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2023年單元測試卷(6)

發(fā)布:2024/8/26 1:0:9

一、積累與運用。(25分)

  • 1.學校開展“讀《朝花夕拾》,憶美好童年”綜合性學習活動,請根據(jù)要求完成問題。
    ??早晨開放的鮮花,傍晚去拾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艷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令人 【甲】(A.其樂無窮  B.回味無窮)。
    ??細讀《朝花夕拾》,感覺童年不會和人生jué( ?。﹦e。因為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依然在百草園里喜出望外,徘徊在碧綠的菜qí(  )邊,在泥墻根一帶拔起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烏根;我仿佛看到了迎神賽會時,孩子們買一個“吹嘟嘟”,吡呲地吹上兩天,享受一份游戲的快樂。時光有情,我還仿佛看到了青年求學時的魯迅,離開S城,在南京的學堂,不顧老輩的反對,得空就閱讀《天演論》;在日本仙臺,面對日本學生的侮辱,看到國人的愚昧無知,【乙】(A.毅然  B.絕然)棄醫(yī)從文。
    ??和童年的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真好。經(jīng)過時光的洗禮,使我們在生機勃勃的校園里茁壯成長。
    (1)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
    jué
     

    菜qí
     

    (2)請你結(jié)合語境,從文中括號內(nèi)選擇運用正確的詞語填入甲、乙處。(填序號)
    【甲】:
     

    【乙】:
     

    (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文段中“早晨”“童年”“享受”“學堂”這四個詞都是名詞。
    B.“徘徊”是個多義詞,有三個義項:①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②比喻猶豫不決;③比喻事物在某個范圍內(nèi)來回波動、起伏?!芭腔病痹谏衔闹械恼Z境義是第②個意思。
    C.上文畫橫線的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D.文中的“反對”和“反抗”是同義詞,二者的區(qū)別在于詞義的輕重不同?!胺磳Α眰?cè)重在語言、態(tài)度上表示不同意、不贊成,“反抗”則側(cè)重于用行動反對、抵抗。
    (4)文段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將修改后的句子寫下來。

    組卷:36引用:1難度:0.5
  • 2.下面一組句子排序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①當然,在表現(xiàn)自己的時候,自身的缺點或不足難免會有所暴露。
    ②表現(xiàn)自己,適當?shù)貜垞P個性,更容易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立足。
    ③況且缺點被發(fā)現(xiàn)或被指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這可以促使我們完善自己。
    ④不過,這都是最真實的自己。

    組卷:63引用:8難度:0.7
  • 菁優(yōu)網(wǎng)3.觀察下面這幅漫畫,按要求答題。
    ①請根據(jù)畫面擬一個標題。
    ②請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畫面內(nèi)容。

    組卷:105引用:6難度:0.7

二、閱讀。(47分)

  • 9.名著閱讀。
    (1)《朝花夕拾》中除塑造了眾多人物形象外,全書還貫穿著一個人物形象——“我”。下面是讀書交流會中甲同學的發(fā)言,請你參照甲的發(fā)言,補全其他兩位同學的發(fā)言內(nèi)容。
    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捉蟋蟀、捕鳥的頑皮好動的“我”。
    乙:《狗?貓?鼠》中有①
     
    的“我”。
    丙:《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中有②
     
    的“我”。
    (2)在《朝花夕拾》中,魯迅曾寫到了兩位老師,分別是壽鏡吾先生和藤野先生。從相關文章中看,這兩位老師各有著什么樣的性格特點?你更喜歡誰,為什么?

    組卷:41引用:1難度:0.5

三、寫作。(作文45分+書寫3分,共48分)

  • 10.生活中,總會有那樣一個人,在某個特定的場景中,給你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讓你記住了他(她)的樣子。他(她)或許是你熟悉的親人、伙伴、師長;或許只是一個陌生人,但那時那刻,他(她)的樣子卻深深定格在你的頭腦中…
          請以《我記住了你的樣子》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抄寫在第一行(題目前空四格)。②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少于 600 字。⑤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

    組卷:96引用:5難度:0.8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