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河南省南陽市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14 14: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當下是一個傳播的時代,大眾傳播全球性的崛起已改變了日常生活的經(jīng)驗性內(nèi)容。傳播技術革新、媒介從技術升格為文化、傳播對日常生活無孔不入,都是媒體時代的表征。在文學傳播上,各種現(xiàn)代手段的運用,讓文學“起死回生”,微信公眾號成為所有文學刊物的重要門戶,影視反哺文學的現(xiàn)象也很多,很多文學刊物、圖書出版也開始注重與短視頻平臺的結合,技術的發(fā)展在擴大著文學的影響力,而縱觀融媒體所產(chǎn)生的影響,并沒有削弱文學本身,在內(nèi)容上并不抵牾,在傳播方式上更為有力。
          傳播手段多圍繞在文學外部,一般的媒介研究也側重媒介作為傳播載體和形式的研究。但同時,媒介本身就構成了藝術編碼的材料,跨媒介藝術蔚為大觀,文學的跨媒介編碼,是對冷媒介的一種“升溫”。借助其他媒介,文學可轉(zhuǎn)換為一種熱媒介,麥克盧漢認為媒介有冷熱之分,熱媒介傳遞的信息量比較多,清晰明確,無需更多感官和聯(lián)想就能理解;冷媒介則相反,顯在的信息含量少,需多種感官聯(lián)想配合理解,增強解釋。按照這樣的邏輯,歸結起來,一個藝術體裁的冷熱程度,要看使用媒介的種類和數(shù)量。大致來講,文字媒介熱度低于音樂和圖像,同時,媒介越多,其熱度越高,媒介越少,其熱度越低。因此,藝術編碼多是跨媒介的,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對自身“升溫”,防止被淘汰的命運。
          其實除了文本外的傳播環(huán)節(jié),在文本生產(chǎn)的階段,任何藝術都不是單獨媒介構成的,不同的藝術體栽在文本編碼中所使用的媒介數(shù)量不盡相同。一直以來,文學都存在跨媒介敘事現(xiàn)象。文學在各藝術門類中編碼所用材料算是使用媒介較多的一類。文學的圖像化、文學的戲劇化、文學的影視腳本化、文學的音樂化等提法都不僅僅是一種闡釋的強加,而是真正基于文學文本在編碼過程中使用了其他媒介。文學的影視化最為明顯,視聽藝術和文學相輔相成,文學的“腳本化”必然會注重媒介特性。伴隨著這樣的發(fā)展趨勢,未來文學作品的媒介性會更加凸顯,文學中的媒介也必將更加多樣。當媒介成為學術研究的熱點、媒介時代成為學術研究的時代背景,這一問題不應再忽視。比如近年來的文學影視互文研究、文學圖像學、聽覺研究等,產(chǎn)生了傅修延的《聽覺敘事研究》、趙憲章的《文學圖像論》及其主編的《中國文學圖像關系史》《文學與圖像》等成果,其背后的邏輯就是文學的跨媒介編碼及研究。
          藝術因媒介而發(fā)生深刻變革,媒介的變化遠遠不止傳播方式的變遷,而是涉及“文學場裂變”的根本性轉(zhuǎn)變。文學的媒介化使得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閱讀進入“數(shù)字化”時代,創(chuàng)作主體和接受主體的交流程度空前提高,創(chuàng)作空間也被無限放大,創(chuàng)作題材不斷被釋放。媒介生態(tài)對當代文學產(chǎn)生了深廣影響。而在傳統(tǒng)的文字媒介中嵌入其他的媒介形式成為文學編碼的重要模式,這既是傳統(tǒng)的延續(xù),也是當下媒介語境中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要求。傳統(tǒng)的文學媒介的提法集中討論文學的傳播環(huán)節(jié)的問題,很少的部分涉及文本本身,這樣傳統(tǒng)的研究或許并不能解釋文本的編碼問題,還需要回到文本本身來思考這一問題。最近十年,這樣的研究苗頭已經(jīng)出現(xiàn),期待能有更多的成果問世。
