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義龍新區(qū)高三(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有學者指出,商朝產(chǎn)生了中國最古老的書面語,它由表示意義或物體的漢字組成。這些漢字在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發(fā)音方式,但是,任何漢字不管其發(fā)音如何,含義卻是同樣的。該學者意在強調商朝的書面語( ?。?/h2>

    組卷:1引用:6難度:0.6
  • 2.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主張:“凡人家營田,須量已力,寧可少好,不可多惡”;民間諺語又說“頃不比畝善”。這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yè)的經(jīng)營思想是(  )

    組卷:3引用:2難度:0.5
  • 3.呂思勉在《白話中國史》中評論道:此后白屋之士,可以平步青云;有權的人,不能把持地位,都是受此制度之賜。所以說,此制度是大可紀念的。這說明該制度( ?。?/h2>

    組卷:3引用:1難度:0.6
  • 4.兩宋時期,文人士大夫在文人繪畫理論上也頗有建樹,如歐陽修提出表現(xiàn)蕭條淡泊的情懷,陳與義主張“意足不求顏色似,前身相馬九方皋”,蘇軾的“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等一系列見解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主要表明( ?。?/h2>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5.秦漢隋唐宋以來,中國政區(qū)都以“山川形便”為慣例劃分,常以大山、大河作為政區(qū)的邊界。元朝行省的置劃打破了自然地理疆界,以犬牙交錯的形式劃分行省疆域。元朝的這一做法( ?。?/h2>

    組卷:19引用:2難度:0.7
  • 6.如表為乾隆十八年(1753年)江浙地區(qū)部分關口關稅收銀兩情況,據(jù)此可知,當時( ?。?
    關口名稱 關稅收入(兩) 占全國海、陸關稅總收入的% 占全國內地河、陸關稅總收入的%
    滸墅關 495226 11.48 14.93
    淮安關 325163 7.54 9.8
    揚州關 201908 4.68 6.09
    西新關 129915 3.01 3.92
    蕪湖關 316825 7.35 9.55
    北新關 216562 5.02 6.53
    總計 1685599 39.08 50.82

    組卷:4引用:1難度:0.6
  • 7.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清政府的官員也向光緒帝上書道:“自明治維新以來,力行西法,亦僅三十余年,而其工作之巧,出產(chǎn)之多……今中國以二十二省之地,四百余兆之民,所失陷者不過六七州縣。而謂不能復仇洗恥,建我聲威,必無是理。”這反映出當時( ?。?/h2>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8.1895年底,清政府就盧漢鐵路興建一事下詔,允許能集資千萬兩以上白銀的富商設立公司筑路,自負盈虧。1896年,總理衙門根據(jù)王鵬運準民招商集股開礦、官吏認真保護不得阻撓的奏折,奏請有關省份厘定章程,地方官不得勒索,得到皇帝批準。這些舉措( ?。?/h2>

    組卷:2引用:2難度:0.7
  • 9.1906年上海某報刊評論說:“今日若救其弊,未嘗不可變通,求不越倫理之大閑,而能增家庭之幸福者,亦自有法在。例如日本之結婚,兩意相投,仍須受命于父母,必得父母之同意,我中國即大可仿效。”這一主張( ?。?/h2>

    組卷:8引用:2難度:0.6

四、[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共1小題,滿分0分)

  • 28.材料  印巴分治引起了兩國的領土爭端,兩國由于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先后爆發(fā)了兩次印巴戰(zhàn)爭,但是仍舊沒能解決好這一遺留問題。印度原本希望在擺脫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后能夠成為整個亞太地區(qū)的領袖國家,但是巴基斯坦的出現(xiàn)對印度的大國地位和領土安全造成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而巴國內部東西兩部分之間矛盾的不斷加深以及1970年巴國一場嚴重的自然災害引發(fā)的國內局勢動蕩又給印度分裂巴基斯坦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另外,美蘇兩國參與南亞地區(qū)性事務,使印巴之間達成和解的可能性更小。1971年11月21日,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爆發(fā)。盡管這場戰(zhàn)場持續(xù)了不到一個月,但直接導致孟加拉國的產(chǎn)生,印度分裂巴基斯坦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印度確立了其在南亞次大陸的霸主地位。此后,美印關系更加冷淡,蘇印關系則持續(xù)升溫,蘇聯(lián)進一步擴大了在南亞的影響。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雖然結束,但并未能解決印巴之間的問題,反而使積怨更深。
    --摘編自李孟一《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及其對大國關系的影響》(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爆發(fā)的歷史背景。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的影響。

    組卷:7引用:3難度:0.4

五、[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共1小題,滿分0分)

  • 29.材料 胡宗憲,徽州府績溪縣人,嘉靖三十二年任浙江巡按,參與和指揮抗倭戰(zhàn)爭。胡宗憲抱定“賊一日不除,則臣一日不敢離軍營”的雄心壯志,領導抗倭戰(zhàn)爭近十年,為抗倭戰(zhàn)爭勝利立下卓越功績。抗倭期間,胡宗憲決定建立沿海防御系統(tǒng),修造戰(zhàn)船千艘,多置火器。奏請朝廷寬限征收江南地區(qū)歷年所欠加派、逋賦,并蠲免倭患重災區(qū)錢糧。還根據(jù)需要,隨時裁減水陸官兵,以減輕百姓負擔,有力地調動了廣大民眾的抗倭積極性。同時,重用和依靠戚繼光、俞大猷等抗倭將領,給予他們必要的權力,讓他們在戰(zhàn)斗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機智靈活、不失時機地打擊倭寇。嘉靖四十四年,協(xié)助胡宗憲抗倭的羅龍文犯罪被抄家,搜出了胡宗憲遭彈劾時,委托羅龍文寫給權臣嚴世蕃的一封信,同時還有一道草擬的圣旨。明世宗勃然大怒,將胡宗憲逮捕入獄。不久,死于獄中。
    --摘編自趙連穩(wěn)《胡宗憲與明代抗倭戰(zhàn)爭》(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胡宗憲取得抗倭斗爭勝利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胡宗憲的功過。

    組卷:7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