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人教部編版: 選擇性必修中冊
教材版本
人教部編版 人教新版 蘇教新版 魯人新版 粵教新版 語文新版 北師大新版 華師大版
年級
必修上冊 必修下冊 選擇性必修上冊 選擇性必修中冊 選擇性必修下冊
更多>>
已完結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難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429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已完結
熱點預測 高考復習 新題搶練
瀏覽次數(shù):164 更新:2025年01月21日
  • 13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古典詩歌的現(xiàn)代傳承
    楊景龍
        綜觀20世紀中國新詩,從創(chuàng)作實踐到理論批評,從語言形式、表現(xiàn)手法到觀念題旨、藝術精神,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諸多優(yōu)良傳統(tǒng)。不過,這種繼承不是亦步亦趨的墨守成規(guī)的仿效,而是在橫向移植的外來參照之下的現(xiàn)代創(chuàng)造性轉化。
          胡適的《嘗試集》作為白話新詩的發(fā)軔,其秉承古典詩歌的遺傳基因即至為明顯,胡適自己就承認,他的新詩“實在不過是一些刷洗過的舊詩”。胡適之后,白話詩人的創(chuàng)作或強或弱、或顯或隱、或多或少,都無法完全逃離古典詩歌傳統(tǒng)的一脈血緣。
          古今詩歌意象、詩句之間,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來自李璟《攤破浣溪沙》詞句“丁香空結雨中愁”,卞之琳就說《雨巷》“讀起好像舊詩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的現(xiàn)代白話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憂傷就滅頂”,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詞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古今詩歌作品之間,鄭愁予名篇《錯誤》的藝術構思,顯然借鑒了蘇軾《蝶戀花》下片中的無焦點沖突和戲劇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現(xiàn)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與《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同出機杼。
    古今詩人之間,像郭沫若詩歌的豪情氣勢與李白詩歌,艾青詩歌的深沉悲郁與杜甫詩歌,戴望舒、何其芳詩歌的辭色情調與晚唐溫李詩詞,卞之琳詩歌的煉字琢句與南宋姜、吳雅詞等;古今詩體之間,像胡適之體的淺白與元白體的淺俗,俞平伯、嚴陣、流沙河詩歌的語言節(jié)奏與古代詞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辭賦體詩歌與古代辭賦歌行,白話小詩的體式與古代絕句小令等;古今詩歌流派之間,像新邊塞詩的激昂豪邁、地域特色顯明,與盛唐邊塞詩的激情悲壯、異域風光獨特等;古今詩歌主題之間,像社會政治主題,愛國主題,愛情主題,時間生命主題,歷史主題,自然主題,鄉(xiāng)愁主題等;古今詩歌形式手法之間,像構句分節(jié)押韻,意象化,比興象征,構思立意,意境營造與氛圍渲染,敘事性和戲劇化,互文與用典等;其間均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lián)系。
          開展扎實有效的古今詩歌傳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詩歌研究者擴大視野,完善知識結構,形成關于中國詩歌史發(fā)展演變的整體觀,理清20世紀新詩的詩學背景和詩藝淵源,從而對古典詩歌的現(xiàn)代價值和現(xiàn)代新詩的藝術成就,作出較為準確的評估;并以輝煌燦爛的古典詩藝為參照,剖析新詩藝術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詩的藝術水準;促使古典詩藝的現(xiàn)代性轉化;它還有望在中國詩學領域拓展出一片邊緣交叉的新墾地,形成一個新的分支學科;而在廣泛的意義上,它更有益于培養(yǎng)現(xiàn)代學人豐富的審美趣味、弘通的歷史視野和對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能力。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1)根據(jù)文意,下列能證明“古今詩歌意象、詩句之間”的關系的一項是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順帆的風/伴你浪跡四方”,與宋代張先《江南柳》詞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說是活脫相似。
    B.李瑛的《謁托馬斯?曼墓》中的“細雨剛停,細雨剛停/雨水打濕了墓地的鐘聲”,很容易讓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詩句“晨鐘云外濕”。
    C.洛夫做過將古詩句“加工改造”的實驗,他曾把李賀的“石破天驚逗秋雨”一句改寫為“石破/天驚/秋雨嚇得驟然凝在半空”。
    D.臺灣詩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劇》一詩中寫“白蘋洲”上的等待與相逢,其實是對溫庭筠《夢江南》詞意的翻新與主題的掘進。
    (2)下列對“古今詩歌傳承研究工作”的意義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能夠擴大古詩研究者的視野,完善知識結構,整體把握中國詩歌史的發(fā)展演變。
    B.能夠較為準確地評估古典詩歌的現(xiàn)代價值和現(xiàn)代新詩的藝術成就。
    C.能夠拓展中國新詩的領域,進而形成邊緣交叉的、新的分支學科。
    D.能夠豐富現(xiàn)代人的審美趣味和歷史視野,同時對古典詩藝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
    (3)下列分析與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中國新詩在繼承古詩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同時,橫向移植外來作品,并對外來作品進行現(xiàn)代創(chuàng)造性轉化。
    B.白話新詩從一開始出現(xiàn),就秉承了古典詩歌的遺傳基因?!秶L試集》的作者胡適對此給予了肯定。
    C.古今詩歌無論是在作品之間還是詩歌體裁之間,以及在詩人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lián)系。
    D.小到意象、詩句,大到詩人、流派、主題、手法,都可以尋找到古今之間施受傳承的脈絡和痕跡。

