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年山東省高考語文綜合模擬試卷(一)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所謂文化,通常是指一個民族的整體生活方式和它的價值系統(tǒng)。而文化自信則是指一個民族基于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積極肯定、自覺珍惜而形成的一種對其堅守、傳承和發(fā)揚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內涵而言,包含兩重含義:一是作為一種文化類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質,二是作為這種文化類型的文化主體的文化性格。這就是說,文化自信是一種文化類型的精神特質和文化主體的擔當性格的有機統(tǒng)一。
          當然,作為統(tǒng)一的中華文化,它是一個有機整體,是同一種文化類型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合規(guī)律性發(fā)展的文化之鏈,但是它又存在著傳統(tǒng)與現代、歷史與當下、客體與主體的不同方面、不同內容和不同性質的區(qū)分。因此,我們要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須對這一概念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整體把握和理性對待。否則,就可能在所謂文化自信、繁榮文化的旗號下造成混亂。
          那么,繼承與弘揚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不能重建我們的文化自信呢?這涉及我們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類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質問題。事實上,我們民族文化的一個顯著的特質就是“自信”,它是一種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時的神話傳說中,就是以自信、自強為精神特質的。人們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女媧補天”等等,不就充滿了一種發(fā)奮而自信的精神嗎?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論化了。孔子說“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說“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荀子則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題,這些不正充滿了一種一往無前的擔當而自信的精神嗎?宋儒張載提出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明清時期王夫之的“六經責我開生面”,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及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些思想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無不是充滿了一種無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說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我們的著眼點要放在堅定對我們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腳點和目標指向就應該放在培養(yǎng)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體上。人是文化的主體,又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離開了作為主體的人,就無所謂文化,而任何優(yōu)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樓。因此,培養(yǎng)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體才是我們要著實下功夫的關鍵所在。
    (摘編自唐凱麟《如何增強和提升文化自信》)材料二:
    《解放日報》副刊《朝花周刊》記者就“中國文化自信”這一主題專訪了原文化部長、作家王蒙,以下為訪談節(jié)選。
          朝花周刊:您為什么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必須面對的時代話題?
          王蒙: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是活的傳統(tǒng),是與現代世界接軌的傳統(tǒng),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傳統(tǒng)。我們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對自己文化更新轉化、對外來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適應全球大勢、進行最佳選擇與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謀求發(fā)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僅代表著公民的個人素質,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彰顯出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文明程度,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因此,不論有多么困難,我們必須面對這個時代課題。
          朝花周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到底是什么樣的文化?它和世界先進文化可否對接?
          王蒙:中國文化有一種適應的能力,有一種變化發(fā)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又有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能力。也許,我們看到了中華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華文化的不夠用,但是我們還看到了中華文化的適應性,它有自我調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來影響的能力。
          現在我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國家有了巨大的發(fā)展,因為對國家前途已經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們所說的文化自信,包括對傳統(tǒng)文化中積極、優(yōu)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們對自己發(fā)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們對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選擇能力、消化能力、調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識別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我們的文化不是一個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頭一捅就破一個窟窿的,捉襟見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們的文化是一個能夠和世界對話和打交道、能夠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絕任何外來有益影響的文化。
          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時代里,該如何發(fā)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勢,又怎樣才能使中華文化始終煥發(fā)光彩?
