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河南省安陽市林州一中實驗班高一(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27 7: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問題。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稟有一種極為難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與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與理性兼長并美的詩人,他一方面具有極大極強的感性,可以深入他所接觸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華;另一方面又有著極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脫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與局限,做到博觀兼采而無所偏失。
          這種優(yōu)越的稟賦表現(xiàn)于他的詩中,第一點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與途徑之正。就詩歌體式風格方面而言,古今長短各種詩歌他都能深入擷取盡得其長,而且不為一體所限,更能融會運用,開創(chuàng)變化,千匯萬狀而無所不工。我們看他《戲為六絕句》之論詩,以及與當時諸大詩人,如李白、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等,酬贈懷念的詩篇中的論詩的話,都可看到杜甫采擇與欣賞的方面之廣;而自其《飲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則可見到他對各種詩體運用變化之神奇工妙;又如從《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別”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漢魏五言五詩變化而出的一種新面貌。就詩歌內(nèi)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無論妍媸巨細,悲歡憂喜,宇宙的一切人情物態(tài),都能隨物賦形,淋漓盡致地收羅筆下而無所不包。如寫青蓮居士之“飄然思不群”,寫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寫丑拙則“袖露兩肘”,寫工麗則“燕子風斜”;寫玉華宮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響;寫洗兵馬之歡忭,寫出一片欣奮祝愿之情,其涵蘊之博與變化之多,都足以為其稟賦之博大、均衡與正常的證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則是杜甫嚴肅中之幽默與擔荷中之欣賞。我以為每一位詩人對于其所面臨的悲哀與艱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應(yīng)態(tài)度,如淵明之任化,太白之騰越,摩詰之禪解,子厚之抑斂,東坡之曠觀,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氣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別之,不過為對悲苦之消融與逃避,其不然者,則如靈均之懷沙自沉,乃完全為悲苦所擊敗而毀命喪生,然而杜甫卻獨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現(xiàn)為面對悲苦的正視與擔荷。所以天寶的亂離,在當時詩人中,唯杜甫反映者為獨多,這正因杜甫獨具一份擔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時代的血淚,都成為了他天才培育的澆灌,而使其有如此強大的擔荷之力量的,則端賴他所有的一份幽默與欣賞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極主觀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極客觀的從容的觀賞,如著名的《北征》詩,于飽寫沿途之人煙蕭瑟、所遇被傷、呻吟流血之余,卻忽然筆鋒一轉(zhuǎn),竟而寫起青云之高興,幽事之可悅,山果之紅如丹砂,黑如點漆,而于歸家后,又復于饑寒凜冽之中,大寫其幼女曉妝之一片嬌癡之態(tài)。此外,杜甫雖終生過著艱苦的生活,而其詩題中卻往往有“戲為”“戲贈”“戲作”等字樣。凡此種種,都說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嚴肅中之幽默與擔荷中之欣賞,相反而相成的兩方面的表現(xiàn)。這種復雜的綜合,足以為其稟賦之博大、均衡與正常的又一證明。
    (摘編自葉嘉瑩《論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后之成就》)(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甫有一種難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與理性,對事物進行綜合全面的把握。
    B.從杜甫論詩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古今長短各種詩歌的體式風格都有正面評價。
    C.杜甫的詩歌涵括范圍非常廣泛,善于以變化的筆觸,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情物態(tài)。
