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
①心理距離(Psychological Distance)作為布洛學說的核心概念,是一個以現實空間距離為依托的概念比喻義。比方說,人在觀賞一幅油畫時,距離太近了,只能看到油彩的涂抹、作畫的筆觸;距離太遠了,只剩一塊模糊的色團,從而看不清畫的內容:唯有處于一個適宜的距離,才能充分欣賞這幅畫。這本是個與空間相關的概念,但布洛將其總結、推廣到心理學范疇。
②布洛說,“最合適的”距離,是“盡可能縮小距離而不失去它”,講的就是“距離界限”,也就是距離的“內在矛盾”。失去距離的界限有兩種情況:“距離過近”與“距離過遠”。故距離的內在矛盾就是審美主客體之間的距離必須保持最適當的距離,距離過遠過近均會造成“距離喪失”,也因此建立于主客體間的審美關系便會崩壞。譬如某些評論家批評某些藝術作品時,會過于關注形式從而忽略內容,這就是因為“距離過遠”而“失距”。而距離過近,即把藝術作品當作真實生活??箲?zhàn)時期,有一部由田漢改編的話劇——《放下你的鞭子》,該劇講述了一對父女流離失所,以賣唱為生的故事。在一場演出里,女兒香姐餓昏倒地無法賣唱,老父情急舉起鞭子將她打,觀眾高聲怒喊:“放下你的鞭子!”并沖上臺奪下了老父的皮鞭。父女倆訴說了日本侵華、家鄉(xiāng)淪陷的苦痛,觀眾無不悲憤,高呼抗日口號,將劇場的情緒推向高潮。此處在審美中因“距離過近”而導致“失距”,卻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觀者痛恨侵略者的情緒,或許這里追求的并不是“距離界限”下的美感,反而是因“失距”帶來的身臨其境,激發(fā)觀者同仇敵愾的感情效果。
③簡而言之,過近過遠導致的“失距”都是因為審美主體的功利性動機破壞了美感,所以“最適距離”的保持問題,亦可表述成一個與審美態(tài)度非功利性有關的問題。在中國,第一個討論審美非功利的是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即聲色犬馬會讓人失去本性。西方的康德在他的《判斷力批判》中也曾提出“美是無一切利害關系的愉快的對象”的觀點。
④與此同時,布洛也強調審美過程中要依據感性的理解和對經驗的重視,在保持適當距離條件下的主動參與?,F代實驗戲劇中,常常發(fā)生刻意讓觀眾參與劇情、演出的事件,如演員和觀眾游戲互動、搭對手戲、演員向觀眾提問等,就是布洛學說視角下審美過程中功利性因素的體現。
⑤“心理距離”學說中,審美過程既有距離的內在矛盾,又有個人經驗與非功利性的矛盾,而布洛從“距離”這一別致的角度加以論述,并最終使審美過程中的功利與非功利在“距離”這一概念中相統(tǒng)一,不得不說,這是布洛對美學界的一大貢獻。
(摘編自郭言喆《論布洛的“心理距離說”》,有刪改)
材料二:
①讓我們從一個中國美學界非常熟悉的概念說起,這就是“距離”。這里的距離,主要指“心理距離”。時間與空間都可有距離,但只有當時空距離轉化為“心理距離”時,才能成為審美的條件。“心理距離”的一個經典例子是“海上大霧”。海上航行如遇到大霧,會使人呼吸不暢,耽誤行期,甚至可能出事故,讓人憂心忡忡。但如果人們在心理上與這些切身的考慮拉開距離,就會看到,遠近的景色都被大霧罩上了朦朧而神秘的面紗,仿佛你被帶入夢幻境界,一時難分天上人間。
②“心理距離說”的優(yōu)點在于,它對傳統(tǒng)的來自康德和叔本華的審美和藝術“無功利”的觀點作了很大的修正。審美與藝術欣賞,并不在于追求一種純而又純的無概念和無功利,更不是新生兒那樣的“天真的眼睛”;相反,它所做的,是通過拉開“心理距離”使概念和功利得到暫時的消除,在審美欣賞的那一瞬間不想到概念和功利。“無功利”是說審美欣賞中不夾雜任何功利的考慮,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概念、道德和功利,這些因素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的知覺?!靶睦砭嚯x”的觀點提供了一個可能,這就是將這些思考和體驗放在一定距離中來看。不是幸福本身,而是我們對幸福的回味可以成為歌;不是痛本身,而是痛定思痛可以成為詩。拉開一定的距離來觀看最切身的感受,可使它們成為審美欣賞的對象。