          王蒙: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奮斗歷程的見證,更是今天中華民族固本開新的精神動力。全球化與現代化沖擊著我們的民族傳統(tǒng),有些人陷入到了深深的文化焦慮中。這種時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與善于實現引領、整合、包容、平衡與進一步提升,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主流文化為主心骨,積極構建生氣勃勃、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又能夠滿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態(tài)格局。
          我們中華民族確實應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自信,這不是“老大帝國”的狂妄自大,這是建立在轉化與變革的舉世矚目、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累累碩果之上的堅實自信。中華民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對困難,化解矛盾。我們走過的道路讓我們自信,我們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使我們能夠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內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我們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復興,托起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創(chuàng)造我們的文化輝煌,助力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摘編自《專訪王蒙:中國文化自信,是從善如流的自信》)(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只有對“中華文化”這一概念有清晰明確的整體把握并理性對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B.材料一從文化特質和文化主體兩個方面,分析了當下我國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機統(tǒng)一的關系。
    C.中華文化的適應性,主要體現在對自身文化的調整與更新和對外來文化的吸收與消化兩個方面。
    D.兩則材料都以“文化自信”為話題,前者側重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后者側重更新與發(fā)展。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提升文化自信的關鍵,是深入到傳統(tǒng)文化中,研究神話傳說、儒學學說等體現出來的自信的文化特質。
    B.把握文化自信的內涵,理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特質,有助于我們明確提升文化自信的著眼點和目標指向。
    C.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僅現在能對接世界先進文化,還能在未來煥發(fā)光彩,這與其強大的適應性特質有關。
    D.兩則材料對防范可能出現的虛假文化自信、繁榮文化的亂象和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慮具有現實意義。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文化自信表現的一項是
     

    A.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宮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為原型,融合現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現大唐盛世,獲得空前好評。
    B.近年不斷有人提議在原址重建圓明園,再現這一“萬園之園”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現昔日盛世繁華與榮光。
    C.李子柒在社交平臺分享田園風光和美食制作的視頻,向世界展現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讓無數外國人愛上了中國。
    D.許淵沖致力于翻譯事業(yè),將《論語》《詩經》《楚辭》《西廂記》等經典作品翻譯成英文和法文,獲得海內外高度認可。
    (4)請結合文本內容,簡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論證的嚴密性。
    (5)作為文化主體,青年學生面對展藏文物、古代作品等文化載體時,應當怎樣做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請結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議。

    組卷:67引用:18難度:0.6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漫漫西口路:包頭(節(jié)選)      包頭地理位置特殊,它是溝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之間的交通要沖,聯結華北與西北,具備了承受中國北方經濟格局的地位,因而成為歷史悠久的軍事重鎮(zhèn),趙武靈王時期就在這里設置了九原郡。隨著歷史發(fā)展,包頭成為口外四大商埠(還有張家口、歸綏、多倫)之一。包頭是中國明清以來近代經濟發(fā)展史上的重要節(jié)點和紐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因為如此,馳騁歐亞的晉商率先占據包頭市場。
