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王羲之傳
       王羲之逸少,司徒導(dǎo)之從子也。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深為從伯敦、導(dǎo)所器重。時陳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dǎo),導(dǎo)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記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序以申其志。
      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送耳?!濒酥廊粚懏叄\鵝而歸,甚以為樂。嘗至門生家,見篚幾滑凈,因書之,真草相半。后為其父誤刮去之,門生驚懊者累日。羲之書為世所重,皆此類也。每自稱:“我書比鐘繇,當(dāng)抗行;比張芝草,猶當(dāng)雁行也?!痹c人書云:“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br />      時驃騎將軍王述少有名譽,與羲之齊名,而羲之甚輕之,由是情好不協(xié)。述先為會稽,以母喪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詣。述每聞角聲,謂羲之當(dāng)侯己,輒灑掃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顧,述深以為恨。
(《晉書?王羲之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A

A.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
B.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
C.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
D.性好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含義相關(guān)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后因稱字為表字。
B.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rèn)為由篆書發(fā)展而來。漢隸在東漢時達到頂峰,對后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C.太尉,是三公之一。三公是國家最高官職,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政、監(jiān)察。
D.山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山的北面,水的南面謂之陽。如《愚公移山》:“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3)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王羲之是司徒王導(dǎo)的堂侄,年幼時并沒有顯出什么特異之處,成人后擅長隸書,被稱為古往今來的佼佼者。后來被太尉郗鑒相中,成為郗家的乘龍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與謝安等文人雅士聚焦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寫下著名的《蘭亭集序》以抒發(fā)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書法精湛,不但擅長楷書和草書,而且主張學(xué)習(xí)書法應(yīng)該全身心地投入。
D.驃騎將軍王述在會稽任職時,恰逢母喪,王羲之因為與之感情上有隔閡,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沒有再去,王述對此深為怨恨。
(4)把文言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
譯文:
王羲之很喜歡服藥頤養(yǎng)性情,不喜歡在京城,剛到浙江,便有終老于此的志向。
王羲之很喜歡服藥頤養(yǎng)性情,不喜歡在京城,剛到浙江,便有終老于此的志向。

②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譯文:
東漢張芝臨池學(xué)寫字,池水都變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樣沉迷于書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東漢張芝臨池學(xué)寫字,池水都變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樣沉迷于書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答案】A;D;D;王羲之很喜歡服藥頤養(yǎng)性情,不喜歡在京城,剛到浙江,便有終老于此的志向。;東漢張芝臨池學(xué)寫字,池水都變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樣沉迷于書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10引用:5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保ā墩撜Z?雍也》)
    材料二: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論語?憲問》)
    (1)“近取譬”在句中的意思是
     
    。它體現(xiàn)了孔子
     
    (四字成語)踐行“仁”的方法。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概括并評析孔子所推重的“君子”的兩重境界。

    發(fā)布:2024/11/5 22:0:2組卷:8引用:2難度:0.5
  • 2.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br />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br />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br />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br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br />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r />      子曰:“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 鳥獸草木之名?!?br />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xué)也已?!?br />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br />(1)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和教育原則等,與《大學(xué)》《詩經(jīng)》《孟子》合稱“四書”。
    B.《禮記》據(jù)傳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等所作,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儒家的哲學(xué)、教育、政治、美學(xué)思想。
    C.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鄒國人,有“亞圣”之稱。他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主張“仁政”“民貴君輕”等。
    D.“六藝”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西周學(xué)校教育內(nèi)容,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一種是將“六藝”解釋為“六經(jīng)”,即《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禮記》《樂經(jīng)》《春秋》。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于義 喻:知曉,明白
    B.請斯語矣 事:聽從
    C.致知在 格:推究
    D.惻隱之心,仁之 端:萌芽,發(fā)端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質(zhì)勝文 于其身也,恥師焉
    B.見賢思齊 盤盤,囷囷焉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
    D.大學(xué)道,在明明德 若火始然
    (4)翻譯下面句子。
    ①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發(fā)布:2024/11/5 22:0:2組卷:15引用:4難度:0.6
  • 3.閱讀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張儀、司馬錯論伐蜀
    《戰(zhàn)國策》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dāng)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jù)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袢?、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yè)遠(yuǎn)矣。”
          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wù)廣其地;欲強兵者,務(wù)富其民;欲王者,務(wù)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裢踔匦∶褙?,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而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止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
          惠王曰:“善!寡人聽子。”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注釋】①轘(huán)轅:山名,在今河南偃師縣東南,道路險阨,凡十二曲,中有轘轅關(guān)。
    (1)下列各項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周主之罪 誅:聲討
    B.兵勞眾,不足以成名 敝:疲憊
    C.臣請其故 謁:陳述
    D.不如伐蜀之 完:完美
    (2)下列各項加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王曰:請聞說。得地不足以為利
    B.挾天子令天下  鼎與楚,以地與魏
    C.與張儀爭論秦惠王前  爭名者朝,爭利者于市
    D.繕兵不傷眾,彼已服矣  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
    (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B.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C.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D.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川,指當(dāng)時韓國境內(nèi)的黃河、伊水、洛水三水流經(jīng)的地區(qū)。
    B.二周,指滅了商朝后建立的西周與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東周。
    C.西海,古人以為中國處在四海之內(nèi),蜀在遠(yuǎn)西,故稱蜀西海。
    D.九鼎,傳說禹“鑄九鼎,象九州”,故古代以九鼎象征國家。
    (5)下列各項對文章內(nèi)容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A.張儀主張討伐韓國,因為他認(rèn)為如果出兵去攻打戎狄,就遠(yuǎn)離了稱王天下的霸業(yè)。
    B.司馬錯認(rèn)為伐蜀可以富國強兵,既能獲得豐厚的利益,也不會招致其他國加反對。
    C.司馬錯認(rèn)為討伐韓國,挾持天子,定會導(dǎo)致多國聯(lián)合對付秦國,使秦國陷入危險。
    D.秦惠王聽取了司馬錯的意見,派兵攻打蜀國取得了成功,這使秦國變得更加強大。

    發(fā)布:2024/11/5 14:0:2組卷:27引用:4難度:0.4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wù)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