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陜西省安康市高三(上)聯考歷史試卷(9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商朝時期,中央王室與各族首領組成管理階層;地方派遣的職官和歸服方國諸侯,是形式上的支配與被支配關系,未必有血緣關系。到西周時期,即使與地方上的諸侯無血緣關系也通過聯姻與王室形成甥舅關系。據此可知,西周時期( ?。?/h2>
A.宗法貴族政治影響力式微 B.統(tǒng)治方式出現根本變化 C.確立了中央集權的新體制 D.王政統(tǒng)治得到一定強化 組卷:36引用:14難度:0.6 -
2.《黃帝內經》曰:“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合氣,名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并反復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饵S帝內經》中的這一思想( ?。?/h2>
A.彰顯了實踐經驗體系的建構 B.堅持了道家無為而治理論 C.強調了人與自然應和諧統(tǒng)一 D.蘊含了樸素的唯物論思想 組卷:9引用:11難度:0.6 -
3.漢初規(guī)定:“馬高五尺六寸,齒未平,弩十石以上,皆不得出關?!睗h武帝規(guī)定,王侯宗室朝覲聘享,進獻的玉璧必須以作價高昂的白鹿皮幣包裹,同時規(guī)定白鹿皮幣只能由宮廷機構獨家經營。這些規(guī)定旨在( ?。?/h2>
A.打擊地方經濟走私的不法行為 B.增加中央政府財政收入 C.削弱諸侯王國的政治經濟實力 D.抑制豪強地主實力膨脹 組卷:39難度:0.5 -
4.唐代農民改變了以前主要只生產糧食的做法,許多農民“庭樹純栽橘,園畦半種茶”;揚州六合縣園叟張老始終“園業(yè)不廢,負穢镢地,鬻蔬不輟”;荊南的崔導“種橘約千余株,每歲大獲其利”。這反映出當時( ?。?/h2>
A.自然經濟要求農戶多元生產 B.商業(yè)發(fā)展推動農業(yè)生產結構調整 C.技術進步促使農業(yè)迅速發(fā)展 D.土地兼并導致小農生產遭到破壞 組卷:12引用:8難度:0.5 -
5.程頤說:“天下之害,無不由末之勝也;峻宇雕墻,本于宮室;酒池肉林,本于飲食;窮兵黷武,本于征討。凡人欲之過者,皆本于奉養(yǎng);其流之遠,則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背填椧舱f:“饑食渴飲,冬裘夏葛,若致些私吝心在,便是廢天職?!边@表明,二程( ?。?/h2>
A.極力倡導限制君主的權力 B.宣揚天理以遏制臣民欲求 C.認為理和欲并不完全沖突 D.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 組卷:12引用:3難度:0.6 -
6.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康熙時,全世界超出50萬人的人口大城市有10個,中國占6個。到乾隆末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對外貿易長期出超。在此期間社會穩(wěn)定,經濟快速發(fā)展。這表明明清時期( ?。?/h2>
A.傳統(tǒng)經濟仍具有一定優(yōu)勢 B.生產關系出現近代化特色 C.社會結構呈現多元化色彩 D.手工工場規(guī)模進一步擴大 組卷:2引用:2難度:0.6 -
7.下面是對近代某一歷史事件影響的描述。由此可知,該事件( )
◎假如沒有這場革命,清廷不會向西方學習,中國不會有后來的政治大變局
◎發(fā)生在新舊交替的時代,既顯示出舊時代農民起義的局限性,又具有新時代的特征
◎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進的特征,對不滿的民眾很有吸引力A.滿足了農民實現土地均分的愿望 B.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C.客觀上加速了中國封建制度的崩潰 D.成為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標志 組卷:12引用:6難度:0.5 -
8.1864年,奕?以《萬國公法》中領海理論,成功迫使普魯士公使釋放在大沽口被扣留的丹麥船只;1875年李鴻章在處理馬嘉理(英駐華翻譯)被殺一案時指出:“不獨有違條約,亦顯悖萬國公法……中國自主之國,豈容他國無故調兵入境?!边@說明當時( ?。?/h2>
A.中國受到近代外交觀念影響 B.地方督撫干預朝廷外交事務決策 C.中國傳統(tǒng)朝貢體系已經解體 D.西學東漸的內容發(fā)生了根本變化 組卷:0引用:2難度:0.6 -
