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題。
夫有非常之時勢,然后有非常之英雄;有非常之英雄,然后建非常之功業(yè)。人有非常之功業(yè),而名以立;國有非常之功業(yè),而邦以興。是故時勢也、英雄也、功業(yè)也,立名之基礎(chǔ),興邦之利器也。然而立名事末,興邦事偉。既有非常之時勢,要必有非常之功業(yè)建之于國以固邦本始克成非常之英雄耳。且夫天下承平,四海晏樂,非非常之時勢也。家國銅駝之感,宗廟有禾黍之悲,大廈將傾,扶危有待眾木。國運既替,光復(fù)必俟后人。是誠所謂非常之時勢矣!
間嘗讀史,至晉劉琨“或多難以固邦國”一語①,不禁深致服膺。知有非常之時勢,適足以興固邦本,挽已墜之家國也。當夫西漢末造,中原紛擾,新莽竊篡,光武以一余裔,卒致中興之志。戰(zhàn)國之際,越并于吳,為人奴隸,供人驅(qū)使,勾踐以亡國之君,乃達報吳之念。斯二君者,處國破家亡、宗廟丘墟之際,乃能轉(zhuǎn)危為安,重整山河,何哉?蓋子輿氏有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內(nèi)患既開,外侮斯乘。當是時也,憂時之君,愛國之士,目擊受他人之憑陵踐踏已甚,乃發(fā)憤圖強,臥薪嘗膽。一旦羽毛豐滿,登高而呼,久困之民必揭竿而隨,不達再興之域、邦固之境,未之有也。故俾斯麥乃能挽已頹之大廈②,不十年乃復(fù)興;加里波第乃能拯久替之國運③,使數(shù)千年之古國復(fù)立于今之新世界中。由是以觀古今東西,處非常之時勢者,均可以成非常之功業(yè)。多難興邦,劉子誠不我誣也。然返察吾國,自海禁大開,強鄰逼處。鴉片之役,英人侵我;越南之戰(zhàn),法人欺我;布楚之約,俄人噬我;馬關(guān)之議,日人凌我;及乎庚子,諸國協(xié)力以謀我。事急矣!時逼矣!非常之勢,多難之秋,至斯亦云極矣!嗚呼!莽莽神州,已倒之狂瀾待挽。茫茫華夏,中流之砥柱伊誰?弱冠請纓,聞雞起舞,吾甚望國人之勿負是期也。不然多難既不足以固邦國,時勢亦不足以造英雄。興漢心無,報吳志沒。加里波第不作,俾斯麥之已亡。衰草斜陽,行將會銅駝于荊棘;中原故趾,當必見披發(fā)于伊川④。則劉子所謂或字之義者,殆在是歟?悲夫!
(節(jié)選自周恩來《或多難以固邦國論》⑤,有刪改)[注]①劉琨:愛國志士。少年時與祖逖一起聞雞起舞,枕戈待旦。②俾斯麥:德國統(tǒng)一過程中的功臣,被稱為“鐵血宰相”。③加里波第:意大利國家獨立和統(tǒng)一運動的杰出領(lǐng)袖。④《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載:周朝大夫辛有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所經(jīng)之地)境,見有人披發(fā)在野外祭祀,他哀儀禮已亡,嘆中原之地風俗已墮落為蠻夷之舉。時間不長,外族入侵伊川。后因用為詠國難將至之典。⑤此篇作于1916年,周恩來面對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而發(fā)表看法,時年18歲。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加句讀處的字母寫在答題卡上。
要必有非常之功業(yè)A建之B于國C以固D邦本E始克F成G非常之英雄耳。
(2)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A
A.銅駝,銅鑄的駱駝。漢朝曾鑄有銅駝二只,夾路相對,文中表示國家強盛。
B.禾黍,莊稼。一般指宮室成了農(nóng)田,長滿禾黍,文中借以感慨故國破敗。
C.中興,國家由衰落而重新興盛。文天祥曾言“中興機會,庶幾在此?!?br />D.請纓,自請出征殺敵。源見“終軍請纓”,謂自告奮勇除滅邊患。
(3)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DD
A.作者認為一個人只有建立了非同尋常的功業(yè),才能確立功名;國家建立非同尋常的功業(yè),才能得以興盛。
B.晉朝劉琨提出了“或多難以固邦國”的觀點,對此作者深以為然,表示高度的贊同和發(fā)自肺腑的欽佩。
C.為證實“或多難以固邦國”,作者涉古及今,旁征博引,通過光武中興和勾踐滅吳等例子加以論證。
D.作者用“弱冠請纓”“聞雞起舞”兩個典故勉勵國人振奮精神,在此基礎(chǔ)上強調(diào)“多難”并不能“固邦國”。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多難興邦,劉子誠不我誣也。
②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琵琶行(并序)》)
(5)當年周恩來的老師在該手稿頁旁批“筆勢偉”,請概括本文“筆勢偉”在何處。
【答案】A;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0/25 5:0:2組卷:4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谩?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六,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選自《荀子?勸學》)(乙) 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惡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進,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亂而惡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加虎狼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己也;諂諛者親,諫諍者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雖欲無滅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謂之教,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傷良曰讒,害良曰賊。是謂是、非謂非曰直。竊貨曰盜,匿行曰詐,易言曰誕,趣舍無定謂之無常,保利棄義謂之至賊。
