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材料一: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車府令趙高兼行符璽令事,皆從。少子胡亥愛,請從,上許之。余子莫從。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高乃謂丞相斯曰:“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為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斯乃仰天而嘆,垂淚太息曰:“嗟乎!獨亂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聽高。胡亥即位,以趙高為郎中令。
(節(jié)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有刪節(jié))材料二:
      李斯拘執(zhí)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guān)逢龍,紂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令行逆昆弟,不顧其;侵殺忠臣,不思其秧;大為宮室,厚賦天下,不其費。三者已行,天下不聽。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br />      李斯乃從獄中上書曰:“臣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之地狹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shù)十萬。臣盡薄材,謹(jǐn)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修甲兵,飾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湖、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強。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修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
      書上,趙高使吏棄去不奏,曰:“囚安得上書!”二世二年七月,其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
(節(jié)選自《史記?李斯列傳》,有刪節(jié))材料三:
      太史公曰:李斯以閭閻歷諸侯,入事秦,因以瑕釁,以輔始皇,卒成帝業(yè),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斯知六藝之歸,不務(wù)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重,阿順茍合,嚴(yán)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欲諫爭,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
(節(jié)選自《史記?李斯列傳》)(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獨亂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 遭:逢,遇到
B.今行逆于昆弟,不顧其 咎:歸罪
C.大為宮室,厚賦天下,不其費 愛:吝惜
D.斯知六藝之歸,不務(wù)明政以補主上之缺 務(wù):致力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C
C

A.不道之君,可為計哉 大王來
B.今行逆昆弟 夫圣人者,不凝滯物,而能與世推移
C.尊大臣,盛其爵位,固其親 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利其家
D.諸侯已畔,斯欲諫爭 夫我衍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3)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
A

A.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
B.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
C.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
D.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
(4)下列六句分編四組,都屬于直接表現(xiàn)李斯效忠始皇、為秦建功立業(yè)的一組是
C
C

①臣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
②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
③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
④更克畫,平斗斛度量
⑤萬民戴主,死而不忘
⑥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
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5)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D
D

A.秦始皇出行,李斯、趙高、胡亥隨行,到達(dá)沙丘,始皇病重,下詔公子扶蘇即位,書信沒交給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李斯聽信趙高邪說,致使胡亥即位。
B.李斯認(rèn)為二世治國無道,殺死親兄弟,殘害忠良,大規(guī)模修建宮室,對百姓橫征暴斂,天下人已有一半人造反了,而二世還未醒悟。
C.李斯在獄中上書時采用正話反說的手法,故意給自己羅了七大罪狀,希望二世看到此文后能醒悟并敖免他。
D.世人認(rèn)為李斯對秦極為忠誠,建立了周公、召公般的功業(yè),卻受五刑而死;司馬遷考察這件事的真相,不同意這種說法。

【考點】文本類型;;;文言斷句;
【答案】B;C;A;C;D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20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一)《大學(xué)之道》: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br />      (二)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碎e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yán)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贝酥^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節(jié)選自《禮記?大學(xué)》)(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慮而后能 得:處事合宜
    B.致知在 格:標(biāo)準(zhǔn)
    C.人之其所親愛而 辟:偏向
    D.之其所哀而辟焉 矜:憐憫,同情
    (2)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大學(xué) 吾為其無用而掊
    B.知止后有定 不仁,如禮何
    C.欲齊家者 恕乎
    D.小人閑居不善 之于未有
    (3)下列句中加點詞用法與例句相同一項是
     

    例句:見賢思
    A.譬如
    B.故父而自利
    C.我之成而實五石
    D.在止于至
    (4)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B.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C.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D.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5)下列對選文(一)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首句開宗明義,提出大學(xué)之道的“三綱領(lǐng)”即“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
    B.繼而又提出了“八條目”之說,“八條目”之間是并列關(guān)系,“格物”是其核心。
    C.要做到“誠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擯棄不良情緒和外界干擾。
    D.選文中使用了頂針、排比等修辭,使得道理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增強了說服力。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7)結(jié)合《大學(xué)之道》,談?wù)勛鳛樾聲r代的青年,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人。

