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5/4 8: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與唐宋之際社會變革的時代思潮相適應,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趨向呈現(xiàn)出一種劃時代的歷史轉(zhuǎn)化。他們追求和向往的不再是唐代文人那種渴望通過征戰(zhàn)疆場建立外在事功的人生理想,而是在“庭院深深”“壺中天地”中營造個人的精神家園,已由唐代文人尚武任俠式的外向追求轉(zhuǎn)向沉潛向內(nèi)的審美趨向。
          宋朝建立后既采取了“崇文抑武”“以儒立國”的治國方略,又實行了嚴于內(nèi)部防范而疏于邊境防守的“守內(nèi)虛外”政策,這雖然解決了五代以來愈演愈烈的軍閥割據(jù)局面,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和文化繁榮,卻在一定程度上使宋朝陷入“雖有百萬之兵,而不免自貶為至弱之國”的尷尬境地。宋代文人逐漸淡化了唐代文人那種渴望對外建功立業(yè)的熱情和雄心,越來越多地將生活和精神納入書齋、庭院及對日常平淡生活的欣賞追求,加之宋代黨爭不斷,文人宦途浮沉無常,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他們積極用世的志向,進一步塑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沉潛向內(nèi)的審美趨向。
          瀏覽唐詩,諸如“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之類輕視讀書生活的詩句俯拾即是,而宋代文人則凸顯出對書齋生活的喜愛和沉溺。蘇軾自謂夜晚“常以三鼓為率,雖大醉歸亦必披展至倦而寢”;歐陽修青少年時因家貧無書可讀,便“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宋代文人不僅勤讀樂讀,而且縱觀博覽,像王安石“自百家諸子之書,至于《難經(jīng)》《本草》乃至諸小說,無所不讀”;沈括“于天文、方志、律歷……無所不通”。著名學者王水照先生認為,宋代士人的身份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大都是集官僚、文士、學者三位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其知識結(jié)構(gòu)一般比唐人淹博融貫,格局宏大”,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與他們普遍存在的讀書熱情分不開的。
          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詩詞創(chuàng)作從題材到內(nèi)容也普遍呈現(xiàn)出靜觀自省、內(nèi)向收斂的特點。這主要體現(xiàn)在大量隱逸詩詞以及描寫日常生活題材的文學作品不斷涌現(xiàn)。與唐代文人孟郊進士及第后發(fā)出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狂喜之言相比,宋代文臣寇準卻在其詩作中發(fā)出了“不愛朝衣?lián)Q布衣”的呼聲;陸游在《真珠簾》中亦稱“自古儒冠多誤,悔當年,早不扁舟歸去”。宋代是一個重用和優(yōu)容文人的朝代,文人理應將積極入仕列為人生的首要選擇,然而宋代文人雖然并沒有放棄科舉功名,大多數(shù)人也在走“學而優(yōu)則仕”的道路,但在他們的價值取向及意識深處卻凸顯出濃厚的隱逸情懷,“隱逸上升為與出仕具有同等價值的人生抉擇”。
          宋代文人士大夫階層作為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和傳承者,其審美趨向勢必影響著時代的文化風貌。在中國歷史上,宋代向以學術之繁盛、科學之發(fā)達為學人津津樂道,陳寅恪先生認為華夏民族文化“造極于趙宋之世”,錢穆先生認為宋代政府貧弱,國力雖遠不及唐王朝強大,但“社會學術之盛,則唐亦不能媲美于宋”。宋代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文化和科學極為繁盛的時代,固然與宋代“以儒立國”的國策息息相關,但亦與宋代士大夫所凸顯出來的自省內(nèi)斂、沉潛向內(nèi)的審美趨向緊密相連。
    (摘編自郭學信《論宋代士大夫沉潛向內(nèi)的審美趨向》)(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唐代文人渴望建立外在事功的人生理想不同,宋代文人喜歡在“庭院深深”中營造個人精神家園,審美追求是內(nèi)斂的。
    B.宋代黨爭頻發(fā),文人宦海沉浮,進而使宋代文人士大夫逐漸將精神納入書齋、庭院及日常生活,形成沉潛向內(nèi)的審美趨向。
    C.宋代文人讀書廣博,王水照先生認為,他們知識結(jié)構(gòu)一般比唐人淹博融貫、格局宏大,這是宋代士人身份的一個顯著特點。
    D.宋代是一個重用文人的朝代,但宋代文人并未將積極入仕作為人生的首選,而是將其與隱逸視為具有同等價值的人生選擇。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在提出觀點以后,先分析其成因,接著介紹其表現(xiàn),最后論述其影響,論證層次分明、思路清晰。
    B.文章從讀書熱情、詩詞創(chuàng)作兩個方面闡述了宋代文人內(nèi)向?qū)徝赖木唧w體現(xiàn),列舉大量實例,說服力強。
    C.文章在闡述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趨向特點時,與唐代文人進行對比論證,使讀者認識更加清晰鮮明。
    D.文章采用陳寅恪、錢穆先生的觀點,意在說明宋代雖然政府貧弱,但文化科學極為繁盛,體現(xiàn)論證嚴謹。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相較于開放外拓的唐王朝,宋王朝呈現(xiàn)出來的則是重武輕文、相對封閉的時代特征,也影響了宋代文人的審美趨向。