    D.對于天寶年間的亂離,杜甫在詩中既有主觀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觀視角的觀照。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用先總論后分論的結(jié)構(gòu),論證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從體式風格和內(nèi)容兩方面,來論證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的汲取之博與途徑之正。
    C.文章在論證詩人對待悲苦的態(tài)度時,將杜甫和陶淵明、屈原等詩人做了對比。
    D.文章論證了杜甫所以對時代苦難有擔荷力量,是因為他廣泛汲取了前人傳統(tǒng)。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杜甫之前的詩人,或者以感性見長,或者以理性見長,至杜甫方能二者兼?zhèn)洹?br />B.杜甫勇于嘗試各種詩體,在七言律詩上謹守傳統(tǒng),在五言古詩上則作出革新。
    C.對逃避、被擊敗與正面擔荷這三種回應(yīng)危機方式,作者在情感態(tài)度上一視同仁。
    D.杜甫詩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來自嚴肅與幽默之間、擔荷與欣賞之間的平衡。

    組卷:628引用:54難度:0.8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丁酉新春,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成為一場現(xiàn)象級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潤心靈。
          中國詩詞,是中國人的精神禮贊。詩經(jīng)、楚辭、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明清詩詞、近現(xiàn)代經(jīng)典詩詞……這些耳熟能詳、打動人心的篇章,濃縮了中華文化的精華,展示了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喚起了每個人心中的詩歌情懷,讓觀眾在觸摸中國詩歌的宏偉版圖之時,油然地生長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如何讓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對接?《中國詩詞大會》給了我們有益的啟示。在詩詞大會中,競猜、“飛花令”等對抗性安排,增加了節(jié)目懸念;超大演播室、水舞臺、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設(shè)計,增加了節(jié)目觀賞性;手機搖一搖等新媒體互動、多屏傳播等技術(shù)手段的應(yīng)用大大提升了節(jié)目的趣味性和參與性。詩歌與傳媒、文化與科技的有機結(jié)合,為傳統(tǒng)文化搭起了一個最大的、最接地氣的課堂。
          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落幕,古典詩歌的熱潮卻再次興起。這不是偶然,而是先賢詩人幾千年的智慧與情感的集結(jié),是社會對傳統(tǒng)文化的長期熱愛與廣泛積累。
    (摘自2017年2月13日《人民日報》)      材料二:
    《中國詩詞大會》系列節(jié)目從傳統(tǒng)詩詞中挖掘時代內(nèi)涵,通過對耳熟能詳?shù)脑娫~名句的背誦,引發(fā)了全民讀詩的熱潮,做到了綜藝節(jié)目不僅有意思,而且有意義。優(yōu)秀的綜藝節(jié)目激活了很多人的文化心、詩心。可以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越來越引人關(guān)注,正在闊步融入世界的中國日益顯現(xiàn)著自己的文化自覺,而網(wǎng)民對綜藝節(jié)目的選擇度以及文化內(nèi)涵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節(jié)目播出以后,許多孩子家長發(fā)出了呼聲:我們遠離傳統(tǒng)文化太久了,帶著孩子一起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很有意義。小孩子現(xiàn)在不一定能完全理解這些詩詞的意思,但浸潤在古詩詞里,對他們的精神世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滋養(yǎng)。在網(wǎng)絡(luò)文化流行的今天,學習古詩文能夠提升審美素養(yǎng),提高語言表達層次,對抵御粗鄙的網(wǎng)絡(luò)語言發(fā)揮積極作用。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如今歌舞類、親子類綜藝節(jié)目泛濫的市場下,以傳統(tǒng)文化作為內(nèi)核去進行綜藝節(jié)目的改革,也許會是一個好的方向,用詩書去抵制爛俗,進一步引領(lǐng)觀眾,促進新媒體市場下電視綜藝節(jié)目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摘自2017年2月14日《中國藝術(shù)報》)      材料三:
    《中國詩詞大會》在春節(jié)期間熱播,然而,思想界隨即引發(fā)了關(guān)于背誦古詩詞是否有助于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爭論。一些評論者認為機械地背詩比的不過是記憶力,與一個人的古詩鑒賞能力無關(guān)。
          平心而論,《中國詩詞大會》推廣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成效有目共睹。觀眾在春節(jié)期間遠離了牌桌和酒席,坐在電視機前欣賞選手的精彩對決。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人培養(yǎng)詩詞修養(yǎng)同樣從背誦開始,牙牙學語的童生在啟蒙階段背誦古詩詞,大多“少年不識愁滋味”。這無妨詩詞文化的浸潤,待到年歲增長,涉世漸深,自然明白“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悲戚。
