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6-2017學年四川省成都市嘉祥外國語學校九年級(上)第一次周練化學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有關鐵、鋁、銅、金四種金屬的共同性質歸納中,正確的是(  )

    組卷:22引用:6難度:0.9
  • 2.下列關于金屬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29引用:2難度:0.5
  • 3.把一根潔凈的鐵釘放入稀硫酸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 />①在鐵釘表面產生氣泡;
    ②溶液由無色逐漸變成淺綠色;
    ③鐵釘的質量減輕;
    ④溶液的質量減輕。

    組卷:290難度:0.7
  • 4.金屬(Ti)是航空、宇航、軍工、電子等方面的必須原料。在生產鈦的過程中可用鎂在加熱條件下與TiCl4反應制得金屬鈦,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TiCl4+2Mg
    Ti+2MgCl2.該反應屬于( ?。?/h2>

    組卷:47難度:0.9
  • 5.有X、Y、Z三種金屬,只有Y在自然界主要以單質形式存在,如果把X放入Z的硫酸鹽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據此判斷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

    組卷:227引用:76難度:0.7
  • 6.小明發(fā)現月餅盒里的脫氧劑部分呈紅褐色,查閱資料得知脫氧劑中含有鐵粉和活性炭。他猜想這包脫氧劑中可能含有:①Cu和C;②Fe2O3和C;③Fe3O4和C;④Fe3O4、C和Fe;⑤Fe2O3、C和Fe.其中猜想合理的是( ?。?/h2>

    組卷:374難度:0.7
  • 7.在家中,小明取少量的下列物質分別放入水中,充分攪拌,其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h2>

    組卷:67引用:6難度:0.9

二、非選擇題(共8小題,滿分58分)

  • 21.某化工廠排出的廢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3.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收集了一些該化工廠排出的廢液,準備將其中的銀以單質的形式進行回收.他們進行了如下的實驗活動
    【設計方案】
    ①加入比銀活動性強的金屬單質;②除去金屬混合物中的雜質.
    【小組討論】
    ①選擇加入的金屬.甲同學認為:向廢液定中加入過量的銅粉,則得到銀和銅的金屬混合物;乙同學認為:向廢液中加入過量的鐵粉,則得到銀和鐵的金屬混合物.
    你認為
     
    (填“甲”或“乙”)同學的方案更合理,原因是
     

    ②除去銀粉中混有的金屬.向上述所得的金屬混合物中加入的試劑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進行實驗】進行實驗:實驗過程圖示如圖

    操作a是
     
    ,濾液B中溶質的化學式是
     
    ;
    【產品驗證】
    請你設計一種簡單的化學實驗檢驗得到的銀粉中是否含鐵粉:
     

    組卷:139引用:2難度:0.1
  • 22.小明同學在練習“金屬的化學性質”實驗操作時,將沒有打磨的鋁片放入試管中,加入稀鹽酸,結果發(fā)現產生的氣泡很慢,于是他想:鋁與稀鹽酸反應的速率受哪些因素影響呢?經過認真思考,小明認為鋁與稀鹽酸反應的速率與酸的濃度、反應的溫度有關,如表是他設計的實驗和記錄的數據(每次實驗用相同質量的鋁片和足量的稀鹽酸反應)。請你根據表中的信息填空:
    實驗
    編號
    溫度 鹽酸
    濃度
    鋁片消失的時間/s
    20℃ 5% 60
    20℃ 10% 42
    40℃ 10% 30
    (1)沒有打磨的鋁片和稀鹽酸反應慢的原因是,
     
    。寫出鋁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小明設計實驗組合①②的目的是探究
     
    ;實驗組合②③的目的是探究
     
    ;本實驗的結論是
     

    (3)除了用鋁片消失的時間來衡量反應的快慢,還可以用
     
    方法來衡量反應的快慢。
    (4)小明將稀鹽酸換成稀硫酸繼續(xù)實驗,發(fā)現鋁絲和稀硫酸反應現象不明顯。
    【發(fā)現問題】為什么鋁絲易與稀鹽酸反應而難與稀硫酸反應呢?
    【提出假設】Cl-的存在使酸和鋁的反應容易進行。
    【設計實驗】
    步驟 現象 結論
    取兩支試管,分別加入相同的鋁絲,向其中一只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產生氣泡速率較慢

    鋁絲較難和稀硫酸反應

    組卷:5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