③當然,“心理距離”觀點也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心理距離說”實際上仍是一種“審美態(tài)度說”。依據這種學說,討論對象的美是無意義的,只要主體有了審美態(tài)度,就可以從對象中獲得審美的感受。實際上,人不可能像打開電燈開關,或者扳動汽車離合器一樣,依賴于一個簡單的、有意識的操作就可以形成或改變對待對象的態(tài)度。面對大霧,不想耽誤行程和危險可能降臨,只是幻想進入了仙境,一般人沒有這番修煉功夫,也不應把審美寄托在這種修煉功夫上。我們還是需要保持對審美對象的狀況和環(huán)境狀況等因素的考慮,否則就會將美學研究指向一個純主觀的對心理狀況和心理調適能力的要求,這樣的美學是有缺陷的。
④因此,與其談論“審美距離”,不如說“審美視角”。我們看待這個世界時,并不能一下子就能憑空拉開距離。對待大霧,能鎮(zhèn)定自若并欣賞霧中美景,產生詩情畫意,是由觀看者的藝術修養(yǎng)以及他的全部教養(yǎng)決定的。我們常常說,生活中并不缺乏美,缺少的是發(fā)現美的眼睛,也是同樣的道理。這時所需要的,不是有意識地拉開與生活和實用的距離,而是一種對生活美的發(fā)現。藝術教會了我們發(fā)現美。過去,這種美的視角被理解成一種態(tài)度,認為擺出一種態(tài)度即可。其實,這與其說是態(tài)度,不如說是能力,是一種發(fā)現美的能力。
⑤這種發(fā)現美的能力,是可以通過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來培養(yǎng)的。這是藝術的一個最重要的功能。在美學界,朱光潛常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海邊農夫當別人稱贊他的門前海景美時,常會羞澀地轉過身來指著屋后的菜園說:“門前雖然沒有什么可看的,屋后這園菜卻還不差?!庇腥艘源伺u朱光潛鄙視勞動人民,是剝削階級意識。真的是對朱光潛先生莫大的誤解。
(摘編自高建平《從審美距離到審美視角》,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DD
A.心理距離本來是個屬于現實空間的概念,布洛把它總結、推廣到心理學范疇,變成了自己學說的核心概念。
B.審美過程中的所謂距離過遠,就是過于關注作品的外在形式,從而導致忽略了真正具有價值的核心內容。
C.《放下你的鞭子》設計了演員生動、真實的表演讓觀眾參與到演出中,最大限度地將群眾的抗日情緒推向高潮。
D.海上航行遇到大霧,在心理上與可能出事故等切身擔憂拉開距離去欣賞大霧的朦朧,是一種純主觀的有缺陷的審美觀。
(2)下列關于文章論證方面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BB
A.文章在談到審美過程中距離過遠與距離過近都會造成距離喪失時,分別舉了評論家與田漢話劇的例子進行論證。
B.材料一中,作者引用老子的話和康德的觀點都主要是為了論證審美時主客體要保持一個“最合適的距離”。
C.材料一與材料二雖然都提到了康德的審美無功利說,但其論證目的是不一樣的。
D.材料二將“心理距離說”的優(yōu)缺點對照論述,批駁了對方的觀點,提出了關于“審美視角”的論點。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語句不能支持“心理距離說”的一項是 BB
A.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B.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C.身臨其境者難有高致,以其有得失之念在,如弈棋然。
