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四川省綿陽市南山中學高一(下)月考語文試卷(6月份)

發(fā)布:2025/1/7 16:0:3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公元353年,書圣王羲之在《蘭亭集序》寫道:“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痹诠糯?,只有極少數(shù)高雅、曠達、睿智的人才能達到這樣的狀態(tài)。但是,今天每一個沉浸于元宇宙中的人都能體驗到這種境界。千百年來,人們所能想到的視聽之極如今已經(jīng)“飛入尋常百姓家”,普泛地為人們所感知。
          這一切何以可能?直接的原因是技術進步,背后則是對所謂人性的極度滿足。近代以來,人們總體傾向于將人理解為理性的存在物,而非理性主義的反撥和人們對現(xiàn)代化的反思,使得人們更多地將原始的、感性的欲望理解為人性。結果,對所謂人性的滿足、迎合成為技術創(chuàng)新的標尺,一切工具合理性似乎都指向和服務于人性。無論多么復雜、先進的技術裝置,遲早都會出現(xiàn)“傻瓜”型的“人性化”操作;一切抽象系統(tǒng)的構造,最終都以感性滿足的方式顯現(xiàn)出來。元宇宙就是如此。它是包括區(qū)塊鏈、5G、人工智能、3D、VR/AR/XR、腦機接口等目前人類最尖端科學技術的綜合運用,基于一個人人都喜歡沉浸式感性滿足的人性假設,為各種復雜的、常人無法洞悉奧妙的數(shù)字構造穿上感性或曰人性的外衣。
          但是,現(xiàn)代技術的進步能夠滿足人性,卻未必能夠帶來人性的解放,事實正在走向反面。借用尼采的說法,人們面臨的問題恰恰是所謂的“人性的,太人性的”問題。
          第一,虛擬世界依靠“游目騁懷”方式滿足人性的感性欲望,不僅很大程度封存人們對原初現(xiàn)實的體驗,也日漸封存了人類擴展真實的“星辰大海”的外延性的愿望,使人們日益“宅”“卷”在虛擬的意向性世界中。這也正是《三體》作者劉慈欣反對發(fā)展“元宇宙”的重要原因。
          第二,人們獲得沉浸式的感性體驗,自以為駕馭和支配了工具理性,其實恰好相反,資本與工具理性的結盟不僅“長君之惡”,而且“逢君之惡”(《孟子?告子下》)。大數(shù)據(jù)、算法比我們自己更能監(jiān)測和理解自己的感覺。我們?yōu)橹@嘆的“人性化”不過是算法的結果。在最基本的層面上說,人性的滿足不過是一種“投喂”;從更高層面來說,人性的滿足僅僅是一種單向度的牽引與控制,是一種溫柔的綁架,讓人欲罷不能甚至渾然不覺地成癮、沉湎。
          第三,在感受力被數(shù)據(jù)化和技術加強的情況下,人自身的現(xiàn)實感受力、表達力反而在下降,反智和愚鈍化的現(xiàn)實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十分清晰。赫拉利所謂“退化的人類濫用進化的計算機”“可能只會增強人類的‘自然愚蠢’”等判斷,與馬克思的警示如出一轍:“我們的一切發(fā)明和進步,似乎結果是使物質力量成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痹钪娴某霈F(xiàn)將把這種狀況推向極致,其中最值得我們沉思的悖論就是:人的愚鈍化恰恰是所謂人性化追求的必然結果!
    (摘編自沈湘平《元宇宙:人類存在狀況的最新征候》)(1)下列對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今天每一個人都能體驗到書圣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描繪的“極視聽之娛”的境界。
    B.元宇宙的出現(xiàn)是人類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的成果,也是技術迎合人原始、感性欲望的表現(xiàn)。
    C.劉慈欣反對發(fā)展“元宇宙”的重要原因是虛擬世界降低了人的現(xiàn)實感受力和表達力。
    D.虛擬世界能幫助人們獲得沉浸式的感性體驗,說明人們已經(jīng)駕馭和支配了工具理性。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充滿思辨色彩,指出元宇宙是技術“人性化”發(fā)展的結果,同時又存在“太人性”的弊端。
    B.文章對元宇宙解放人性的局限性的剖析,是以作者對元宇宙這一新生事物的深入認識為前提的。
    C.文章引用尼采、赫拉利、馬克思等人的說法,意在為相應的觀點提供事實論據(jù),增強說服力。
    D.文章論述結構嚴謹、脈絡清晰,先由古文引出話題,再分析原因,然后分點闡釋、深入探究。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宇宙讓人們“極視聽之娛”,但這可能是一種溫柔的綁架,使人們越發(fā)沉湎于虛擬世界,不愿向外探索。
    B.技術進步伴隨著一些不確定的風險,作者引導人們思考技術進步帶來的隱憂,防止迷失自我。
    C.數(shù)字化技術本身所蘊含的人文意蘊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又使得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狀況面臨新的悖論。
    D.與原初現(xiàn)實相比,虛擬世界能給人以更豐富、細膩的感性體驗,有助于提高人們對現(xiàn)實的感受力。

