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閱讀。
知恥心可貴
馬譽煒??①前些時日看央視節(jié)目《開講啦》,著名表演藝術家、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主席李雪健講的一段話令我深思。他說他在上世紀80年代話劇《九一三事件》中飾演林彪、90年代電影《焦裕祿》中飾演焦裕祿時,都曾有為飾演好特定角色而在一個月之內突擊減肥20多斤的經歷,靠執(zhí)著追求和艱辛努力贏得了觀眾認可與稱贊,可在自己成名后飾演電影《橫空出世》中馮石一角時,就沒有下決心再去減肥,盡管這部電影也在本世紀初獲得第二十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但現在每每想起來、特別是看到銀幕上自己略微發(fā)胖的形象時,就會產生一種“恥辱感”,認為是從藝生涯中的羞恥,痛恨自己出名后曾經有過的“浮躁”。講起這些,已是花甲之年的藝術家滿臉愧疚,令人為之動容。我在想,李雪健之所以能夠成為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表演藝術家,與他因敬業(yè)而知恥的職業(yè)精神不無關系。
??②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把知羞明恥作為修身的先決條件,把孔子所說的“行己有恥”作為重要的道德修養(yǎng)方法。意思是說,對自己的行為,應該有羞恥的觀念。孟子也說:“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币曋獝u為做人之根本,時時反省和檢點自己,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中,可讓我們見到這樣的知恥之心:“月慚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一位古代官吏知恥知足知止的形象躍然紙上。
??③一個人只有對自己的行為時刻有羞恥心,才能保持頭腦清醒,自覺地反省自己的錯誤,檢點自己的行為,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行為中的失范之處。這或許就是清代學者王豫在《蕉窗日記》中所言“士不可一刻忘卻恥字”的真意。
??④高尚者富有知恥之心。許多功勛卓著的老一輩共產黨員身上,有著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和原則,同時也有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⑤自尊者方能知恥。近日,“八一”廠老藝術家田華在暢談學習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時說道,這么多年來,自己從來不做商業(yè)性廣告,是因為演了一輩子“正面人物”,如果為了幾個錢去到處做廣告,就玷污了“黨的女兒”的形象與名聲。剛剛辭世的著名歌唱家王昆,也堅持義務為聲樂界培養(yǎng)人才,從不收取什么“拜師費”。這些老藝術家身上體現出的“戲比天大、德如地厚”的高尚品德,既是對自己所從事事業(yè)的尊重,更是對自己人格人品的尊重。因此,她們也永葆了藝術青春,在舞臺上留下了純正照人的藝術形象,深受廣大觀眾的擁戴。
??⑥毋庸諱言,這些年來,無論是在政界還是藝術界,都有一些缺乏知恥之心的人。有的黨員領導干部手中一旦有了權力,就把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黨性原則、法規(guī)紀律等統(tǒng)統(tǒng)拋諸腦后,利令智昏、頤指氣使、狂妄自大,大搞以權謀私、化公為私那一套,濫用職權,瘋狂斂財,胡作非為,不僅喪失了共產黨人應有的品格,也喪失了為人處世應具備的基本道德和良知。有的所謂“名人”“大腕”,沾染了市儈作風,滿身銅臭氣,張口就談錢,登臺就要價,“臺上亮閃閃,臺下亂糟糟”,完全忘記了藝術家前邊的“人民”二字,使演戲與做人成為完全割裂開來的“兩張皮”,既暴露出知恥之心的缺失,也大大削弱了藝術在傳播正能量上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如今將這些腐敗、丑惡現象清除掉,凈化政治生態(tài)和藝術生態(tài),不僅是各界向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的回歸,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的回歸。
??⑦知恥之心尤可貴。君不見,有人到身陷囹圄時,才“找回”知恥之心,著實晚矣!
(1)下列選項中最能準確地表達本文的中心論點的選項是 AA
A.知恥心尤可貴。
B.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把知羞明恥作為修身的先決條件。
C.高尚者富有知恥之心。
D.有人到身陷囹圄時,才“找回”知恥之心,著實晚矣!
