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鐘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人也。舉孝廉,除尚書郎、陽陵令,以疾去。辟三府,為廷尉正、黃門侍郎。是時,漢帝在西京,李催、郭汜等亂長安中,與關(guān)東斷絕。太祖領(lǐng)兗州牧,始遣使上書。傕、汜等以為“關(guān)東欲自立天子,今曹操雖有使命,非其至實”,議留太祖使,拒絕其意。繇說傕、汜等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矯命專制,唯曹兗州乃心王寶,兩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將來之望也。”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報,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太祖既數(shù)聽荀彧之稱繇,又聞其說傕、祀,益虛心。后傕脅天子,繇與尚書郎韓斌同策謀。天子得出長安,繇有力焉。拜御史中丞,遷侍中尚書仆射,并錄前功封東武亭侯。
      初,太祖下令,使平議死刑可宮割者。繇以為“古之肉刑,更歷圣人,宜復(fù)施行,以代死刑?!弊h者以為非悅民之道,遂寢。及文帝臨饗群臣,詔謂“大理欲復(fù)肉刑,此誠圣王之法。公卿當(dāng)善共議?!?/bdo>議未定,會有軍事,復(fù)寢。
      太和中,繇上疏曰:“大魏受命,繼蹤虞、夏。孝文革法,不合古道。先帝圣德,固天所縱,墳典之業(yè),一以貫之。是以繼世,仍發(fā)明詔,思復(fù)古刑,為一代法。連有軍事,遂未施行。陛下遠(yuǎn)追二祖遺意惜斬趾可以禁惡恨入死之無辜使明習(xí)律令與群臣共議。出本當(dāng)右趾而人大辟者,復(fù)行此刑。使如孝景之令,其當(dāng)棄市,欲斬右趾者許之。其黥、劓、左趾、宮刑者,自如孝文,易以髡、笞。能有奸者,率年二十至四五十,雖斬其足,猶任生育。今天下人少于孝文之世,下計所全,歲三千人。張蒼除肉刑,所殺歲以萬計。臣欲復(fù)肉刑,歲三千人。子貢問能濟(jì)民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又曰:‘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嗾\行之,斯民永濟(jì)。”
      書奏,詔曰:“太傅學(xué)優(yōu)才高,留心政事,又于刑理深遠(yuǎn)。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議?!弊h者百余人,帝以吳、蜀未平,且寢。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臨吊,曰成侯。
(節(jié)選自《三國志?魏書?鐘繇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A

A.陛下遠(yuǎn)追二祖遺意/惜斬趾可以禁惡/恨入死之無辜/使明習(xí)律令/與群臣共議
B.陛下遠(yuǎn)追二祖/遺意惜斬趾可以/禁惡恨入死之/無辜使明習(xí)律令/與群臣共議
C.陛下遠(yuǎn)追二祖遺意/惜斬趾可以禁惡/恨入死之/無辜使明習(xí)律令/與群臣共議
D.陛下遠(yuǎn)追二祖/遺意惜斬趾可以/禁惡恨入死之無辜/使明習(xí)律令/與群臣共議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西京,古都名,指長安,西漢都長安,東漢遷都洛陽,以長安在西,稱西京。
B.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諸官之長稱仆射。
C.墳典,《三墳》《五典》的簡稱,泛指古代的典籍,這里指古代的典章制度。
D.謚,即謚號,古代王侯將相、官吏百姓死后,朝廷給予褒貶善惡的一種稱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鐘繇深明大義。李傕、郭汜在長安城中叛亂,并想扣留太祖派的使者,鐘繇曉以大義,勸說李傕、郭汜接待使者,并給太祖以優(yōu)厚的答復(fù)回報。
B.鐘繇力救天子,李傕在長安城中扶持天子,鐘繇與韓斌暗地策劃營救天子離開長安,出了很大的力,并因為先前的功勞被封為東武亭候。
C.鐘繇提出施行肉刑。鐘繇認(rèn)為古代的肉刑,經(jīng)歷了圣人的設(shè)置,應(yīng)該再次施行,以代替死刑。太祖聽從他的建議,下令將死刑可以改為宮刑。
D.鐘繇改革刑法制度。鐘繇在奏折中引用孔子的話說明將死刑改為肉刑不只是仁改,還是圣德,如果能夠?qū)嵭校傩諘肋h(yuǎn)得到好處。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太祖既數(shù)聽荀彧之稱繇,又聞其說傕、汜,益虛心。
②及文帝臨饗群臣,詔謂:“大理欲復(fù)肉刑,此誠圣王之法。公卿當(dāng)善共議。”
(5)魏曾有三帝主張讓群臣討論關(guān)于死刑可以改為肉刑的設(shè)想,但都沒有結(jié)果,請分別簡要說明未實行的原因。