          山西特別是以太谷、祁縣、榆次、平遙為代表的晉商前輩,舉商貿之大業(yè),經營范圍包羅萬象,奪金融之先聲,錢莊票號匯通天下,稱雄五百余年,創(chuàng)造了亙古未有的世紀性繁榮,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燦爛的商業(yè)文化。
          我三進平遙古城,去祁縣、太谷、榆次,參觀考察了全部晉商行業(yè)、字號、店鋪原址,特別是平遙古城。有的仍保存原始樣態(tài),有的修復重建,古樸典雅,莊重厚道;從外觀到內部,透露出“誠信”“公正”“厚道”“仁愛”等經營理念。其創(chuàng)始人幾乎全都是具備勤勉、艱辛、節(jié)儉、目光遠大、堅忍不懈、經營有道的品格。
          早在康熙平西北叛亂時,晉商就獲準隨軍貿易,也與蒙古人做生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軍需物資供給。包頭形成村鎮(zhèn),山西定襄人梁如月首先在第一條街——東街開設“如月號”鐵匠鋪,為蒙古人打配馬蹄掌、刀具、獵具、箭頭等。另開如月鼓房,后改為雜貨店,經營日用雜貨,包括布料、鞋帽、鐵器、家具等。到道光年間已有30多名店員伙計,成為當時包頭雜貨店之首。
          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山西祁縣喬家堡村喬貴發(fā)“走西口”在薩拉齊老官營村落腳,后移居隸屬昆都侖的西腦包。昆都侖河故道是旅蒙商必經之路,喬貴發(fā)審時度勢開辦了草料鋪,買賣興隆,有了原始積累。包頭東街形成后,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喬貴發(fā)又移居東街開設廣盛公,經營糧食、雜貨等。嘉慶年間,喬貴發(fā)已資產殷實。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廣盛公改名復盛公。喬家先后在包頭創(chuàng)辦20余家復字號,每開設一商號最少需二三萬兩白銀,由此可見喬家資產的雄厚。直至新中國成立,包頭仍有復字號復盛油坊、通和長米面店等。經過200多年的發(fā)展,喬家“復字號”成為包頭巨商之首,同時名列山西十大財東之冠。喬家緊跟經濟浪潮,大富久富,堪稱中國商界大觀。1940 年,日軍還以私通愛國將領傅作義為由,將喬家德恒永經理郄相國殺害在張家口。
          1950年,喬致庸孫子喬健、孫女喬守珍來包頭,把大部分房產低價轉給國家,鋪店贈予各號掌柜,鋪底分給店員?,F在包頭的“喬家金街”與當年地址不遠,與呂祖廟(妙法禪寺)隔環(huán)城街相望。西邊靠街大照壁上有喬家“復盛公”簡介文字,內街塑“走西口”駝隊群像開張幾十家茶葉、工藝、書畫、餐飲等店鋪;東河區(qū)圖書館、文藝創(chuàng)作中心、老年文藝活動中心等也在此。但格局樣貌與有關資料介紹的當年規(guī)模大不相同,只是一處仿古的新建筑。
          乾隆年間,山西忻州人智某在包頭租借巴氏家族(蒙古族)戶口地開設永合成店,專門收購河套糧食,然后用駝隊將糧食、雜貨等運往蒙古民族居住地,再換回皮毛、牲畜等。同時,智家在永租地上種田,稱永合成地。包頭城垣建成后,城垣內幾乎一半的土地都歸永合成所有。現在的包頭市東河區(qū)永合成巷只是永合成地很小的一部分。由于包頭城內北高南低,每當雨季北梁雨水順坡而下灌溉農田,又有后溝水流入,因此這一帶土地肥沃,收成甚佳。永合成買賣興隆,人氣旺盛。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修繕龍泉寺時永合成即為當地首富?,F存古地契中可看出智姓購買了多處地產,還開設了永合成當鋪。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包頭城鎮(zhèn)暴雨成災,山洪沖開西城門,“人們個個逃活生”。永合成將淤泥數尺無法耕種而荒蕪的部分土地轉賣,并聯合晉商出資賑災。1946年,徐元善、劉鎮(zhèn)遠為建果園從智存仁手中買永合成地80畝。新中國成立后這80畝土地擴展為今天東河區(qū)的人民公園。
          在一代又一代包頭人拼搏努力下,包頭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經濟發(fā)展還是城市建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這是在原初文化底蘊上與時俱進形成“團結拼搏、艱苦奮斗、真抓實干、爭創(chuàng)一流”的“包頭精神”之花結出的碩果。
    (節(jié)選自《中國旅游文學》2020年5月)(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包頭在經濟發(fā)展史上成為重要節(jié)點和紐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從明清時期才開始的,之前僅僅作為軍事重鎮(zhèn)。
    B.永合成商號的衰落是因為自然災害頻繁,比如山洪導致永合成地淤泥數尺,無法耕種而荒蕪,不得不低價轉賣。
    C.早在康熙平西北叛亂時,晉商就獲得朝廷準許隨軍貿易,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軍需物資問題,支援了朝廷的軍事行動。
    D.包頭市在原址復建“喬家金街”,有“復盛公”簡介、“走西口”駝隊群像,茶葉、工藝、書畫等鋪,再現晉商輝煌。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游記散文,作者結合地理、歷史等知識介紹包頭發(fā)展,語言樸實無華,具有歷史滄桑的厚重感,讓讀者仿佛置身歷史情境中。
    B.本文側重于抒情,作者先為讀者介紹了包頭發(fā)展的大致情況,然后對包頭晉商的經營興衰發(fā)出感嘆,表達了惋惜之情。
    C.文章顯著的文字特點是用詞準確,比如文中兩個加點詞語“幾乎”如實地反映了當時晉商經營發(fā)展的情況。
    D.文章在講述包頭晉商經營發(fā)展歷史時,重點選取“梁氏如月號”“喬家復盛公”“智氏永合成”商號經營發(fā)展情況敘述。
    (3)本文記述包頭歷史時,不惜花費了大量筆墨敘述包頭晉商的情況,對此你如何理解?