    (節(jié)選自2022年10月8日《文藝報》)(劉小波《媒介融合:時代新語境與文學研究新思維》)(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媒體時代的表征包括傳播技術革新、傳播廣泛進入日常生活、媒介從技術升格為文化。
    B.麥克盧漢認為,歸根結底,一個藝術體裁的冷熱程度與使用媒介的種類和數(shù)量有關。
    C.文本在傳播環(huán)節(jié)并非由多種媒介構成,但在文本生產(chǎn)的階段會使用不同數(shù)量的媒介。
    D.媒介變化引發(fā)藝術根本轉(zhuǎn)變,創(chuàng)作和閱讀的“數(shù)字化”時代,創(chuàng)作空間被無限放大。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揭示了媒體時代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指出現(xiàn)代手段對文學傳播產(chǎn)生的積極影響。
    B.文章第二段用麥克盧漢關于媒介有冷熱之分的觀點,論證文學可以轉(zhuǎn)換為一種熱媒介。
    C.文章第三段以文學圖像化、戲劇化、影視腳本化等提法,論證文學一直都存在跨媒介敘事現(xiàn)象。
    D.除了舉例論證,文章還使用引用論證等方法,使專業(yè)性較強的文學理論變得較易理解。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融媒體的影響在內(nèi)容上與文學并不沖突,不僅沒有削弱文學,反而傳播方式更有力。
    B.文學編碼如果像藝術編碼一樣跨媒介,則有利于對自身“升溫”,防止被淘汰的命運。
    C.在進入媒介時代前,媒介還未成為學術研究的熱點,文學作品的媒介性問題并不存在。
    D.傳統(tǒng)的文學媒介的提法很少涉及文本本身,但這樣的研究苗頭最近十年已經(jīng)出現(xiàn)。

    組卷:10引用:2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冰壺賽道并非完全光滑,比賽前要在冰面上均勻噴灑水珠,每一顆水珠通常在2—3毫米大小,水珠遇冷凝結成冰粒,形成點狀麻面,旨在縮小冰壺壺底與冰面的接觸面積,減少摩擦,使冰壺速度加快。
    (摘自光明網(wǎng)2022年1月13日《你知道冰壺比賽為什么要在冰面灑水嗎?》)材料二:
          在冰壺比賽中,刷冰是非常重要的,當擲球出現(xiàn)偏差時,就要靠刷冰來調(diào)整,以追求達到預期的效果。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冰壺比賽的冰面,并不是非常光滑,表面會有特殊的微小顆粒,這也為冰壺的刷冰提供了必要條件,刷冰改變摩擦力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當冰壺滑行太慢時,刷冰可以產(chǎn)生熱量,使冰面融化,形成一層水膜,減小摩擦力,讓冰壺滑行更遠。第二種,當冰壺滑行太快時,可以加大刷冰的力度和速度,讓冰面融化更多,形成更厚的水膜,利用水的阻力來阻擋冰壺前行,讓冰壺更快停止。另外,冰面的微小融化,也會帶動冰壺改變滑行軌跡,這也是刷冰的第二個作用。
    (摘自《體育知識:冰壺前面擦地板的是干嘛的?》)
    材料三:
          投擲隊員半蹲在冰面上滑行,輕輕旋轉(zhuǎn)石壺控制出手方向,兩名隊友可以在石壺前用特制的冰刷刷冰面,以控制方向和速度。冰壺在投擲過程中講究技巧和策略,包含了策略、棋子,領地意識和幾何學,這也是冰壺被稱為冰上國際象棋的原因,也是其魅力的所在。
    (摘自2021年12月30日《錢江晚報》,《冰壺:“冰上國際象棋”,展現(xiàn)靜動之美和取舍智慧》)材料四:
          運動服——
          與大部分比賽項目不同,冰壺對選手的著裝,護具并沒有特殊要求,只需穿戴舒適保暖的運動服和手套即可。
          冰壺——
          國際大賽使用的冰壺,每支冰壺在12000元人民幣左右,一套上等冰壺(16支)的價格在18萬元人民幣左右。
          冰壺為什么這么貴?