【答案】A;D;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26 8:0:9組卷:12引用:4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bdo>故聽之?!绷荚唬骸傲洗笸跏孔渥阋援?dāng)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耄岬眯质轮??!睆埩汲觯棽?。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庇谑琼棽畯?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節(jié)選自《鴻門宴》)(乙)
          沛公之從雒陽南出軒轅,良引兵從沛公。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強(qiáng),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鼻貙⒐?,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畔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漢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绷荚唬骸?bdo class="mathjye-underwave">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蹦朔鈴埩紴榱艉睢8叩?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崩,后八年卒,為文成侯。
    (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有刪改)【注】①雒陽:洛陽。②酈食其:人名。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B.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C.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D.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2)下列句子按文言句式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可使有勇②加之以師旅③不吾知也④何厭之有⑤是乃仁術(shù)也⑥良庖歲更刀,割也⑦敢以煩執(zhí)事⑧構(gòu)怨于諸侯⑨百姓之不見保
    A.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
    B.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
    C.①④⑦\③⑤⑥\②⑧\⑨
    D.①⑦\③④\⑤⑥\②⑧⑨
    (3)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侯,古代爵位名,為春秋時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B.為壽,祝頌之辭。向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以祈祝健康長壽。
    C.崩,古代稱帝王或王后死為“崩”,稱諸侯死為“薨”,稱大夫死為“卒”,“卒”后來也成為死亡的通稱。
    D.謚,封建時代在人死后根據(jù)其生前事跡評定褒揚給予的稱號,稱為謚或謚號。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善于用人,虛心納諫。當(dāng)他聽到項羽要擊破他時,能虛心向張良請教,采納建議,熱情款待項伯,約為婚姻。
    B.劉邦能言善辯,善于應(yīng)變。(甲)文中,他面對危情,既驚呼“為之奈何”,虛心請教,又將自己的錯誤推到別人頭上,接著又低聲下氣地拉攏項伯,使項伯為他所用,使局勢出現(xiàn)轉(zhuǎn)機(jī)。
    C.張良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劉邦肺腑,提出見解,能夠剖析利害,啟發(fā)劉邦醒悟而予以采納;(乙)文中,他獻(xiàn)計劉邦,利誘秦朝將領(lǐng),從而沒費一兵一卒,一舉拿下咸陽。
    D.張良足智多謀,胸有韜略。面對故人報信,他處變不驚,從容應(yīng)對;他計敗峣下秦軍,又勸告漢王授印于韓信,解除危難,為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5)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②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br />③此獨其將欲畔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
    (6)(甲)(乙)兩文中張良幫助劉邦“運籌帷幄”了哪幾件事?請簡要概括。

    發(fā)布:2024/11/17 2:0:1組卷:0引用:3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秦地可盡王也?!事犞!绷荚唬骸傲洗笸跏孔渥阋援?dāng)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耄岬眯质轮??!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表棽S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庇谑琼棽畯?fù)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guān)中,公豈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表椡踉S諾。     (節(jié)選自《鴻門宴》)
    (乙)      沛公之從雒陽南出轘轅,良引兵從沛公,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峣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強(qiáng),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鼻貙⒐?,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迸婀艘鴵羟剀?,大破之。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漢四年,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漢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為文成侯。               (節(jié)選自《史記?留侯世家》)(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B.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C.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D.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當(dāng)三萬戶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父,叔父,古時,稱弟兄的排行為伯、仲,叔,季,年齡最小的叔父稱季父。
    B.侯,古代爵位名,為春秋時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
    C.為壽,祝頌之辭,向尊長敬酒或饋贈財物,以祈祝健康長壽。
    D.謚,封建時代在人死后根據(jù)其生前事跡評定褒揚給予的稱號,稱為謚或謚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善于用人,虛心納諫。當(dāng)他聽到項羽要擊破他時,能虛心向張良請教,采納建議,熱情款待項伯,約為婚姻。
    B.劉邦能言善辯,善于應(yīng)變,(甲)文中,他面對危情,既驚呼“為之奈何”,虛心請教,又將自己的錯誤推到別人頭上,接著又低聲下氣地拉攏項伯,使項伯為他所用,使局勢發(fā)生轉(zhuǎn)機(jī)。
    C.張良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劉邦肺腑,提出見解,能夠剖析利害,啟發(fā)劉邦醒悟而予以采納;(乙)文中,他獻(xiàn)計劉邦,利誘秦朝將領(lǐng),從而沒費一兵一卒,一舉拿下咸陽。
    D.張良足智多謀,胸有韜略,面對故人報信,他處變不驚,從容應(yīng)對;他計敗峣下秦軍,又勸告漢王授印于韓信,解除危難,為漢王朝立下汗馬功勞。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②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
    (5)(乙)文中,張良為劉邦擊破秦峣下軍提出了哪些建議?請概括說明。

    發(fā)布:2024/11/18 7:0:2組卷:61引用:10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陶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博學(xué),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jì)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jì)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钡罎?jì)饋以粱肉,麾而去之。復(fù)為鎮(zhèn)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zhí)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逼拮庸陶埛N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yīng)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
          義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山,弘命潛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要之。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忤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后軍功曹,在潯陽,與潛情款,后為始安郡,經(jīng)過潯陽,日日造潛。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潛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shè)。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元嘉四年,將復(fù)征命,會卒,時年六十三。謚號靖節(jié)先生。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yīng)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
    B.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yīng)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
    C.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yīng)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
    D.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yīng)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弦歌:孔子的學(xué)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為出任邑令之典。
    B.三徑:漢代隱士蔣詡在房前曾開三條小徑,后人因以“三徑”代稱住宅庭院,此處指隱居。
    C.彭澤令:彭澤縣的縣令。因陶淵明做過彭澤縣令,故借指陶潛,后世也用來指隱士。
    D.謚號: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功績作的概括性的評價。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陶潛博學(xué)多識,擅長寫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五柳先生安貧樂道,這一形象被當(dāng)時人認(rèn)為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他在辭去彭澤令時作了《歸去來兮辭》。
    B.陶潛仕途短暫。因親人去世,家里貧窮,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場煩瑣,任職不久,就解職回家,此后,還擔(dān)任過鎮(zhèn)軍、建威參軍、彭澤令等職。
    C.陶潛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濟(jì)的饋贈,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
    D.陶潛率真自得。他曾將顏延之贈送的二萬錢全都送至酒家;有時坐在菊花叢中,有時撫弄無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先喝醉,就讓客人回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②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發(fā)布:2024/11/17 14:30:2組卷:32引用:4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wù)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