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文博中學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5/1/7 15:30:2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共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與歡樂、光明三位一體的“青春教”,他們將歡樂、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開辟出一條以歡樂、光明、青春心態(tài)為宗旨的審美戰(zhàn)線來反對封建文學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態(tài)。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是以青年為突破口來建設“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雜志,在發(fā)刊詞《敬告青年》中力贊青年,將“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yǎng)”作為雜志的天職;1916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fā)表《青春》一文,認為中國以前之歷史為“白首”之歷史,而中國以后之歷史應為“青春之歷史,活青年之歷史”。“五四”新文化運動從本質上講是一場青年文化運動,它標志著中國傳統的長老型文化的終結和中國現代青春型文化的誕生?!拔逅摹蔽膶W運動是與整個“五四”文化運動的青春型轉向相應和的。
    “五四”新文學作家主體是青年,從這一角度將“五四”文學說成是青年的文學是完全不過分的。以1918年時“五四”作家的年齡為例,除陳獨秀、魯迅兩人較大,其余李大釗29歲,周作人33歲,錢玄同31歲,胡適27歲,都很年輕;至于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冰心、丁玲等沖上“五四”文壇時大多只20出頭。中國古代文學以士大夫為主體,他們寫作常常從載道或消閑的角度出發(fā)?!拔逅摹蔽膶W則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騷動和焦慮,青春的憂郁和苦悶,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學是青春性的文學,“五四”文學的審美是一種青春心態(tài)的審美。
          梁啟超的“新文體”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雷鳴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風云,震駭心魄”,一掃四平八穩(wěn)、老態(tài)龍鐘之氣。1900年他的《少年中國說》表達了希望變“老大中國”為“少年中國”的憧憬,李大釗的《青春》與之有著氣脈上的承續(xù)關系,郭沫若等人的作品青春勃發(fā)。這種整體的青春氣息從文學雜志的名稱上也可以明確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國》《猛進》《創(chuàng)造》《狂飆》等都是一種青春風格的命名?!拔逅摹蔽膶W審美心理上的青春氣息幾乎是不證自明的。
    (摘編自葛紅兵《正午的詩學》)材料二:
          音樂是藝術中的最美者,它比詩歌更能打入人深微的心靈。它不僅如跳舞能顫動人的身體,并且能激起人的精神。它不但似建筑能建筑數十層的高屋,而且能建筑宇宙的大觀。它的音中有圖畫,調中有雕刻,譜中有一切變幻不測的風景,離奇無常的情懷,它能模仿鳥鳴、風號、流泉泠泠、波濤澎湃。它是最科學化的藝術。它又是最職業(yè)化者,人人皆知移風易俗,莫善于音樂,變更性情,陶養(yǎng)德行,也莫善于音樂。故音樂是一種用力最少而收效最大的陶冶人的藝術。
    (摘編自張競生《美的人生觀》)材料三:
          審美教育簡稱美育,它以各種藝術作品和藝術活動為手段,不斷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水平,幫助人們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念、審美趣味、審美理想,以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人們很早就懂得審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別是其對道德養(yǎng)成的重要意義并付諸實踐,我國古代曾以“六藝”教授學生,其中“樂”和“書”主要是用音樂和書法來進行審美教育。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特別重視詩和樂(文學和音樂)的審美教育價值,認為人的教育可以“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總體來看,審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動公民道德建設。首先,審美教育是一種寓教于樂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蘊含在審美意象和藝術形象之中,通過英雄模范人物等審美意象和藝術形象,激發(fā)人們見賢思齊、學習英雄模范的內在動力。其次,審美教育是一種怡情養(yǎng)性的心靈教育,是針對人們心靈的“知、情、意”的整體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轉化為情感的感染力量,觸及人們心靈的深處,進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和文明素質。再次,審美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動態(tài)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過審美意象和藝術形象的情感感染,貫穿到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給受教育者日積月累、潤物無聲的熏染。
          家庭教育應高度重視審美教育,善于通過審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靈。學校審美教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美啟智、以美揚善,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社會審美教育應充分運用文藝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讓人們在審美愉悅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摘編自張弓、樂中?!兑詫徝澜逃龠M公民道德建設》)(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四”作家以“青春教”為信仰,將歡樂、光明與青春相融合,開辟出一條反對封建文學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態(tài)的審美戰(zhàn)線。
    B.“五四”文學的審美表現出一種青春心態(tài)的審美特征,具有濃厚的青春氣息,《少年中國》《狂飆》的命名,體現出這種審美傾向。
    C.“五四”文學在創(chuàng)作內容和文體方面體現青春氣息,所以“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一場青年文化運動,“五四”文學是青年的文學。
    D.審美教育具有形象教育、心靈教育、動態(tài)教育的特征,通過審美教育可以美化心靈、提高素養(yǎng),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音樂是最職業(yè)化者,是就音樂移風易俗、陶養(yǎng)德行的功用性作用來說的。
    B.音樂是最科學化的藝術,是就音樂打動人心、激發(fā)精神的感染力來說的。
    C.美育可以提高審美能力和審美水平,它以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為重要目的。
    D.將道德教育通過情感感染對受教育者施以影響,這是審美教育潛移默化的結果。
    (3)下列各項中,不能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荀子》重視音樂的作用,認為音樂對人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對人情感的改變也能夠十分迅速。
    B.《墨子》認為耳朵感受快樂,不符合圣王事跡、萬民利益,統治者不應天天歌舞升平,不顧百姓生死。
    C.《禮記》明確了樂內在的精神是和諧而不混亂,樂的功能是讓人欣喜歡愛,樂表現天地間的和諧。
    D.《尚書》記載舜任命夔掌管音樂方面事物,負責教導年輕人,使他們正直溫和,寬大堅韌,剛毅簡約。
    (4)材料一中使用的論據有何特點?請簡要說明。
    (5)你認為00后應該具有怎樣的審美趣味?借助怎樣的路徑可以提升審美趣味?請結合三則材料簡要分析。