D.對于時代的、合時宜的一切,全然保持疏遠、冷淡、清醒。
(4)魯迅說:“青年看《紅樓夢》,常以寶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據了賈政管束寶玉的身份,滿心是利害的打算,別的什么也看不見了。”請結合材料一的內容,談談你對魯迅這一說法的理解。
(5)結合材料二,簡要分析“海邊農夫”這個例子的內涵和作用。
【答案】D;B;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52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2014年1月25日澳網賽場李娜完成自1978年亞太地區(qū)奪得澳網女單冠軍后再奪冠的歷史性征程。站上領獎臺的時候面對得之不易的獎杯她把這份榮耀與團隊共同分享。
2014年1月國家網管中心決定允許李娜與彭帥、鄭潔、晏紫4人單飛只需將比賽獎金和商業(yè)收益的一部分上繳便可享受教練自由、獎金自由、參賽自由。
這一年IMG簽約副總裁同時也是莎拉波娃經紀人的埃森巴德成為了李娜的經紀人。此時李娜已26歲。在埃森巴德的經營之下李娜順暢地將競技成績轉化為商業(yè)價值并且實現最大化的開發(fā)大筆的比賽獎金和品牌代言費用讓李娜能夠維持團隊的良好運轉。
李娜這一切成功更離不開一個男人那便是丈夫--收斂起昔日鋒芒默默退居幕后甘做后勤的姜山。有記者曾經恭維李娜說:“幸虧中國網球有李娜?!崩钅炔煌a上一句:“幸虧李娜有姜山?!泵慨敱荣惤Y束李娜也總拿姜山開涮。在臺下看來理療師阿歷克斯與李娜合作始于2010年3月是團隊里除姜山外資格最老的成員。悉尼賽前李娜去玩蹦極阿歷克斯親自試跳在確認對身體無影響的情況下才允許李娜蹦極。31歲的李娜能經受住卡洛斯的魔鬼訓練并且在長年的職業(yè)征戰(zhàn)中保持旺盛的體力阿歷克斯功不可沒。
曾經七屆大滿貫得主海寧的主教練阿根廷人卡洛斯接手教練以后身體與技術之外他帶給李娜的更大幫助應該是心理上的。他要求李娜享受網球所帶來的快樂??逅沟某霈F讓李娜團隊關系融洽。在澳網橫掃拉德萬斯卡進入四強后除2014年澳網李娜一路高歌猛進向著自己的第二座大滿貫發(fā)起沖擊。這一次她又如愿以償澳網奪冠讓李娜排名逼近世界第二。再面對媒體的鏡頭沒有了任何壓力的李娜幽默、風趣、健談極具個人魅力。澳大利亞某雜志評其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運動員之一。
(摘編自麻曉天《李娜:中國金花怒放的背后》)材料二
我能夠在網球賽場上代表中國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譽。我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中國甚至全亞洲的網球運
在澳大利亞的時光固然充滿了喜悅、幸福,以及一種特殊的成就感。但做出放下球拍的決定,比在澳大利亞的高溫下連續(xù)贏下7場比賽要艱難許多。
我的雙膝已經經歷了四次手術現在我的身體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創(chuàng)。最后那次手術之后我試圖回到賽場。但是哪怕我用盡全部的力量我的身體卻告訴我歲的我再也不能進行最高水平競爭。
網球這項運動這些年在中國發(fā)展非常快我已經在這項運動的世界舞臺上取得了成功。我所獲得的成就遠遠超出了我的夢想為
網球是一項個人運動,但是,沒有人比我更清楚,沒有一個運動員能夠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成為冠軍。這里雖然不能對陪伴我走過職業(yè)生涯、對我的成功付出汗水的人們一一表示感謝但是我必須感謝那些無論高潮還是低谷都陪伴著我的人是你們成就了今天的我。
(摘編自2014.9.19《李娜退役告別信》)材料三
回望李娜15年的職業(yè)生涯無論對她個人還是對我們都好得不能再好突破已經完成榮譽擺放在那里為什么不笑呢?
