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把欄桿拍遍
梁衡
       ①中國歷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yè),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這也注定了他的詞及他這個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
      ②應該說,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永以一個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的形象留存在歷史上和自己的詩詞中。時隔千年,當今天我們重讀他的作品時,仍感到一種凜然殺氣和磅礴之勢。
      ③比如這首著名的《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④我敢大膽說一句,這首詞除了武圣岳飛的《滿江紅》可與之媲美外,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難找出第二首這樣有金戈之聲的力作。雖然杜甫也寫過“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軍旅詩人王昌齡也寫過“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但這些都是旁觀式的想象、抒發(fā)和描述,哪一個詩人曾有他這樣親身在刀刃劍尖上滾過來的經(jīng)歷?“列艦層樓”“投鞭飛渡”“劍指三秦”“西風塞馬”,他的詩詞簡直是一部軍事辭典。他本來是以身許國,準備血灑大漠、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脫離戰(zhàn)場,再無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他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拍欄桿,只能熱淚橫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水龍吟》)
      ⑤誰能懂得他這個游子的心情,實際上是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
      ⑥辛棄疾名棄疾,但他那從小使槍舞劍,壯如鐵塔的五尺身軀,何嘗有什么疾?。克挥幸粔K心病,金甌缺,月未圓,山河碎,心不安。
      ⑦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永遇樂》)》
      ⑧你看“艱辛”“辛酸”“悲辛”“辛辣”,真是五內俱焚。世上許多甜美之事,順達之志,怎么總輪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閑置,要不就是走馬燈似的被調動。1179年,他從湖北調湖南,同僚為他送行時他心情難平,終于以極委婉的口氣嘆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魚兒》: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⑨據(jù)說宋孝宗看到這首詞后很不高興。梁啟超評曰:“回腸蕩氣,至于此極,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薄伴L門事”,是指漢武帝的陳皇后遭忌被打入長門宮里。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癡情和著那許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壇子。今天我們讀時,每一個字都讓人一驚,直讓你覺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淚。確實,古來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紙山。但有哪一首,能這樣委婉而又悲憤地將春色化入政治,詮釋政治呢?美人相思也是舊文人寫濫了的題材,有哪一首能這樣深刻貼切地寓意國事,評論正邪,抒發(fā)憂憤呢?
      ⑩但是南宋朝廷畢竟是將他閑置了20年。20年的時間讓他脫離政界,只許旁觀,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辛在他的詞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種芙蓉!”這有點像宋仁宗說柳永:“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倒是真的去淺斟低唱了,結果唱出一個純粹的詞人藝術家。辛與柳不同,你想,他是一個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痛拍欄桿,大聲議政的人。報國無門,他便到贛南修了一座帶湖別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這回可真的應了他的號:“稼軒”,要回鄉(xiāng)種地了。一個正當壯年又閱歷豐富、胸懷大志的政治家,卻每天在山坡和水邊踱步,與百姓聊一聊農桑收成之類的閑話,再對著飛鳥游魚自言自語一番,真是“閑愁最苦”,“脈脈此情誰訴?”
?說到辛棄疾的筆力多深,是刀刻也罷,血寫也罷,其實他的追求從來不是要做一個詞人。郭沫若說陳毅“將軍本色是詩人”,辛棄疾這個人,詞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詞是在政治的大磨盤間磨出來的豆?jié){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終在出世與入世間矛盾,在被用或被棄中受煎熬。作為封建知識分子,對待政治,他不像陶淵明那樣淺嘗輒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樣長期在任,亦政亦文。對國家民族他有一顆放不下、關不住、比天大、比火熱的心;他有一身早煉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勁。他不計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讒言傾盆。所以隨時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閑,大起大落,大進大退。稍有政績,便招謗而被棄;國有危難,便又被招而任用。
?有人說辛詞其實也是婉約派,多情細膩處不亞柳永、李清照。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丑奴兒》)
?柳李的多情多愁僅止于“執(zhí)手相看淚眼”“梧桐更兼細雨”,而辛詞中的婉約言愁之筆,于淡淡的藝術美感中,卻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真正的詩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無聲處炸響驚雷。
?我常想,要是為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桿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當權者不使為官,卻為他準備了錘煉思想和藝術的反面環(huán)境。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歷史的風云,民族的仇恨,正與邪的搏擊,愛與恨的糾纏,知識的積累,感情的澆鑄,藝術的升華,文字的錘打,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腦海翻騰、激蕩,如地殼內巖漿的滾動鼓脹,沖擊積聚。既然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槍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腦地注入詩詞,化作詩詞。他并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著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于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說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縫里的一棵小樹,雖然被扭曲、擠壓,成不了旗桿,卻也可成一條遒勁的龍頭拐杖,別是一種價值。但這前提,你必須是一棵樹,而不是一苗草。他的成名,要有時代的運動,像地球大板塊的沖撞那樣,他時而被夾其間感受折磨,時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靜思考。所以集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動蕩,才產生了一個辛棄疾。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C
C

A.辛棄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歷史上的獨特地位,是因為他是以武起事,最終以文為業(yè)的唯一一人。
B.作者引用《永遇樂》是為了表達辛棄疾因金甌缺而郁積心中的悲辛情感,引用《摸魚兒》是為了表達辛棄疾寫惜春之情與常人表達方式不同。
C.作者開篇不久以“軍事辭典”喻辛棄疾詩詞,寫他的詩詞充滿了金戈之聲,而篇末以“龍頭拐杖”喻辛棄疾其人,則突出了他特殊而重要的價值。
D.作者認為辛棄疾的婉約詞含有深沉的政治與生活哲理,比柳永、李清照的婉約詞更勝一籌。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C
C