    組卷:16難度:0.6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受戒(節(jié)選)
    汪曾祺
          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
          他是十三歲來的。
          庵里人口簡單,一共六個人。連明海在內,五個和尚。
          一個老和尚,六十幾了,是舅舅的師叔,法名普照,但是知道的人很少,因為很少人叫他法名,都稱之為老和尚或老師父,明海叫他師爺爺。這是個很枯寂的人,一天關在房里。也看不見他念佛,只是那么一聲不響地坐著。他是吃齋的,過年時除外。
          下面就是師兄弟三個,仁字排行:仁山、仁海、仁渡。庵里庵外,有的稱他們?yōu)榇髱煾?、二師父;有的稱之為山師父、海師父。只有仁渡,沒有叫他“渡師父”的,因為聽起來不像話,大都直呼之為仁渡。他也只配如此,因為他還年輕,才二十多歲。
          仁山,即明子的舅舅,是當家的。不叫“方丈”,也不叫“住持”,卻叫“當家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他確確實實干的是當家的職務。他屋里擺的是一張帳桌,桌子上放的是帳簿和算盤。帳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經帳,一本是租帳,一本是債帳。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錢,——要不,當和尚干什么?
          仁山所說當一個好和尚的三個條件,他自己其實一條也不具備。他的相貌只要用兩個字就說清楚了:黃,胖。聲音也不像鐘磬,倒像母豬。聰明么?難說,打牌老輸。他在庵里從不穿袈裟,經常是披著件短僧衣,袒露著一個黃色的肚子。下面是光腳趿拉著一對僧鞋,——新鞋他也是趿拉著。他一天就是這樣不衫不履地這里走走,那里走走,發(fā)出母豬一樣的聲音:“呣——呣——”
          二師父仁海。他是有老婆的。他老婆每年夏秋之間來住幾個月,因為庵里涼快。庵里有六個人,其中之一,就是這位和尚的家眷。仁山、仁渡叫她嫂子,明海叫她師娘。這兩口子都很愛干凈,整天的洗涮。傍晚的時候,坐在天井里乘涼。白天,悶在屋里不出來。
          三師父是個很聰明精干的人。有時一筆帳大師兄扒了半天算盤也算不清,他眼珠子轉兩轉,早算得一清二楚。他打牌贏的時候多,二三十張牌落地,上下家手里有些什么牌,他就差不多都知道了。誰家約他打牌,就說“想送兩個錢給你”。他不但經懺俱通(小廟的和尚能夠拜懺的不多),而且身懷絕技,會“飛鐃”。七月間有些地方做盂蘭會,在曠地上放大焰口,幾十個和尚,穿繡花袈裟,飛鐃。飛鐃就是把十多斤重的大鐃鈸飛起來。到了一定的時候,全部法器皆停,只幾十副大鐃緊張急促地敲起來。忽然起手,大鐃向半空中飛去,一面飛,一面旋轉。然后,又落下來,接住。接住不是平平常常地接住,有各種架勢,“犀牛望月”“蘇秦背劍”……這哪是念經,這是耍雜技。也許是地藏王菩薩愛看這個,但真正因此快樂起來的是人,尤其是婦女和孩子。這是年輕漂亮的和尚出風頭的機會。
          這個庵里無所謂清規(guī),連這兩個字也沒人提起。
          他們經常打牌。這是個打牌的好地方。把大殿上吃飯的方桌往門口一搭,斜放著,就是牌桌。桌子一放好,仁山就從他的方丈里把籌碼拿出來,嘩啦一聲倒在桌上。斗紙牌的時候多,搓麻將的時候少。牌客除了師兄弟三人,常來的是一個收鴨毛的,一個打兔子兼偷雞的,都是正經人。
          偷雞的有一件家什——銅蜻蜓??礈柿艘恢焕夏鸽u,把銅蜻蜓一丟,雞婆子上去就是一口。這一啄,銅蜻蜓的硬簧繃開,雞嘴撐住了,叫不出來了。正在這雞十分納悶的時候,上去一把薅住。
          明子曾經跟這位正經人要過銅蜻蜓看看。他拿到小英子家門前試了一試,果然!小英的娘知道了,罵明子:
    “要死了!兒子!你怎么到我家來玩銅蜻蜓了!”
          小英子跑過來:
    “給我!給我!”
          她也試了試,真靈,一個黑母雞一下子就把嘴撐住,傻了眼了!
          明子老往小英子家里跑。
          小英子的家像一個小島,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條小路通到荸薺庵。獨門獨戶,島上只有這一家。島上有六棵大桑樹,夏天都結大桑椹,三棵結白的,三棵結紫的;一個菜園子,瓜豆蔬菜,四時不缺。
          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趙大伯、趙大媽,兩個女兒,大英子、小英子。
          兩個女兒,長得跟她娘像一個模子里托出來的。眼睛長得尤其像,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渾身上下,頭是頭,腳是腳。頭發(fā)滑溜溜的,衣服格掙掙的。娘女三個去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
          因為照顧姐姐趕嫁妝,田里的零碎生活小英子就全包了。她的幫手,是明子。