          古詩詞傳播的最大挑戰(zhàn)是其本身缺乏現(xiàn)實活力。這也是很多類型的傳統(tǒng)文化在傳播中遭遇的共同尷尬。對多數(shù)普通人來說,背誦古詩詞最大的“用處”,是回答中小學語文考試的詩詞填空。
          要讓傳統(tǒng)文化在更廣闊的范圍生機盎然,就必須讓其在更現(xiàn)實的層面產(chǎn)生影響。詩歌仍然是有生命力的文體,現(xiàn)代詩依然有較多受眾。將古詩詞元素融匯于現(xiàn)代詩中,或許是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好方法。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要寫詩成為詩人,古詩詞欣賞能力也未必與背誦能力成正比,但在日常文字表達中化用古詩詞,足以讓一個人在精神上雍容起來。
          在傳統(tǒng)文化傳播過程中,要避免一種傾向——傳統(tǒng)文化成為獨立的、與現(xiàn)實隔絕的文化。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不能脫離現(xiàn)實文化格局,在漸進中重拾瀕臨丟失的文化元素。
          美國唱作人、藝術(shù)家和作家鮑勃?迪倫獲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后,評委會公布的獲獎理由是“用美國傳統(tǒng)歌曲創(chuàng)造了新的詩意表達”。作為一名流行歌手,鮑勃?迪倫繼承了美國的傳統(tǒng)文化,其文學造詣獲得專業(yè)領(lǐng)域認可,可見傳統(tǒng)文化也能在公共流行中獲得現(xiàn)實生命力。
    (1)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說明《中國詩詞大會》深受觀眾喜愛,主要是因為節(jié)目富有懸念、觀賞性、趣味性和參與性,也最接地氣。
    B.材料二指出《中國詩詞大會》讓孩子們分享了詩詞之美,感受到詩詞之趣,理解了詩詞意思,滋養(yǎng)了精神世界。
    C.材料三認為傳承古詩詞的最大阻力是其缺乏現(xiàn)實活力,在現(xiàn)代詩中融入古詩詞元素是傳承古詩詞的一個好方法。
    D.鮑勃?迪倫堅守美國傳統(tǒng),創(chuàng)新詩意表達,因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說明傳統(tǒng)文化存在當下可擁有現(xiàn)實活力。
    (2)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分析,較為合理的一項是
     

    A.三則材料都提到《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及其對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貢獻,都認為傳統(tǒng)文化需要與現(xiàn)代接軌,以及《中國詩詞大會》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B.第一則材料重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的對接,第二則材料重在《中國詩詞大會》與其他綜藝節(jié)目的差別,第三則材料重在探求傳統(tǒng)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C.對當下如何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分析,材料三的報道較為詳盡,比較全面,體現(xiàn)出新聞客觀真實的特點,而材料一和材料二只從某一個方面來報道,不夠客觀。
    D.三家媒體都報道了《中國詩詞大會》,說明三者都關(guān)注文化熱點,關(guān)心社會時事;都強調(diào)結(jié)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能提升我們的文化自覺。
    (3)《中國詩詞大會》在央視熱播,對于我們弘揚傳播傳統(tǒng)文化有怎樣的啟示?請結(jié)合三則材料簡要分析。

    組卷:0引用:5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洗桃花水的時節(jié)
    鐵凝
          一場場黃風卷走了北方的嚴寒,送來了山野的春天。這里的春天不像南方那樣明媚、秀麗,融融的陽光只把疊疊重重的灰黃色山巒,把鑲嵌在山巒的屋宇、樹木,把擺列在山腳下的丘陵、溝壑一古腦兒都融合起來,甚至連行人、牲畜也融合了進去。放眼四望,一切都顯得迷離,僅僅像張張錯落有致、反差極小的彩色照片。但是尋找春天的人,還是能從這迷離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你看,山澗里、巖石下,三兩樹桃花,四五株杏花,像點燃的火炬,不正在召喚著你、引逗著你,使你不愿收住腳步,繼續(xù)去尋找嗎?再往前走,還能看見那歡笑著的涓涓流水。它們放散著碎銀般的光華,奔跑著給人送來了春意。我愿意在溪邊停留,靜聽溪水那熱烈的、悄悄的絮語。這時我覺得,春天正從我腳下升起。
          這樣的小溪我見過不少,卻不知有哪一條比溫泉鎮(zhèn)村邊這條溪水更招人喜愛。雖然它流經(jīng)的地方是那樣偏僻,那樣貧瘠,每到春天,還是吸引著那么多人。
          溫泉鎮(zhèn)的溪水是條熱水,溫泉鎮(zhèn)也是因此而得名。一座幾省聞名的溫塘療養(yǎng)院就設(shè)在這里。我就是在春天,去那里看望一位住院的親人。
          一路上我設(shè)想過它的容貌。溫泉,你是條潑辣的瀑布從高處一瀉而下,還是一股柔軟的熱流從地下緩緩升起?水有多大?溫度有多高?那些身患宿疾的人們是怎樣接受它的治療的;對健康人,溫泉的意義到底又在哪里?
