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級上冊《7.1 燃燒和滅火(第1課時)》2023年同步練習卷(十一)
發(fā)布:2024/8/29 5:0:9
一、選擇題
-
1.下列關于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390引用:19難度:0.7 -
2.野炊時,小華發(fā)現(xiàn)篝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將木柴架空一些,這樣做的目的是( ?。?/h2>
組卷:316引用:11難度:0.5 -
3.某物質(zhì)的著火點為t℃,圖中該物質(zhì)燃燒得最旺的點是( ?。?br />
組卷:88引用:5難度:0.6 -
4.土星是太陽系里的氣態(tài)行星,約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溫度為-150℃,它沒燃燒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種類太多;②氮氣含量太高;③沒有適宜的溫度;④沒有支持燃燒的氧氣,其中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23引用:14難度:0.6
四、解答題
-
11.過氧化鈉(Na2O2)是一種黃色固體.某次科技活動中,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將包有Na2O2固體的棉花放入如圖1所示燒杯中,緩慢倒入CO2后發(fā)現(xiàn)處于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后熄滅,同時也驚奇的發(fā)現(xiàn)棉花燃燒起來.
Ⅰ.實驗過程中“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后熄滅”的現(xiàn)象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Ⅱ.棉花為什么會燃燒呢?小組同學聯(lián)想起物質(zhì)燃燒的相關知識,推理出棉花要燃燒,除了滿足“棉花是可燃物”這一條件,還需滿足的條件是
提出問題:在實驗中是如何給棉花燃燒提供上述條件的呢?
查閱資料:在常溫下Na2O2和CO2能發(fā)生化學反應.白色的無水硫酸銅遇水會變成藍色.
設計實驗:經(jīng)過討論后,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進行探究.
實驗步驟:
(1)按上圖裝配好裝置,并檢查其氣密性;
(2)將相關的試劑放入對應的儀器內(nèi);
(3)推動注射器的活塞,把稀鹽酸注入錐形瓶內(nèi),并固定活塞位置;
(4)一段時間后,在a處放置一根帶火星的小木條,觀察現(xiàn)象.
實驗現(xiàn)象:
(1)干燥管中沒有出現(xiàn)藍色;
(2)帶火星的小木條復燃;
(3)飽和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實驗分析:
(1)D裝置的燒杯內(nèi)變渾濁的原因是
(2)B裝置的作用是
實驗結論:(1)“小木條復燃”說明了Na2O2和CO2反應產(chǎn)生了
(2)“飽和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Na2O2和CO2反應組卷:31引用:6難度:0.3
五、科學探究題
-
12.用如圖所示實驗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其中A、C中充滿氮氣,B、D中充滿氧氣(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
(1)設計B、D的目的是
(2)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O2的現(xiàn)象是
(3)A~D中,可不做的實驗是組卷:56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