          首先,貴在材質(zhì),冰壺是由不含云母的花崗巖大理石經(jīng)人工打磨而成,這種石材只產(chǎn)自蘇格蘭和威爾士,冰壺對原石材料是有特殊要求的,首先需要石材堅硬,其次是要求在低溫條件下不能被撞裂。
          其次,貴在人工,一個冰壺的制作需要經(jīng)過20多道工序,首先從花崗巖原石中切割;之后進入加工機器中打磨,使得花崗巖呈現(xiàn)橢圓的形狀;最后經(jīng)過拋光,裝上把手等。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除開采以外,其他環(huán)節(jié)全部都需要手工完成。據(jù)悉,生產(chǎn)一套冰壺需要5名熟練工人耗時3天才能完成。
          冰壺刷——
          冰壺刷被用來融化冰面,通過掃刷冰面,減少冰壺和冰面的摩擦以改變滑行速度和方向。冰壺運動誕生初期,就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掃帚,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演變,才成為了如今大家看到的碳纖維材質(zhì)的冰壺刷。
          運動鞋——
          冰壺運動員的兩只運動鞋功能不同,一只為滑行鞋,另一只為蹬冰鞋,滑行鞋為塑料底,并有專用滑板,蹬冰鞋底部則為橡膠底。僅從外觀上看,冰壺運動員運動鞋與普通鞋子無顯著區(qū)別。
    (摘自2022年2月11日中國科學技術館《男子冰壺首勝!冰壺比賽還有哪些門道?》)(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冰壺比賽中,當擲球出現(xiàn)偏差時,就要靠用冰壺刷摩擦有點狀麻面的賽道來調(diào)整冰壺前進的速度和軌跡,以達到預期效果。
    B.增大和減小冰壺滑行的速度,都需要通過刷冰使冰面融化形成水膜來實現(xiàn),其不同在于水膜厚度對冰壺滑行的影響。
    C.在賽前給冰面灑水,以及在比賽時摩擦賽道冰面,都可以縮小冰壺與冰面的接觸面積,減少摩擦,從而加快冰壺速度。
    D.冰壺的投擲展現(xiàn)了動靜之美和取舍智慧,包含策略、棋子、領地意識和幾何學,體現(xiàn)了冰壺運動的魅力,故而被稱為“冰上國際象棋”。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況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冰壺特殊的材質(zhì)要求限制了石材狹小的產(chǎn)區(qū)范圍,而多道繁瑣工序?qū)κ止さ母叨纫蕾囉质沟帽鶋刂谱骱墓べM時,所以價格居高不下。
    B.冰壺運動誕生之初,掃刷冰面使用的就是普通的掃帚,由此可見,普通人玩冰壺,并不一定需要特別專業(yè)和昂貴的器材。
    C.冰壺運動員的運動鞋在外觀上與普通鞋子沒有什么區(qū)別,但其橡膠底的滑行鞋和塑料底的蹬冰鞋功能卻不相同。
    D.冰壺運動的技巧性,對賽道的苛刻要求,以及專業(yè)賽事器材裝備昂貴的價格和高科技含量,會降低民眾對冰壺的熱情。
    (3)一支職業(yè)冰壺隊要在賽事中取得佳績,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請結合材料簡析。

    組卷:6引用:1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禁德惠
