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河南省信陽市高一(上)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0/25 8:0:2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新石器時代的中國玉文化至少包含東北地區(qū)、長江下游、黃河上中游、黃河下游和長江中游等五個各自獨立又彼此影響的玉器系統(tǒng),它們共同組成了中國玉文化的源頭。玉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  )

    組卷:7引用:12難度:0.6
  • 2.據(jù)史料載,傳說中的五帝嬗遞和堯舜禹的禪讓都是出于公心,即所謂“公天下”;禹傳位與啟,把原屬于部族內部傳遞的王位,變?yōu)楦缸酉鄠鳎湃酥^之“家天下”。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根源是( ?。?/h2>

    組卷:9引用:9難度:0.6
  • 3.儒家提出“學而優(yōu)則仕”的口號,其門下弟子大多參與政事,如子路、子貢等;墨家宣揚“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政治立場鮮明的學說;法家則是以研討政治權術、建立集權統(tǒng)治、實現(xiàn)富國強兵為宗旨,在戰(zhàn)國眾多變法活動中獨領風騷。由此可知,這三家學派( ?。?/h2>

    組卷:85引用:18難度:0.5
  • 4.“在他看來,人天生具有的只是身體的欲望和能力,并不存在生而具有的善性,唯一的出路就是賦予禮義法度以強制性。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在重禮的同時,非常強調法的重要性?!辈牧现械摹八笔牵ā 。?/h2>

    組卷:9引用:12難度:0.6
  • 5.秦滅六國后,一方面在六國故地“變封建為郡縣”,另一方面將被視為“不軌之民”的六國貴族遷移到關中等地。這些舉措( ?。?/h2>

    組卷:2引用:3難度:0.5
  • 6.據(jù)《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涉入陳后,“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這反映出當時( ?。?/h2>

    組卷:9引用:11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

  •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隨著南北朝以來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中小地主與富裕農民的數(shù)量日益增多,他們要求打破門閥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發(fā)展。這一要求與隋朝打擊豪強地主,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正相吻合。開皇年間(公元581-600年),隋文帝廢除了門閥士族操控選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試選士。大業(yè)年間(公元605-618年),“煬帝始建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的確立。
    ——摘編自寧欣主編《中國古代史》材料二  唐代沿用并發(fā)展了隋代的科舉之法。唐代的科舉科目有秀才、明經(jīng)、遞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史科、開元禮、道舉等。秀才科本來最為嚴格,但取人過少,高宗以后停用。真正起重要作用的是進士和明經(jīng)兩料。明法、明字、明算諸科,屬于??菩再|。
    ——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舉制度產生的背景。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科舉制度的特點。

    組卷:2引用:3難度:0.5
  • 20.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材料一:大盜既滅,而武夫戰(zhàn)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jié)度使。由是方鎮(zhèn)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故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蚋杆雷游掌浔豢洗?;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擇將吏,號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顧力不能制,則忍恥含垢,因而撫之,謂之(姑息之政)蓋姑息起于兵驕,兵驕由于方鎮(zhèn),姑息愈甚而兵將愈俱驕。由是號令自出,以相侵擊,虜其將帥,并其土地,天子熟視不知所為,反為和解之,莫肯聽命……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賦非天子有;既其盛也,號令、征伐非其有;又其甚也,至無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滅。
    ——選自北宋歐陽修《新唐書?兵志》材料二:唐失其道,化內地為藩鎮(zhèn),內外皆堅,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內外皆柔,雖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選自南宋葉適《水心別集》卷14《綱紀二》(1)根據(jù)材料一,說明唐朝后期逐漸走向衰亡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北宋針對唐朝滅亡教訓而對地方采取的措施。

    組卷:3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