當眾人為她的離去惋惜時在9月19日的退役新聞發(fā)布會上李娜表示自己的退役沒有遺憾當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我也問過自己‘如果退役會不會后悔’我自己內心很堅強地告訴我‘沒有’”。
在美國《時代》周刊2013年度全球百位影響力人物名單中李娜入圍“偶像人物”榜單并成為封面人物。在網球這項全球范圍商業(yè)運作最成熟并且最受歡迎的運動中李娜也成為最具開放性形象的中國運動員。
2014年李娜法網奪冠后國際女子職業(yè)網聯嗅到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開始把重心向亞太轉移短短四年中國專業(yè)女子網球賽事從同樣無可置疑的是,成為超級體育明星的李娜也激勵了更多的中國青少年。李娜曾說過:“我確實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拿起了網球拍,這對我們是好事。要相信自己,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我認為夢想很重要?!?br />(摘編自白巖松《總有一種告別讓人笑容滿面》)(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后,李部幽默、風趣、健談、極具個人魅力的形象,令澳洲一些媒體折服,因此而被評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運動員之一”。
B.從2009年“單飛”開始,六七年時間里,李娜取得了巨大的個人成功,獲得了國際女子網球界的多項殊榮,這是李娜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時代使然。
C.李娜在退役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退役是因“身體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創(chuàng)”“再也不能進行最高水平競爭”,話里話外,都是心有不甘、充滿遺憾之情。
D.李娜能夠奪冠,團隊成員的力量功不可設,大家各同其職:姜山主要負責后勤,阿歷克斯主要負責體能,主教練卡洛斯則主要負責李媼心理的調整。
E.李娜把“在網球場上代表中國”作為“至高無上的榮譽”,她懷著夢想來,帶著感恩、成功離開,她的成功故事極大地激勵了青少年參與網球運動。
(2)請各用一句話概括三則材料的主要內容。
(3)李娜說:“沒有一個運動員能夠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成為冠軍?!闭埥Y合材料一分析李娜成功的外部原因。
(4)李娜網球職業(yè)成功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她的成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發(fā)布:2025/1/11 8:0:2組卷:2引用:1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2020年9月,中國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以下簡稱“聯大”)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不僅是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策,也是基于科學論證的國家戰(zhàn)略;既是從現實出發(fā)的行動目標,也是高瞻遠矚的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2021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再次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tǒng)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tài)文明建設整體布局。
碳達峰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再慢慢減下去?!疤贾泻汀备拍睿猛ㄋ椎脑捳f,就是“凈零排放”,狹義的是指二氧化碳的凈零排放,更為寬泛的則是指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碳中和的實現首先要求能源、工業(yè)、建筑和交通領域的最大程度的減排,比如要求極大地提高能效、高比例利用非化石能源(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但受資源、技術局限或安全、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少部分排放并不能完全避免,這其中一方面可以通過森林、海洋等碳匯進行自然吸收,同時另一方面可能還需要額外的、一定規(guī)模的“碳移除技杺”(CDR)的應用,比如碳捕葓、利用和封存技術(CCUS)等,也就是說,到2060年前,我國并非是要實現“絕對的零排放”,而是要將人為活動排放對自然的影響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降低到幾乎可以忽略的程度,達到人為排放源和匯的新的平衡。
