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1課 短文二篇 記承天寺夜游》2021年同步練習卷(1)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文學(xué)常識
-
1.蘇軾,字
組卷:94引用:1難度:0.8
二、詞語解釋
-
2.詞語解釋。
(1)元豐六年 元豐:
(2)解衣欲睡 解衣:
(3)月色入戶 月色:
(4)欣然起行 欣然:
(5)念無與為樂者:念:
(6)遂至承天寺 遂:組卷:93引用:1難度:0.8 -
3.詞語解釋。
(1)尋張懷民 尋:
(2)懷民亦未寢 亦:
(3)相與步于中庭:相與:
(4)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
(5)水中藻、荇交橫 交橫(héng):
(6)蓋竹柏影也 蓋:
(7)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組卷:110引用:1難度:0.8
三、句子翻譯
-
4.翻譯下列語句。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組卷:71引用:2難度:0.7
五、課外延伸
-
1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習題。
游白水書付過①
蘇軾 紹圣元年十月十二日,與幼子過游白水佛跡院。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東,少北,有懸水②百仞,山八九折③,折處輒為潭,深者縋石④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濺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暮歸倒行⑤,觀山燒⑥,火甚,俯仰度數(shù)谷。至江,山月出,擊汰⑦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更,復(fù)與過飲酒,食余甘煮菜。顧影頹然,不復(fù)甚寐。書以付過。東坡翁。
【注釋】①此文是作者遠謫惠州時所作。白水:山名。過:蘇軾第三子,名過。②懸水:瀑布。③折:彎轉(zhuǎn)。④縋(zhuì)石:用繩子系著石頭向下。⑤倒行:順來路回去。⑥山燒:夕照景象。⑦擊汰:擊水。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①其源殆可熟物 殆: ②食余甘煮菜 食: ③顧影頹然 顧: ④書以付過 書: A.相與步于中庭 于我如浮云 B.循山而東 人不知而不慍 C.折處輒為潭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D.不得其所止 其真不知馬也
浴于湯池熱甚其源殆可熟物
(4)翻譯句子:
①雪濺雷怒,可喜可畏。
②山崖有巨人跡數(shù)十,所謂佛跡也。
(5)作者在《記承天寺夜游》《游白水書付過》兩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有相同之處,試加以概括。組卷:60引用:1難度:0.5 -
1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習題。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彬?qū)使復(fù)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①,吾儕小人,當效命?!甭势渫匠舟五?sup>②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復(fù)請調(diào)來歲夫增筑故城,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鍤:箕畚鐵鍬。③堵:古墻體單位,長與高各一丈為一堵。
(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①民皆動搖
②吾在是
③軾詣武衛(wèi)營
④卒全其城
(2)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河 將 害 城 事 急 矣 雖 禁 軍 且 為 我 盡 力
(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
②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
(4)本文記述了蘇軾率領(lǐng)官兵抗洪筑提、保城安民的事跡,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組卷:47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