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北京師大附中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0/20 7:0:2

一、本大題共1小題,共18分。

  • 1.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世間萬物皆有聲音,整個宇宙都在低聲吼叫。從宏大的宇宙到微觀的粒子,能量在不斷流動,這種流動正是一切聲音的根源。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能被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其中有自然發(fā)生的聲音,也有人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的音樂的聲音。
          雷鳴、風吼、虎嘯、猿啼等聲音現象,構成了復雜萬端的自然聲響。自然聲響可以成為審美對象,如“呦呦鹿鳴”“喓喓草蟲”“伐木丁丁,鳥鳴嚶嚶”,這些詩句都是以自然聲響起興。自然聲響和諧而有韻味,喚起了人的詩情,激發(fā)了審美感受,入詩后寄托了詩人的審美情趣。在這里,審美對象與人的生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正如馬克思所言“人只有憑借現實的、感性的對象,才能表現自己的生命”。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自然界的聲音之美離不開它天然的和諧節(jié)奏,而這正與人展現自己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適應。
          音樂的聲音是人按照美的規(guī)律創(chuàng)造的,以人聲和樂器聲作為材料,不直接塑造形象,無確切含義。但音樂的聲音卻能表現人的感情,并激發(fā)人的感情,在表達情感的功能上與其他藝術類型相比,它甚至是最有優(yōu)越性的。
          聲音有情緒意義?!稑酚洝分姓f:“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庇钟捎谛膶ξ镏械男木巢煌?,也就產生了帶有不同情緒意義的樂音。
          聲音有色彩感。朱光潛先生在《近代實驗美學》中介紹,美國學者請一班學圖畫的學生聽兩曲樂調不同的樂曲,并要他們隨時把音樂所引起的意象畫在紙上,結果發(fā)現,各人所畫的圖畫情景雖有差異,而情調和空氣卻十分相近:樂調喜悅時各圖畫的情調都很生動,樂調凄慘時各圖畫的空氣都很黯淡。人們常說的“著色的聽覺”,從上述事例中大體可見。在實驗人對聲音的色彩感覺時,研究者發(fā)現有些人聽高音產生白色感覺,中音產生灰色感覺,低音產生黑色感覺。
          聲音有意象感。比如在一個陰雨寒冷的秋夜,一個人在屋內,瑟瑟的西風吹動著窗前的梧桐樹葉作響,過了一會兒,風聲漸漸停了,但雨聲響起來了,雨滴梧桐,“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就是這雨滴梧桐的聲音,帶著它的綜合存在條件,成為了一種聽覺意象。這種意象的生成,是對聲音綜合創(chuàng)造的結果,其中有主體的想象和移情。想象和移情善于借體而生,它能在自然聲音中借體,更能在音樂聲音中借體,有時竟使欣賞主體的東西代替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東西。
    (取材于王向峰《青年審美手冊》)材料二
          聲音如何表現,怎樣對聲音事件進行逼真的摹寫,這是讓故事講述者撓頭的大問題。聽覺信號旋生即滅,看不見摸不著,對視覺信號我們可以勾勒其整體輪廓,描繪其局部細節(jié),這些在聽覺信號那里通常都難以實現。更何況對于人類日益遲鈍的聽覺來說,聲音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劉姥姥沒見過自鳴鐘,在她聽來它的響聲就像是農村常有的“打籮柜篩面”,這種經驗主義的錯誤是任何人都難以避免的。
          因此,表現聲音的最便捷的手段就是用象聲詞模擬。象聲詞在世界各民族語言中都有不同存在,其功能主要為表音,即《文心雕龍》所說的“‘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漢語中有些象聲詞還有表意作用,如古人常把杜鵑、鷓鴣的啼鳴聽成“不如歸去”“行不得也哥哥”。英語中也有許多詩歌因鳥鳴而發(fā),如雪萊《致云雀》以四短一長的詩行模仿四短一長的云雀啼鳴,這已屬于上升到藝術層面的模仿。
          用語言表現聲音的手段有限,要想“如實”反映轉瞬即逝的聲音事件,運用模仿性的聲音“聽聲類聲”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常用的方法,如李白《聽蜀僧濬彈琴》的“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韓愈《聽穎師彈琴》的“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等。
          然而,仔細琢磨這些聽琴詩,其中可供驅馭的聽覺意象實在不多。一旦改變思路將“類聲”調整為“類形”,揮筆的自由度驟然間增大,這時敘述對象已由無形的聲音事件變?yōu)橛行蔚囊曈X聯想,更有利于故事講述人“施之藻繪,擴其波瀾”。如《老殘游記》第二回“白妞說書”:
          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聲,節(jié)節(jié)高起?;腥缬砂羴矸逦髅?,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作者明明寫的是聲音的盤旋纏繞與低昂起伏,展示在讀者眼前的卻是登山者不斷向峰頂攀登的情景,讓人驚嘆作者的“聽聲類形”與白妞說書一樣神奇莫測。再如雨果《巴黎圣母院》中對鐘聲的摹寫:
          你突然會看見——有時耳朵似乎也有視覺——你會看見各個鐘樓仿佛同時升起了一股聲音的圓柱,一團和聲的煙霧……你可以看見每組音符從鐘樓飄出,獨立地在和聲的海洋里蜿蜒游動……你可以看見八度音符從一個鐘樓跳到另一個鐘樓,銀鐘的聲音像是長了翅膀,輕靈,尖利,直沖云霄;木鐘的聲音微弱,蹣跚,像斷了腿似地往下墜落。
          文學世界多姿多彩,有聲有色。它的豐富性體現著作者對世界的感知和創(chuàng)作的功力,也考驗著讀者的感知力與想象力。從聽的角度關注文學敘事中的聲音可以喚醒人們遺忘或忽略的感知,并激發(fā)人們對感知新的理解。
    (取材于傅修延《聽覺敘事研究》)
    (1)根據材料一,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然聲響均具有天然的和諧節(jié)奏,這與人展現生命力量的要求相適應。
    B.音樂的聲音不直接塑造形象,但表達情感的功能較其他藝術有優(yōu)越性。
    C.聲音具有色彩感,所以生活中人們會用灰暗、明亮等詞語來形容聲音。
    D.聽覺意象的生成是對聲音綜合創(chuàng)造的結果,其中有主體的想象和移情。
    (2)根據材料二,下列關于表現聲音手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語中部分象聲詞具有表音、表意的雙重功能。
    B.“聽聲類聲”通過視覺形象生動地描繪聽覺感受。
    C.“聽聲類形”提升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自由度與表現力。
    D.“聽聲類形”是東西方作家摹寫聲音的有效手段。
    (3)根據材料二,下列詩句運用了“聽聲類形”手法描寫聲音的一項是
     

