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江西省鷹潭市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詞“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他說詞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表達出詩所難以傳達的情緒,但有時也不能表達詩所能傳達的情意。換句話說,詩有詩的意境,詞有詞的意境,有的時候詩能表達的,不一定能在詞里表達出來,同樣的,有時在詞里所能表達的,不一定能在詩里表達出來。比較而言,是“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詩里所寫的內(nèi)容、所傳達的意境更為廣闊、更為博大,而詞所能傳達的意思是“言長”,也就是說有余味,所謂“長”者就是說有耐人尋思的余味??娿X先生在《詩詞散論?論詞》中也曾說:“詩顯而詞隱,詩直而詞婉,詩有時質言而詞更多比興?!?br />為什么詩與詞在意境和表達方面會形成這樣的差別和不同?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寫作時語言、環(huán)境、背景的原因。
我們先說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詞跟詩歌相比,特別是與五言古詩相比,二者之間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這樣的長篇五言古詩,所敘述的內(nèi)容這樣博大、這樣質樸,像這種風格和意境,在詞中是沒法傳達的,因為詞在性質上本是配樂歌唱的歌辭,它有音樂曲調上的限制。
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詩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數(shù)是整齊的,押韻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韻,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韻,形式固定;而詞的句式則長短不整齊,每句停頓的節(jié)奏也不盡相同。就詩的停頓而言,一般來說,五言詩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節(jié)奏,七言詩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節(jié)奏,像杜甫詩句“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墒窃谠~里,不僅詞句的字數(shù)是長短不整齊的,而且在停頓節(jié)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齊的變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頓也有時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詩的停頓。即如五言的句子會有一四的停頓或三二的停頓,七言的句子會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頓,如周邦彥詞句“嗟-情人斷絕”和“似-風散雨收”。當然,詞里面也會有與詩相同的停頓。這兩種不同的停頓方式有兩個名稱:凡最后一個停頓的音節(jié)是單數(shù)的與詩相同的,這樣的句式稱之為單式;最后一個音節(jié)的字數(shù)是雙數(shù)的,則稱為雙式。一般來說,一個詞牌里單式的句子較多,這個調子就比較輕快流利,而雙式句子較多,這個調子則比較曲折、委婉、含蓄。
有的人要說,不是詞里才有不整齊的句子,詩里面也有雜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齊的句式。即如漢樂府詩:“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同詞一樣是長短不等的句式。有人還說,漢樂府和詞一樣都是可以配樂歌唱的詩歌,兩者相似,其間有沒有什么密切的關系呢?
我以為,樂府詩是先有歌詞后配樂曲的,而詞則是先有曲調而后按照曲調填寫歌詞的;樂府的長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詞則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雖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寫作的樂府詩和按曲填寫的歌詞是有很大區(qū)別的,而且所配的音樂也是不同的。
(選自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一般情況下,詩能表達的,不一定能在詞里表達出來;詞能表達的,也不一定能在詩里表達出來。
B.詩的內(nèi)容、意境更為廣闊、博大,而詞所能傳達的則有余味,正所謂“詩之境闊,詞之言長”。
C.詩與詞在意境和表達方面會形成巨大差別,除了寫作時的各種原因,主要還是二者形式不同所致。
D.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的內(nèi)容之所以博大、質樸,是因為它們沒有音樂曲調上的限制。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提出基本觀點,接著著重從形式的角度進行了論證,最后就樂府詩與詞的異同作了辨析。
B.文中引用繆鉞先生《詩詞散論?論詞》中的話,旨在證明王國維“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一說的正確性。
