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某化學課外興趣小組為探究銅與濃硫酸的反應,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菁優(yōu)網(wǎng)
請回答下列問題:
(1)B是用來收集實驗中產(chǎn)生氣體的裝置,但未將導管畫全,請將裝置圖補充完整.
(2)實驗中他們?nèi)?.4g銅片和12mL 18mol?L-1濃硫酸放在圓底燒瓶中共熱,直到反應停止,最后發(fā)現(xiàn)燒瓶中還有銅片剩余,該小組中的同學認為還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
①寫出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u+2H2SO4(濃)
CuSO4+SO2↑+2H2O
Cu+2H2SO4(濃)
CuSO4+SO2↑+2H2O
,實驗中若有m g銅參加了反應,則有
m
64
m
64
mol硫酸被氧化,電子轉移數(shù)目為
m
32
m
32
mol.
②下列試劑中,能證明反應停止后燒瓶中有硫酸剩余的是
D
D
(填寫字母編號).
A.硫酸鈉溶液      B.氯化鋇溶液      C.銀粉        D.碳酸鈉溶液
③為什么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但未能使銅片完全溶解?你認為的原因是
稀硫酸不與銅反應
稀硫酸不與銅反應

(3)為了測定剩余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該興趣小組設計了三個實驗方案:
方案一: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過已稱量過的裝有堿石灰的干燥管,反應停止后再次稱量,兩次質量差即是吸收的二氧化硫.
方案二:將裝置A產(chǎn)生的氣體緩緩通入足量的用硫酸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再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過濾、洗滌、干燥,稱得沉淀的質量即是二氧化硫轉化為硫酸鋇沉淀的質量.
方案三:當銅和濃硫酸的反應結束后,在裝置A中加入足量的鋅粉,用排水法測得產(chǎn)生氫氣的體積為V L(已換算為標準狀況).
實際上,以上方案一、二均不可取,請你說出原因?方案一
產(chǎn)生的氣體中含有水蒸氣,干燥管中的質量差不僅僅是SO2的質量(或燒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
產(chǎn)生的氣體中含有水蒸氣,干燥管中的質量差不僅僅是SO2的質量(或燒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
;方案二
沉淀的質量一部分是高錳酸鉀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與氯化鋇反應而產(chǎn)生的
沉淀的質量一部分是高錳酸鉀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與氯化鋇反應而產(chǎn)生的

方案三:寫出剩余硫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式(假設反應后溶液的體積仍為12mL)
V
22
.
4
×
0
.
012
mol/L
V
22
.
4
×
0
.
012
mol/L

【答案】Cu+2H2SO4(濃)
CuSO4+SO2↑+2H2O;
m
64
;
m
32
;D;稀硫酸不與銅反應;產(chǎn)生的氣體中含有水蒸氣,干燥管中的質量差不僅僅是SO2的質量(或燒瓶中的二氧化硫不能完全排出);沉淀的質量一部分是高錳酸鉀溶液中起酸化作用的硫酸與氯化鋇反應而產(chǎn)生的;
V
22
.
4
×
0
.
012
mol/L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51引用:2難度:0.5
相似題
  • 1.同學們探究不同金屬和濃硫酸的反應,向三等份濃硫酸中分別加入相同大小的不同金屬片,加熱,用生成氣體進行下表實驗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銅片 鋅片 鋁片
    點燃 不燃燒 燃燒 燃燒
    通入KMnO4酸性溶液 褪色 褪色 褪色
    通入CuSO4溶液 無明顯變化 無明顯變化 出現(xiàn)黑色沉淀
    通入品紅溶液 褪色 褪色 不褪色
    注:H2S+CuSO4═CuS↓+H2SO4(CuS為黑色固體),H2S可燃。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發(fā)布:2024/12/8 9:0:1組卷:133引用:6難度:0.7
  • 菁優(yōu)網(wǎng)2.若將銅絲插入熱濃硫酸中進行如圖(a~d均為浸有相應試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實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發(fā)布:2024/11/25 3:30:1組卷:310引用:15難度:0.7
  • 菁優(yōu)網(wǎng)3.若將銅絲插入熱濃硫酸中進行如圖(a~d均為浸有相應試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實驗,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發(fā)布:2024/12/11 5:30:2組卷:99引用:1難度:0.7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