我們早就有碳達峰目標,而把碳中和跟碳達峰放在一塊,它的約束力就比較強,簡單說就是碳中和使得碳達峰的意義更加明顯。我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逐漸改變現實,進行能源結構的低碳轉型。中國“十四五”規(guī)劃對碳減排有一些明確的目標和部署,提出非化石燃料使用量占比要提高到20%,還提出森林覆蓋率要提高到24.1%,要在未來5年提高0.9個百分點,意味著國土上要增加約9萬平方公里的森林覆蓋面積。加快綠色能源替代,這是未來碳達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出路,它的重點在新能源相關材料領域的先進技術突破和廣泛應用等方面,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現代綠色低碳能源體系,以完成結構性替代。碳循環(huán)經濟更是值得關注的新領域,通過二氧化碳捕集和利用技術把發(fā)電工業(y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凈化之后加以綜合利用,這樣能實現循環(huán)利用,變廢為寶。另外,減少碳排放不僅需要技術,還要改變觀念、改變生活方式,如有人買很多衣服放在家里,這些都是不環(huán)保的做法,因此要建立可持續(xù)消費觀念,踐行節(jié)約的生活方式。
事實上,相對于發(fā)達國家,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更艱辛:全國人均收入水平遠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受疫情影響,國內外應對氣候變化形勢不穩(wěn)定性增強,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持續(xù)改善壓力越來越大。我國仍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不均衡的問題突出,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短板依然很多,要實現新達峰目標與碳中和目標,需要堅持綠色發(fā)展,通過卓絕的努力才能實現目標。但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受到中美貿易戰(zhàn)、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總體發(fā)展態(tài)勢并沒有受到影響,因此,碳中和目標同樣難以動搖我國經濟發(fā)展總體態(tài)勢。
國際方面,《巴黎協定》要求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締約方,立即明確國家自主貢獻減緩氣候變化,碳排放盡早達到峰值,在21世紀下半葉實現碳中和,在21世紀末將全球地表溫度相對于工業(yè)化前上升的幅度控制在2℃以內。不僅如此,各締約方還將為爭取實現1.5℃的溫控目標付出努力。
目前,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增幅已經超過1℃,中國升溫幅度高于全球平均升溫水平。如果繼續(xù)以目前的速率升溫,全球溫升幅度可能會在2030年至2052年達到1.5℃。目前的全球升溫已經導致氣候風險越來越高,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因此,多數發(fā)達國家在實現碳排放達峰后,明確了碳中和的時間表。例如芬蘭確認在2035年,瑞典、奧地利、冰島等國家在2045年實現凈零排放;歐盟、英國、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將碳中和的時間節(jié)點定在2050年。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如智利,也計劃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在“聯大”的承諾不僅展示了大國的勇氣與擔當,對全球氣候治理也起到了激勵作用,日、英等國承諾要比中國早1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B.我國碳中和要解決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需要通過節(jié)能減排、產業(yè)調整等人為形式,最終達到不排放二氧化碳的目標。
C.碳達峰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數值達到頂峰,再逐漸下降,碳中和的加入,使得碳達峰的意義比以前更加明顯。
D.《巴黎協定》為21世紀內全球平均氣溫的升幅設置了紅線,各締約方應該在科學和公平的基礎上加快減排行動。
(2)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存在著一定的難度,與中國能源消費以煤為主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現實狀況有關。
B.如果通過額外的、一定規(guī)模的“碳移除技術”的應用,可部分消除少量不可完全避免的碳排放,有助于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
C.中國“十四五”規(guī)劃提出森林覆蓋率要提高到24.1%,意味著要增加約9萬平方公里的森林覆蓋面積,這對碳排放問題有決定性作用。
D.盡管受到美國貿易保護和新冠病毒等因素影響,但我國經濟總體發(fā)展態(tài)勢并未受到影響,這也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了有利條件。
(3)我國要實現碳中和目標,文中提出了哪些措施和建議?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發(fā)布:2025/1/25 8:0:2組卷:3引用:1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2014年1月25日澳網賽場,李娜完成自1978年亞太地區(qū)奪得澳網女單冠軍后再奪冠的歷史性征程。站上領獎臺的時候,面對得之不易的獎杯,她把這份榮耀與團隊共同分享。
2009年1月,國家網管中心決定允許李娜與彭帥、鄭潔、晏紫4人單飛,只需將比賽獎金和商業(yè)收益的一部分上繳便可享受教練自由、獎金自由、參賽自由。
