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水木清華亭記
[元]宋本 至治三年,予過期,周君景春語予:“吾白馬湖園田,予嘗觴其會心亭者,吾歲再三至,至輒留數(shù)十日。雖頗野逸。吾猶以近城郭,過客夥。往往聞官府里巷事為可厭。別買小山敖山驛旁。筑亭其上。距城六十里而遠(yuǎn),非親戚故人來候。終歲無通刺者,其奇勝岑蔚,視白馬湖不啻什百。”因共往臨觀,徘徊忘歸,暮就宿亭中。既別君以北,懷其境,必形思夢,數(shù)數(shù)念君,為能自適。
蓋親大林丘山者,莫樵牧農(nóng)夫若。然其目不知書詩。昧道理。勞斧斤耜耒。指趼,以登陟作業(yè),雖日涉,只見其苦。常試問之,將悼其生之在野,又烏知愜心目高深耶?知者獨士大夫,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適者,詎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茍名士大夫,率不甘沉浮稠人中,必振拔自豪,求尺寸名,詫九族儕類,西東馳騖無已時,其鄉(xiāng)有十年、廿年不至者,況良田美池?否則暫至,校斗斛詐欺,不得自休息,窮日疲極而睡,旦復(fù)乘車騎馬還市中,自適之樂奪矣。君爵祿不入心,又不肯自嬰世故,聞人爭競是非,遠(yuǎn)避如不及。至山中,納履策杖,翛然往來林下。遇田父道人,坐談或略具酒茗資笑樂。于是山林可愛而玩者,若皆効竒以出,不為外奪故也。它士大夫能效君,則其園田詎皆無奇?是非君擅有斯樂不讓,人不即之耳。
予雖知,亦無田不能自還。今茲日戴星入曹局治文書往往不遑食暮歸脫冠帶惽然就枕當(dāng)是時,思自適周氏亭中,邈不可得。既以賢君,又恨樵牧農(nóng)夫之悼在野也,初君求名亭以記,諾之,三食新矣,弗果。其子鼎亨游京師,復(fù)以君意趣,亨歸,乃追思所履以睹者,名亭曰“水木清華”而記之。所買山在郡北,未至里許,即行田間,踸踔塍畛上。若緣山,實小阜,墮而上平。稚杉數(shù)十章,秀竦可愛。前臨溪,闊四五尺,夾溪苖松無數(shù)若發(fā)。水泚然歷沙石灣磴,瀏瀏有聲。又前,則田疇迤邐。亭半出溪上,三楹,頗加黝堊,敞潔以雅。亭右山麓,青筱赤棘,中得微行。至一泓,號“龍?zhí)丁?,山中人傳龍嘗起于是,樛條灌肄繞之,水凈淥,雨旱不登耗。阜之后泊旁,高山巨水彌望,勢皆走亭。
泰定四年三月,朝列大夫,禮部郎中宋本記。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昧道理 |
昧:不了解 |
B.將悼其生之在野 |
悼:悲傷 |
C.又不肯自嬰世故 |
嬰:被……所纏 |
D.復(fù)以君意趣 |
趣:趣味 |
(2)下列各句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莫樵牧農(nóng)夫若 |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
B.窮日疲極而睡 |
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
C.不為外奪故也 |
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 |
D.山中人傳龍嘗起于是 |
于是飲酒樂甚 |
(3)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至治,是年號;“至治三年”是采用年號紀(jì)年的方法,采用這種方法的還有“永和九年”“始元六年”以及《左傳》記錄“燭之武退秦師”一文的“僖公三十年”等。
B.書詩,本指《尚書》與《詩經(jīng)》,本文“然其目不知書詩”中的“書詩”,與《孔雀東南飛》“十六誦詩書”中的“詩書”含義相同,都泛指書籍。
C.斗斛,是兩種量器,在本文中指少量、微薄,與《阿房宮賦》“奈何取之盡錙銖”中的“錙銖”含義大致相同。
D.文中的“京師”,是指當(dāng)時的都城,而南宋陸游有“誰令騎馬客京華”一句,其中的“京華”則指南宋行在臨安。
(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今茲日戴星入曹局/治文書/往往不遑食/暮歸/脫冠帶/昏然就枕
B.今茲日戴星入/曹局治文書/往往不遑食/暮歸脫冠帶/昏然就枕
C.今茲日戴星入曹局/治文書往往不遑/食暮/歸脫冠帶/昏然就枕
D.今茲日戴星入/曹局治文書/往往不遑/食暮/歸/脫冠帶/昏然就枕
(5)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A.周景春起初有白馬湖園田,后來因為離城太近,行人太多,常聽到世俗之事,心生厭煩,于是另尋他處以閑居。
B.作者為了贊揚周景春的田園生活,分別用樵牧農(nóng)夫及其他擁有田園的士大夫與之對比主題鮮明突出。
C.作者曾答應(yīng)為周景春新田園中的亭子命名,但三年過去還未兌現(xiàn),恰值景春之子來于是回憶當(dāng)年游覽之景,將亭子取名為“水木清華”。
D.作者羨慕周景春的閑適生活,在為其亭取名之后,自己也另在郡北買了一座山,暢游其間,頗為自適。
(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適者,詎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
②是非君擅有斯樂不讓,人不即之耳。
(7)分析作者寫此文的原由,請至少列舉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