    (4)請結合本文從兩方面概括包頭晉商的人文精神,并概括晉商的人文精神與包頭精神的關系。

    組卷:68引用:4難度:0.3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十有四年冬,秦饑,使乞欒于晉。慶鄭曰:“背施無親,幸災不仁,貪愛不祥,怒鄰不義。四德皆失,何以守國?”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將安傅?無損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與?!睉c鄭曰:“棄信背鄰,患孰恤之?無信患作,失授必斃,是則然矣。”弗聽。后秦伯伐晉。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對曰:“君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孫!”卜車右,慶鄭吉,弗使。乘小駟,鄭入也。慶鄭曰:“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备ヂ?。壬戌,戰(zhàn)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秦獲晉侯以歸。十一月晉侯歸。丁丑,殺慶鄭而后入。是歲,晉又饑,秦伯又氣之粟。
    --節(jié)選自《左傳?僖公》有刪改      晉旱,來請粟。丕豹說繆公勿與,因其饑而伐之??姽珕柟珜O支,曰:“饑穰更事耳,不可不與?!眴柊倮飩荩瑐菰唬骸耙奈岬米镉诰?,其百姓何罪?”于是用其言,卒與之粟。以船漕車轉,自雍相望至絳。十五年,晉興兵攻秦??姽酝鶕糁?。九月壬戌,與晉惠公夷吾合戰(zhàn)于韓地??姽c麾下馳追之,為晉軍所圍。晉擊繆公,繆公傷。于是岐下食善馬者三百人馳冒晉軍,晉軍解圍,遂脫繆公而反生得晉君。初,繆公亡善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姽唬骸熬硬灰孕螽a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蹦私再n酒而赦之。三百人者聞秦擊晉,皆求從,從而見繆公窘,皆推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姽敃x君以歸,令于國,齊宿,將以晉君祠上帝。周天子聞之,曰“晉我同姓”,為請晉君。夷吾姊為繆公夫人,夫人聞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笨姽炫c晉君盟,許歸之,更舍上舍,而饋之七牢。十一月,歸晉君夷吾。
    (節(jié)選自《史記?秦本紀》)有刪改【注】①齊宿:齋宿。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
    B.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
    C.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
    D.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但比《春秋》記事時間延長了許多。
    B.《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五個部分。
    C.車右即“驂乘”,古時站在車右陪乘或擔任警衛(wèi)的人,如《鴻門宴》中樊噲就是沛公的驂乘。一般是戎事稱車右,其余稱驂乘。
    D.我國古代常用干支紀法來紀年、月、日、時。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60組干支不斷循環(huán)往復,所以用干支紀月即五年一個周期。文中“壬戌”屬干支紀日,“九月”則屬序數紀月。
    (3)根據所學及文本內容,下列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原之戰(zhàn)--公元前645年,因為晉惠公屢次背信棄義,于是秦穆公興兵討伐晉國,晉國率軍抵御,雙方在韓原展開激戰(zhàn),史稱韓原之戰(zhàn)。
    B.穆公立馬--三百名忠義勇士為了報答當年秦穆公殺馬不責和食馬得酒的恩情,于是在秦穆公受困之時,幫助秦穆公反敗為勝。
    C.泛舟之役--秦國調集船只,滿載糧食,從都城雍城出發(fā),經過水路再轉陸運,直達晉國都城絳城。運糧船只橫跨兩國都城,幾百里路途首尾連接,絡繹不絕。
    D.夷吾桎梏--夷吾被囚禁在秦國。秦穆公下令全體國民齋戒獨宿,他要用失信的夷吾祭天!后來因周天子求情,穆姬以死相逼,才使夷吾躲過一劫。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于是岐下食善馬者三百人馳冒晉軍,晉軍解圍,遂脫繆公而反生得晉君。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燭之武退秦師》)
    (5)秦國俘獲晉惠公,在慶鄭看來晉惠公是咎由自取,請簡要說明理由。

    組卷:15引用:3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

  • 8.根據下面材料,提煉新冠肺炎的三條傳播途徑。要求語言簡潔流暢,不超過20個字。
          目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衛(wèi)生防疲專家強調,人們需自覺居家隔離,避免在公共場合接觸到病毒攜帶者。人感染了冠狀病毒后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癥狀、發(fā)熱、咳嗽、氣促和呼吸因難等,正常健康人員,如果在公共場合近距離接觸患者,并直接吸入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就會導致感染。此外患者呼出的飛沫會沉積在物品表面,人手一旦接觸被污染物品后,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就會導致感染。衛(wèi)生防疫專家還表示,患者呼出的飛沫混合在空氣中,會形成一種氣溶膠,該物質吸入后也可導致病毒感染。

    組卷:39引用:1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2015年7月31日,北京和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過去5年,從會徽“冬夢”“飛躍”發(fā)布,到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問世,再到場館相繼交付使用,北京冬奧會的各項籌辦工作一直穩(wěn)步推進,交出高分答卷。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給世界帶來的巨大沖擊下,我國率先控制住國內疫情,實現了經濟復蘇,為北京冬奧會順利舉辦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賽事各項籌備工作也得以繼續(xù)有序展開。
    材料二:
          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jié)點的重大標志性活動,是展現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發(fā)展、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
    --2021年1月習近平在視察北京冬奧會準備工作時的重要講話材料三:
          在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奧會作為“奧運新標桿”的意義彰顯無疑;同時也體現了人類團結一致對抗危機的精神。北京冬奧會將成為世界冰雪運動發(fā)展的里程碑。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      2021年2月4日,不僅是我國北方的小年,也是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一周年的日子。這天,國際奧委會向各國、各地區(qū)奧委會發(fā)出參與北京冬奧會的盛情邀請。而北京奧組委也向世界鄭重宣布,“兌現承諾,相約北京”。請以此為主題,以中國青年志愿者的名義向明年來參賽的運動員或外國觀眾寫一封歡迎信。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27引用:8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