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廣東省廣州市高考語文一模試卷

發(fā)布:2025/1/6 11: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人類學在中國經歷近百年的發(fā)展,成就斐然,為歷史學提供了諸多啟示。“田野作業(yè)”是人類學的基本方法,對歷史學者有重要的方法論啟迪,可以改變傳統(tǒng)史學單純依靠文獻的局限。但“田野作業(yè)”難免遭遇困難。
          首先,“田野”是什么就很難說清。人類學者最初的“田野作業(yè)”,主要針對的是相對“原始”的族群,是沒有文字傳承的部落文化。對于非原始族群來說則情況迥異。中華各民族中有些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有些在近代接受幫助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文字,其社會狀況及歷史演變,往往有詳細的文字記載。這就使中國的人類學研究面臨兩難境地:依靠田野吧,人家有文字;依靠文字吧,又好像離開了人類學的研究軌范。由于這一問題的存在,以中國為研究對象的人類學者便開始強調歷史文獻的重要性,除田野調查“訪問活人”外,也辛勤鉆研歷史文獻,做“訪問死人”的工作,由是中國豐富的歷史文獻成為人類學的又一寶藏。
    【甲】這一變化并不意味著中國人類學者自廢武功。中國人類學的研究取向,雖然少了一些西方人類學者喜歡玩的形而上元素,但其崇實精神對人類學而言,頗有點返璞歸真的意味,實際上就是人類學與歷史學的結合。人類學家威廉斯在談到歷史學與人類學的關系時曾把歷史學比喻成“小提琴家的左手”。歷史學者是否可以將人類學視為“小提琴家的右手”,在自己從事的研究中,也主動吸納人類學者重視抽象理論與宏大敘事的積極元素,以避免當下史學研究出現(xiàn)的“碎片化”傾向呢?其次,與田野相關的是歷史遺存問題。
    “田野作業(yè)”最重要的是看遺存,即世代傳承下來的物質和精神的制作,然而正如馬林諾夫斯基所言,遺存能夠延續(xù),在于它已獲得新的意義,除非采取某種明確的道德和價值態(tài)度,而不是按這一現(xiàn)象在今天的形態(tài)來研究它,否則,我們就只能對其用途和意義作失真的描述。很多流傳至今的文化習俗或遺存,一旦其原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復存在,就已經變化失真了。以納西古樂為例,你能相信它是真正的唐樂嗎?在遠離文明繁衍中心的邊緣之地能有中原古禮的原生態(tài)環(huán)境嗎?我以為是很難有的。作為“禮”重要標志的原本是中原的古樂,離開故土,脫離原先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要在類似納西族所在地區(qū)孤獨存在下去,實在難以想象。
          這提醒研究者,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推進,很多號稱“原始”的生活環(huán)境及生存方式,實際上已不復存在,或者至少已發(fā)生性狀變化,研究者不能輕信“田野”里看到的文化場景。同時,提醒歷史學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學術警惕,不能輕易相信“田野”里所謂的“原始”見聞。
    (摘編自楊天宏《人類學對歷史學的方法啟示》)
    材料二:
          當我們在圖書館和檔案館閱讀著裝訂整齊、入檔清楚的文獻時,常常會忘了這些材料其實原來是存在于圖書館和檔案館之外的。面對那些不愿超越文獻的歷史學者,我至少能提出這樣的忠告:這類材料在廟宇的墻壁上、在私人的收藏里多得是,除非你到現(xiàn)場考察,否則你是沒有機會讀到它們的。
          然而,多收集些文獻材料,不過是從事實地考察最起碼的理由。事實上,到田野去的好處遠遠不止于此。最簡單的理由是:你是無法讀得懂那些文獻的--除非你知道這些文獻為何書寫,如何使用,誰寫,誰保存,保存了什么,扔掉了什么。換句話說,經過層層篩選,最終流入圖書館和檔案館的文獻只屬極少數(shù)。到那些曾經發(fā)生過某些事情或行動的地點看過,會啟發(fā)我們想到在文獻最終落到歷史學家的手中之前,曾經歷過怎樣的過程。去過一個地方,你會對這個地方產生感覺。有時老房子還在,有時老房子不在,但基石猶存;有時人還在,你甚至可以跟他聊天。在這方面,歷史學者可以從人類學家身上學到一二,因為后者更習慣從活生生的人身上多于從文獻中學習。