C.文中論述詩與詞的形式差別時,主要側重于有無音樂曲調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韻、停頓等的不同。
D.在論述詩與詞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別以及樂府詩與詞的不同時,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證法。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句式都是整齊的,隔句押韻,停頓上有固定的節(jié)奏;而詞的句式長短不齊,每句停頓的節(jié)奏不盡相同,較之于詩更富于變化。
B.詩與詞的停頓是不一樣的,如杜甫的《春望》和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五字句,前者是二三的節(jié)奏,后者則是三二的節(jié)奏。
C.一首詞,其中可以融合單式和雙式的句法變化,而一首詩,卻往往只有二三、二二一或四三、二二三等的單式停頓,變化少。
D.樂府的長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詞是完全不自由的,因為前者是先有歌詞后配樂曲,而后者是先有曲調后按曲調填寫歌詞。組卷:7引用:13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國家寶藏》火了,朋友圈呈現(xiàn)刷屏之勢。這是一個文博探索和普及性節(jié)目,由張國立擔任主持人,每一期節(jié)目都會邀請幾個明星來擔任國寶守護人,負責介紹該國寶,并在小劇場中扮演某個角色,還原該國寶的前塵往事?!秶覍毑亍吩诙拱晟系脑u分都達9.5分,與《見字如面第二季》一并成為今年國產(chǎn)最高分的綜藝節(jié)目。
有一年的世界博物館日的主題說得好,“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博物館的意義在于“藏品”,也在于“溝通”——讓公眾經(jīng)由它實現(xiàn)與文物的溝通,并經(jīng)由文物,實現(xiàn)與歷史的對話、與先人的情感交流?!秶覍毑亍坊鹆耍驮谟谒晒ν瓿闪恕皽贤ā边@一使命,讓文物抵達公眾,讓公眾了解文物。
看了第一期節(jié)目,一個感覺就是“燃”。無論是舞美效果、配樂還是節(jié)目編排,再挑剔的觀眾都會心服口服?!秶覍毑亍吩谶@些外在形式方面做得足夠精致、大氣、動人。但更具巧思的是其推介文物的方式。明星守護人的設定,讓嚴肅的節(jié)目有了娛樂的外殼,公眾更容易親近;小劇場的演出,輕松、有趣、形象,有效傳遞出了文物的歷史背景;最后通過漫 山遍地采礦的顏料傳承人、故宮志愿者、戰(zhàn)火中輾轉護送文物的家族等素人故事,嚴肅科普文物的技藝和其他歷史信息,并傳遞一種向匠人禮敬并求索國魂的虔誠精神。
由文物抵達歷史和文明,并轉化為一種滋養(yǎng)現(xiàn)在和未來的“甘泉”,《國家寶藏》成功激起了觀眾對傳統(tǒng)文化的潛在熱情,以及一種文化自豪感。
《國家寶藏》的確是精品,但遺憾的是,普通觀眾更青睞的依舊是不用費腦費力、娛樂休閑的綜藝節(jié)目,如何在保證文化品位的前提下,讓文化真正走進千家萬戶,讓普羅大眾喜歡并接受?還任重道遠。
(摘編自2017年12月7號《新京報》)材料二:“承古人之創(chuàng)造,開時代之生面”。去年年底,央視一檔文博類綜藝節(jié)目《國家寶藏》火爆全國。
九大國家級歷史博物館的27件鎮(zhèn)館之寶“走”出陳列館,登上電視屏幕,呈現(xiàn)在億萬觀眾面前。每一期的《國家寶藏》都被稱為中國的“博物館奇妙夜”。同時也激起了億萬觀眾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以及對中國深厚文化精神的自信。
關于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和建設早已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文物活起來”。文物真正讓人動容的核心,在于其背后所蘊含的人文精神,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承數(shù)千年所鑄大國夢想的歷程,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才愈發(fā)堅信,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chuàng)造力的民族,我們將繼續(xù)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偉大的中華文明。
近些年,以國寶為題材的電視節(jié)目不稀奇,如《國寶檔案》《鑒寶》《尋寶》等,但大多以平實敘述為主,而《國家寶藏》則首次將博物館拉進了綜藝。形式的創(chuàng)新是這檔節(jié)目受到如潮好評的根本原因之一。甚至很多90后00后看完之后竟有“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生中華家”的感覺,這就是對中華文明最好的繼承和傳承。
