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贈太傅董公行狀
韓愈
       公諱晉,字混成,河中虞鄉(xiāng)萬里人。少以明經(jīng)上第。宣皇帝居原州,公在原州,宰相以公善為文,任翰林之選聞。召見,拜秘書省校書郎,入翰林為學士。三年出入左右,天子以為謹愿,賜緋魚袋,累升為衛(wèi)尉寺丞。出翰林,以疾辭,拜汾州司馬。崔圓為揚州,詔以公為圓節(jié)度判官,攝殿中侍御史。以軍事如京師朝,天子識之,拜殿中侍御史內(nèi)供奉;由殿中為侍御史,入尚書省為主客員外郎;由主客為祠部郎中。
      今上即位,以大行皇帝山陵,出財賦,拜太府卿;由太府為左散騎常侍,兼御史中丞,知臺事。三司使選擢才俊有威風,始公為金吾,未盡一月,拜太府。九日,又為中丞,朝夕入議事。于是宰相請以公為華州刺史,拜華州刺史、潼關(guān)防御鎮(zhèn)國軍使。朱泚之亂,加御史大夫,詔至于上所,又拜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宣慰恒州。于是朱滔自范陽以回紇之師助亂,人大恐。公既至恒州,即日奉詔出兵,與滔戰(zhàn),大破走之,還至河中。
       明年,上復(fù)京師,拜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由大金吾為尚書左丞,又為太常卿;由太常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在宰相位凡五年,所奏于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由秦漢以降未嘗言。退歸,未嘗言所言于上者于人。子弟有私問者,公曰:“宰相所職系天下。天下安危,宰相之能與否可見。欲知宰相之能與否,如此視之其可。凡所謀議于上前者,不足道也。”故其事卒不聞。以疾病辭于上前者不記。退以表辭者八,方許之。拜禮部尚書。制曰:“事上盡大臣之節(jié)?!庇衷唬骸耙恍姆罟??!庇谑翘煜轮醒杂谏弦?。初,公為宰相時,五月朔會朝,天子在位公卿百執(zhí)事在廷侍中贊百僚賀中書侍郎平章事竇參攝中書令當傳詔疾作不能事。凡將大朝會,當事者既受命,皆先日習儀,于時未有詔,公卿相顧。公逡巡進,北面言曰:“攝中書令臣某,病不能事,臣請代某事?!庇谑悄厦嫘略t詞,事已復(fù)位,進退甚詳。為禮部四年,拜兵部尚書。入謝,上語問日晏。復(fù)有入謝者,上喜曰:“董某疾且損矣!”出語人曰:“董公且復(fù)相?!奔榷?,拜東都留守,判東都尚書省事,充東都畿汝州都防御使,兼御史大夫,仍為兵部尚書。由留守未盡五月,拜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汴州刺史、宣武軍節(jié)度副大使、知節(jié)度事、管內(nèi)支度營田、汴宋亳潁等州觀察處置等使。
      初,玄佐遇軍士厚,士寧懼,復(fù)加厚焉。至萬榮,如士寧志;及韓張亂,又加厚以懷之;至于惟恭,每加厚焉。故士卒驕不能御,則置腹心之士,幕于公庭廡下,挾弓執(zhí)劍以須。日出而入,前者去;日入而出,后者至。寒暑時,至則加勞賜酒肉。公至之明日,皆罷之。貞元十二年七月也。
      八月,上命汝州刺史陸長源為御史大夫、行軍司馬,楊凝自左司郎中為檢校吏部郎中、觀察判官,杜倫自前殿中侍御史為檢校工部員外郎、節(jié)度判官,孟叔度自殿中侍御史為檢校金部員外郎、支度營田判官。職事修,人俗化,嘉禾生,白鵲集,蒼烏來巢,嘉瓜同蒂聯(lián)實。四方至者,歸以告其帥,小大威懷;有所疑,輒使來問;有交惡者,公與平之。累請朝,不許。及有疾,又請之,且曰:“人心易動,軍旅多虞,及臣之生,計不先定,至于他日,事或難期?!豹q不許。十五年二月三日,于位。上三日罷朝,贈太傅,使吏部員外郎楊於陵來祭,吊其子,贈布帛米有加。公之將薨也,命其子三日斂。既斂而行,于行之四日,汴州亂。故君子以公為知人。公之薨也,汴州人歌之曰:“濁流洋洋,有辟其郛;闐道歡呼,公來之初。今公之歸,公在喪車?!庇指柙唬骸肮葋碇梗瑬|人以完;今公歿矣,人誰與安!”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D
D