    【乙】我說“人還在”,我的意思是人們從歷史中走出來嗎?不錯,我的確是這個意思。每當我走訪一個地方,我會特別留意該地方是否一直有人居住,定居的歷史有多久。在這些地方,你還可以看到知識代代相傳,盡管人們已受現(xiàn)代教育、電視和互聯(lián)網的影響甚深。你還可以從當?shù)厝说恼勗捴?,聽出書寫傳統(tǒng)在當?shù)爻霈F(xiàn)以來,對人們發(fā)揮了怎樣的影響。我猜過去的私塾先生、歌者優(yōu)伶、鄉(xiāng)村道士,都曾經以他們的文獻,在鄉(xiāng)村傳播著某種原生的知識,情況就好比我們今天的學校教育和現(xiàn)代媒體把過去這些知識逐漸擦掉一樣。你從人們談話的方式撿拾到一點這方面的歷史,這樣一種聆聽歷史的方法的竅門是:重要的不在于人們說些什么,而在于他們如何說。如有一次在山東,我問一位老人家為什么他的村子只有一個姓氏,他回答說:嗯,在過去,很少男人會入贅到這個村子來。
          歷史學家從一個參與的觀察者轉化為科學的觀察者--我知道用“科學”這個詞不是太恰當,我的意思是我們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錯,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中國依舊是中國--依舊是那個中國人從他們的歷史中取得諸多靈感的中國。
    (摘編自科大衛(wèi)《歷史人類學者走向田野要做什么》)(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中華民族展開人類學方面的研究,不能只采用“田野作業(yè)”的方法,因為有些民族的社會狀況及歷史演變過程往往會有詳細的文字記載。
    B.威廉斯借用小提琴家的左手與右手來比喻歷史學與人類學,準確形象地說明了兩大學科的密切關系,強調它們之間互相影響,應彼此協(xié)調。
    C.歷史學者運用人類學的“田野作業(yè)”這一研究方法時,應注意不要簡單地相信所看到的歷史遺存,因其離開所處的時代可能發(fā)生性狀變化。
    D.盡管已經深受電視和互聯(lián)網等現(xiàn)代文明的影響,但在不少地方還是能看到原生知識的代代相傳,學者們依然能從“田野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歷史。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想在歷史學研究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歷史學者就應借鑒人類學的研究方式,不能只關注歷史文獻,還必須做“訪問活人”的“田野作業(yè)”。
    B.雖然納西古樂在遠離文明繁衍中心的邊緣之地被保存至今,但仍不能確信它是真正的唐樂,這個例子說明了現(xiàn)有的歷史遺存很難不變化失真。
    C.與經過層層篩選最終流入圖書館和檔案館的文獻相比,那些在“田野作業(yè)”中搜集的資料數(shù)量更多,對學者們的研究來說也更有歷史價值。
    D.“田野作業(yè)”中關注受訪者如何說是聆聽歷史的方法的竅門,文中山東那位老人家對他的村子只有一個姓氏相關原因的解釋,正是典型例證。
    (3)下列各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最后兩段中心論點的一項是
     

    A.王國維運用現(xiàn)代考古學成果,結合文獻史籍資料,對漢代邊塞和烽燧、西域絲綢之路等一系列問題做了詳盡的考釋,創(chuàng)立“二重證據(jù)法”。
    B.摩爾根研究與他同時代的印第安人部落,其著作卻冠以《古代社會》名稱,是因為原始部落文明在尚未走出原始狀態(tài)時,很少性狀變化。
    C.費孝通先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先后開展了著名的“江村調查”和“云南三村”等人類學研究工作,接觸到了文明發(fā)達程度較高的民族。
    D.世界第一部人類學紀錄片《北方的納努克》導演在回憶錄中透露,影片中展現(xiàn)愛斯基摩人部落原始的捕獵海象方法的畫面其實是擺拍的。
    (4)兩則材料都圍繞“田野作業(yè)”展開論述,但目的各不相同,請分別說明。
    (5)如何理解文中兩個畫橫線句子的作用?請分別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甲】這一變化并不意味著中國人類學者自廢武功。
    【乙】我說“人還在”,我的意思是人們從歷史中走出來嗎?

