發(fā),尋求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和諧與平衡。在“德”由迷惑到明確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深切地感覺到古代人類精神覺醒的前進步伐。
——晁福林《先秦時期“德”觀念的起源及其發(fā)展》(1)結(jié)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對先秦時期“德”觀念的發(fā)展進行解讀。
《新民說》是梁啟超在20世紀初用“中國之新民”的筆名、發(fā)表在《新民叢報》上的二十篇政論文章。梁啟超申明“本報取《大學》新民之意(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以為欲維新吾國,當維新吾民”。
今日欲抵擋列強之民族帝國主義,以挽浩劫而拯生靈,惟有我行我民族主義之一策。而欲實行民族主義于中國,舍新民未由;新之義有二:一曰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補其所本無而新之。二者缺一,時乃無功;凡一國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國民獨具之特質(zhì)。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shù),皆有一種獨立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后群乃結(jié),國乃成。斯實民族主義之根柢源泉也。我同胞能數(shù)千年立國于亞洲大陸,必其所具特質(zhì)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異于群族者,吾人當保存之而勿失墜也;故吾所謂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風者流,蔑棄吾數(shù)千年之道德、學術(shù)、風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紙者流,謂僅抱此數(shù)千年之道德、學術(shù)、風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
(2)梁啟超認為“新民”應具有哪些品質(zhì)。
新中國成立以來高度重視對外文化交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天下為公、大同世界的價值追求,求同存異、講信修睦的和諧心態(tài),親仁善鄰、協(xié)和萬邦的處世之道,同舟共濟、獨木不成林的合作思想,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的人格品行,為中國外交奠定了文化基石?!拔幕饨弧敝杏兄鴩艺w對外戰(zhàn)略思想和中華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傳承,更有戰(zhàn)略、政策和實踐的創(chuàng)新。有學者將70年的外交歷程劃分為“文化先行、外交殿后”“全面開放、全面參與”“提質(zhì)升級、合作共贏”三個歷史階段,目前正處于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
(3)結(jié)合材料,在上述三個階段中各選取恰當一例,說明中華文明之精髓在中國外交實踐中是怎樣得到創(chuàng)新性運用的。
【考點】康有為和梁啟超民主思想.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nèi)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7引用:1難度:0.7
相似題
-
1.康有為在寫給光緒帝的奏折中認為:“吾國行專制政體,君與大臣數(shù)人共治其國,國安得不弱?”他指出,開國會、立憲法、行民權(quán)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本來就有的,《周禮》中的“三詢”,《尚書》中的“謀及卿士,謀及庶人”就是君主立憲的本原形態(tài)。這表明康有為( ?。?/h2>
發(fā)布:2025/1/2 4:30:1組卷:1引用:4難度:0.6 -
2.1902年,梁啟超發(fā)表《新民說》,區(qū)分了列強侵略性的“民族帝國主義”和受壓迫民族之反侵略的“民族主義”,他認為“民族主義”正是抵抗“民族帝國主義”而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思想武器。梁啟超的民族主義思想( ?。?/h2>
發(fā)布:2025/1/2 4:30:1組卷:2引用:2難度:0.6 -
3.康有為著《大同書》中載“宜遵慈、博、史、哲之論,抑辨訟之人,其以仁義之訓化民者充之?!睔v史學家范文瀾認為《大同書》“混合公羊家三世說、盧騷天賦人權(quán)說、耶穌教博愛平等自由說,還耳食一些歐洲社會主義學說,幻想出一個‘大同之世’。”歷史學家范文瀾認為《大同書》( ?。?/h2>
發(fā)布:2025/1/2 3:30:1組卷:6引用:3難度:0.6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