    組卷:14引用:3難度:0.4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諸君來此求學,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與否,必先知大學之性質。今人肄業(yè)專門學校,學成任事,此固勢所必然。而在大學則不然,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敗,以求學于此者,皆有做官發(fā)財思想,故畢業(yè)預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蓋以法科為干祿之終南捷徑也,因做官心熱,對于教員,則不問其學問之淺深,唯問其官階之大小。官階大者,特別歡迎,蓋為將來畢業(yè)有人提攜也?,F(xiàn)在我國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專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請教員,不得不聘請兼職之人,亦屬不得已之舉。究之外人指摘之當否,姑不具論。然弭謗莫如自修,人譏我腐敗,而我不腐敗,問心無愧,于我何損?果欲達其做官發(fā)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yè)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yè)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所以諸君須抱定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者,非為做官;入商科者,非為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諸君肄業(yè)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時間不為不多,茍能愛惜光陰,孜孜求學,則其造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發(fā)財,宗旨既乖,趨向自異。平時則放蕩冶游,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shù)之多寡;試驗既終,書籍束之高閣,毫不過問,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文憑到手,即可借此活動于會,豈非與求學初衷大相背馳乎?光陰虛度,學問毫無,是自誤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敗。即在今日,吾人對于當軸多不滿意,亦以其道德淪喪。今諸君茍不于此時植其基,勤其學,則將來萬一因生計所迫,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已誤人,又豈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諸君者一也。
    (摘編自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1917年)材料二:
          大學是傳播和創(chuàng)新知識的場所,教學和學術研究都是高度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只有在寬松的氛圍中,才能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思想火花。學生也只有在錯誤和失敗中,才能成長和堅強。因此,大學有責任營造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無論是教師學生,還是校長院長,沒有高低貴賤,不論學派親疏,大家都心平氣和,平等地爭論學術,探討學校發(fā)展。
          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奔易迮d衰,德行為要;大學發(fā)展,也必須堅持自己的精神傳統(tǒng)和核心價值。我們不能為世俗而拋棄學術的獨立與尊嚴,也不能為名利而嘩眾取寵、放任自流。我認為,大學的文化應當是簡單的、純潔的,不允許有爾虞我詐、奉承迎合,也不應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們永遠的追求!大學必須守護真理的純潔,不允許任何不良風氣玷污青年人的靈魂;大學有責任代表社會良知,維護核心價值,我們只有把師生的個人理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完美結合,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中國大學的使命。
    (摘編自林建華《“大學是個大家庭”——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全校教師干部大會上的講話》,2015年)【注】:①林建華,2015—2018年任北大校長。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蔡元培認為,每個人求學都有一定的目的,但大學是研究學問的地方,進入北大這所大學,要把目標統(tǒng)一到求學上來。
    B.蔡元培強調大學時期要“植其基”,這里的“基”既包括學問的根基,也包括求學目的純正、道德品行端正等內容。
    C.蔡元培和林建華都認為,北大師生不應以追名逐利為目的,而應追求真理,守護真理,代表社會良知,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D.在林建華看來,寬松自由的學術氛圍既包括平等地爭論學術,也包括允許學生犯錯,錯誤和失敗也是學生成長之路。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蔡元培演講的對象是學生,他認為當時的北大極其腐敗,對此現(xiàn)象深為不滿,提出了“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的主張。
    B.蔡元培希望學生愛惜光陰,專心求學。虛度光陰,學問無成,不但耽誤自己,投身社會后還可能貽害他人和國家。
    C.林建華演講的對象是教師干部,演講的內容具有概括性,重在擺出觀點,明確方向,提出要求,亮明態(tài)度。
    D.林建華提出把個人理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完美結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是對北大精神的繼承和發(fā)揚。
    (3)蔡元培和林建華的演講,雖時代不同,各有側重,但在演講的內容上仍有不少共同的地方,請簡要概括其觀點的共同之處。