    A.飛湍瀑流爭喧豗,碌崖轉砅萬壑雷。
    B.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C.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D.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4)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呦呦”“喈喈”等象聲詞,是對自然聲響的模擬,音韻和諧,富有韻味,能激發(fā)人們的審美感受。
    B.心境不同,詩人會對聲響有不同感受。“淥水蕩漾清猿啼”“杜鵑啼血猿哀鳴”同寫猿啼,但情緒意義不同。
    C.由于聲音具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聲音描寫困難,所以作家在描摹聲音時難免犯經驗主義的錯誤。
    D.無論是作者對聲音進行摹寫,還是讀者對作品中聲音的內涵進行理解,感知力與想象力都十分重要。
    (5)“紙上有聲”是前人對《紅樓夢》中大量聲音描寫的形象概括。請結合下面文段中的畫線句,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這處聲音描寫使用的方法和產生的效果。
    只聽桂花陰里,嗚嗚咽咽,裊裊悠悠,又發(fā)出一縷笛音來,果真比先越發(fā)凄涼。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靜月明,且笛聲悲怨,賈母年老帶酒之人,聽此聲音,不免有觸于心,禁不住墮下淚來。眾人彼此都不禁有凄涼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賈母傷感,才忙轉身陪笑,發(fā)語解釋。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組卷:32引用:4難度:0.6

二、本大題共1小題,共28分。

  • 2.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各題。
          景公出游公阜,北面望睹齊國,曰:“嗚呼!使古而無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人之歿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無死,丁公太公將有齊國,桓、襄、文、武將皆之,君將戴笠衣褐,執(zhí)銚耨以蹲行畎畝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說。
          無幾何,梁丘據御六馬來,公曰:“是誰也?”晏子曰:“據也?!惫唬骸昂稳纾俊痹唬骸按笫疃?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疾馳,甚者馬死,薄者馬傷,非據孰敢為!”公曰:“據與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謂同也。所謂和者,君甘則臣酸,君淡則臣咸。今據也甘君亦甘,所謂同也,安得為和!”公忿然作色,不說。
          無幾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使禳去之。晏子曰:“不可!今君嗜酒而并于樂,政不飾而寬小人,近讒好優(yōu),惡文而疏圣賢人,何暇在彗!”公忿然作色,不說。
          及晏子卒,公出屏而泣曰:“嗚呼!昔者從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責我,今誰責寡人哉!
    (取材于《晏子春秋》)
          齊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臺,子猶馳造焉。公曰:“唯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羹焉。宰夫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泄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民無爭心。先王濟五味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br />(取材于《左傳》)
    【注】①丁公太公:丁公太公以及下文的桓、襄、文、武,集中指齊景公之前歷代齊國國君。②銚耨:兩種耕田農具。  ③禳:迷信的人向鬼神祈求消除災殃。  ④子:指梁丘據,齊景公近臣。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桓、襄、文、武將皆 相:輔佐。
    B.大暑而 疾:快速。
    C.宰夫 和:調和。
    D.是以政平而不 干:追求。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景公出游公阜 政不飾而寬小人
    B.昔者上帝人之歿為善 泄其過
    C.梁丘據御六馬 子猶馳造焉
    D.非據孰敢為 先王濟五味也
    (3)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使古而無死,何如?
    假使將來我們不是消亡而是回到古代,會怎樣呢?
    B.夫子一日而三責我,今誰責寡人哉!
    先生一天內就多次指摘我的過失,現在還有誰能這樣呢!
    C.據亦同也,焉得為和?
    梁丘據不過是與您保持一致,哪里稱得上是與您相和呢?
    D.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
    如果只是用清水去調和清水,誰還會去飲用它呢?
    (4)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齊景公北望齊國心有所動,想引發(fā)大家議論,沒想到晏子借機諷諫。
    B.為了能討得齊景公的歡心,梁丘據頂著酷熱大張旗鼓地追隨齊景公。
    C.臣下堅持違抗國君的命令提出自己的不同政見,才能實現君臣相和。
    D.國君認為一些措施不可行,臣下也應就其中的可行因素向國君陳述。
    (5)結合以上兩則文言文,簡要概括晏子所說的“和”與“同”的區(qū)別。