(選自《荀子?修身》)【注】①菑:同“災(zāi)”,災(zāi)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致亂而惡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己也
B.致亂而惡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己也
C.致亂而惡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己也
D.致亂而惡/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己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須臾,表示一段很短的時間;跬步,跬相當于現(xiàn)在的半步,步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一步。
B.駕,古代馬拉車時,早晨套上車,晚上卸去。所以這里用“駕”指代馬車一天的行程。
C.不肖,字面意思是不像,常用來表達子不如其父,引申為不賢、不才。有時用于表自謙。
D.“諫諍”同“諫爭”。在古代,如果君主做事違反義理,臣子應(yīng)直言勸告,盡諫諍之義。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勸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但這篇文章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善于把深奧的道理寓于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生動鮮明而絕無枯燥的學究氣。
B.《勸學》篇中“騏驥”“駑馬”兩個比喻說明事物本身的客觀條件有好有環(huán),作省獨調(diào)找如來九刀利用自己的優(yōu)越條件就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C.《修身》篇荀子認為君子追求好的德行永遠不滿足,受到勸告能夠警惕,所以能取得成功,而小人正好相反,作者認為這樣的人想不滅亡也做不到。
D.《修身》篇荀子說人運用善和不善對人時,就有教、順、諂、諛的分別,而對善和不善有個同認識,就有知、愚、讒、賊等分別,區(qū)分了高一層次的道德和不道德。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②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5)荀子在《修身》篇中提到了哪些修身方法,請用自己的話概括。發(fā)布:2024/12/19 10:30:2組卷:11引用:4難度:0.6 -
2.閱讀下列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小題。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喝诵?,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同“授”,傳授 B.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無論,不分 C.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小的方面學習 D.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模仿,效仿
例:師不必賢于弟子
A.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D.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第一段首先闡述了老師的作用,然后論證從師的必要性,最后總結(jié)出擇師的標準。
B.本文第二段使用對比論證的方法,諷刺了士大夫之流虛榮自誤、迂腐可笑的不良言行。
C.本文最后一段提到的“古文”是指六朝以來重文輕道的駢體文,“六藝”是指《詩》《書》《禮》《樂》《易》《春秋》。
D.本文作者韓愈針砭時弊,有理有據(jù)地批判了當時社會“恥學于師”的陋習,表現(xiàn)出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發(fā)布:2024/12/19 0:30:2組卷:7引用:3難度:0.5 -
3.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各題。
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節(jié)選自蘇軾《赤壁賦》)二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
(節(jié)選自蘇軾《后赤壁賦》)(1)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
①舉酒屬客
②浩浩平如馮虛御風
③是歲十月之望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①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②顧安所得酒乎 B.①行歌相答 ②及時相遣歸 C.①徘徊于斗牛之間 ②以待子不時之需 D.①而不知其所止 ②歸而謀諸婦
A.選文一營構(gòu)秋江夜色之美,使人恍然“羽化而登仙”;選文二中“歸而謀諸婦”數(shù)語,富有生活氣息。
B.選文一側(cè)重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選文二則在敘事中融入寫景與抒情,三者融為一體。
C.兩段選文觀察景物的立足點一樣,都是在舟中,但選文一描繪的是初秋景色,選文二則是初冬景色。
D.兩段選文都描寫赤壁月色,各具特色;選文一營造浩渺澄明的意境,選文二營造清冷高遠的意境。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②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發(fā)布:2024/12/19 17:0:2組卷:14引用:3難度:0.6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