          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車高田水,薅頭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場子。這幾薦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過來的。這地方興換工。排好了日期,幾家顧一家,輪流轉。不收工錢,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干活時,敲著鑼鼓,唱著歌,熱鬧得很。其余的時候,各顧各,不顯得緊張。
          明子和小英子伏在車杠上,不緊不慢地踩著車軸上的拐子,輕輕地唱著明海向三師父學來的各處山歌。打場的時候,明子能替趙大伯一會,讓他回家吃飯?!w家自己沒有場,每年都在荸薺庵外面的場上打谷子。他一揚鞭子,喊起了打場號子:
    “格當嘚——”
          趙大娘在家,聽見明子的號子,就側起耳朵:
    “這孩子這條嗓子!”
          連大英子也停下針線:
    “真好聽!”
          小英子非常驕傲地說:
    “一十三省數第一!”
          挖荸薺,這是小英最愛干的生活。秋天過去了,地凈場光,荸薺的葉子枯了,——荸薺的筆直的小蔥一樣的圓葉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嗶嗶地響,小英子最愛捋著玩,——荸薺藏在爛泥里。赤了腳,在涼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著,——哎,一個硬疙瘩!伸手下去,一個紅紫紅紫的荸薺。她自己愛干這生活,還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
          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明??粗哪_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
          ……
          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二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
    【注】①明子:明海在家叫小明子。
    文本二
          汪曾祺曾說:“風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chuàng)作的生活抒情詩。”而風俗主要保存在民間社會。汪曾祺的小說中的寫景,主要就是對風俗的描寫。
    《受戒》中描寫荸薺庵的布局、小英子家的布局、善因寺,以及這些環(huán)境中的種種人物行狀生活的描寫等等,這并非是與小說主線無關的閑筆,而是相當有關的,關乎情節(jié),關乎環(huán)境,也關乎人物。
    (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品開篇,語言自然平白,語氣平靜質樸,為整篇小說定下一個基調,故事雖與夢想有關,與愛情有關,但文字卻不華麗,不失自然樸素之美。
    B.“挖荸薺”“用手一捋”“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腳去踩明子的腳”,小說用了一連串不重復的動詞,意在表現小英子的活潑可愛與對勞動的熱愛。
    C.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靈活多樣,寫明子喊打場號子,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式,寫出了明子嗓音的悠揚、婉轉、動聽。
    D.小說描寫了和尚們的宗教生活和民間的世俗生活,宗教生活彌漫著人間的煙火,小英子家的世俗生活洋溢著明麗的田園牧歌式的情調,自然和諧。
    (2)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品通篇都寫歡樂,而結尾處這一句“寫四十三年前的一個夢”,卻流露了與《邊城》結尾翠翠與儺送二佬沒有結局的愛情同出一轍的哀婉。
    B.小說善于抓住人物特點配以相應的詞語,如寫明海舅舅的外貌特點,只有兩字“黃,胖”,寫他的不拘小節(jié),用了“不衫不履”一詞。
    C.小說以“受戒”為題,卻沒有著力描繪宗教對人性的異化的過程或結果,而是以幽默的語言風格為我們呈現了宗教環(huán)境中世俗化的一面。
    D.節(jié)選部分重點描繪了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的愛情萌動,明海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愛情,確實讓人感到荒誕,但似乎也是作者對圣俗權威的一種挑戰(zhàn)。
    (3)小說以大量的筆墨描寫荸薺庵的生活有何作用?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闡釋。
    (4)汪曾祺強調,寫《受戒》是一種“感情需要”,請結合全文談談作者有怎樣的感情需要。