    組卷:25引用:7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幺姨的燦爛年華
    賀捷生
          我親愛的幺姨,總是認為自己不會被時光打敗的幺姨,萬不得已,終于坐上輪椅了。這讓我們兩代從長征路上走過來的女人,讓104歲的她和84歲的我,多少有些傷感。生活那么漫長、那么燦爛,從來不向命運低頭的幺姨,還以為她仍然是那個以18歲的花樣年華嫁給紅六軍團總指揮蕭克將軍的女生呢。
          幺姨是那個年代最時髦也最有文藝范兒的女生。她檔案的第一欄寫著,蹇先佛,1916年7月出生,畢業(yè)于長沙衡粹女子職業(yè)學校藝術系美術專業(yè)。13歲那年聽說當紅軍的二姐也就是我媽,嫁給了在湘西創(chuàng)建紅軍隊伍的賀龍。15歲聽到了“九一八事變”的消息,義憤填膺地走上街頭,喊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
          1934年12月26日,幺姨記得清清楚楚,18歲的她鄭重地走出家門,去找這支隊伍的最高軍事長官參加紅軍。父親賀龍那天在臨時司令部,忽然感到眼前一亮,一個青春煥發(fā)的女子站在面前。
          幺姨說,司令官,我來參加紅軍,你不會不歡迎吧?父親片刻的拘謹,被幺姨的爽朗驅散了。他故意說:參加紅軍可不是鬧著玩的,你一個城里的洋學生,細皮嫩肉的,當紅軍能干啥?幺姨順著父親賣的關子說,我一個正宗的藝術系的畢業(yè)生,能寫會畫,你打著燈籠都難找。父親說,那是那是,我們還真缺你這樣的人。想了想,他神情肅然地說,你得先與你二姐商量商量。
          幺姨收斂笑容,認真地說,姐夫,二姐跟我談過了,說了革命的艱難,說了參加紅軍要流血犧牲。她還告訴我大哥犧牲了。但我都想過了,二姐能吃的苦,我也能。
          父親說,那好,你當紅軍的事,我批準了。不過,話要說在前面,我雖然是你的姐夫,但也是這支隊伍的總指揮,今后遇上生生死死的事,你可不能躲。幺姨說,姐夫,你放心吧,我們蹇家人沒有說話不算數(shù)的。
          紅二、六軍團進駐慈利縣城關鎮(zhèn)時,父親和蕭克將軍進城就去拜訪在城東開染坊的我的外公蹇承宴。外公對他們說,蹇家怕是著了共產黨的魔,先是大兒和二女當了紅軍,如今幺女和二兒也爭著要跟你們走。我想好了,不阻攔他們。就是這次拜會,當年只有27歲的紅六軍軍團長蕭克將軍與幺姨相遇相識,兩人愛好相近,趣味相投。沒多久,沒有繁文縟節(jié),他們在母親和幺姨的故鄉(xiāng)結婚了。
          1935年11月19日,紅二、紅六軍團接到命令,踏上長征路。我在這年11月1日出生,幺姨在貴州境內發(fā)現(xiàn)懷孕。在接下來的路上,被稱為“紅軍姊妹花”的母親和幺姨,一個背著越來越沉的我走,一個挺著越來越大的肚子走。
          母親姐妹倆在長征路上很少見面,1936年7月終于在甘孜住下來,母親就背著我來到幺姨身邊。幺姨給我們準備的禮物,是節(jié)省下來的一點糧食和采來的一大把野菜。見面時,母親告訴幺姨,她們做衛(wèi)生員的弟弟在翻越雪山時,因跑前跑后照顧傷員,累死在雪山上,埋在雪谷里。
          沒等姐妹倆從悲傷中緩過勁來,傳來了部隊開拔的號角聲。她們心知肚明,命令是她們的丈夫——方面軍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共同下達的,十萬火急,即使幺姨隨時會分娩也得出發(fā)。母親背著我,攙著幺姨,堅定地向草原深處走去。
          第一天走了大半天,四野茫茫。幺姨突然哎喲一聲,羊水破了,疼得失聲喊叫,蹲在地上起不來。母親四處1巡一遍,看見路邊有個只剩四堵頹敗斷墻的藏民放羊用過的土堡,忙把幺姨攙進去。沒有器械,沒有產床,也沒有水,就讓姨父鏟來一些草皮,墊在地上,鋪上野營用的被褥,天當房,地當床。
          孩子生下來了,是個男嬰,哭聲響亮。姨父喜不自禁,給他取名蕭堡生,草原上土堡里出生的意思。
          休息了幾個小時,繼續(xù)上路。
          第三天,幺姨剛被扶上馬走了幾步,就一頭栽下來。恰巧楊尚昆夫人李伯釗大姐路過,上前一看,說失血過多是原因,但主要是餓的。說著,摘下身上裝著大約有一斤大米的干糧袋,扔了過來。幺姨拼盡全身力氣說,不行呀,李大姐,過草地,糧食是每個人的命啊!但李伯釗頭也不回地走遠了。
          母親和幺姨走出了草地,大人和孩子都活了下來。
          幺姨與蕭克將軍的第二個孩子,還有第三個孩子,生在戰(zhàn)火紛飛的抗日戰(zhàn)場上。有意思的是,他們的第三個孩子,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部長篇戰(zhàn)爭小說,書名叫《浴血羅霄》。
          五年前,近百歲的幺姨粉碎性骨折,她拒絕保守治療,勇敢接受手術,又顫顫巍巍地站起來了。104歲的她雖然最終坐上了輪椅,但仍然頑強地挺立著,她就是不想被命運打敗。
    (有刪節(jié))文本二:
          我近年寫的是回憶和追溯性的散文。有人說我是唯一的,是獨自在營造“紅色意境”。我覺得這種說法沒什么不好,我能夠接受。但必須告訴人們,我寫的都是我親身經歷的事情,還有我沒齒難忘地愛著和記住的那些人。真實和真情,是我最在乎的東西、最珍惜的東西。我把這種真實和真情,當作我寫作必須遵守的原則。