    發(fā)布:2024/12/14 7:30:2組卷:221引用:48難度:0.9
  • 132.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      魯迅對我們民族來說,不是一個一般的文人,一個簡單的作家。           ,           ,                      。          ,           ,你看英國到現(xiàn)在有什么事,大家還是會讀莎士比亞的著作,不斷吸取一些新的東西。
    ①放眼全世界來看
    ②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創(chuàng)性
    ③比如說英國的莎士比亞
    ④而且具有這個民族精神的源泉性
    ⑤任何一個民族都有這樣極少數(shù)的作家
    ⑥莎士比亞是超越一般的戲劇家的。

    發(fā)布:2024/12/14 7:30:2組卷:53引用:9難度:0.7
  • 13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屈原之從容辭令
     

    ②其文約,其辭 
     

    ③厚幣質事楚 
     

    屈原于頃襄王
     

    ⑤平其功 
     

    ⑥舉邇而見義遠
     

    ⑦頃襄王怒而之  
     

    ⑧楚人既子蘭以勸懷王入秦而不反
     

    發(fā)布:2024/12/14 7:30:2組卷:10引用:3難度:0.6
  • 13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幸福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生活狀態(tài)。早在我國先秦時期,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就對幸福作了大量論述,形成了深刻的幸福觀。2000多年來,先秦諸子的幸福觀被許許多多中國人奉為立身準則和處世圭臬。今天,先秦諸子的幸福觀對我們認識什么是幸福、怎樣實現(xiàn)幸福仍然有著重要啟示意義。
          不沉溺于物質享受,追求精神快樂。先秦諸子認為,物質財富對幸福來說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較而言,精神快樂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們主張對物質財富、生死壽天、貴賤達窮、外在環(huán)境持淡泊態(tài)度,應該更加注重心靈的知足,關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來自于內心的幸福。老子認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順性無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鬃诱J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對安貧樂道的弟子高度贊賞。孟子認為,人生幸福的真諦是“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鼻f子認為,幸福并非享樂的感覺,而是心靈的頓悟與超越,“與天合者,謂之人樂”“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在先秦諸子看來,真正認清了幸福的本質、領略了精神的高貴,就不會沉溺于物質享受,而會自覺修身行道。今天,這些觀點對于豐富人的心靈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合起來考量?!抖Y記?大學》明確提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將個人發(fā)展放在“平天下”這樣一個宏闊的視野里來看待。孟子提出“與民同樂”的幸福觀,強調幸福的“共同性”。荀子認為,“圣也者,盡倫者也;王也者,盡制者也;兩盡者,足以為天下極矣?!薄氨M倫”就是形成理想人格以實現(xiàn)個體幸福,“盡制”就是心懷天下為社會謀福利。老子認為,“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強調與別人分享快樂可以使自己更快樂,為別人奉獻才能體現(xiàn)自己的幸福。墨子認為,造成社會動蕩不安的根源是“眾人之不愛”,實現(xiàn)幸福的根本途徑是“兼愛”,也就是將愛無私地散播于全社會。這種反對自私自利,主張將自身幸福與他人幸福、社會福祉結合起來的幸福觀,對當下社會形成和弘揚正確的幸福觀具有重要意義。
          以堅守志向為快樂,以責任擔當為幸福。孟子主張“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先秦諸子看來,一個人即使生計維艱也不能見利忘義、喪失操守,不能因為外在誘惑而喪失氣節(jié),不能因為外在壓力而改變主見。只有這樣,才有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幸福。先秦許多思想家始終以心中的幸福標準要求自己,即使時運不濟,屢遭困頓也不改志向,而是堅忍不拔去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因為他們念念不忘的是天下百姓的幸福。這實際上體現(xiàn)了一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正因為有著強烈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他們才會苦讀圣賢之書、深究經(jīng)世濟民之道,積極為百姓的幸福謀利解難、為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盡職盡責,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種為天下人幸福勇于擔當奉獻的責任意識,今天仍值得大力傳承與弘揚。
    (摘編自《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探尋幸福真諦》)
    材料二:
          在我國公眾持有的各種幸福觀中,有兩種十分流行。一種可謂之為資源占有幸福觀,它把幸福等同于占有資源(金錢、財富、權力等等),認為占有的社會資源越多越幸福。另一種把幸福看作是感性欲望(物質欲望)的滿足,以為感性欲望越是得到滿足、獲得的享受越多越是幸福。這種物質享受幸福觀比前一種幸福觀更為流行,為更多的人所奉行。
          資源占有幸福觀和物質享受幸福觀都是偏頗的幸福觀,已經(jīng)導致和可能導致人生與社會問題。
          資源占有幸福觀最大的問題是會導致人生異化,即將作為幸福條件的占有資源當作了幸福本身,并受控于占有欲,從而損害人生和社會。占有一定的資源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條件,但它只是幸福的條件而不是幸福本身。一旦將資源占有當作人生目的加以追求,當作幸福本身,那么占有欲望就會不斷膨脹,最后充斥整個心靈,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成為不斷膨脹的貪欲的奴隸。
          物質享受幸福觀的問題不在于追求物質享受,而在于僅局限于此而忽視了人的其他需要的滿足,容易導致心理問題。人的需要或欲望有不同的層次,物質需要是人的最低層次的需要。除此之外,人還有情感的需要、社會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xiàn)需要等。所有這些需要都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心理才能平衡與和諧,否則就會發(fā)生心理問題,甚至會患上抑郁癥之類的心理疾病。把物質欲望的滿足作為唯一追求,必然會導致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欲望得不到滿足會感到痛苦、郁悶、憤懣,得到滿足又會感到無聊,于是又會追求更多、更強烈的欲望的滿足,如此循環(huán)往復,直至心靈不能承受欲望之重。
          如果我們不能將幸福理解為社會資源的占有或物質欲望的滿足,那么,我們應當如何理解幸福呢?或者說,幸福的真實含義是什么?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人能通過努力奮斗逐步使其人性閃耀善和美的光輝,人格完善而高尚,個性獲得健康而豐富的發(fā)展,生活充滿樂趣、充滿創(chuàng)意和充滿魅力。顯然,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狀態(tài)就是人的幸福狀態(tài)。
    (摘編自江暢《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幸福觀》)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中老子、孔子、孟子、莊子的言論雖各不相同,但其觀點完全一致。
    B.材料一引用《禮記?大學》名言,說明了個人發(fā)展要以“平天下”為根本目標。
    C.資源占有幸福觀和物質享受幸福觀都是偏頗的,后者危害程度大于前者。
    D.將幸福理解為社會資源的占有或物質欲望的滿足,容易導致人生和社會問題。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秦諸子認為物質財富是幸福的重要內容,但與之相較,精神快樂更重要。
    B.在先秦諸子認為,只有認清幸福的本質,領略精神的高貴,才能自覺修身行道。
    C.追求物質欲望滿足的人,必然會導致心理的惡性循環(huán),讓心靈不堪重負。
    D.將資源占有當作幸福本身和人生目的來追求的人,就會成為貪欲的奴隸。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北京快遞小哥劉闊起早貪黑、風雨無阻,2019年送出去5萬多件包裹,為大家生活帶來了便利。雖然一直奔跑在送快遞的路上,但是他覺得特別驕傲。
    B.有人談退休后的理想說:只要有幾位能常相聚的老友,有一位長相廝守的老伴,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老巢”,有一份穩(wěn)定的勞保,余生足矣!
    C.習近平說: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D.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市公立醫(yī)院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靜成說:“幸福什么?幸福是攻克疑難疾病,讓病人好轉來的難以言表的成就感。”
    (4)請簡要說明材料二在論證上的主要特點及其好處。
    (5)請簡要分析兩則材料在內容上的聯(lián)系。

