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可快速檢測新冠病毒感染,檢測原理如圖所示。操作時,將待測樣品稀釋后滴加在樣品墊上,病毒抗原與膠體金——病毒抗體復合物結合,擴散到檢測線處與抗體1結合形成沉淀出現(xiàn)紅色檢測線。同時,膠體金——抗體2作為參照,擴散到質控線處與抗體3形成沉淀出現(xiàn)紅色線?;卮鹣铝袉栴}:

(1)根據(jù)以上信息分析,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所依據(jù)的原理是
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
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
。若檢測結果只有質控線出現(xiàn)紅色,說明
待測樣品中不含新冠病毒
待測樣品中不含新冠病毒
。若檢測不到紅色線,說明檢測結果為
無效結果
無效結果
(填“陽性”“陰性”或“無效結果”)。
(2)檢測試紙上的病毒抗體是利用新冠病毒的S蛋白所制備的單克隆抗體。制備該抗體的過程中,先將
新冠病毒的S蛋白
新冠病毒的S蛋白
注入小鼠體內進行免疫,從小鼠分離出B細胞與
骨髓瘤細胞
骨髓瘤細胞
進行誘導融合,獲得的細胞至少經過兩輪篩選,兩輪篩選的目的分別是
篩選出雜交瘤細胞、篩選出能夠分泌抗新冠病毒S蛋白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篩選出雜交瘤細胞、篩選出能夠分泌抗新冠病毒S蛋白抗體的雜交瘤細胞
。
(3)核酸檢測是將病毒核酸進行擴增的檢測過程,是篩查新冠病毒的主要方法。相比核酸檢測,病毒抗原檢測的靈敏度較差,原因是
抗原的檢測量是固定的,沒有對病毒進行擴增產生信號放大的過程,若待測樣品的病毒量較少,則可能檢測不到病毒抗原
抗原的檢測量是固定的,沒有對病毒進行擴增產生信號放大的過程,若待測樣品的病毒量較少,則可能檢測不到病毒抗原
。

【答案】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待測樣品中不含新冠病毒;無效結果;新冠病毒的S蛋白;骨髓瘤細胞;篩選出雜交瘤細胞、篩選出能夠分泌抗新冠病毒S蛋白抗體的雜交瘤細胞;抗原的檢測量是固定的,沒有對病毒進行擴增產生信號放大的過程,若待測樣品的病毒量較少,則可能檢測不到病毒抗原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7/31 8:0:9組卷:10引用:4難度:0.6
相似題
  • 1.CD47是一種跨膜糖蛋白,它可與巨噬細胞表面的信號調節(jié)蛋白結合,從而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肺癌、結腸癌等多種腫瘤細胞表面的CD47含量比正常細胞高1.6~5倍,導致吞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清除效果減弱。科學家推測,抗CD47的單克隆抗體可以解除CD47對巨噬細胞的抑制作用,為此他們按照如圖流程進行了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 />

    發(fā)布:2024/12/31 1:30:1組卷:7引用:3難度:0.6
  • 2.雙特異性抗體是指一個抗體分子可以與兩個不同抗原或同一抗原的兩個不同抗原表位相結合,目前最常利用雜交瘤雜交法來制備。長春花是原產于非洲東海岸的野生花卉,其所含的長春堿具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圖1是某雙特異性抗體作用圖。圖2是科研人員通過雜交—雜交瘤細胞技術(免疫的B淋巴細胞和雜交瘤細胞雜交技術)生產能同時識別癌胚抗原和長春堿的雙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的部分過程。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與植物體細胞雜交相比,圖2中過程②特有的誘導融合的方法是 
     
    ,過程②選用的骨髓瘤細胞 
     
    (選填“能”或“不能”)在HAT培養(yǎng)基上生長。
    (2)對③篩選出的雜交瘤細胞,還需進行
     
     
    ,才能篩選出足夠量的既能無限增殖又能產生特異性抗體的雜交瘤細胞。與傳統(tǒng)血清抗體相比,單克隆抗體最主要的優(yōu)點是
     
    (答出一點)。
    (3)圖2中①步驟注射癌胚抗原的目的是
     
    。圖2方框內需要經過
     
    次篩選,才能獲取單克隆雜交—雜交瘤細胞。體外培養(yǎng)到一定時期的單克隆雜交—雜交瘤細胞會因為
     
    、有害代謝物的積累和培養(yǎng)液中營養(yǎng)物質缺乏等因素而分裂受阻,需進行傳代培養(yǎng)。
    (4)與直接使用長春堿相比,將長春堿與雙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結合后給藥,對人體的副作用更小,原因是
     
    。

    發(fā)布:2024/12/31 1:30:1組卷:21引用:4難度:0.5
  • 3.使用高效的細胞毒素藥物進行化療可以有效殺傷腫瘤細胞但細胞毒素沒有特異性,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還會對健康細胞造成傷害。這限制了它在臨床上的應用??贵w一藥物偶聯(lián)物(ADC)通過將細胞毒素與能特異性識別腫瘤抗原的單克隆抗體結合,實現(xiàn)了對腫瘤細胞的選擇性殺傷ADC通常由抗體、接頭和藥物(如細胞毒素)三部分組成,它的作用機制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發(fā)布:2024/12/31 3:30:1組卷:18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