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2月,考古人員尋得越王勾踐的青銅劍,該劍的含銅量約為80%-83%,含錫量約為16%-17%,另外還有少量的鉛和鐵(資料:標準大氣壓下,銅的熔點1083℃,錫的熔點232℃)。
材料1: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萬畢術》中有“曾青得鐵則化為銅”的記載(“曾青”指的是銅的化合物),開創(chuàng)了濕法煉銅的先驅。
材料2: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煉銅工藝,他們先將孔雀石【主要成分為:Cu2(OH)2CO3】加熱分解得到氧化銅和另外兩種氧化物,再用木炭作還原劑高溫加熱,將氧化銅中的銅還原出來。
材料3:古代術士將爐甘石(主要成分為ZnCO3)與赤銅礦(主要成分為Cu2O)、木炭放在煉爐中高溫灼燒,煉出金光燦燦的黃銅(銅、鋅合金),該過程稱為“煉石成金”。
(1)根據資料可知,青銅的熔點范圍是 AA。
A.小于232℃
B.232℃和1083℃之間
C.大于1083℃
(2)材料1中“曾青”若為硫酸銅溶液,則它和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CuSO4═FeSO4+CuFe+CuSO4═FeSO4+Cu,該反應能夠發(fā)生的理論依據是 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3)某同學依據材料2進行實驗:將Cu2(OH)2CO3和過量木炭粉混合均勻,隔絕空氣高溫加熱至充分反應,得到 銅、木炭銅、木炭的固體混合物;若想得到純凈的銅,還需要進行的操作為 將固體放置在硬質玻璃管中,通入充足二氧化碳高溫加熱至充分反應將固體放置在硬質玻璃管中,通入充足二氧化碳高溫加熱至充分反應。
(4)材料3中的黃銅(銅、鋅合金)可廣泛應用于機器零件、儀表、日用品等工業(yè),若將一定量黃銅廢屑與硝酸銀溶液混合,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的固體存在 33種情況。
【答案】A;Fe+CuSO4═FeSO4+Cu;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銅、木炭;將固體放置在硬質玻璃管中,通入充足二氧化碳高溫加熱至充分反應;3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67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生物浸出技術在金屬冶煉中應用廣泛.嗜熱細菌在65~80℃酸性水溶液及氧氣存在等條件下,能氧化黃銅礦(主要成分CuFeS2)產生硫酸鹽,進而生產銅和硫酸亞鐵,主要流程如圖(“…”表示省略的部分流程):
有以下說法:(1)分離出礦渣的操作是過濾;(2)試劑b只能是鐵粉;(3)反應②是復分解反應;(4)試劑a是稀硫酸;(5)鐵元素在整個流程中都以Fe2+存在.
其中錯誤的是( ?。?/h2>發(fā)布:2024/12/19 8:0:1組卷:181引用:2難度:0.7 -
2.高鐵列車車體使用了含鎳不銹鋼,火法煉鎳的原理是2X+C
2Ni+CO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高溫發(fā)布:2024/12/25 15:0:2組卷:6引用:3難度:0.5 -
3.鈦合金有良好的耐熱強度、低溫韌性。生產金屬鈦的步驟主要有:
①在高溫下,向金紅石(含TiO2)與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氣,得到TiCl4和一種可燃性氣體;
②在稀有氣體環(huán)境和加熱條件下,用Mg與TiCl4反應得到Ti和MgCl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h2>發(fā)布:2024/12/25 11:30:2組卷:343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