A.天子在位/公卿百執(zhí)事在廷/侍中贊百僚/賀中書侍郎平章事竇參/攝中書令/當傳詔/疾作不能事
B.天子在位/公卿百執(zhí)事在廷/侍中贊/百僚賀中書侍郎平章事竇參/攝中書令/當傳詔/疾作不能事
C.天子在位/公卿百執(zhí)事在廷/侍中贊百僚/賀中書侍郎平章事竇參/攝中書令/當傳詔/疾作/不能事
D.天子在位/公卿百執(zhí)事在廷/侍中贊/百僚賀/中書侍郎平章事竇參攝中書令/當傳詔/疾作/不能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明經(jīng),唐代科舉考試科目之一,與進士科并行。主要考試經(jīng)文以及詩詞歌賦等。
B.大行,古代稱剛死而尚未定謚號的皇帝,皇后。大行言其德行大備無所不具也。
C.二帝三王,二帝指唐堯、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湯、周文王。在這里代指明君。
D.薨,古代稱諸侯之死為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去世也稱薨;崩,則指帝王之死。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文章開始即交代董晉名諱,科第,歷官,再敘任宰相,入汴州等,最后寫他去世前的安排,事跡雖多,卻寫得有條不紊,娓娓動人。
B.宣皇帝十分器重董晉,早在原州時就召見他,任命他為秘書省校書郎,翰林學士,后又提拔他為太府卿、中丞等職,最后拜為宰相。
C.五月初一朝會,典禮進行當中,竇參因病不能履職,大臣們不知所措,董晉主動承擔起宣布詔詞的任務(wù),并且完成得十分出色。
D.董晉在臨死之前就關(guān)照兒子,自己死后三天就入殮。在他入殮被送走的第四天,汴州就發(fā)生了動亂,人們都認為他是有智慧的人。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公既至恒州,即日奉詔出兵,與滔戰(zhàn),大破走之,還至河中。
②故士卒驕不能御,則置腹心之士,幕于公庭廡下,挾弓執(zhí)劍以須。
(5)請根據(jù)原文概括董晉的性格特征。

【答案】D;A;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2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游靈巖記
    姚   鼐
           泰山北多巨巖,而靈巖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來觀之。其狀如疊石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環(huán)而缺其南面。南則重嶂蔽之,重溪絡(luò)之。自巖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種柏,翳高塞深。靈巖寺在柏中,積雪林下,初日澄徹,寒光動寺壁。寺后鑿巖為龕以居佛像度其高當巖之十九峭不可上橫出斜援乃登登則周望萬山殊騖而詭趣帷張而軍行。巖尻有泉,皇帝來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飲余。回視寺左右立石,多宋以來人刻字,有墁入壁內(nèi)者,又有取石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與朱子潁約來靈巖,值子潁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聶劍光偕余。聶君指巖之北谷,溯以東,越一嶺,則入于琨瑞之山。蓋靈巖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濟;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濟,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當苻堅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樓閣甚壯。其后頹廢至盡,而靈巖自宋以來,觀宇益興。
          靈巖在長清縣東七十里,西近大路,來游者日眾。然至琨瑞山,其巖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書以告子潁。子潁他日之來也,循泰山西麓,觀乎靈巖,北至歷城,復(fù)溯朗公谷東南,以抵東長城嶺下,緣泰山東麓,以返乎泰安,則山之四面盡矣。張峽夜宿,姚鼐記。
    (選自《惜抱軒詩文集》,有刪改)[注|①雉: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②政和:宋徽宗的年號。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寺后鑿巖/為龕/以居佛像/度其高當巖之十九/峭不可上/橫出斜援/乃登/登則周望萬山/殊騖而詭趣/帷張而軍行
    B.寺后鑿巖/為龕以居佛/像度其高當巖之十九峭/不可上/橫出斜援/乃登/登則周望萬山/殊騖而詭趣/帷張而軍行
    C.寺后鑿巖/為龕以居佛/像度其高當巖之十九/峭不可上/橫出斜援/乃登/登則周望萬山/殊騖而詭趣/帷張而軍行
    D.寺后鑿巖/為龕/以居佛像/度其高當巖之十九/峭不可上橫/出斜援/乃登/登則周望萬山/殊騖而詭趣/帷張而軍行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泰山,五岳之首,即中岳,位于山東泰安境內(nèi)。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以祭告天地。
    B.乾隆,年號,是一種紀年的方式。如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康熙是清圣祖的年號。
    C.正月,農(nóng)歷一年的第一個月。農(nóng)歷是我國傳統(tǒng)歷法,也叫陰歷。
    D.城墉,即城墻,古代建筑在城市四周作防守用的墻。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詳細寫了作者從泰安出發(fā)游覽靈巖的過程,并介紹了朗公谷、朗公石名字的由來。
    B.最初作者是與朱子潁相約來游覽靈巖的,但朱子潁恰有公事,他就讓泰安人聶劍光同作者同游,朱子潁是后來才來靈巖游玩的。
    C.相傳晉代名僧佛圖澄的弟子竺僧朗時常到靈巖寺講經(jīng),而靈巖寺自宋以后廟宇修建更加興盛。
    D.作者在文章最后明確指出此次游靈巖有個遺憾,即更加幽邃的琨瑞山?jīng)]來得及前往。

