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qū)七年級(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愿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所選的選項涂黑。
-
1.唐太宗曾對大臣說:皇帝的災難是自己造成的,皇帝的欲望太盛就會多費財物,多費財物就要加重賦稅,加重賦稅老百姓就愁苦,老百姓愁苦就會亡國。下列哪位皇帝的亡國直接促使唐太宗得出這個道理( )
組卷:9引用:5難度:0.7 -
2.唐代詩人劉得仁是皇親國戚,其兄弟也是達官顯貴,而他“出入舉場三十年,竟無所成”;宗室子弟李洞屢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訴。兩人的經(jīng)歷主要反映了唐代( )
組卷:5引用:1難度:0.8 -
3.王讜在《唐語林》中寫到“開元初,上留心理道(重視國家管理),革去弊訛(弊政),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治理得很好)。河清海晏(安定),物殷俗阜(物產(chǎn)豐富,風俗淳厚)。”解讀材料,準確的一項是( )
組卷:28引用:5難度:0.7 -
4.唐朝在處理民族關系時本行“四海一家”“愛之如一”“推誠布信”等思想。與這些思想相符的是( ?。?/h2>
組卷:6引用:1難度:0.8 -
5.唐代,邊將中胡人后裔者比比皆是:李光弼,仆固懷恩、哥舒翰都是胡人;越南人姜公輔可任宰相,日本人晁衡可服務朝廷,高麗人高仙芝可為將。這些現(xiàn)象可以佐證唐代( )
組卷:48引用:14難度:0.8 -
6.唐開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圓仁來到今南通如東的國清寺,此后他走遍半個中國,研學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縣的熱情接待。這說明了唐朝( )
組卷:38引用:64難度:0.7 -
7.《新唐書》曾記載:武夫悍將即使在沒有戰(zhàn)事的時候也占據(jù)險要,專制一方,既有百姓,又有甲兵、財賦,分布在天下。這一現(xiàn)象導致了唐朝( ?。?/h2>
組卷:5引用:8難度:0.8 -
8.對“陳橋兵變”,《宋太祖實錄》的記載是當時契丹南下,太祖率兵出擊,眾將士強擁他為皇帝。但也有史學家研究認為,是趙匡胤在率軍北上途中授意部下將黃袍加在他身上,擁立他為天子。《宋太祖實錄》的記載( ?。?/h2>
組卷:9引用:1難度:0.7 -
9.據(jù)記載,宋初“始置諸州通判”“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簽書施行”。這樣做的根本目的在于( )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
10.據(jù)《宋史》記載,帝(宋真宗)遣曹利用如軍中議歲幣,曰:“百萬以下皆可許也?!笨軠收倮弥玲ⅲZ曰:“雖有敕,汝所許毋無識別結果萬,吾斬汝矣。”與材料相關的是( ?。?/h2>
組卷:124引用:2難度:0.8 -
11.辛棄疾詞曰:“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點兵”是為了迎戰(zhàn)( ?。?/h2>
組卷:17引用:1難度:0.8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小題14分,第32小題12分,第33小題14分,共40分
-
32.民族問題關系到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民族問題自古以來便是國家治理的大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隋唐以前,歷朝歷代的中原漢族統(tǒng)治者基本把周邊的民族地區(qū)視之為蠻夷之地,把生活在周邊的民族地區(qū)的人民稱之為蠻夷……但到了隋唐時期,尤其是從唐太宗開始,民族思想就有了很大的轉(zhuǎn)變,開明、兼容并蓄成為這一時期的特點。
--摘自程陳《唐宋兩朝民族關系的比較》材料二 宋西夏時期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呈現(xiàn)出相互吸收的特點。在遼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漢文化。西夏王室同樣重視吸收漢族文化。雖然宋朝自以為是文化大國,但仍然吸收了遼夏的某些文化成分。
--摘自翁獨健《中國民族關系史綱要》材料三 清朝遼闊的疆土上,生活著漢、滿、蒙、回、藏等諸多民族。清朝在邊疆地區(qū),分設機構,進行有效的管轄。清朝的統(tǒng)一,加強了各民族之間的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促進了邊疆地區(qū)的開發(fā),使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
--摘自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與邊疆治理》(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隋唐時期中原王朝統(tǒng)治者民族思想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例唐朝民族關系和睦的史實。
(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遼宋西夏時期民族文化交往呈現(xiàn)的特點。
(3)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清政府派駐西藏、新疆的最高行政長官的名稱。并據(jù)材料說說清朝對邊疆有效管轄的作用。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民族交融國家統(tǒng)一的認識。組卷:4引用:1難度:0.3 -
33.中外交流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道奇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兩宋期間,絲綢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對外貿(mào)易只好集中在東南沿海的海路進行。當時與宋朝通商的海外國家,共五十多國,總稱為“海南諸國”。中國過去的海外貿(mào)易,主要為統(tǒng)治階層帶來珍貴的奢侈品,整體經(jīng)濟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貿(mào)易不僅在規(guī)模上遠超過前朝,而且為政府取得了可觀的經(jīng)濟收益。宋朝因此增設機關負責管理和推廣海外貿(mào)易。
--杭侃《兩宋:在繁華中沉沒》材料二 兩漢至唐代,中國的對外交通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入宋以后,特別是南宋,發(fā)生了劃時代的變化——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了。元代又開創(chuàng)了對外交通的新局面,達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極”的地步。明初,海上絲綢之路得以空前繁榮……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材料三 自1759年起,廣州成了唯一的通商口岸,對于夷商的管制更嚴,勒索更重,夷商的不平更甚。他們除非不與中國貿(mào)易,否則唯有聽從廣州官府及行商的擺布……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宋代的海外貿(mào)易呈現(xiàn)出的新特點。(答出一點即可)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貿(mào)易的機構是什么?
(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中國的對外交通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請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導致變化的原因。(答出一點即可)
(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一政策對清朝有何影響?
(4)上述材料反映了從唐宋到清朝,中國對外政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你對我國古代對外交往有怎樣的認識?組卷:16引用:3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