    “別閉眼,看磕著哪兒?!币晃焕洗鬆斶汉戎磉叺男」媚?。
          小姑娘抬起頭四下望望,有些不好意思地眨著眼睛,臉上泛起一陣陣緋紅。這使我又想起了山野里點燃起來的那些桃花、杏花,剛才的倦意也頓時消散。
    “去溫塘治?。俊蔽覇柎鬆?。
    “去洗桃花水。”大爺告訴我,一面攥起拳手捶打自己的膝蓋。
          桃花水?我雖不理解大爺?shù)囊馑?,卻驟然感到大爺?shù)脑捠悄敲葱迈r、怡人,比剛才小姑娘的臉色所給予我的還要濃烈、美好。
          正午上車,黃昏前到達溫泉鎮(zhèn)。下車后,果然同車人大都進了這座有著現(xiàn)代化規(guī)模設(shè)施的溫塘療養(yǎng)院。辦完探視手續(xù),我才想起尋找我的鄰座大爺。但擁在住院處窗前的人群中卻沒有大爺和那位小姑娘,只有“桃花水”的聲音越來越清晰地在我耳邊“流動”起來……
          緊挨著療養(yǎng)院的是真正的溫泉鎮(zhèn),這是個二百來戶的山村。一條陷在干燥黃土里的紅石板小路順坡而下,街里幾家舊板搭門臉,和門內(nèi)作為營業(yè)標志的幌子,裝點了這座舊鎮(zhèn)的古風。尤其一家理發(fā)店內(nèi)伸出的白布牙旗,更能使人想到古代那些古道驛站。幾家燒餅鋪是近兩年新開張的,門上大都是用店主人的姓氏寫著“王記燒餅鋪”、“何記燒餅鋪”……一位姓邢的掌勺大爺,一邊提刀切著餅絲,一邊告訴我,半小時之內(nèi)他做過四十份炒餅、四十碗豆腐湯,度和質(zhì)量都得到顧客的盛贊。
    “四十份炒餅,有那么多嗎?”我問。
    “怎么沒有?眼下正洗桃花水。”
    “桃花水?在哪兒?”我一連串地追問著。
    “你順街往西走走。”
          吃完大爺?shù)某达?,我出門一直向西走去,不多遠已是村口。土山腳下那是什么?似霞、似霧、似流動著的火焰,莫不是一片桃林?我終又看見了那點燃在北國春天里的熛紅,這才是春的信息。可桃花和水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決定再向前走。不斷有三三兩兩的行人迎面而來,有男有女,但大都是腿腳不利索的老人。老人們邊走邊用精濕的毛巾擦著臉,擰出毛巾中的水珠。他們腿腳雖欠佳,個個面容卻很舒展。水,水,我好像聞到了水的芬芳。
          一條堅硬、光明的小路直通桃林,原來桃林的那邊才是溫泉的源頭。剛才遠處所見并非霧,那是溫泉源頭的蒸氣。那些面容舒展的老人便是從這里走出來的。穿過桃林,那邊果然是一片溫暖的淺灘,金黃色沙粒上蒸騰著熱氣。洗桃花水的人們都聚集在這里。人們在淺水里圍著一個涌出地面的泉頭,高挽起褲腿,雙膝跪入水中,默默地接受著大自然的陶冶。人們沒有言語,只有對水的虔誠。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幾個小小的溫泉源頭,一片淺淺的溫沙灘,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溫泉鎮(zhèn)的小伙子和姑娘們,就更愿走出淺灘去享受那淋漓盡致的溫泉浴。兩座溫泉浴室出現(xiàn)在溫泉鎮(zhèn)的紅石板街上。
          女浴室里,姑娘們那陣陣無所顧忌的嬉水聲互相碰撞著溢出窗外,吸引我走了進去。溫泉鎮(zhèn)的女浴室可不是一座低矮的小木屋,這是一座墻壁鑲有潔白瓷磚的水泥建筑。水池足有半個游泳池大,水也是飽滿、充裕的。姑娘、媳婦們就在這里脫掉穿了一冬的厚棉衣,潛入水池,盡情享受水的撫愛。對,是撫愛。不然她們的身體為什么會那樣豐碩、那樣光彩照人;她們的面孔為什么會那樣滋潤、那樣容光煥發(fā)?她們走出浴室,大方地走過男浴室門口,信手撥弄著披在肩上的濕漉漉的長發(fā),驕傲地接愛著小伙子們遠遠投來的目光。
          這才是真正的桃花水。是水,是春天的水洗開了一樹樹面容姣好的桃花。
          出浴的姑娘們揚著頭走在古鎮(zhèn)的紅石板街上,走過那些掛著幌子的飯館、店鋪。她們的面容使這座古樸的溫泉鎮(zhèn)變得滋潤了。
    (節(jié)選自《人民日報》1983年)(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一路設(shè)想過溫泉的容貌,接連提出了五個疑問,突出溫泉對我的吸引力,表達了“我”急于見到溫泉,了解溫泉的心情。
    B.“我”由小姑娘“臉上泛起一陣陣緋紅”,聯(lián)想起“山野里點燃起來的那些桃花、杏花”,意在表現(xiàn)“姑娘”的淳樸可愛,也使行文不離主線。
    C.文章寫老大爺告訴“我”“去洗桃花水”,同時“攥起拳頭捶打自己的膝蓋”表明他有腿疾,是去治腿病的。