(2)下面選項中對文章理解不正確一項是 BB
A.本文第①段敘述李雪健的演講,既可以引出本文的論題知恥心,也可以論證本文的中心論點,還能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讀者。
B.第②段主要使用了舉例論證,舉了孟子和白居易的事例,有力地論證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把知羞明恥作為修身的先決條件,把孔子所說的“行己有恥”作為重要的道德修養(yǎng)方法這一分論點。
C.第③段加點詞“時刻”不能去掉,羞恥心是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失的,強調了羞恥心的重要性,體現了議論文語言的準確性、嚴謹性。
D.第⑥段通過政界和藝術界一些缺乏知恥之心的現象,從反面論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使論證更加全面深入。
(3)下面一段文字可以作為本文的事實論據,請問放在④⑤段中的哪一段比較合適呢?請簡述理由。
身經百戰(zhàn)的彭老總彭德懷看到群眾自發(fā)地舉著他的畫像游行,當場讓工作人員撕下來毀掉。
【答案】A;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8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嘗試錯誤 ①現代西方教育中有“嘗試錯誤”的理論;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終日學終日誤,終日誤終日學”的觀點??梢姡阱e誤中學習,勇于嘗試,就有機會獲得成功。
②楚漢相爭時,項羽的失敗,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錯誤中學習。每當他有所主張,左右總是連聲稱“是”,欽佩拜伏。一直到死,他還錯誤地認為是“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平時在百戰(zhàn)百勝中,他愈來愈自負。大難臨頭了,還在高唱“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難以放下身段,從自負的巔峰走下來,弄到無顏回江東的地步,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③劉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錯誤處注意學習。有人當面指責他,不應該一面洗腳一面和長者說話;有人暗暗提示他,不應該在韓信求封齊王的使者面前發(fā)脾氣;有人誠懇忠告他,不應該迷戀各國佳麗,要趕快遷都回關中去……他總會幡然醒悟,在錯誤中學到很多,終于獲得事業(yè)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潛虛》上的一句名言:“項羽日勝而亡,高祖日敗而王?!币驗槿鄙賹W習改進的機會,自始至終固守一套僵化的戰(zhàn)略,所以日勝反而滅亡;因為在失敗之中善于學習,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所以日敗反而稱王。
⑤古語也有“學書紙費,學醫(yī)人費”的說法。不費紙,學不好寫字;不費人,學不好醫(yī)術。一位成名的書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毀了多少張紙,才成就這一幅字。更不要去細數他當年學習過程中墨池皆黑、廢紙成堆的境況了。一位醫(yī)術精湛的大夫,必然診治得多,觀察得多。也累積了許多誤診的教訓。古諺說:“巧者不過習者之門。”只要不怕錯誤,反復學習,便能達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磚就是從淘洗錯誤的沙礫中誕生的。有志者,不但不應為錯誤、失敗而氣餒,反而應該以失敗為師,在錯誤中汲取教訓,從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選文②③兩段的順序能否調換?請說出理由。
(3)請簡要分析選文第⑤段的論證思路。
(4)請為文章補充一個事實論據或道理論據。發(fā)布:2024/12/27 3:30:2組卷:50引用:4難度:0.8 -
2.閱讀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題。
弘揚好學之風
①讀書歷來都是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途徑,學問多寡也是衡量人品道德的重要標準。從古至今,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熱愛學習。他們孜孜不倦,刻苦學習,不斷豐富、提高、涵養(yǎng)和完善自己。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講話時指出“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币虼?,我們應大力弘揚好學之風,使之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禮記》中有言,“學然后知不足”??鬃诱J為,一個人想要增長學識,就要做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鬃右挥龅讲欢氖虑?,就會主動向別人請教。一次,孔子到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旁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鬃勇牭竭@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br /> ③學習不僅能增長學識,更是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強大動力。古代很多官員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后,并沒有放棄學習,幾乎個個都是飽學之士,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他們下朝回家后,大都在讀書學習、吟詩作畫。我們所熟知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無不是如此,例如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王安石、蘇軾、范仲淹,清代的林則徐、左宗棠、曾國藩等,既是垂范后世的出色政治家,又是名留青史的杰出文學家。