          我重提這些歷史,絕不是要重溫家族的光榮,而是要說明信仰的光輝和理想的旗幟,是父輩們舍生忘死的動力之源。信仰永遠都是鼓舞我們奮發(fā)進取的精神號角。有了信仰,我們的事業(yè)才能發(fā)展,我們的國家才能進步。
    (選摘自賀捷生《父親的雪山母親的草地》的《后記》和《自序》)(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幺姨積極參加紅軍隊伍,既有“九一八事變”的時代因素,也有家庭因素,還有她比較時髦、有文藝范等個人因素。
    B.作者對賀龍元帥著墨不多,通過人物之間的幾句對話,就為讀者勾勒出一位風趣隨和、思慮周密的紅軍指揮員形象。
    C.文章以幺姨坐上輪椅、讓人傷感開篇,又以幺姨坐上輪椅、仍“頑強挺立”結尾,這樣寫既首尾呼應,又升華主題。
    D.文章語言平白如話,通俗生動,已屆耄耋之年的作家如同坐在讀者面前,將幺姨的革命往事娓娓道來,親切動人。
    (2)下列與文本一有關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毛澤東《長征》中“五嶺逶迤騰細浪”與文中“母親背著我,攙著幺姨,堅定地向草原深處走去”等描寫極具畫面感,表現(xiàn)了紅軍的革命意志。
    B.作者的舅舅為照顧傷員而犧牲,李伯釗把珍貴的口糧留給幺姨,這兩件事的敘述方式雖然不同,但是都能體現(xiàn)不怕艱險、勇于犧牲的長征精神。
    C.《浴血羅霄》這部長篇戰(zhàn)爭小說在戰(zhàn)火中誕生,具有虛構性,是蕭克夫婦的“孩子”,也是研究中國共產黨黨史和人民軍隊軍史的珍貴資料。
    D.魯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以親歷者“我”的口吻展開敘事,前者回憶了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經歷,后者再現(xiàn)了幺姨參加紅軍、長征等革命往事。
    (3)為什么說幺姨的年華是“燦爛”的?請簡要分析。
    (4)如果在“紅色經典讀書分享會”上推薦《幺姨的燦爛年華》,請結合兩則文本,列出理由并簡要分析。

    組卷:39引用:16難度:0.4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網上流傳一種說法,長時間特別是夜晚玩手機,會①  ,如同患上了“眼癌”,完全無藥可治。其實,黃斑變性的病理機制主要為眼部黃斑區(qū)結構的衰老性改變,通常是高齡退化的自然結果。誘發(fā)黃斑變性的原因還有很多種,包括眼部炎癥、高血糖、吸煙等,②   此外,將黃斑變性稱為“眼癌”也不準確。所謂“眼癌”,是指生長在眼部的惡性腫瘤,一般為遺傳或自身基因突變引發(fā)的?!昂诎抵型媸謾C會得眼癌”的說法有些聳人聽聞,容易對人造成誤導。
          不過,③  ,但沉溺于玩手機確實是個壞習慣,容易損害人體健康??茖W研究顯示,①睡前長期玩手機可能會破壞人體免疫系統(tǒng),②導致視力大幅下降;③長期玩手機也會使睡眠質量下降,④手機屏幕的光亮會干涉褪黑素的分泌,⑤使我們在放下手機入睡后更多處在淺睡眠,⑥但不能進入深睡眠。因此,大家還是要學會合理使用手機,切莫淪為“手機控”。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文中畫線的語句有4處語病,請修改。

    組卷:13引用:7難度:0.9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嫦娥奔月”、屈原“天問”,寄托了先民們的夢想與思考。觀天象,制歷法,研制渾天儀,身綁“火箭”飛向天空,古代科學家孜孜探求浩渺宇宙。新中國成立以來,“飛天攬月”的探索從未間斷:上世紀50年代,現(xiàn)代航天業(yè)艱難起步;70年代,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飛上太空;今天,“嫦娥”系列將“玉兔”送上月球,帶回珍貴的月壤,“天問一號”飛過廣袤的太空,即將著陸神秘的火星……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接力奮進,協(xié)同攻堅,不斷超越,鑄就了中國航天精神。
          以“探索從未停步,超越永無止境”為主題,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完成寫作。
          ①“東方紅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后,以當時中學生的身份給學校廣播站寫一篇廣播稿。
          ②在電視臺“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中向全國中學生演講,以學生代表身份寫一份演講稿。
          ③“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后,以學校團委名義給“天問一號”團隊寫一封慰問信。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5引用:8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