    D.文章寫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我”到北方的溫泉鎮(zhèn)療養(yǎng)院看望住院的親人,看到普通人開心地洗桃花水,暗喻著新的時代開啟后人們精神面貌的變化。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所寫的北方的山巒是“灰黃”的,“一切都顯得迷離”“像反差極小的彩色照片”,但這樣的景色卻更能襯托出桃花、杏花的明艷。
    B.文章善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如把桃花和杏花比喻為“點燃的火炬”并賦予人的行為“召喚著你、引逗著你”,生動形象。
    C.文章中動詞用得恰到好處,如“姑娘們那一陣陣無所顧忌的嬉水聲互相碰撞著溢出窗外”,“互相碰撞”寫出了聲音之多,“溢”寫出了聲音之大。
    D.文章順著“我”的行程來描繪景物,但又不是一般地描摹景物,而是在描繪景物中滲透了豐富、真摯的思想感情。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這時我覺得,春天正從我腳下升起”怎樣理解,請結(jié)合文意簡要分析。
    (4)鐵凝的作品如詩如畫,本文富有“文中有畫,畫中有情”的特點。請你找出文中“畫”,分析“畫”中“情”。

    組卷:7引用:3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19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玉石之國”的美名,古醫(yī)書稱“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并稱玉是人體蓄養(yǎng)元氣最充沛的物質(zhì)。因而玉石不僅作為首飾、擺飾、裝飾之用,還用于養(yǎng)生健體。自古各朝各代帝王嬪妃養(yǎng)生不離玉,而宋徽宗嗜玉成癖,楊貴妃含玉鎮(zhèn)暑。
          大自然將玉作為漂亮珍寶贈與人類。中國自有歷史起,玉石深得國人喜歡,玉石文明不斷發(fā)揚和傳承。它表里如一,瑕不掩瑜;光澤滋潤,剛?cè)嵯酀?;寧斷不彎,不為瓦全;斷口鋒利,卻不傷人;聲音清越,卻不張揚。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的歷史中,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玉石文化。古代文人甚愛風雅,巧妙地將“玉”運用于詩文之中。諸如屈原的“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李白的“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龔自珍的“萬一禪關(guān)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等等借玉石寄托思想與感情。
    (1)下列各項中,和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C.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下列選項中引號的用法和文中“玉石之國”引號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他的“一抓準”“一口清”絕技,他創(chuàng)造的整套服務(wù)經(jīng)驗和服務(wù)藝術(shù),至今為全國廣大商業(yè)、服務(wù)業(yè)職工學習和稱頌。
    B.他看上去更像一個地道的湖南農(nóng)民,這使我想起了農(nóng)民送給他的“泥腿子專家”“泥腿子院士”的稱謂。
    C.中國在現(xiàn)在和將來相當長的歲月里,都將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民以食為天”的說法自古流傳。
    D.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
    (3)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有兩處語病,請修改。

    組卷:14引用:7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國家是大家的。愛國是個個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fā)展,我覺得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黃大年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組卷:319引用:27難度:0.8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