對于文化自信的養(yǎng)成,節(jié)目的主要負責人呂逸濤表示,“我們的節(jié)目內(nèi)容強大,傳播廣泛,好評如潮,這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好表達。走出去讓世界認知我們的能力,傳播中國文化,這是‘文化走出去’,我們的強國策略之一。現(xiàn)在很多海外機構版權購買方已經(jīng)在洽談我們節(jié)目的版權模式,希望購買后復制到他們的國家去落地生根。原來是我們買別人的東西,現(xiàn)在我們的原創(chuàng)力也達到了讓西方國家來引進我們的文化產(chǎn)品模式了。這正是中華文化軟實力強大的具體表現(xiàn)之一?!?br /> 關于文化自信的建設,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潘魯生認為,“我們現(xiàn)在很多東西,你要從知識層面有一個廣泛的全民性的普及教育,同時我感覺國家應該推出更多的宣傳推介,中國的國學經(jīng)典、民間文化,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這樣的東西作為一個積累,讓大家真切感受和了解中國的文化財富是龐大的,目前,這種系統(tǒng)化建設還不夠。博物館的教育,嚴格來講是中小學的教育。應該讓中小學生多到博物館去看看,國家民族的歷史,中國有哪些國家寶藏應該是在中小學解決的問題,而不是現(xiàn)在我們的觀眾感覺突然間有這么多寶貝?!?br /> 全國政協(xié)委員、吉林省文聯(lián)副主席景喜猷還談到了社會層面文化自信建設的問題,“在習總書記提出的4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中央也下發(fā)了文件,繁榮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但到地方層面,落實起來還是有一些問題的?!彼€說,“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城市的精神,需要地方從點滴做起。地方政府需要在文化傳承方面投入應有的資源和力量?!?br /> 文化自信從每寸土地、從每個人開始,從點滴傳承做起,正如《國家寶藏》宣傳片中的表述:守護歷史,選擇未來。
(摘編自2018年3月9日新文化網(wǎng))(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家寶藏》的熱播,吸引了大批觀眾,但這些普通觀眾更喜歡的依舊是娛樂休閑的綜藝節(jié)目。
B.因為《國家寶藏》成功完成了“溝通”這一使命,所以讓文物抵達公眾,讓公眾更了解文物。
C.《國家寶藏》不僅在外在形式上做得精致、大氣,而且在推介方式上也極具巧思,讓很多挑剔的觀眾都心服口服。
D.與其它以平實敘述為主的國寶類電視節(jié)目不同,《國家寶藏》首次將博物館拉近綜藝,使形式更加創(chuàng)新,因而廣受好評。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A.《國家寶藏》推介文物的方式有設定明星守護人,演出小劇場、素人故事以及舞美效果。
B.材料一和材料二寫作的側重點不同,材料一主要分析《國家寶藏》一夜爆紅的原因,材料二則通過現(xiàn)象分析本質,側重講如何培養(yǎng)對中國深厚文化精神的自信。
C.正是因為文物背后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才使我們才愈發(fā)堅信,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chuàng)造力的民族,我們將繼續(xù)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偉大的中華文明。
D.中國的文化財富是巨大的,中國的國學經(jīng)典、民間文化,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等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E.中華文化軟實力已經(jīng)足夠強大,很多海外機構版權購買方已經(jīng)購買我們節(jié)目的版權模式,希望能到他們的國家去落地生根。
(3)對于所擁有的博大深厚的歷史資源和文化精神,我們身處的社會和每個個體該如何建設自己的文化自信呢?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2引用:5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旗魂
薛培政“哎,老伙計們吶——走啊,咱們到大槐樹下升旗去!”初夏雨霽的早晨,太陽露出了燦爛的笑靨,靜謐的大山深處,回蕩著一個老者那激動而悠長的聲音,既像是邀約同伴,又像是自言自語。
劉家凹村頭,傷殘老兵長安爺,習慣性地整理過身上的衣服后,便手拄拐杖,挺起胸脯,拖著那條裝有假肢的左腿,鄭重扛起那面五星紅旗,朝前方那棵大槐樹下走去。
陽光透過大槐樹枝葉的縫隙,在幽深的山坳里灑落下片片金黃。少頃,隨著長安爺唱的那夾雜著濃重方言的國歌聲響起,只見老人邊用右手行著軍禮,邊用左手拉動著自制滑輪,將國旗徐徐升到了樹頂。
望著被風刮得呼啦作響的國旗,長安爺咧開沒牙的嘴笑了。劉家凹村上了歲數(shù)的人說,幾十年了,只要不刮狂風不下雨,老長安的國旗每天都會升起,他把那旗看成是他的命哩。
長安爺曾從戰(zhàn)場的死人堆里爬出來,是死過好幾回的人了,他壓根就不信命。然而,老人卻常嘮叨國旗有靈性,說那上面染著楊連長、老班長、大個李和小東北等無數(shù)烈士的鮮血。
“沖啊——劉長安,沖啊!”雖然大半輩子過去了,長安爺?shù)亩吶詴r常響起沖鋒的號角,仿佛聽到那些長眠的戰(zhàn)友,還像以往那樣呼喚著他揮舞旗幟沖向敵軍陣地。他總覺得眼前有面戰(zhàn)旗在揮舞,這旗就像塊磁石吸引著他的靈魂向前涌動,只要看到電視里出現(xiàn)升國旗、奏國歌的鏡頭,他就禁不住熱血沸騰,壯懷激烈,眼前就會浮現(xiàn)出那一幕幕慘烈的戰(zhàn)斗場面。
70多年前的抗日烽火,燃紅了神州大地的角角落落。只有百十戶人家的劉家凹村,一次走出了8名熱血青年,奔向根據(jù)地當了八路軍,其中就有不滿15歲瞞著母親報名參軍的小安子,也就是后來的長安爺。
也是在一個夏日雨后的早晨,對魯西南某城日軍占領區(qū)發(fā)起總攻的戰(zhàn)斗就要打響,連長把他帶到了團長的跟前。大胡子團長望著身材魁梧的小伙點了點頭:“嗯,我看這小子是塊打旗的料,就是他了!”隨后,團長從通信員手中接過戰(zhàn)旗交到他手中,命令道:“人在旗在,部隊沖鋒到哪戰(zhàn)旗就要跟到哪,只要尖刀隊撕開口子,你就要給我義無反顧地沖到前頭去,要把我們的戰(zhàn)旗插到城頭的最頂端!”