    發(fā)布:2024/12/14 7:0:1組卷:23引用:14難度:0.6
  • 13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各題。
    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
    (南宋)張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徒倚欄干久,缺月掛簾鉤。
          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沉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厥捉杏菟?,杜若滿芳洲。
    【注釋】:①乾道五年(1169年),張孝祥自請閑職以侍親,獲準,于是乘舟返鄉(xiāng)。②沉累(lěi):指屈原。
    (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日落”三句,描寫遠眺之景,使詞人感觸深長,思緒難平。
    B.上片尾句描寫從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啟下,為下片抒情積蓄了情勢。
    C.下片“人間好處”二句,運用反問,表達世間好處比不上此處風景。
    D.下片尾句,詞人想象滿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襯心境的悲涼。
    (2)有人評價此詞:“吊古是明寫,傷感則見于言外?!闭埥Y合本詞,分析“傷感”的內涵。

    發(fā)布:2024/12/14 6:30:2組卷:35引用:16難度:0.4
  • 13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發(fā)現(xiàn):①
     
    。一個心懷善意、樂于助人和與他人相處融洽的人,預期壽命顯著延長;相反,心懷惡意、損人利己和他人相處不融洽的人,易失眠、煩躁、精神壓力很大,死亡率比正常人高1.5倍??梢姡猩颇苎娱L人的壽命。
          而且,②
     
    。在哈佛大學的一次試驗中,受試者看了一部記錄美國婦女終生在加爾各答救助窮人和殘疾者的片子,都被他的行善事跡感動了,隨后進行的受試者的唾液分析表明,心存善意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jīng)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得活躍,他們免疫蛋白A的數(shù)量③
     
    。
    (摘編自《微創(chuàng)醫(yī)學》)

    發(fā)布:2024/12/14 5:30:2組卷:17引用:16難度:0.7
  • 13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是到現(xiàn)在為止,他們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據(jù)一個共同的計劃,甚至不是在一個有明確界限的既定社會內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他們的意向是相互交錯的,正因為如此,在所有這樣的社會里,都是那種以偶然性為其補充和表現(xiàn)形式的必然性占統(tǒng)治地位。在這里通過各種偶然性來為自己開辟道路的必然性,歸根到底仍然是經(jīng)濟的必然性。這里我們就來談談所謂偉大人物問題。恰巧某個偉大人物在一定時間出現(xiàn)于某一國家,這當然純粹是一種偶然現(xiàn)象。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人去掉,那時就會需要有另外一個人來代替他,并且這個代替者是會出現(xiàn)的,不論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終總是會出現(xiàn)的。恰巧拿破侖這個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戰(zhàn)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這是個偶然現(xiàn)象。但是,假如沒有拿破侖這個人,他的角色就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這一點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每當需要有這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出現(xiàn),如凱撒、奧古斯都、克倫威爾等等。如果說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唯物史觀,那么梯葉里、米涅、基佐以及1850年以前英國所有的歷史編纂學家則表明,人們已經(jīng)在這方面作過努力,而摩爾根對于同一觀點的發(fā)現(xiàn)表明,發(fā)現(xiàn)這一觀點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了,這一觀點必定被發(fā)現(xiàn)。