    組卷:19引用:2難度:0.6

二、古詩文閱讀(43分)(一)課內文言文基礎題(本題共3小題,6分)(每題2分)

  • 3.下列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組卷:1引用: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6分)

  • 10.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題。
          近來,“累丑”一詞走紅網絡。①
     
    ?網友稱,“累丑”就是短時間內五官沒有變化,體重沒有變化,皮膚沒有變化,但經過連續(xù)熬夜、加班、高強度勞動、沒有良好的休息后,整個人呈現出一種枯草一樣被吸干的丑感。
          新詞走紅的同時,一場關于“累丑”的討論隨之升溫。有人質疑,“累丑”不就是“憔悴”嗎,并因此痛批網友的詞匯如此匱乏,簡直是語言文化的退步;②
     
    ,稱其“太形象了!是超越語言、充滿故事質感的表達”。
          在專家看來,流行語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它的誕生和淘汰是語言的正常新陳代謝。流行詞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社會百態(tài),充滿時代感?!兑慕雷帧冯s志主編黃安靖曾表示,語言是社會生活的形式與符號,社會生活是其內核。社會在變化,③
     

    “累丑”的魅力在于其充滿故事質感。憔悴未必丑,只表示一種面容狀態(tài),可以與疾病、饑餓等諸多原因相關。而“累丑”,講出了憔悴的原因和憔悴的后果,暗含了人們面對生活的重擔時無力打扮自己的無奈,與病痛饑餓無關。細數近年來的網絡流行詞,之所以能夠引起共情,正是因為它們的語義內涵,更準確地描寫了現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反映了現代人的各種復雜心態(tài)。值得警惕的是,當過度游戲化、極端化的網絡語言泛濫,青少年群體很容易被“流行”裹挾,喪失對真正美的語言文字的體認和感知。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組卷:6引用:3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紅樓夢》中劉姥姥告誡女婿:咱們莊稼人,守多大碗,吃多大飯。
          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榮獲兩金一銀的運動員谷愛凌曾在自己的微博上這樣寫道:創(chuàng)造歷史,突破個人界限一直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
          綜合理解以上兩則材料,聯系現實寫一篇文章,敘寫你的經歷和體驗,或表達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26引用:34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