“是,保證完成任務!”從那時起,長安爺就成了一個勇猛的旗手。
往后的日子里,只要聽到?jīng)_鋒號響起,他就像一頭暴怒的雄獅,高舉戰(zhàn)旗躍出戰(zhàn)壕,迎著彈雨沖向敵陣,直到把勝利的旗幟插上攻克的陣地。
如同手中那一面面千瘡百孔的戰(zhàn)旗,作為旗手的長安爺,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身上落下了累累傷痕,還因觸雷失去了左腿。
后來,他放棄了進休養(yǎng)所療養(yǎng),戴著假肢、拄著拐杖回到了故鄉(xiāng)劉家凹。他再也沒有走出過大山,帶回的那一大包軍功章也塵封在了床頭柜里,唯一陪伴他左右的是當初離開部隊時,特地申請的那面五星紅旗。
“把紅旗打起來,‘人在旗在,旗在陣地在’,信心就在,勝利就在!當年那不可一世的小鬼子都被我們打回老家了,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回到家鄉(xiāng)擔任了村支書的長安爺,又在家鄉(xiāng)那座座荒山上擺開戰(zhàn)場,帶領鄉(xiāng)親們打響了脫貧致富的翻身仗。每一次向荒山進軍,長安爺?shù)膭訂T令都會讓人血脈僨張??恐斈昴枪善磩?,他讓全村老少過上了幸福的光景。久了,鄉(xiāng)親們就覺得長安爺與那一面紅旗融為一體了。
進入耄耋之年的長安爺,再也爬不上村子對面的犄角嶺了,但老人的心勁還在,就喜歡與人“擺古”過去與紅旗有關的那些事兒。長安爺每次講故事總少不了要講“鋼八連”。開頭便是“那是鋼鐵的連隊、勝利的旗幟……”每當講到鋼八連的口號是“攻必克、守必堅,打到哪里就把勝利的旗幟插到哪里”時,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長安爺聲如洪鐘、語氣堅定,處處充滿著自豪感……
一代代的劉家凹人,就這樣聽著長安爺?shù)墓适麻L大了,有的上了大學,有的參了軍,有的外出務工,紛紛離開大山,創(chuàng)業(yè)去了外地,但長安爺?shù)墓适氯詴r刻滋養(yǎng)他們的心靈,“人在旗在、旗在陣地在”促使他們砥礪意志,戰(zhàn)勝困難,一個個成為行業(yè)的翹楚,且口口相傳、生生不息,最后就成了劉家凹人的精神名片。
看!長安爺又把那面五星紅旗升起來了。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習慣性地整理衣服,挺起胸脯,行著軍禮,唱著國歌等一系列動作描寫,展現(xiàn)了長安爺對國旗的敬畏之心。
B.“人在旗在,旗在陣地在”這句話一直激勵著長安爺從戰(zhàn)爭年代走到和平年代,并激勵著他帶領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
C.作品采用插敘等手法,敘述了長安爺堅持升國旗的感人事跡和戰(zhàn)爭年代革命前輩們浴血奮戰(zhàn)的烽煙往事。
D.長安爺每當講到鋼八連的口號時,“聲如洪鐘、語氣堅定,處處充滿著自豪感”,這表明長安爺對鋼八連感情深厚。
(2)小說畫橫線處借助長安爺?shù)南胂?、回憶,以虛寫實來刻畫人物形象,請結合小說內(nèi)容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3)小說以“旗魂”為題,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組卷:1引用:1難度:0.7
三、語言文字運用
-
9.給下面新聞擬一條一句話新聞。(不超過20個字)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提出了要制定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今天在教育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正在研究制定教師懲戒權具體的實施細則,將盡快出臺,接下來,將從對學生的關愛和保護以及從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愿望出發(fā),研究制定具體實施細則,明確教師教育懲戒權實施的范圍、程度、形式等,規(guī)范行使教育懲戒權。組卷:3引用:3難度:0.7
四、作文
-
10.閱讀下面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在亞洲國家生長著一種毛竹。最初5年里,它以一種不易被人發(fā)覺的方式向地下生根,在5年時間伸展出長達幾公里的根系,人們幾乎看不到它的發(fā)展變化。第6年雨季到來時,毛竹終于鉆出地面,而后,像被施與了魔法一樣,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生長,迅速到達30米的高度。神奇般的生長速度,讓人驚嘆不已。
上面文字,引發(fā)你怎樣聯(lián)想或感悟?請根據(jù)你的聯(lián)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透漏個人相關信息。④書寫規(guī)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組卷:13引用:6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