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必修下冊《第2課 燭之武退秦師》2022年同步練習(xí)卷(4)
發(fā)布:2024/12/27 2:0:2
一、【典例解讀】
-
1.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泛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肮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肮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霸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扒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耙嗳ブ?。
(1)下列句中加點(diǎn)實(shí)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A.晉軍函陵 軍:駐軍 B.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濟(jì):渡河 C.以亂易整 易:交換 D.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賜:恩惠
A.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B.越國以鄙遠(yuǎn)
C.焉用亡鄭以陪鄰
D.闕秦以利晉
(3)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錯(cuò)誤的一項(xiàng)是
A.先秦散文分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兩大部分,《左傳》屬歷史散文。
B.《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紀(jì)傳體史書,其作者相傳是魯國史官左丘明。
C.解釋《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別是《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D.《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4)翻譯下面句子
①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②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組卷:9引用:4難度:0.6
二.【名師點(diǎn)睛】
-
2.《燭之武退秦師》中鄭伯是怎樣勸說燭之武的?僅僅是鄭伯的幾句話就打動了燭之武嗎?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3.《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提起“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這段歷史,意圖何在?妙在何處?
組卷:3引用:1難度:0.5 -
4.《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說退秦軍后,秦伯又留下部分兵力戍守鄭國,這是否是引狼入室?
組卷:1引用:1難度:0.5 -
5.《燭之武退秦師》中晉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條理由退兵,你怎樣理解?
組卷:1引用:1難度:0.6 -
6.《燭之武退秦師》中文章寫燭之武在受命于鄭伯之時(shí)先辭后應(yīng),有什么作用?
組卷:1引用:2難度:0.5
四.綜合提升變式練
-
1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 呂祖謙評曰:“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1)下列對文末畫波浪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B.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C.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D.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diǎ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侯”是古代一種爵位。古代爵位往往是政治權(quán)力的標(biāo)志,但不具備行政職能。
B.《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皞鳌笔俏捏w標(biāo)志,即傳記,與“志”“記”意思相同。
C.“子犯”是狐偃的字。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于禮貌和尊敬。
D.“僖公三十年”是王公王次紀(jì)年。王公王次紀(jì)年是春秋戰(zhàn)國時(shí)按王公在位的年次來紀(jì)年。
(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項(xiàng)是
A.秦、晉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在這種情勢下,燭之武不顧個(gè)人安?!耙箍P而出”,求見秦伯,表現(xiàn)了他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精神。
B.燭之武具有高超的論辯藝術(shù),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失本國尊嚴(yán),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層層深入,最終使秦伯心悅誠服。
C.秦、晉曾是友好鄰邦,秦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恩惠;晉對秦卻嚴(yán)加防范。燭之武對這種微妙的關(guān)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這使得他得以說退秦師。
D.燭之武的勸說,使秦伯撤走了圍鄭的軍隊(duì),還派部隊(duì)幫助鄭國防守,秦晉聯(lián)盟頃刻瓦解,晉國不得已而退兵。燭之武既退秦師,又退晉師,可謂一石二鳥。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組卷:26引用:3難度:0.7 -
1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奏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選自《左傳》)
(1)下列句中加點(diǎn)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軍:駐軍 B.辭曰:“臣之壯也……” 辭:告辭 C.又欲肆其西封 肆:延伸、擴(kuò)張 D.若不闕秦 闕:侵損、削減
A.侯:中國古代爵位稱呼,春秋時(shí)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是第二等爵位。
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
C.執(zhí)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辦事的官吏,后也用于表示對對方的敬稱。
D.《左傳》: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國別體史書,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佚之狐說“師必退”,表現(xiàn)了佚之狐對燭之武的了解與信任,使讀者未見其人,先知其才,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燭之武的才能。
B.大兵壓境,國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鄭伯舉薦燭之武,經(jīng)過佚之狐的一番勸說,燭之武最終答應(yīng)去見秦君。
C.燭之武見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滅鄭國只對晉國有利而對秦?zé)o益,并挑撥離間秦晉關(guān)系,最終讓秦君退兵。
D.文章通過語言等描寫表現(xiàn)了燭之武不僅能言善辯,而且深明大義、機(jī)智勇敢的性格特點(diǎn)。
(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
(5)請概括“秦伯說”的主要原因并簡要分析。組卷:2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