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甲】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fēng)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又前,鯉魚石;又前,白龍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澗邊,為松谷庵舊基。再五里,循溪東西行,又過五水,則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邊香氣襲人則一梅亭亭正發(fā),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龍?zhí)叮端畋?,更會兩溪,比白龍?zhí)秳菁刃蹓?,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亂注,遠近群峰環(huán)拱,亦佳境也。
(節(jié)選自《徐霞客游記》,有改動)【注釋】①稽雪:這里是積置,②磊落:眾多而錯雜的樣子。
(1)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解釋錯誤的是 CC
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 求:探求 |
B.微斯人 | 微:如果沒有 |
C.更會兩溪 | 更:更加 |
D.又過五水 | 過:渡過 |
C
C
A.一茅出澗邊 |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
B.為松谷庵舊基 | 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
C.循溪東西行 | 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記》) |
D.至是始芳 | 斯是陋室(《陋室銘》) |
D
D
A.【甲】文作者以景的宏偉壯闊寫人的志向遠大,以哀景寫仕途“退”的逆境,借遷客騷人反襯古仁人的“不以己悲”;以美景寫仕途“進”的順境,借遷客騷人的得意忘形反襯古仁人的“不以物喜”。目的是抒情言志。
B.【甲】文用“銜遠山,吞長江”寫盡洞庭湖的大觀勝覽,用“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寫水波壯闊。
C.【乙】文用“勢既雄壯”和“奔流亂注”寫出青龍?zhí)端畡菪蹓选⑼募钡奶攸c。
D.【乙】文中作者因為松谷庵附近有積雪存在,滿含失望之情,無心賞景。
(4)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5)請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再 循 溪 下 溪 邊 香 氣 襲 人 則 一 梅 亭 亭 正 發(fā)
【答案】C;C;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10/12 2:0:2組卷:4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5/1/2 23:0:3組卷:31引用:1難度:0.7 -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2/27 0:30:2組卷:51引用:4難度:0.8 -
3.文言文閱讀。
魚我所欲也
《孟子》
①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②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C.一簞食,一豆羹 食之不能盡其才 D.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君子成人之美 A.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B.蹴爾而與之 聚室而謀曰 C.萬鐘于我何加焉 苛政猛于虎也 D.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A.文章開頭用“魚”比喻“生”,用“熊掌”比喻“義”,通過類比,形象生動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舍生取義。
B.文中第②段以“一簞食,一豆羹”為例,告訴我們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簞食,一豆羹”在生死關(guān)頭卻能考驗一個人的品德。
C.文章通過“不辨禮儀”接受“萬鐘”和“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分別從正、反兩方面論證“舍生取義”的觀點,論證非常有力。
D.本文告訴我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人都應(yīng)該保持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關(guān)頭,也能經(jīng)受住考驗”的道理。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發(fā)布:2024/12/27 1:0:4組卷:14引用:3難度:0.5
相關(guān)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