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第9課 項脊軒志》2021年同步練習卷(7)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基礎過關練
-
1.一詞多義: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得
①不能得日
②得不焚
(2)當
①以當南日
②他日汝當用之組卷:3引用:2難度:0.5 -
2.古今異義:寫出下列加點詞語的古義。
(1)室僅方丈
古義:
今義:佛寺或道觀中主持住的房間;寺院的住持。
(2)墻往往而是
古義:
今義:表示根據(jù)以往的經驗,某種情況在一定條件下時常存在或經常發(fā)生。
(3)凡再變矣
古義:
今義:又發(fā)生變化。
(4)吾妻來歸
古義:
今義:返回;還給,歸還。組卷:2引用:3難度:0.7 -
3.詞類活用:指出下列加點字的活用類型并解釋。
(1)客逾庖而宴
(2)乳二世
(3)執(zhí)此以朝
(4)垣墻周庭
(5)內外多置小門墻
(6)東犬西吠組卷:3引用:1難度:0.7 -
4.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處并翻譯。
(1)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特殊句式:
譯文:
(2)嫗,先大母婢也。
特殊句式:
譯文:組卷:1引用:1難度:0.7 -
5.成語積累:判斷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的正誤。
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xiāng),看到當年種下的小樹苗已亭亭如蓋,我心中感慨萬千。組卷:3引用:2難度:0.7 -
6.文化常識:判斷下列古代文化常識的正誤。
(1)先,對死去的人的尊稱,《禮記》中記載:“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惫史Q已故的父親為“先考”,稱已故的母親為“先妣”。
(2)古代稱女子出嫁為“歸”,如《詩經》中的“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本文中“吾妻來歸”和“吾妻歸寧”中的“歸”皆為此意。
(3)笏:古代君臣朝見時手中所執(zhí)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比畫或在上面記事,以備遺忘。
(4)束發(fā):古代男孩成童,束發(fā)為髻,因以“束發(fā)”代指成童。束發(fā)可指男子十五歲,而女子十五歲則被稱為“豆蔻年華”。
(5)“志”,記述事或人的文章、著作,如地方志、墓志、《三國志》等。也有“記”的意思,是記敘事物、抒發(fā)感情的一種文體,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組卷:15引用:1難度:0.8 -
7.默寫。
(1)《項脊軒志》中,作者通過“
(2)《項脊軒志》中,寫桂樹的影子隨著風輕輕搖動,非常可愛的句子是:
(3)《項脊軒志》中,記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句子是:
(4)《項脊軒志》中,寫祖母希望作者像她的祖父一樣拿著象笏上朝的句子是:
(5)《項脊軒志》的結尾,表明作者把極深的悲痛寄托在庭中的枇杷樹上,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句子是:組卷:58引用:2難度:0.9
五、微寫作。
-
22.或許母親的一個眼神、一根白發(fā)、一聲叮嚀,父親的一個動作、一次呵斥,一聲嘆息,仍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里。學習《項脊軒志》中的描寫技巧,選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場景,寫一段表現(xiàn)親情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組卷:8引用:2難度:0.7
三、三年模擬練
-
2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題。
費宏,字子充,鉛山人。甫冠,舉成化二十三年進士第一,授修撰。弘治中,遷左贊善,直講東宮,進左諭德。武宗立,擢太常少卿。正德二年拜禮部右侍郎,尋轉左。五年進尚書。