    汪曾祺
          我與蔡德惠君說不上什么交情,只是我很喜歡他這個人,同在聯(lián)大新校舍住了幾年,彼此似乎是毫不往來。他不失聲說話,也沒有引人留意的舉動.除了他系里學術的集會,他大概是很少參加人多的場合,我們那個時候認得他的人恐怕不多。我只記得有一次,一個假日,人多出去了,新校舍顯的空空的,樹木特別的綠,他一個人在井邊草地上洗衣服,一臉平靜自然,樣子非常的好,自此他成為我一個不能忘去的人。他仿佛一直是如此.既是一個人,照理都有憂苦激憤,感情失常的時候,蔡君短短一生中自必也見過遏過若干足以擾亂他的事情,凡我歷次所見,他都是那么對世界布滿溫情、平靜而自然的樣子。我相信他這樣的時候最多。也不知怎的一來,彼此知道名字,路上見到也點點頭。他人頗瘦小,精神還不錯。
          我離開聯(lián)大到昆明鄉(xiāng)下一個中學去教書,就不大再見到他。學校同事中也有熟識他的人,可談話中未聽到提過他的名字,想是他們以為我不認得他。再,他人極合營,一身也無甚“故事”可以作談話資料,或說無甚可以作為談話資料的故事,我就知道他在生物系書讀得極好,畢業(yè)后研究植物分類學,很有希望,研究室在什么地方,我亦熟悉,他大概經(jīng)常在里面工作。
          有一次學校里教生物的兩個先生告訴我要帶學生出去看一次,問我高興不高興去走走,說:“蔡德惠也來的。”果然沒幾天他就來了。帶了一大隊學生出去,大家都圍著他,隨便掐一片葉子,找一朵花,問他,他都娓娓地說出這東西叫什么,生活情形,分布情形如何,有個什么故事與這有關,哪一篇詩里提到過它,說話還是輕輕的,溫和清楚?,F(xiàn)在想起來,當時不覺得,他似乎比以前更瘦了些。是秋天,野地里開了許紅白蓼花,他似乎是穿了一件灰色長衫。
          后來,有一次,雨季,我到聯(lián)大去。太陽一收,雨忽然來了,相當?shù)拇螅敃r正走過他的研究室,心想何不進去看看。一推門就進去了,我來,他毫不覺得突兀。稍為客氣的接待我.仿佛誰都可以推開他的門進去的一樣,一進門我就看見他墻上一只蛾子,顏色如紅寶石,略有黑色斑紋。他指點給我看,說了一些關于蛾蝶的事。他四壁都是植物標本,層層疊疊,尚待整理。他說有好些都是從滇西采來的。拿出好些東西給我看,都極其特殊。他讓我揀兩樣帶回去玩,我挑了幾片木蝴蝶。這幾片東西一直夾在我一本達爾文的書里,有一天還翻出來過。現(xiàn)在那本書丟在昆明,若有人翻出,大概不知道它是什么玩意,更無從想象是如何得來的了。那天他說話依然極其平和,如說家常,無一分講堂氣。但有一種隱隱的熱烈,他把感情都傾注在工作上了,真是一愛的事業(yè)。
          天晴了,我們出來,在他手營的小花圃里看看,花圃最亮的一塊是金蝶花,正在盛開,黃閃閃的,幾叢石竹則在深深的綠色之中郁都的紅。新雨之后,草頭全是水珠,我停步于土墻上一方白色之前,他說:“是個日晷。”所謂日晷,是方方的涂了一塊石灰,大小一手可掩,正中垂直于墻面插了一支竹釘。著那根竹釘?shù)挠白樱朗鞘裁磿r候了。不知什么道理,這東西教人感動,蔡君平時在室內(nèi)工作,大概經(jīng)常要出來看一看墻上的影子的吧。我離開那間綠蔭深蔽的房子不到幾步,已經(jīng)聽到打字機嗒嗒的響起來。
          這以后我就一直沒有見過他.偶然因為一件小事,想起這么一個沉默的謙和的人品,那么莊重認真的工作,覺得人世甚不寂寞,大有意思。
          忽然有一天,朋友告訴我,“蔡德惠進了醫(yī)院,已經(jīng)不行了,肺差不多爛完了,一點辦法都沒有,明天,最多是后天的事情。”
    “以前沒聽說他有病呀?”