9.1902年,梁啟超圍繞如何鑄造“新民”這一國民性改造問題,在體育方面形成了“進化、尚動的生命觀”“愛國尚武的體育道德觀”等思想。梁啟超把具有尚武精神的“新民”視為國家強盛之基礎,并將體育上升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由此可知,梁啟超的體育思想( ?。?/h2>
A.強調了個人的尚武精神 B.順應了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 C.沖破了封建倫理的桎梏 D.體現了人人平等的民權意識 組卷:0引用:7難度:0.6
[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
28.【選修3: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材料:戰(zhàn)后法國力圖重返印度支那,恢復戰(zhàn)前的殖民體系。但是受到了越南民族主義者的反抗,其中最有力的民族主義組織是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同盟。由于談判失敗,雙方于1946年爆發(fā)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戰(zhàn)爭。起初戰(zhàn)爭的雙方都沒有得到外部勢力的支持,但戰(zhàn)爭的局勢因為新中國對越南的援助而發(fā)生改變。新中國對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承認以及援越抗法政策,使美國等西方國家很快作出反應,承認了法國扶持的保大政權,并開始對法國提供大量援助。隨著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亞洲冷戰(zhàn)局勢的緊張,印度支那儼然成了東西方較量的另一個戰(zhàn)場。比起直接較量的朝鮮戰(zhàn)場,這里所爭奪的似乎更為重要。它不僅僅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更為重要的是使新興國家面臨走那條道路,學習哪種社會制度的問題。1953年,隨著蘇聯政策的調整和朝鮮戰(zhàn)爭的停戰(zhàn),冷戰(zhàn)形勢出現緩和,印度支那戰(zhàn)爭也出現和談的機會。美國試圖組織聯合行動阻止日內瓦會議召開,而中國則借助國際輿論對和平的支持,力促達成日內瓦會議協(xié)定,并建議停止在印度支那的行動。
——摘編自高嘉懿《第一次印度支那戰(zhàn)爭與亞洲冷戰(zhàn)》(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第一次印度支那戰(zhàn)爭爆發(fā)的背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第一次印度支那戰(zhàn)爭進程中的變化及原因。組卷:0引用:2難度:0.6
[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
29.【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材料:朱丹溪,名震亨,金元名醫(yī)。年幼喪父,全家靠母親戚氏一人支撐,戚氏對兒子“有恩且嚴”。在逆境中成長的朱丹溪性格豪邁,見義勇為,從不肯出人下。一次母親重病,而“眾工束手”,因此他立志學醫(yī)。他刻苦鉆研《素問》等書,但《素問》一書深奧難懂,他就“缺其所可疑,通其所可道”,過了兩年,醫(yī)學有所得,再對難點進一步研究、探索,治好了母親的病。此時他已36歲,在強烈的求知欲驅使下,他毅然離開妻兒老母,到處求學。求學期間他很注重觀察,體會到“陰易乏,陽易元,攻擊宜詳審,正氣須保護”,為創(chuàng)立后來的丹溪學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曾說:“有病則病受之”,對體格強健、病情較急的患者,常靈活運用,單純用攻擊之藥;關于情志過分變動引起的疾病,或“以情解情”,或行氣解郁,或化瘀兼用補藥,種種不一。丹溪倡導滋陰學說,并著書多篇,圍繞著養(yǎng)陰的觀點,深入論述養(yǎng)生的道理。他的“相火論”是在師承了寒涼派劉完素火熱病機的基礎上,又參之以“太極”之理,進一步加以闡發(fā)和補充發(fā)展而來的。他還在臨床上闡明氣、血、痰、瘀的致病機理,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一套完整的療法,大大豐富了雜病的辯證論治內容。
——摘編自李文莉《金元名醫(yī)—朱丹溪》(1)根據材料,概括朱丹溪的醫(yī)學成就。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朱丹溪能夠成為金元名醫(yī)的原因。組卷:1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