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1章 聲現象》2016年單元測試卷(江蘇省揚州市儀征市月塘中學)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h2>
A.在音樂會上,人們常用響度來區(qū)分是何種樂器發(fā)出的聲音 B.用一根棉線和兩個紙杯可以以制成“土電話”,說明固體能夠傳聲 C.刮風時,我們能聽到樹葉發(fā)出的聲音,說明樹葉在振動 D.公路邊植樹,既可以凈化空氣,也可以減弱噪聲 組卷:46引用:20難度:0.9 -
2.如圖是探究聲現象的四種實驗情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h2>
A.
實驗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B.
實驗說明鋼尺振動的頻率越高,響度越大C.
實驗說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調越高D.
實驗說明聲波不能傳遞能量組卷:62引用:14難度:0.9 -
3.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A.聲音在固體中傳播的速度都比在液體中的大 B.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等介質中傳播,聲音也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C.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環(huán)保角度的噪聲一定是由物體無規(guī)則振動產生的 D.中考、高考期間要求學校周圍噪聲大的單位停工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 組卷:34難度:0.9 -
4.聲音在下列物質中傳播速度最小的是( ?。?/h2>
A.鋼軌 B.純水 C.木材 D.空氣 組卷:141引用:43難度:0.9 -
5.圖中,老師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將它不斷剪短,他在研究聲音的( ?。?/h2>
A.響度與吸管長短的關系 B.音調與吸管材料的關系 C.音調與吸管長短的關系 D.音色與吸管材料的關系 組卷:708難度:0.9 -
6.高青縣城為防治噪聲,下列做法屬于在傳播中減弱噪聲的是( ?。?/h2>
A.將市區(qū)的工廠遷往郊外 B.市區(qū)內嚴禁車輛鳴笛 C.種草植樹搞好城區(qū)綠 D.在機器上安裝消音器 組卷:31引用:5難度:0.9 -
7.在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h2>
A.潛艇上的聲吶系統(tǒng)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 B.城市道路旁安裝隔聲板是為了美觀 C.機動車輛在市內嚴禁鳴笛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醫(yī)院里的B超是利用次聲波工作的 組卷:17引用:1難度:0.9 -
8.為探究聲的傳播是否需要介質,有人設計了幾個實驗方案,你認為能說明問題的實驗是( )
A.把正在響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鈴聲逐漸減小 B.把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放入水面,水上濺起水花 C.吹響笛子后,按不同的孔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D.將音叉發(fā)出的聲音信號輸入到示波器上,觀察波形 組卷:24引用:1難度:0.9 -
9.挑選西瓜時,用手指在西瓜上彈幾下,如果聲音清脆,就知道是生瓜;如果聲音較沉悶,就是熟瓜。醫(yī)生常用叩診術來檢查胸腹內器官是否正常(如圖所示),臟器不正常與正常的叩診聲音是不同的。有趣的是300多年前,一個奧地利人用敲擊酒桶的方法來判斷桶中酒的多少(如圖).上述實例中都是根據聲音的哪一個共同特征來判斷的?( ?。?br />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 組卷:48引用:5難度:0.9 -
10.據說,美國研制出一種用超聲波做子彈的槍。當超聲波達到一定強度時就能有較強的攻擊力。實際要阻擋這一武器的襲擊,只要用薄薄的一層( ?。?/h2>
A.半導體 B.磁性物質 C.真空帶 D.絕緣物質 組卷:442引用:84難度:0.9 -
11.清晨,小鳥清脆的叫聲讓我們心情舒暢。關于小鳥的叫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h2>
A.小鳥的叫聲是由它的發(fā)聲器官振動產生的 B.小鳥的叫聲只能在空氣中傳播 C.口技演員主要模仿的是小鳥叫聲的響度 D.推開窗戶后聽到小鳥的叫聲變大,是因為音調變高了 組卷:121引用:21難度:0.9
二、填空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60分)
-
34.小麗等同學做探究聲是怎樣產生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當小麗同學用小錘敲擊音叉的時候,既能聽到音叉發(fā)出的聲音,又能觀察到
(2)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什么作用?這種思想方法叫
(3)若實驗過程中小麗同學加大敲擊音叉的力度。
①聽到和看到的現象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②根據實驗現象的變化,你又可以總結出什么結論?組卷:125難度:0.5 -
35.聶利同學在一個養(yǎng)蜂場看到許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雙翅沒有振動,仍嗡嗡地叫個不停。她對《十萬個為什么》中“蜜蜂發(fā)聲是不斷振動雙翅產生的”這一結論產生懷疑。蜜蜂的發(fā)聲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聶利同學的主要探索過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雙翅用膠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發(fā)聲。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雙翅,蜜蜂仍然發(fā)聲。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發(fā)現兩粒小“黑點”,蜜蜂發(fā)聲時,黑點上下鼓動。
④用大頭針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點,蜜蜂不發(fā)聲。
請回答:
(1)聶利同學在實驗時,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從實驗①和②可得出的結論是。
(3)“用大頭針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點”基于的假設是。組卷:658引用:87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