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作家的勞動
路遙
??我在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的勞動歷史并不長,這里所談的只是一些膚淺而零碎的認識。
??一個人想搞創(chuàng)作,一開始就想接觸一些創(chuàng)作方面的理論和技巧,這是必要的。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往往容易被忽視,這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文學創(chuàng)作這種勞動。
??搞文學,具備這方面的天資當然是重要的,但就我來說,并不重視這個東西。我覺得,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不完全是智慧的產(chǎn)物,更主要的是毅力和艱苦勞動的結(jié)果。
??從工作特點來看,作家永遠是個體勞動者。這種獨立性的勞動非常艱苦,不能指靠別人來代替。任何外在的幫助,都不可能緩減這種勞動的內(nèi)在緊張程度。有時候,一旦進入創(chuàng)作的過程(尤其是篇幅較大的作品),真如同進入茫茫的沼澤地,前不著村,后不靠店,等于一個人孤零零地在稿紙上進行一場不為人所知的長征。精神時不時會垮下來,時不時懷疑自己能否走到頭。有時,終于被迫停下來了。這時候,可能并不是其他方面出了毛病,關(guān)鍵是毅力經(jīng)受不住考驗了,當然,退路是熟悉的,退下來也是容易的。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被困難擊敗了,悲劇不僅僅在于這個作品的失敗,而且在于自己的精神將可能長期陷入迷惘狀態(tài)中。也許從此以后,每當走到這樣的“回心石”面前,腿就軟了,心也灰了,一次又一次從這樣的高度上退下來,永遠也別指望登上華山之巔。遇到這樣的情況,除過對自己所寫的東西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咬著牙,一步一步向前跋涉,要想有所收獲,達到目標,就應當對自己殘酷一點!
??文學創(chuàng)作的艱苦性還在于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任何簡單的創(chuàng)造都要比復雜的模仿困難得多。平庸的作家會反復制造出一堆又一堆被同樣平庸的評論家所表揚的文學廢品,而任何一個嚴肅認真的作家,為尋找一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文字,往往就像在沙子里面淘金一般不容易。如果說創(chuàng)作還有一點甜頭,那么,這種甜頭只有在吃盡苦頭以后才能嘗到。
??為了適應這種艱苦的勞動的需要,我們必須一開始就培養(yǎng)自己的優(yōu)良品質(zhì)。
??首先要有堅強的性格。一個軟弱的人不能勝任這種長期艱苦的勞動。性格的堅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堅定這個基礎(chǔ)上的。一個人要是對社會、事業(yè)等等方面沒有正確的認識和堅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堅定性。而一個經(jīng)常動搖的人怎么可能去完成一項艱難困苦的事業(yè)?
??性格也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長期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我們不僅應該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更重要的是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尋找困難,在不斷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性格。不要羨慕安逸和享樂,不要陶醉在一時的順利和勝利中,我們應該不斷地強迫自己自找苦吃!對生活應該永遠抱有熱情。對生活無動于衷的人是搞不成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作品都是激情的產(chǎn)物。如果你自己對生活沒有熱情,怎么能指望你的作品去感染別人?當然,這種熱情絕不是那種簡單的感情沖動。它必須接受成熟的思想和理智的指導。尤其是在進入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具體過程中,應該用冷靜的方式來處理熱烈的感情,就像鐵匠的鍛造工作一樣,得把燒紅的鐵器在水里蘸那么幾下。不管怎樣,作家沒有熱情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個人遭到不幸的時候,更需要對生活抱有熱情。
??應該有自我反省的精神。如果說,一個人的進取精神是可貴的,那么,一個人的自我反省精神也許更為可貴。尤其是搞創(chuàng)作的人,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品質(zhì),一個對自己經(jīng)常抱欣賞態(tài)度的作家是不會有什么出息的,應該經(jīng)常檢討自己,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氣。有些人否定別人很勇敢,但沒有自我否定的力量,而且對別人出自誠心的正確批評也接受不了,總愛讓別人抬舉自己。人應該自愛,但不要連自己身上的瘡疤也愛。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yè),就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檢討,真誠地聽取各種人的批評意見,即使別人的批評意見說得不對,也要心平氣靜地對待。這個真理不要光拿來教育別人,主要教育自己為好。
(有刪減)(1)下列對本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論證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文章圍繞“作家的勞動”論述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艱苦性和作家應具備的優(yōu)良品質(zhì)。
B.對于作家而言,智慧、創(chuàng)作理論和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毅力。
C.對于作家而言,有時自我反省精神比進取精神更可貴。
D.文章運用了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論證觀點。
(2)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本文觀點的一項是
C
C