A.作者將柳永與辛棄疾對照著寫,讓讀者咀嚼辛棄疾的“閑愁最苦”,用了襯托的手法。
B.本文以議論為主,兼具記敘,抒情,筆力縱橫馳騁,見解獨到深刻,有散文大家之風。
C.本文按照人物生平和時間順序逐一寫來,思路清晰,有一氣呵成、淋漓酣暢之勢。
D.本文語言富于形象性和節(jié)奏感,多用整齊的對偶句和排比句,語言既典雅莊重,又激烈悲壯。
(3)本文第四段最突出的表現(xiàn)手法是對比、襯托,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4)題目“把欄桿拍遍”富有意蘊,綜觀全文,你如何理解題目的意蘊,以此為題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案】C;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43引用:5難度:0.2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梁實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清華學校請他作第一次的演講,題目是《中國韻文里表現(xiàn)的情感》。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倒不是因為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角,也不是因為他是云南起義的策劃者,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于青年確有啟迪領導的作用。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這一篇講演稿,后來收在《飲冰室文集》里。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地寫在寬大的宣紙制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但是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講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講臺,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后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他的廣東官話是很夠標準的,距離國語甚遠,但是他的聲音沉著而有力,有時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們還是能聽懂他的每一字,我們甚至想如果他說標準國語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記得他開頭講一首古詩,《箜篌引》:
    公無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這四句十六字,經(jīng)他一朗誦,再經(jīng)他一解釋,活畫出一出悲劇,其中有起承轉合,有情節(jié),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聽先生這篇講演后約二十余年,偶然獲得機緣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見黃沙彌漫,黃流滾滾,景象蒼茫,不禁哀從中來,頓時憶起先生講的這首古詩。
          先生博聞強記,在筆寫的講稿之外,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誦得出。有時候,他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敲幾下之后,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了。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zhí)?,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掩面,有時頓足,有時狂笑,有時嘆息。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又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這一篇講演分三次講完,每次講過,先生大汗淋漓,狀極愉快。聽過這講演的人,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jīng)歷,筆而記之。
    (1)以下對文章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運用了外貌語言行為等方法描寫了梁啟超先生的精彩登場。
    B.梁啟超先生因在政治上沒有建樹,轉而研究學問,培養(yǎng)青年,并獲得了巨大成功。
    C.作者用了直接描寫的方法,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激情四射有血有肉的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形象。
    D.作者以客觀冷靜的筆鋒來描寫主人公,作品因此顯得格外有理性,真實可信的。
    (2)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有誤的是
     

    A.“啟超沒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這兩句看似矛盾,實則正是梁任公內心的真實寫照。
    B.梁任公講《箜篌引》時的情感表明了他悲天憫人的情懷,這也是他能感染諸多學子的原因所在。
    C.梁任公講《桃花扇》時痛哭流涕,是因為他被崇禎皇帝的悲苦命運深深地打動,以此來展現(xiàn)孔尚任高超的文學功力,并以此來展示中國古代韻文的魅力。
    D.寫梁任公演講之后大汗淋漓的細節(jié),生動表現(xiàn)其講課的效果,富有感染力。
    (3)文中如何表現(xiàn)梁任公“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請予以分析。

    發(fā)布:2024/11/1 8:0:2組卷:3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先生博聞強記,在筆寫的講稿之外,隨時引證許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誦得出。有時候,他背誦到酣暢處,忽然記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禿頭,敲幾下之后,記憶力便又暢通,成本大套地背誦下去了。他敲頭的時候,我們屏息以待,他記起來的時候,我們也跟著他歡喜。
          先生的講演,到緊張?zhí)?,便成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時             ,有時              ,有時            ,有時           。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襟了!又聽他講杜氏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了。
          這一篇講演分三次講完,每次講過,先生大汗淋漓,狀極愉快。聽過這講演的人,除了當時所受的感動之外,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先生常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于是我想起了從前的一段經(jīng)歷,筆而記之。
    (1)給文章第二段橫線處填上恰當?shù)脑~語
     

    A.掩面 狂笑 頓足 太息
    B.狂笑 掩面 頓足 太息
    C.掩面 頓足 狂笑 太息
    D.頓足 狂笑 太息 掩面
    (2)本文敘事的同時也有抒情,主要運用了直接和含蓄兩種抒情方式。下列各組句子中,與其他三項抒情方式不同的一項是
     

    A.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
    B.先生嘗自謂“筆鋒常帶情感”,其實先生在言談講演之中所帶的情感不知要更強烈多少倍!
    C.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
    D.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

    發(fā)布:2024/11/1 8:0:2組卷:6引用:3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清華學校請他作第一次的演講,題目是《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xiàn)的情感》.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倒不是因為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角,也不是因為他是云南起義的策劃者,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于青年確有啟迪領導的作用。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這一篇講演稿,后來收在《飲冰室文集》里。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地寫在寬大的宣紙制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但是讀他這篇文章和聽他這篇講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猶之乎讀劇本與看戲之迥乎不同。
          我記得清清楚楚,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高等科樓上大教堂里坐滿了聽眾,隨后走進了一位短小精悍禿頭頂寬下巴的人物,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講臺,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后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
    (1)第一段中畫線語句運用了哪種表現(xiàn)手法?這樣寫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2)從第二段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段話有何作用?
    (3)梁任公的開場白有什么特點?表現(xiàn)了梁任公什么特點?
    (4)“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一句中“謙遜”和“自負”矛盾嗎?為什么?

    發(fā)布:2024/11/1 8:0:2組卷:11引用:1難度:0.3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