    “是呢,一直沒發(fā)現(xiàn),一定很久了,不知道他自己怎么沒覺得,一來就吐了血,送醫(yī)院一檢查……”
          當時我競來到醫(yī)院里去看看他。過兩天,有人通知我什么時候在聯(lián)大新校舍后面的墳場上火化,我又糊里糊涂沒有去參加,現(xiàn)在人死了已近半年,大家都離開云南,我又不知道他孤墳何處,在上海這個人海之中,卻又因為一件小事而想起他采,因而寫了這篇短文,遙示悼念。希望他生前朋友能夠見到。
          我離開云南較晚,走之前曾到聯(lián)大看過幾次。那間研究室鎖著鎖,外面藤蘿密密遮滿未窗,小花圃已經(jīng)零落,猶有幾枝殘花在寂靜中開放,草長的非常非常高,那個日晷好好的在,雪白,竹釘影子斜斜的落在右邊?!@樣的結尾,不免俗套,近乎完成一個文章格局,雖如此說,只好由他了,原說過,是想給德惠生前朋友看看的。
    (原載1947年3月7日《大公報》)(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他不大聲說話,也沒有引人留意的舉動”寫出了蔡德惠的低調(diào)及內(nèi)心的平靜,同時也是不為人知的原因所在。
    B.文章兩次描繪花圃,前者顏色鮮亮,綠蔭深蔽,后者零落殘敗,雜草叢生,前后形成對比,含蓄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C.作者通過描繪蔡德惠君說話的特點、肖像等,體現(xiàn)出他不引人注目,卻性格鮮明,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D.在那個艱苦的環(huán)境下蔡德惠君具有著對世界布滿溫情、平靜等美好品質(zhì),因此讓作者念念不忘,單獨寫文惦懷。
    (2)結合上下文賞析文中劃線的句子。
    (3)作者稱文章的結尾“不免俗套”這個“俗套”是指一般懷人文章常用的一種手法,請分析這種手法的特點及其效果。

    組卷:7引用:1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3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國慶假日期間,不少人在網(wǎng)上曬出自己的“反向旅游”行程。與傳統(tǒng)的旅游人群不同,他們通過選擇冷門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宅”式度假等方式,讓自己的假期更加舒適。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扎堆前往熱門旅游城市,而是選擇“反向旅游”呢?那些熱門的旅游城市、景點,①         。一方面,游客太多容易降低旅游體驗,比如長時間排隊、堵到走不動路等;另一方面,②         ,各種費用水漲船高,去熱門旅游城市“淺”玩一下,可能就要花掉一個月的工資,對很多人來說,與其花大價錢去熱門目的地“添堵”,不如到這些小眾地區(qū),不僅成本更低,而且沒有過度開發(fā)、過度商業(yè)化,更清凈愜意,③         
          可以這樣說,“反向旅游”代表的旅游市場的新變化,意味著互聯(lián)網(wǎng)種草時代,年輕人不再盲目從眾扎堆,而是對旅游體驗、游玩品質(zhì)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旅游市場也應該增加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的供給,尤其是一些傳統(tǒng)的冷門景區(qū),應該不斷增強服務和體驗水準。仗著旅游資源豐富、唯一便不思進取,遲早會被游客慢慢拋棄。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帶貨”是指網(wǎng)絡營銷者通過視頻直播等途徑對商品進行推銷。請根據(jù)第一段的內(nèi)容,簡述與“反向旅游”特征類似的“反向帶貨”的含義及其得名緣由。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組卷:9引用:2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一分鐘會發(fā)生什么?
          大數(shù)據(jù)給出了答案:每一分鐘,中國新生產(chǎn)出10輛新能源汽車,修建481米長的農(nóng)村道路,“復興號”動車可以行駛5833米,新增12.7公頃森林或草地,新增3.2萬份共享單車訂單,收發(fā)20.6萬份包裹,完成價值26.6萬美元的外賣訂單,新增28.77萬筆移動支付,發(fā)送3125萬條微信……
          同時,每一分鐘,中國進口近1.5噸智利櫻桃,中歐班列運送3標箱貨物,8位中國人購買德國汽車,166臺蘋果手機在中國出貨,516529顆中國芯片出口海外:中國援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發(fā)電6088千瓦時,可滿足當?shù)?00萬人的用電需求;中國在安哥拉援建的供水項目提供35立方米的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2530萬人民幣,北斗導航系統(tǒng)被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用戶訪問超過7000萬次……
          每一分鐘,中國都在蓬勃發(fā)展,也都在與世界發(fā)生越來越緊密的聯(lián)系;我們中國青年就成長于這樣的時代,既享受著中國和世界發(fā)展的成果,也肩負著發(fā)展中國和世界的使命。習近平在二十大開幕時說:“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xiàn)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請結合以上材料,以“中國?世界?我們”為主題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1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