A.賈島《題詩后》:“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br />B.巴金認為,創(chuàng)作是個很嚴肅、很艱苦的事業(yè),即使最有才能的人也得在創(chuàng)作上付出很大的代價。
C.《世說新語》記載,東晉袁宏隨軍出征,受命寫緊急文書,他倚馬而作,俄得七紙,殊可觀。
D.聞一多先生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幾年辛苦,凝結(jié)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3)試結(jié)合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以及學習課文《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宣言》的體會,談談你對“創(chuàng)造的重要性”的看法。

【答案】B;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8 8:0:8組卷:72引用:4難度:0.5
相似題
  • 1.非文學類作品閱讀,完成下列各題。
    做一個有“祖”的人
    王開嶺
          (1)我曾說,無論教育再現(xiàn)代,都別漏掉一點:培養(yǎng)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懷和風物記憶上,做一個有“祖”的人。具體地說,即做一個有“祖國”的人,做一個有“故土”的人,做一個有“家傳”的人。
          (2)你從哪里來,你是誰,你到哪里去……一個人,只有打通了時間,找到自己與歷史、個體與族群的聯(lián)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來龍去脈”和坐標系,他對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證。
          (3)“山一程,水一程”……你身在何處?你到了哪一程?這就是“身世”。大的身世,即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和國史;小的身世,即我們的家族譜系和故鄉(xiāng)史。所謂“家國”,蘊意于此。
          (4)給中學生講座,我問臺下,回到過你們的祖籍地嗎?知道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們的故事嗎?搖頭,大部分連名字都不知。
          (5)我笑著說,你們都是“孫悟空”啊,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
          (6)日前,我的央視同事做了一檔節(jié)目,叫《客從何處來》。這是一檔名人尋根的節(jié)目,第一季有阿丘、易中天、陳沖、馬未都等人,他們從一點線索開始,尋訪祖輩們的生活軌跡和命運細節(jié)。它雖然外殼上借鑒了國外的真人秀節(jié)目,但在我看來,它對國人的意義尤為重大,在文化和精神上,它更有理由成為正源的本土節(jié)目,因為沒有比傳統(tǒng)中國更推崇“認祖歸宗”了,它可以幫我們做好“中國人”--那種骨子里默認的“中國人”。我在評點易中天那集時說:“這是一條探親的路。這是幾百年的親,這是幾千年的路。不諳身世,生命即缺少出處,即來歷不明、猶若孤兒,我們的靈魂即無舍可守、無枝可棲……這樣的人生不僅尷尬,而且虛無。易中天著作等身,不過是立言,今乃立身?!?br />      (7)中國人需要一條“回家”的路。這條路,曾經(jīng)熙熙攘攘,如今人跡稀冷。這就叫“人心不古”。不久前,有媒體發(fā)起了“中學生歷史寫作大賽”和“微家史”征集活動,其實質(zhì)即精神上的“問祖”、“探親”。
          (8)我問孩子們,什么情形下你會想到自己的“祖國”?通常答:升國旗、奏國歌的時候,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的時候,奧運健兒奪冠的時候……
          (9)我說是,但我更多是在如下情形:坐飛機俯瞰山河的時候;兒時翻地圖冊的時候,尤其五顏六色的地形圖;過長江三峽、觀黃河瀑布的時候;爬泰山、游晉祠、登長城的時候……我覺得這就是我的“祖國”,它太美了,我沒理由不愛它。還有汶川地震時,這個民族承受著大苦難,所有人締結(jié)成一個命運共同體,我會不由自主想到“祖國”這個詞,我被大地的裂口震撼,我為它疼痛,為它祈禱。
          (10)有首老歌,叫《我的祖國》,作者首先描繪了我們的母親河,長江:“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我覺得這段詞寫得特別好,幾句話一出來,即會油生“祖國”之感,熱愛之情也隨之涌至。是啊,這就是我們的祖國,這才是我們的祖國,世世代代的祖國。也只有這樣肥沃清潔的山河,我們才能在“祖國”情感上與之相認。
          (11)我認為“祖國”一詞,其重心在“祖”字上。支撐它的,是那些古老和永恒的東西,是在“變”中堅持“不變”的東西,是我們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最信任的東西。有句話我們常掛嘴邊,叫“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但若沒有了“祖業(yè)”,若沒有了祖上的山水、文化、遺存,若沒有了祖上的文章、語言、習俗、禮儀,甚至連祖墳都沒了,“祖國”何以安身?
          (12)國慶節(jié),隨處可見這樣的標語,“熱烈慶祝偉大的祖國誕辰XX周年!”我們的祖國至少有五千年文明史?。★@然,它忘“祖”了。一旦抽離了“祖國”的豐富涵義,“愛祖國”即一種空洞的情感,一種虛無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政治獻媚而已。
          (13)做一個有“祖”的人--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功課!我們需要文化的國籍、美學的國籍、靈魂的國籍,并在此基礎(chǔ)上誕生真正的“愛國者”。
    (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
     