這一年,李娜成功與全球最大的體育經紀公司IMG簽約,IMG副總裁,同時也是莎拉波娃經紀人的埃森巴德成為了李娜的經紀人。此時,李娜已26歲。在埃森巴德的經營之下,李娜順暢地將競技成績轉化為商業(yè)價值,并且實現最大化的開發(fā),大筆的比賽獎金和品牌代言費用讓李娜能夠維持團隊的良好運轉。
李娜這一切成功更離不開一個男人,那便是丈夫--收斂起昔日鋒芒,默默退居幕后,甘做后勤的姜山。有記者曾經恭維李娜說:“幸虧中國網球有李娜?!崩钅炔煌a上一句:“幸虧李娜有姜山?!泵慨敱荣惤Y束,李娜也總拿姜山開涮。在臺下看來,這些調侃,是李娜對姜山濃濃愛意的表現方式。
理療師阿歷克斯與李娜合作始于2010年3月,是團隊里除姜山外資格最老的成員。悉尼賽前李娜去玩蹦極,阿歷克斯親自試跳,在確認對身體無影響的情況下才允許李娜蹦極。31歲的李娜能經受住卡洛斯的魔鬼訓練,并且在長年的職業(yè)征戰(zhàn)中保持旺盛的體力,阿歷克斯功不可沒。
曾經七屆大滿貫得主海寧的主教練阿根廷人卡洛斯接手教練以后,身體與技術之外,他帶給李娜的更大幫助,應該是心理上的。他要求李娜享受網球所帶來的快樂??逅沟某霈F讓李娜團隊關系融洽。在澳網橫掃拉德萬斯卡進入四強后,除了稱贊卡洛斯使她的網球生涯好轉,李娜還特別感謝他“拯救”了她的婚姻。
2014年澳網,李娜一路高歌猛進,向著自己的第二座大滿貫發(fā)起沖擊。這一次,她又如愿以償,澳網奪冠讓李娜排名逼近世界第二。再面對媒體的鏡頭,沒有了任何壓力的李娜幽默、風趣、健談,極具個人魅力。澳大利亞某雜志評其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運動員之一。
(摘編自麻曉天《李娜:中國金花怒放的背后》)材料二 我能夠在網球賽場上代表中國,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譽。我希望能夠吸引更多人關注中國甚至全亞洲的網球運動,這也將會是我一生的事業(yè)。但是,即便如此,職業(yè)生涯就像是人生,它們都會有終點。
在澳大利亞的時光固然充滿了喜悅、幸福,以及一種特殊的成就感。但做出放下球拍的決定,比在澳大利亞的高溫下連續(xù)贏下7場比賽要艱難許多。
我的雙膝已經經歷了四次手術,現在,我的身體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創(chuàng)。最后那次手術之后,我試圖回到賽場。但是,哪怕我用盡全部的力量,我的身體卻告訴我,32歲的我,再也不能進行最高水平競爭。
網球這項運動這些年在中國發(fā)展非常快,我已經在這項運動的世界舞臺上取得了成功。我所獲得的成就遠遠超出了我的夢想,為國家獲得的榮譽也是我個人的驕傲。
網球是一項個人運動,但是,沒有人比我更清楚,沒有一個運動員能夠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成為冠軍。這里雖然不能對陪伴我走過職業(yè)生涯、對我的成功付出汗水的人們一一表示感謝,但是我必須感謝那些無論高潮還是低谷都陪伴著我的人,是你們成就了今天的我。
(摘編自2014.9.19《李娜退役告別信》)
材料三 回望李娜15年的職業(yè)生涯,無論對她個人還是對我們,都好得不能再好,突破已經完成,榮譽擺放在那里,為什么不笑呢?
當眾人為她的離去惋惜時,在9月19日的退役新聞發(fā)布會上,李娜表示自己的退役沒有遺憾,“當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我也問過自己‘如果退役會不會后悔’,我自己內心很堅強地告訴我‘沒有’”。
在美國《時代》周刊2013年度全球百位影響力人物名單中,李娜入圍“偶像人物”榜單,并成為封面人物。在網球這項全球范圍商業(yè)運作最成熟并且最受歡迎的運動中,李娜也成為最具開放性形象的中國運動員。
2011年李娜法網奪冠后,國際女子職業(yè)網聯嗅到中國市場的巨大商機,開始把重心向亞太轉移,短短四年,中國專業(yè)女子網球賽事從兩項躍升到十項,而這一切正源自李娜的成功。
同樣無可置疑的是,成為超級體育明星的李娜也激勵了更多的中國青少年。李娜曾說過:“我確實不知道有多少,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拿起了網球拍,這對我們是好事。要相信自己,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我認為夢想很重要?!?br />(摘編自白巖松《總有一種告別讓人笑容滿面》)(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后,李娜幽默、風趣、健談、極具個人魅力的形象,令澳洲一些媒體折服,因此而被評為“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運動員之一”。
B.從2009年“單飛”開始,六七年時間里,李娜取得了巨大的個人成功,獲得了國際女子網球界的多項殊榮,這是李娜個人努力的結果,也是時代使然。
C.李娜在退役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退役是因“身體再也承受不起任何重創(chuàng)”“再也不能進行最高水平競爭”,話里話外,都是心有不甘、充滿遺憾之情。
D.李娜能夠奪冠,團隊成員的力量功不可沒,大家各司其職:姜山主要負責后勤,阿歷克斯主要負責體能,主教練卡洛斯則主要負責李娜心理的調整。
E.李娜把“在網球賽場上代表中國”作為“至高無上的榮譽”,她懷著夢想來,帶著感恩、成功離開,她的成功極大地激勵了青少年參與網球運動。
(2)請各用一句話概括三則材料的主要內容。
(3)李娜說:“沒有一個運動員能夠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成為冠軍?!闭埥Y合材料一,分析李娜成功的外部原因。
(4)李娜的成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發(fā)布:2025/1/11 8:0:2組卷: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