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三冊《4.4 氫原子光譜和玻爾的原子模型》2021年同步練習卷(5)

發(fā)布:2024/11/18 5:0:2

一、單選題

  • 1.如圖為玻爾為解釋氫原子光譜畫出的氫原子能量級示意圖,一群氫原子處于n=4的激發(fā)態(tài),當他們自發(fā)地躍遷到較低能級時,以下說法符合玻爾理論的有( ?。?/h2>

    組卷:149引用:5難度:0.9
  • 2.根據玻爾理論,下列論述不正確的是(  )

    組卷:46難度:0.9
  • 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組卷:33引用:8難度:0.9
  •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組卷:63難度:0.7

三、解答題

  • 13.從宏觀現象中總結出來的經典物理學規(guī)律不一定都能適用于微觀體系,但是在某些問題中利用經典物理學規(guī)律也能得到與實際比較相符合的結論。根據玻爾的氫原子模型,電子的運動看作經典力學描述下的軌道運動,原子中的電子在庫侖力作用下,繞原子核做圓周運動。已知電子質量為m,電荷量為e,靜電力常量為k。氫原子處于基態(tài)(n=1)時電子的軌道半徑為r1,電勢能為EP=-k
    e
    2
    r
    1
    (取無窮遠處電勢能為零)。第n個能級的軌道半徑為rn,已知rn=n2r1,氫原子的能量等于電子繞原子核運動的動能、電子與原子核系統的電勢能的總和。
    (1)求氫原子處于基態(tài)時,電子繞原子核運動的速度;
    (2)證明:氫原子處于第n個能級的能量為基態(tài)能量的
    1
    n
    2
    (n=1,2,3,…);
    (3)1885年,巴爾末對當時已知的在可見光區(qū)的四條譜線做了分析,發(fā)現這些譜線的波長能夠用一個公式表示,這個公式寫作
    1
    λ
    =
    R
    1
    2
    2
    -
    1
    n
    2
    1
    λ
    =
    R
    1
    2
    2
    -
    1
    n
    2
    ,n=3,4,5,….式中R叫做里德伯常量,這個公式稱為巴爾末公式。已知氫原子基態(tài)的能量為E1,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求:
    a.里德伯常量R的表達式;
    b.氫原子光譜巴爾末系最小波長與最大波長之比。

    組卷:306引用:2難度:0.3

四、填空題

  • 14.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涉及許多實驗的探究及眾多科學家的創(chuàng)造性思想。

    (1)1897年,湯姆孫根據陰極射線在電場和磁場中的偏轉情況(圖甲),斷定陰極射線是
    (填“電磁波”或“電子”),進而認為原子是一個球體提出原子“西瓜模型”或“
    模型”;
    (2)1909年,盧瑟福與他的學生進行了α粒子散射實驗(圖乙),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下列對此實驗與模型的說法,正確的是
    ;(多選)
    A.α粒子散射實驗證明了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B.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主要是因為電子的質量太小
    C.極少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發(fā)生大角度偏轉,是因為其受到金原子核的強庫侖斥力
    D.α粒子散射實驗說明了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一個很小的核上
    (3)1913年,玻爾第一次將量子觀念引入原子領域,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結構假設,即
    量子化、定態(tài)和躍遷等概念,并成功地解釋了圖丙中
    (填“氫原子”、“氦原子”或“汞原子”)光譜的分立特征的實驗規(guī)律。

    組卷:86難度:0.8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