    A.現(xiàn)代教育中要培養(yǎng)孩子的“身世感”,只要他了解“身世”,知道家族譜系和故鄉(xiāng)史,他對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
    B.有媒體發(fā)起的“中學生歷史寫作大賽”和“微家史”征集活動,其實質(zhì)即精神上的“問祖”、“探親”。
    C.我愛“祖國”美麗的大好河山,也為它遭受災難而疼痛,當這個民族承受著大苦難,所有人締結(jié)成一個命運共同體,這就是愛“祖國”。
    D.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若沒有了“祖業(yè)”,若沒有了祖上的山水、文化、遺存,若沒有了祖上的文章、語言、習俗、禮儀,甚至連祖墳都沒了,“祖國”將無處安身。
    (2)文章第(4)段舉了我給中學生講座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閱讀下面材料,結(jié)合本文內(nèi)容,談談怎樣才能做一個有“祖”的人?
    【材料一】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
    --電影《上甘嶺》主題曲《我的祖國》
    【材料二】你是中國人,不要忘了中國,不要一筆抹殺、全盤否定自己的文化。做人要從歷史來探求本源,要在時代的變遷中肩負起維護中國歷史文化的責任。
    --錢穆
    【材料三】習近平在北京師范大學看望教師時說: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jīng)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jīng)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國民族文化的基因。

    發(fā)布:2024/11/13 8:0:1組卷:46引用:2難度:0.8
  • 2.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題。
    放下手機打開書    ①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閱讀歷史的國度。然而在當下,中國人卻在被苦口婆心地“呼吁”閱讀。近幾年,政府、組織和媒體發(fā)布了越來越多的公益廣告,勸勉國民多讀書、讀好書。
          ②第二十二個世界讀書日,一組數(shù)字令人深思。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圖書閱讀量7.86本,比上一年增加0.02本,但與日本、德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近年來,紙質(zhì)書閱讀時間總體有所提升,但與手機閱讀時長的差距卻越來越大。2016年,我國成年人平均每日閱讀紙質(zhì)書的時間為20.20分鐘,看手機的時間則長達74.40分鐘,是讀書時間的3.7倍。在閱讀方式上,紙質(zhì)圖書完敗于手機。
          ③再看看,很多居民區(qū)周圍沒有書店,很多家庭沒有書房,很多臥室的床頭沒有書本……一切都被一種東西取代--手機。一部手機握在手,足以玩轉(zhuǎn)一整天。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媒體的興起,令大批“手機族”趨之若鶩,人們閱讀的內(nèi)容變成了微博、微信中那短短幾十字。當新鮮變成習慣,習慣變成依賴,我們有限的精力,就這樣被大量消耗在快餐文化之中。
          ④不能不承認手機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和快捷,但是,終日沉溺于海量而膚淺的網(wǎng)絡信息,拋開有“厚度”的書本,會使一個人變得浮躁,缺乏內(nèi)涵,更甚者會讓一個民族缺乏智慧和思想。
          ⑤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個龐大而悠久的民族不愛閱讀了?
          ⑥首先,中國人的文化水平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是偏低的。1840年到1945年這一百多年間,在殖民者、侵略者的摧殘下,中國人生存尚且難保,對于知識文化的追求早已成為奢望。隨著建國后掃盲和義務教育的開展實施,這一狀況正在改變。
          ⑦第二,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沒有促成他們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在考試中取得成功,幾乎吸引了孩子所有精力。我國目前銷售量較大的紙質(zhì)書,多數(shù)都是教育輔導類圖書,綜合讀物則占比較少,而這一比例在一些“閱讀發(fā)達”國家正好反過來。
          ⑧還有人說,中國人信奉實用主義,雖然這有些諷刺意味,然而可嘆的是這確實道出了一種現(xiàn)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切目的來得都很直接。這或許是因為社會發(fā)展中,物質(zhì)發(fā)展過快,新鮮事物令人眼花繚亂,越來越有錢的中國人開始去買所有的好東西,奢侈品、名車、房子,當然還有手機、平板電腦這種電子產(chǎn)品。人們似乎已經(jīng)無暇去拿起書本,做一些安靜、舒緩的心靈活動。
          ⑨一個不讀書的人肯定是膚淺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肯定是淺薄的。一個不讀書的人肯定沒有前途,一個不讀書的民族肯定沒有未來。手機碎片化的淺閱讀不能代替深入的紙質(zhì)閱讀,或許筆者的聲音有些微弱,但還是要呼吁:請放下手機打開書!
    (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閱讀方式上,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條件使紙質(zhì)圖書完敗于手機。
    B.2016年,我國成年人平均每日閱讀的時間為94.60分鐘。
    C.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社交媒體的興起,人們閱讀的內(nèi)容和方式發(fā)生變化,令我們的精力大量消耗在快餐文化中。
    D.終日沉溺于海量而膚淺的網(wǎng)絡信息,會使一個人變得浮躁,缺乏內(nèi)涵。
    (2)下列對造成中華民族不愛閱讀的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人的文化水平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是比較低。
    B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沒有促成他們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C.中國人信奉實用主義,人們似乎已經(jīng)無暇拿起書本閱讀。
    D.我國目前市場的紙質(zhì)書,教育輔導類圖書多于綜合讀物。
    (3)對于本文作者主張的觀點,下面說法最正確的一項是
     