帝耽于逸樂,早朝日講俱廢。宏請勤政、務學、納諫,報聞。宏持重識大體,明習國家故事,數(shù)勸帝①革武宗弊政?!按蠖Y”之議,諸臣力與帝爭,帝不能堪。宏頗揣知帝旨,第署名公疏,未嘗特諫,以是帝心善之。及廷和等去位,宏為首輔。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委任甚至。
宏為人和易,好推轂后進。其于“大禮”不能強諫,亦未嘗附離。而是時席書、張璁、桂萼用事。書弟檢討春,故由他曹改用。及《武宗實錄》成,宏議出為僉事,書由是憾宏。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驟至詹事,舉朝惡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帝嘗御平臺,特賜御制七言一章,命輯倡和詩集,署其銜曰“內閣掌參機務輔導首臣”。其見尊禮,前此未有也。璁、萼滋害宏寵。萼言:“詩文小技,不足勞圣心,且使宏得馮寵靈,凌壓朝士?!钡壑貌皇?/bdo>。萼遂與璁毀宏于帝,言宏納郎中陳九川所盜天方貢玉,受尚書鄧璋賕謀起用,并及其居鄉(xiāng)事。宏上書乞休,不允。
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寧伯譚綸掌奮武營璁遂劾宏劫制府部無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復錄前后劾疏上之。宏亦連疏乞休。帝輒下優(yōu)詔慰留,然終不以譴璁、萼。于是奸人王邦奇承璁、萼指,上書污故大學士廷和等,并誣宏。宏竟致仕去。時六年二月也。十月,璁遂以尚書、大學士入直內閣。間一歲萼亦入矣。
十四年,萼既前死,璁亦去位,帝始追念宏。再遣行人即家起官如故。自是眷遇益厚。偕李時召入無逸殿,與周覽殿廬,從容笑語,移時始出。賜銀章曰“舊輔元臣”。數(shù)有咨問,宏亦竭誠無隱。承璁、萼操切之后,易以寬和,朝士皆慕樂之。未幾,卒,年六十有八。帝嗟悼,賻恤加等,贈太保,謚文憲。
(節(jié)選自《明史?列傳第八十一》)【注】①帝:指明世宗嘉靖皇帝。明武宗無后;由堂弟興獻王朱祐杭之次子朱厚熜繼承大統(tǒng)。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寧伯譚綸掌奮武營/璁遂劾宏劫制府部/無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復錄前后劾疏上之
B.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寧伯/譚綸掌奮武營/璁遂劾宏劫制府部/無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復錄前后劾疏上之
C.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寧伯/譚綸掌奮武營/璁遂劾宏劫制府部/無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復錄前后劾疏上之
D.及璁居兵部/宏欲用新寧伯譚綸掌奮武營/璁遂劾宏劫制府部/無何又因宏子懋良坐罪/下吏攻之益力/復錄前后劾疏上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甫冠:剛剛加冠。冠禮,是中國古代男性20歲的成年禮,古人在冠禮之后不是必須取字。
B.首輔:即首席大學士。明典制有明文規(guī)定其名,稱內閣主要柄政者為首輔。
C.御制:指古代帝王所作之詩文書畫等。帝王所用或與之有關的事物常冠以“御”字。
D.乞休:自請辭去官職。亦作“乞免”。古代官員提前請求致仕被稱之為“乞休”。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費宏行事持重,恪盡職守。當皇帝耽于安逸享樂時,他極力勸諫,曾多次勸嘉靖皇帝革弊政,對皇帝的詢問竭誠盡力,無所隱藏。
B.和藹寬厚的費宏在“大禮”之爭中,和其他大臣一樣極力諫諍,并堅決不依附權勢而背離道義。
C.張璁和桂萼使勁彈劾費宏,費宏接連上疏請求退休?;实畚闯庳煆堣凸疠啵幌掳勗t書安慰挽留費宏。
D.在桂萼去世、張璁離職后,皇帝派使者到費宏家里起用他仍任原職,從此費宏得到的眷顧待遇更為豐厚。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璁、萼由郎署入翰林,驟至詹事,舉朝惡其人。宏每示裁抑,璁、萼亦大怨。
②萼言:“詩文小技,不足勞圣心,且使宏得馮寵靈,凌壓朝士。”帝置不省。
(5)結合原文,概述張璁、桂萼嫉妒并打壓費宏的理由。組卷:44引用:9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