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揭示有氧呼吸過程中的生化反應途徑,科學家經歷了復雜的探索。請回答問題:
(1)科學家用鴿子的飛行肌作為研究材料,因為飛行肌細胞呼吸速率較高,適合用于研究氧化分解過程。葡萄糖在細胞質基質中經糖酵解(有氧呼吸第一階段)產生的
丙酮酸
丙酮酸
進入線粒體,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二氧化碳和水
。該過程釋放的能量,除了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用于維持體溫外,還有一部分儲存在ATP 中,為肌細胞供能
儲存在ATP 中,為肌細胞供能
。
(2)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分別發(fā)現(xiàn)線粒體內存在兩個反應過程,表示如下(字母代表不同中間產物)。
過程1:A-B-C-D-E 過程2:E-F-G-H
兩個反應過程存在什么關系呢?科學家利用丙二酸(抑制E→F過程)和中間產物F進行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根據實驗結果分析,過程1與過程2最可能連成環(huán)形
環(huán)形
(填“線性”或“環(huán)形”)代謝途徑,請寫出三點推測證據。
證據1:第2組和第1組相比,注射物質F,使過程1中的A和C增加,說明過程2可以促進過程1
第2組和第1組相比,注射物質F,使過程1中的A和C增加,說明過程2可以促進過程1
。
證據2:第3組和第2組相比,由于第3組注射了丙二酸,抑制了E→F的過程,但第3組注射F后,缺導致E物質積累,使 E含量遠遠高于第2組,支持環(huán)形代謝的假設
第3組和第2組相比,由于第3組注射了丙二酸,抑制了E→F的過程,但第3組注射F后,缺導致E物質積累,使 E含量遠遠高于第2組,支持環(huán)形代謝的假設
。
證據3:第3組和第1組相比,雖然都注射了丙二酸,抑制了E→F的過程,但第3組因為注射了F,使得A、C、E逗比第1組增加許多,說明過程1與過程2并非環(huán)形代謝途徑
第3組和第1組相比,雖然都注射了丙二酸,抑制了E→F的過程,但第3組因為注射了F,使得A、C、E逗比第1組增加許多,說明過程1與過程2并非環(huán)形代謝途徑
。
(3)現(xiàn)代生物學技術為研究代謝過程提供了更直接的手段。例如,科學家曾用同位素示蹤
同位素示蹤
法追蹤各種有氧呼吸中間產物轉化的詳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