    A.一個喜歡閱讀的人肯定是不膚淺的,一個喜歡閱讀的民族肯定不是淺薄的。
    B.今天,我國要大力推行掃盲和義務教育,提升國民的閱讀能力。
    C.學校教育不要注重應試教育,要促成孩子們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D.放下手機碎片化的淺閱讀,開始深入的紙質(zhì)閱讀,讓一個民族有智慧和思想。

    發(fā)布:2024/11/10 8:0:1組卷:20引用:1難度:0.5
  • 3.(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下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出自《論語》,是儒家思想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遵循的處世之道。其實質(zhì)是推己及人,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謂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②就日常生活來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維護社會公德、促進社會和諧的準則。我們應該從自己的所欲所想出發(fā),推及他人,從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以此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比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愿被人非議,那你就不要非議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騙,那你就不要欺騙他人。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想“我高興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那人與人之間就必然失去友善,社會也難以和諧。人們可能都有類似的經(jīng)歷:在早晚高峰堵車時,總有這樣的司機,只圖自己的一時便利而不顧他人,左穿右插,隨意變線加塞兒。這種做法,輕則會驚嚇對方,進而引發(fā)糾紛,重則會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不論出現(xiàn)哪種結(jié)果,都是損人不利己??梢?,只有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準則,人們才會相互理解、減少矛盾,社會才能和諧。
          ③同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國處理國際關(guān)系的重要原則。習近平主席在闡述我國和平外交政策時,一再重申,在五千年的人類文明發(fā)展中,中華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諧的理念?!耙院蜑橘F”“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中,體現(xiàn)在中國人的行為上。中國人民近代以后經(jīng)歷了一百多年戰(zhàn)亂頻發(fā)的慘痛歷史,最懂得和平的寶貴,最懂得發(fā)展的重要,絕不希望這樣的悲劇在任何地方重演,絕不會將自己曾經(jīng)遭受過的悲慘經(jīng)歷強加給其他國家和民族。由此可見,中國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從自己的切身體會出發(fā),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彰顯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當代價值。
          ④總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既是        ,同時也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的時代需要。
    (1)根據(jù)文意,將文章第④段橫線處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限18個字以內(nèi))
    (2)閱讀第②段,簡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維護社會公德、促進社會和諧的準則”展開論證的。
    (3)讀了這篇文章,你會有怎樣的思考,請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作簡要說明。
    你的思考:
     

    你的說明:
     
    。

    發(fā)布:2024/11/14 7:0:1組卷:38引用:3難度:0.8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