          歷史上所有其他的偶然現(xiàn)象和表面的偶然現(xiàn)象都是如此。我們所研究的領域越是遠離經(jīng)濟,越是接近于純粹抽象的意識形態(tài),我們就越是發(fā)現(xiàn)它在自己的發(fā)展中表現(xiàn)為偶然現(xiàn)象,它的曲線就越是曲折。如果您畫出曲線的中軸線,您就會發(fā)現(xiàn),所考察的時期越長,所考察的范圍越廣,這個軸線同經(jīng)濟發(fā)展的軸線就越接近平行。
    (摘編自恩格斯《致瓦爾特?博爾吉烏斯》)材料二
          尤良英出生在重慶的一個鄉(xiāng)村,少時家貧,21歲時投奔遠在新疆的姐姐。姐姐家家境也不寬裕。但貧窮是那個時代的常態(tài),尤良英既來之則安之。
          人總是要生存的,這里生存困難,那就那里尋找出路。因此,尤良英離開老家四川來到十三團,固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日子過不下去也有死守家鄉(xiāng)的,就是外出,也不一定去哪),但同時也具有很大的必然性:既然有個姐姐在新疆,在兵團,那就來到團場。初來的尤良英是苦的,但生活的艱辛折磨人,也磨礪人、鍛煉人,尤良英于苦境中掙扎奮起。在團場人的精神鼓勵、技術支持、資金幫助下,尤良英抓住機會承包土地,由一個植棉的“生瓜蛋”逐漸變成了行家里手,她和丈夫奮力拼搏,終于在團場淘得第一桶金。富裕之后的尤良英沒有止步,在接到曾經(jīng)在他們家拾棉花的維吾爾族兄弟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因妻子患病而打來的求助電話后,她匯款1萬元,幫助他給妻子治病。尤良英十年如一日幫助這個困難家庭,不僅先后借出20多萬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發(fā)展生產(chǎn),還手把手教他們種植技術,引導他這一家走上勤勞致富道路,成為當?shù)刂赂粠ь^人。
          這種熱心幫扶,體現(xiàn)了尤良英很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現(xiàn)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固然,就單個事件看,尤良英出生在一個貧苦人家,是偶然的;長到21歲還在貧困,是偶然的;投親靠友來到兵團,是偶然的;付不起拾花費眼看就要“破產(chǎn)”時,就有團場職工送來應急款,是偶然的;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到十三團打工,到尤良英家拾花,是偶然的;穆薩克的妻子患病,是偶然的;打電話求助,尤良英就匯款1萬元,也有偶然性;尤良英和丈夫決定幫助穆薩克一家,也不是必然如此;幫扶成功,也不能說其中就沒有一點偶然性……但是,將這一連串的單個事件合起來看,其間就貫穿了一條相當清晰的線條。正是因為生存危機,尤良英才背井離鄉(xiāng)來到兵團;正是過怕了苦日子,尤良英才會抓住包地的機會,抓住學習植棉技術的機會,大膽拼搏;正是看到尤良英是好樣的,是個不肯向貧窮命運低頭的人,才有職工在她最需要的時候給她送來救命的拾花款;正因為苦過,所以尤良英格外同情別人的苦,才那么熱心幫助他人;正因為是在獲得幫助之后才成功脫貧致富,所以麥麥提圖如普?穆薩克在脫貧致富之后,也樂于帶領父老鄉(xiāng)親一起奔向小康!尤良英走到今天,成為兵團“民族團結進步模范”,是必然的。
    (摘編自李岳伍《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是沒有共同意志和共同計劃的,充滿隨意性和偶然性。
    B.材料一以拿破侖、凱撒等人為例,論證偉大人物的出現(xiàn)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統(tǒng)一。
    C.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高,作為清晰的線條,是尤良英走到今天的必然性根源。
    D.材料二以尤良英為例,說明了客觀環(huán)境是偶然因素、主觀努力是必然因素這個道理。
    (2)教材中有很多事例可以說明偶然和必然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美穗子得到聶榮臻的救助是偶然,從中日戰(zhàn)爭背景和中國共產(chǎn)黨人具有偉大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上講,美穗子的遭遇是必然。
    B.蘇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處死是偶然,他因堅守“正義”理念,放棄越獄的機會而舍生取義是必然。
    C.水生嫂們躲避在白洋淀里遇到日軍,搖船進入荷花淀是偶然,區(qū)小隊在荷花淀里設伏將追趕她們的日軍消滅是必然。
    D.桑提亞哥帶大馬林魚返航途中遇到五次鯊魚襲擊是偶然,他這次出海因為行得“太遠”而終無所獲是必然。
    (3)將文中劃線的長句子“恰巧拿破侖這個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戰(zhàn)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改為三個語意連貫的單句。
    (4)請結合生活實際,舉一個有關偶然性和必然性統(tǒng)一的事例。