    組卷:62引用:5難度:0.7

(二)根據要求,完成第下列各題。(共10分)

  • 3.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br />(《公冶長》)      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br />(《衛(wèi)靈公》)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笨鬃釉唬骸拔狳h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br />(《子路》)
    (1)孔子對“直”的闡釋豐富。請結合上述語句中有關微生高、史魚的內容,解釋“直”的含義。
    (2)上述葉公和孔子的對話與下面材料中的法律條文,有怎樣的內在聯系?請說說你的看法。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三條)

    組卷:9引用:2難度:0.6

三、本大題共1小題,共22分。

  • 4.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問題。
    聞黃鸝【1】
    柳宗元
    倦聞子規(guī)朝暮聲,不意忽有黃鸝鳴。
    一聲夢斷楚江曲,滿眼故園春意生。
    目極千里無山河,麥芒際天搖青波。
    王畿【2】優(yōu)本少賦役,務閑酒熟饒經過。
    此時晴煙最深處,舍南巷北遙相語。
    翻日迥度昆明【3】飛,凌風邪看細柳【4】【5】。
    我今誤落千萬山,身同傖人【6】不思還。
    鄉(xiāng)禽何事亦來此,令我生心憶桑梓。
    閉聲回翅歸務速,西林紫椹行當熟。
    注釋:【1】本詩寫于作者被貶湖南永州期間。【2】王畿:指京城周郊地區(qū)?!?】昆明:池名,在長安西南,最初用于練習水戰(zhàn)?!?】細柳:營名,在京兆府咸陽西南。漢文帝時,周亞夫曾屯兵于此,以備匈奴?!?】翥:鳥飛?!?】傖人:粗野鄙賤之人。
    (1)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倦聞”一句中“子規(guī)”即杜鵑,日夜啼叫,聲音哀切,本詩中是悲苦的象征。
    B.“目極”四句描寫沃野千里、麥浪青青,表達了詩人對永州民生富庶的感慨。
    C.“此時”兩句形象地勾勒出一個民風樸實、鄰里和睦、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
    D.“翻日”兩句對仗工整,再現了春日黃鸝在昆明池、細柳營上空飛翔的姿態(tài)。
    (2)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與“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表達的情感基本一致。
    B.“我今誤落千萬山”中“誤落”一詞表明詩人對此前人生充滿悔恨。
    C.“身同傖人不思還”指作者受永州風俗感染,已經不再想回到故鄉(xiāng)。
    D.本詩描繪了一幅親切鮮活的故園鄉(xiāng)土風情畫,句句平實,情感豐富。
    (3)這首詩多處寫到黃鸝。請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黃鸝表達情感的。

    組卷:44引用:5難度:0.6

?(三)作文(50分)

  • 11.按要求寫作,不少于700字。
    《荀子》中說:“道雖邇,不行不至?!笔堑?,如果不邁開雙腿向前走,即使是很近的路,也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何況,個人成長、事業(yè)進步、國家發(fā)展、文明延續(xù),都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靶小笔堑竭_遠方所必需的。
          這段文字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以“行以致遠”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書寫清晰。

    組卷:14難度:0.6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春花爛漫、冬雪飛舞,長河落日、深山鳴泉,我們喜歡探尋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其實,我們何嘗不是一處風光?少年意氣、白首風華,向陽奔跑、迎風屹立,我們感慨于生活里的動人風光,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成了一處風光。
          請以“我們也成了一處風光”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有情節(jié),有描寫。可寫實,可虛構。

    組卷:14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