④古人將勤學善學的精神概括為:“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無論是少年求學,考取功名以期建功立業(yè);還是中年學思并重,積淀人生的厚度;抑或是垂垂老矣依舊不肯放下書本。一個好學之人會將學習融入自己的一生。由于從古至今人們對學習的推崇,使得我們的歷史史冊記載了許許多多勤奮好學的故事。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后有一個花園,綠植清新悅目,花朵爭奇斗艷,即便如此,他仍能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以至于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過一次。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鉆研學問,使得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由此可見,對于成功者而言,人的一生就是好學的一生。
⑤堅持學習需要付出艱辛,一時做到容易,長期堅持卻難,終身不輟更難。因此,只有堅持不懈、積少成多,才能有所收獲。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中成長成熟的,沒有生而知之者,都是學而知之、困而知之,堅持學有所思,把知識變?yōu)橹腔?。古人講,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我們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如饑似渴地學習,只要堅持下去,必定會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跬步至千里、集細流成江海。
⑥我們現在提倡學習型社會,應該把學習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但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向實踐學習,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快速變化的社會,只有不斷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拋棄。我們要不斷提高完善自己,始終把讀書學習與加強道德修養(yǎng)緊密聯系起來,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態(tài)度,堅持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2)選文第②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3)請用簡潔的語言分析選義第④段的論證思路。
(4)對選文內容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從古至今,有所成就的人大都熱愛學習、刻苦學習,從而不斷豐富、提高、涵養(yǎng)和完善自己。
B.“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這種勤學善學的精神激勵我們要將學習融入自己的一生中。
C.古人認為,治天下者先治心,治心者先治己。我們應該把學習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學樂學,堅持不懈地學。
D.我們不但要向書本學習,還要向實踐學習,把讀書學習與加強道德修養(yǎng)緊密地聯系起來,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態(tài)度。發(fā)布:2024/12/27 3:0:1組卷:17難度:0.4 -
3.閱讀《自尊》一文,回答問題。
自 尊 ①說到自尊,人們往往想到的是人的自我尊重,這自然是不錯的。但是,最近看到幾位大師逸聞,方知道,自尊是在尊重別人中實現的。
②錢學森家里的炊事員曾經說,錢老每次下樓吃飯,都穿得整整齊齊,從來不穿拖鞋、背心。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錢老兒子錢永剛聽了炊事員的話后,也學了父親的樣子,每逢去餐廳吃飯,都穿戴整齊,他也要做尊重他人的人。
③國學大師陳寅恪晚年已有眼疾,在嶺南大學居住的兩層樓房的一樓給學生上課。當時選修他課程的不過五六人,陳先生絕不因選課學生多少影響他的講課。夏天,他身著便裝與助手一起在樓下工作,每當學生到家里聽課,他都要自己拄杖扶梯緩步上樓改換夏布長衫,然后才下來上課。看著老師摸索著下樓的身姿,學生們感動不已,為師的高大,在他們心中已然聳立。
④當前,在社會中,一些人關注更多的是自我尊重。他們目中無人,裝模作樣,虛偽失真,故作姿態(tài),這種看似自我尊重的過分表達,表現出的卻正是不尊重別人的自我膨脹,是沒有自信的無意識流露。
⑤與這些人相反,有些大師甚至在遭受欺凌和侮辱,人格遭到踐踏的時候,還仍然具有表達尊重別人的強烈愿望。他們被剝奪了所有表達自尊的手段后,唯一可以表現的,就是穿戴整齊地向這個世界告別。傅雷先生在“文革”時被抄家后,所有家具貼上封條,他太太到朋友家借了干凈衣服,夫婦兩人穿了整潔的衣服上吊自盡了。整潔的衣著成了他們表達對這個世界和對周圍人尊重的最后方式。
⑥由此可見,在生活中,你保持著對人的謙恭,人們便在你的謙恭中讀出涵養(yǎng)和文明,心中會由衷地尊敬著你。
(選自《錢江晚報》有刪改)(1)寫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2)本文運用了
(3)第⑤段中傅雷先生的事例,能不能與第②段錢學森和第③段陳寅恪的事例顛倒順序?請說明理由。
(4)讀完本文,請結合自己的一次經歷,談談你對“自尊”的理解。發(fā)布:2024/12/27 3:0:1組卷:6引用:4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