    組卷:1引用:2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題。
    眺  望
    紀紅建
           每逢周末,我總會驅車來到老家--長沙近郊一個叫“湘江”的村子。車子緩緩進入院門,母親立即從茂盛的蔬菜中站起來。母親的勤勞,充沛的夏雨,讓菜園五彩斑斕--紅的辣椒、綠的豆角、紫的茄子、瘦長的絲……此刻的我,無比輕松,忙碌的腳步變得緩慢,內心的浮塵頓時被洗凈。
          按慣例,我先到菜園看看母親近來的“杰作”,然后到房前屋后走走。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漫步在湘江大堤上,眺望滾滾北去的湘江,眺望江那邊日新月異的圖景……
          這是一幅多么鮮活靈動的圖景啊,有波濤洶涌的江水,也有峰巒疊嶂的山峰;有律動的色彩,也有歲月的滄桑。兒時,不用到大堤上,只要爬上屋后那棵高大的樟樹,便能眺望那流動的圖景。湘江里,舟楫往來,船帆如織;江那邊,北邊一點,煙囪聳立,青煙裊裊,那是銅官窯薪火傳承的見證;南邊一點,有景色秀麗的書堂山,有響聲陣陣的麻潭山,還有埋藏在歷史深處的銅官窯遺址……后來,陸運興起、水運衰落,圖景的色彩打破了,變得蕭條而冷色。漸漸地,我明白了,我所看到的,只是這幅圖景的一個瞬間,或者說一個片斷。
    遙望歷史,這幅圖景是那么的色彩斑斕。我看到,2000年前的東漢,江那邊就有了零星的窯火,讓人看到了希望。四五百年后的初唐,窯火再次燃起,到了晚唐,不僅燒紅了湘江沿岸,還綿延到了東南亞、北非等地。我還看到,各地商賈匆忙出入銅官窯的身影,裝滿彩陶的商船從石渚湖啟程,走湘江,經(jīng)洞庭,入長江,乘風破浪……
          我看到,如今的圖景色彩豐富,生機勃勃。沉睡千年的銅官窯,走在了復興路上。特別是那個曾經(jīng)船只川流不息的石渚湖,它不再是湖垸,雨后竹筍般的古建筑,試圖再現(xiàn)千年前的大唐長沙景象。
          眺望圖景,也是在眺望父親。父親正在石渚湖的工地上看材料。為了養(yǎng)家糊口,他在很長時間里都在養(yǎng)鴨。每到深秋,父親就會跟伙計趕著鴨子到石諸湖一帶過冬。父親和伙計乘著木舟,趕著鴨子,在滾滾的波浪里飛旋搏擊、搖擺不定,看得我們膽戰(zhàn)心驚。直到眺望著父親和伙計趕著鴨子上了岸,母親才帶著我們安心回家??带喪莻€辛苦活,不僅白天與鴨子寸步不離,就是晚上也要睡在鴨子邊上。父親和伙計就在鴨棚邊上,用竹子和塑料搭個簡單的棚,在木板上鋪上稻草,算是床。平常沒事,最怕的是打雷下雨。只要遇上打雷下雨,母親就會站在湘江堤上眺望,滿臉陰云。那個年代,沒有電話,等待父親回來,唯有眺望。
          多少次,我看到小木舟從江那邊過來,總期盼著是父親回來,但帶給我的總是失望。有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父親乘的小木舟快到岸時,被一個大浪打翻,他死死抱著小木舟,總算劃到了岸邊,不過帶回來的一百個鴨蛋和在河東買的一只黑土豬仔被沖走了。但父親還是很慶幸,他笑著拍了拍口袋說:“200塊錢還在,這是孩子們春節(jié)后的學費?!备赣H還說,每當刮風下雨,他也會站到湘江大堤上眺望家里,心里念著,孩子們是不是安全回家了,家里該不會漏雨吧,塑料窗戶該不會被風吹掉了吧。
          正走著、想著,父親騎著電動車回來了。父親說:“你媽打電話說,你回來了,我就往家趕,十來分鐘的事?!币驗橛辛藰蚝透咚?,圖景中不再有驚濤駭浪,不再有母親漫長的煎熬與擔憂。父親把電動車往路邊一停,我們父子倆站在湘江大堤上,面對圖景,無比感慨。父親眉飛色舞地講起江那邊的變化,石渚湖上正在建銅官窯古鎮(zhèn),很快就要開街了,房子全部是唐朝風格的……
          父親、母親、我……誰又能走出歷史的圖景呢。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簡單介紹“我”周末回家、母親的反應、五彩斑斕的菜園,營造出濃濃的田園家庭氣息,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B.“你媽打電話說,你回來了,我就往家趕,十來分鐘的事”,這里的輕松與前文“等待父親回來,唯有眺望”的焦灼形成對比。
    C.文章結尾父親眉飛色舞講述的江那邊的變化,反映出了歷史的傳承、文化的復興,以及社會欣欣向榮、發(fā)展前進的變化。
    D.文章將個人、家庭的生活和命運置于廣闊的歷史變遷背景之上,從歷史的視角看待個人、家庭的生活、命運變遷,構思獨特。
    (2)聯(lián)系全文,說說作者“眺望”到了什么?
    (3)“父親、母親、我……誰又能走出歷史的圖景呢”有什么含意?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組卷:20引用:5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自然情趣的興起,在中國起于晉、宋之交,約五世紀左右,在西方起于浪漫運動初期,約十八世紀左右,所以中國自然詩的發(fā)生①
     
    。一般說詩的人頗鄙視六朝,但是我以為②
     
    。六朝是中國自然詩發(fā)軔的時期,也是中國詩脫離音樂而在文字本身求音樂的時期。
          自然美有兩種,一種是剛性美,一種是柔性美。藝術美③
     
    。詩如李杜,是剛性美的代表;詩如王孟,是柔性美的代表。如果拿中國自然詩來比較西方自然詩,則又西詩偏于剛,而中詩偏于柔。西方詩人所愛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風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國詩人所愛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風細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個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請分別用一個陳述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過15個字。

    組卷:1引用: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醒來可以是睡醒,可以是被一件事情驚醒,也可以是一種成長,一種人生啟示,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蘇醒。
          請以“醒來”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組卷:2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