    發(fā)布:2024/12/14 4:0:2組卷:8引用:3難度:0.5
  • 138.下面文段是對一則公告的轉述,有五處語言表達的問題,請指出有問題句子的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嚴密、連貫。
          市場監(jiān)管總局25日發(fā)布公告,①要求加強口罩、消毒殺菌用品、抗病毒藥品及相關醫(yī)療器械等防疫用品的市場價格,②保護正常的防疫用品市場價格秩序。③捏造、散布漲價信息,④大量囤積緊張的市場供應防疫用品,⑤銷售價格大幅度提高,⑥串通漲價以及其他違反價格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⑦各級市場監(jiān)管部門都要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⑧對典型案例要及時予以曝光。

    發(fā)布:2024/12/14 3:0:1組卷:125引用:26難度:0.6
  • 13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12名科技專家和296個項目,獲獎者平均年齡只有44.6歲,其中最年輕的團隊人均年齡只有35歲;各獎項評選側重科技助力綠色發(fā)展成果;各獎項中國內外合作成果越來越多。
          材料二: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人們赫然發(fā)現(xiàn):醫(yī)護人員成了戰(zhàn)士,人民教師成了主播,機關干部成了門衛(wèi)。
          以上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復興”中學高三某班級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主題班會,請你以該班學生的身份,寫一篇發(fā)言稿。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發(fā)布:2024/12/14 1:30:1組卷:19引用:5難度:0.7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