    發(fā)布:2024/11/2 14:30:1組卷:28引用:3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yīng)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fā)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動。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于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肚鍙R》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
    (選自《禮記?樂記》,有刪改)【注】①噍以殺:噍(jiāo),急促。殺(shài),衰微。②啴(chǎn):寬舒。③食(sì)饗之禮:食禮和饗禮,古代招待賓客及宗廟祭祀之禮。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yīng)/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B.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yīng)/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C.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yīng)/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D.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yīng)/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干戚羽旄:干戚,盾和斧,跳武舞時所執(zhí)的道具;羽旄,雉羽和旄牛尾,跳文舞時所執(zhí)的道具。
    B.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以禮、樂追求享樂,并以此來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C.鄭、衛(wèi)之音:春秋戰(zhàn)國時鄭、衛(wèi)兩國的民間音樂,因不同于正統(tǒng)的雅樂,被斥為亂世之音。
    D.玄酒:即水。水為玄色,即黑色。上古無酒,以水代之,所以稱祭祀用的水為玄酒。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心有哀、樂、喜、怒、敬、愛等不同感受,發(fā)出的聲音就有急、緩、散、厲、直、柔等之別。
    B.聲的產(chǎn)生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變動,人的思想感情發(fā)生變動是外界事物影響的結(jié)果。
    C.桑間濮上之音屬于亡國之音,它反映了國家政治混亂、百姓不受約束、統(tǒng)治者自私自利。
    D.審聲才能知音,審音才能知樂,審樂才能懂得政事,因此審聲就能懂得政事。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②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5)文中是怎樣具體論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的?論述這個道理的目的何在?

    發(fā)布:2024/11/2 7:0:2組卷:19引用:15難度:0.4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張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绷荚唬骸傲洗笸跏孔渥阋援旐椡鹾酰俊迸婀?,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沛公曰:“君安與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棽^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迸婀唬骸爸Z。”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文本二:
          明日,沛公從百余騎至鴻門謝羽。自陳“封秦府庫,還軍霸上以待大王,閉關(guān)以備他盜,不敢背德。”羽意既解,范增欲害沛公,賴張良、樊噲得免。
          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秦民失望。于是韓生說羽曰:“關(guān)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肥饒,可都以伯?!庇鹨娗貙m室皆已燒殘,又懷思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韓生曰:“人謂楚人沐猴而冠,果然?!庇鹇勚?,斬韓生。
    出自《漢書?項籍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
    B.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
    C.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
    D.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父,指叔父;中國古代兄弟排行次序常用“伯仲叔季”表示,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B.《史記》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左傳》《漢書》《后漢書》與之體例相同。
    C.距關(guān),“距”同“拒”,為“據(jù)守”之意;“關(guān)”指函谷關(guān),楚懷王曾經(jīng)“與諸將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
    D.婚姻,在文中指親家,“約為婚姻”指結(jié)為有婚姻關(guān)系的親戚,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伯因先前與張良有交情,特別是張良曾經(jīng)對他有救命之恩,因此為了救張良,將消息泄露了出去,從其主觀上看與曹無傷的告密是不完全相同的。
    B.劉邦對項伯以兄長之禮相待,敬酒祝壽,還與項伯約為婚姻,主要是從政治角度和自身解困的需要考慮。
    C.從文本二中看,鴻門宴上,劉邦得以脫身的原因很多,其中謀臣張良和武將樊噲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D.因為進入咸陽后屠城、燒宮室、搶掠財寶與婦女,使得受暴秦統(tǒng)治的秦民對項羽很失望,所以項羽不顧韓生的勸阻,選擇東歸。

    發(fā)布:2024/11/1 17:30:2組卷:1引用:2難度:0.7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wù)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