    發(fā)布:2024/11/20 3:30:2組卷:10引用:3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邳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chǎn)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fēng)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萃跤脧垉x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jù)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眾,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fù)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nèi),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zé)o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jìn)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cè)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wèi)》《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wèi)》,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dāng)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shù)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zé)o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棄黔首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借寇兵而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1)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 過:錯
    B.而陛下之,何也 說:說到,提及
    C.是以泰山不土壤,故能成其大 讓:推辭,拋棄
    D.藉寇兵而盜糧 赍:給予,送給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①士不產(chǎn)于秦,愿忠者眾 ②秦以城求璧趙不許,曲在趙
    B.①今乃棄黔首資敵國 ②損民益仇
    C.①然則是所重者在色樂珠玉 ②而所輕者在人民也
    D.①今棄黔首以資敵國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斯認(rèn)為,從前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和秦昭王四位君主都依靠客卿,使秦國富裕強大。以此看來,客卿并沒有什么對不起秦國的。
    B.文章指出,如果一定要是秦國出產(chǎn)的東西才可用,那么不是秦國出產(chǎn)的器物也不能用,甚至連江南的金錫、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了。
    C.李斯對秦王辭退一切賓客、把兵器和糧食給予寇盜,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進(jìn)入秦國、最終與諸侯國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李斯用“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的道理勸說秦王,希望他不要趕走客卿,而加多敵國的力量。
    (4)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②若是者何也?快意當(dāng)前,適觀而已矣。

    發(fā)布:2024/11/19 17:30:1組卷:1引用:3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白居易,字樂天,太原人。居易幼聰慧絕人,襟懷宏放。年十五六時,袖文一編,投著作郎吳人顧況。況能文,而性浮薄,后進(jìn)文章無可意者。覽居易文,不覺迎門禮遇曰:“吾謂斯文遂絕,復(fù)得吾子矣?!?/bdo>貞元十四年,始以進(jìn)士就試,授秘書省校書郎。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章武皇帝納諫思理,渴聞讜言,召入翰林為學(xué)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遺。居易與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舉,交情隆厚。稹自監(jiān)察御史謫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學(xué)士李絳、崔群上前面論稹無罪,居易累疏切諫,疏入不報。十年七月,盜殺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論其冤,急請捕賊以雪國恥。會有素惡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華無行。執(zhí)政方惡其言事,奏貶為江表刺史,追詔授江州司馬。居易儒學(xué)之外,尤通釋典,常以忘懷處順序為事,都不以遷謫介意。在湓城,居易與湊、滿、朗、晦四禪師,每相摧游詠,躋危登險,極林泉之幽邃。元稹在通州,篇詠贈答往來,不以數(shù)千里為遠(yuǎn)。十四年三月,元稹會居易于峽口,停舟夷陵三日,置酒賦詩,戀戀不能訣。其年冬,召還京師,拜司門員外郎。時天子荒縱不法,執(zhí)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復(fù)亂。居易累上疏論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居易初對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達(dá)顧遇,頗欲奮厲效報,茍致身于訏謨之地,則兼濟生靈。蓄意未果,望風(fēng)為當(dāng)路者所擠,流徙江湖,四五年間,幾淪蠻瘴。自是宦情衰落,無意于出處,唯以逍遙自得,吟詠情性為事。會昌中,請罷太子少傅,以刑部尚書致仕。與香山僧如滿結(jié)香火社,每肩輿往來,白衣鳩杖,自稱香山居士。
    (選自《舊唐書?白居易》,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B.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C.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D.居易文辭富艷/尤精于詩筆所著/歌詩數(shù)十百篇/皆意存諷賦/箴時之病/補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進(jìn),現(xiàn)在指學(xué)識或資歷較淺的人,也指進(jìn)步較慢、水平較低的人或集體。文中指后輩。
    B.司馬,原為掌管軍政和軍賦之官,唐中期后,邊遠(yuǎn)州司馬常作為官員貶降之職。
    C.致仕,指仕途結(jié)束,即被貶或流放,相同意思還有致事、致政等等。文中指白居易遭流放。
    D.居士,舊時對在家信道拜佛的人的泛稱,也稱有德才而隱居不仕的人。白居易用來自稱。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白居易才華橫溢。他十五六歲時,曾袖揣著自己的文章去拜訪擅長寫文章顧況,顧況看到文章后,內(nèi)心折服。
    B.白居易性情灑脫。在湓城時,他不把貶謫的事情放在心上,常常和四位禪師結(jié)伴游玩吟詠,感受自然的幽深靜謐。
    C.白居易重視友情。他為元稹被貶屢次上疏,直言極諫,兩人雖遠(yuǎn)隔千里卻書信不斷,相見甚歡,離別難舍。
    D.白居易敢于直諫。他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縱不守法度,執(zhí)政者無能,治理失當(dāng),再次遭到貶謫流放。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覽居易文,不覺迎門禮遇曰:“吾謂斯文遂絕,復(fù)得吾子矣。”(文中畫橫線的)
    ②因為長句,歌以贈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

    發(fā)布:2024/11/19 17:30:3組卷:5引用:1難度:0.6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wù)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