    B.宋代文人在勤讀求樂的書齋生活中,極力追求并享受人生的樂趣,煥發(fā)出極大的讀書熱情,造就了他們宏大的格局。
    C.隱逸詩詞以及描寫日常生活題材的文學作品大量涌現(xiàn),體現(xiàn)了宋代文人在詩詞創(chuàng)作方面靜觀自省、內(nèi)向收斂的特點。
    D.宋代士大夫所凸顯出來的沉潛向內(nèi)的審美趨向,使得宋代學術繁盛、科學發(fā)達、文化繁榮,為歷代的學人津津樂道。

    組卷:0引用:1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三星堆遺址得名于清代《漢州志》:“廣漢名區(qū),雒城舊壤……其東則涌泉萬斛,其西則伴月三星。”遺址最早發(fā)現(xiàn)于20世紀20年代末。1934年,原華西大學美籍學者葛維漢進行了第一次發(fā)掘。
          新中國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門重新啟動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1986年發(fā)現(xiàn)一、二號“祭祀坑”,出土珍貴文物千余件,多數(shù)文物前所未見,揭示了一種全新的青銅文化面貌。1987年,考古工作者提出“三星堆文化”命名,推斷其年代相當于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際。
          20世紀80年代至今,國家文物局指導四川省開展大規(guī)模調(diào)查勘探和發(fā)掘工作,不斷明確三星堆遺址分布范圍、結(jié)構(gòu)布局,逐步廓清了三星堆文化分布范圍,揭示了三星堆文化與中原地區(qū)夏商文化的密切關系,并逐步探明三星堆文化源流。
    (摘編自蔣肖斌《溯源三星堆文化,發(fā)掘仍將繼續(xù)》,《中國青年報》2021年3月22日)材料二:
          不同于中原系統(tǒng)的青銅人物造像,以及帶有古代歐亞文明色彩如黃金制品、立體的青銅神像等出土文物,讓不少人認為,以三星堆文化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某種異域文化。但從大量中原式樣的青銅尊,以及象牙雕刻的中原式云雷紋來看,都仍在中國本土文明范圍內(nèi)。
          比如,把青銅禮器作為一個文明最重要的價值承載體,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特質(zhì)。無論是古埃及、愛琴文明、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都沒有將其上升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個高度。而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在這一點上是一脈相承的。
          從青銅禮器的形制看,夏代二里頭的綠松石青銅獸面牌,在三星堆有類似發(fā)現(xiàn),二里頭的玉牙璋以及祭祀鬼神的陶盂,在三星堆也有大量分布。即使是在夏朝滅亡后,三星堆的古蜀文明仍在禮制上保守著中原傳統(tǒng)。
          從商代禮制上講,這次新發(fā)現(xiàn)的祭祀坑中,有中原式青銅尊出土。尊是酒器,殷人重酒,人類學家張光直先生就曾指出,酒在商代祭祀中具有通神的重要意義。這一點也被古蜀人所接受。再如青銅神樹,在中原觀念中,宇宙中的神樹是扶桑、建木,是太陽神鳥棲息和輪番工作的所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上有九只鳥,暗示有一只正是天上的太陽。此種觀念和表達,都與中原文明別無二致。
          因此,結(jié)合這次三星堆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看出,巴蜀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分支。
    (摘編自李競恒《三星堆新出土文物,再證巴蜀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分支》,《新京報》2021年3月22日)材料三:
          在三星堆祭祀?yún)^(qū)發(fā)掘現(xiàn)場,密封的考古發(fā)掘艙內(nèi),考古人員身穿防護服操縱機械進行發(fā)掘……不少記者現(xiàn)場感嘆,這里像實驗室一樣充滿科技感。
          1986年,三星堆遺址一、二號坑完成搶救性發(fā)掘,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本著“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考古工作者很快對遺址實行了最大程度的保護。如今,全新技術支持下的新時代考古,不僅能夠最大程度降低考古發(fā)掘?qū)τ谶z跡現(xiàn)場的影響,也為進一步研究留存了更大空間。
          文物承載著燦爛文明,傳承著歷史文化,是華夏先祖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也凝聚著我們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在這次被大家稱作“三星堆上新”的考古過程中,人們通過網(wǎng)絡直播與新聞報道,熱烈而深入地參與到考古互動中。當古代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相遇,人們展現(xiàn)出探討歷史、關注文化的濃厚興趣,使得考古不再“冷門”,文物不再“高高在上”。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在這一過程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進一步加深了公眾對中華文明的認同與尊崇。
          展望全國,北京長城搶險加固項目堅持“最小干預”原則、最大限度保持長城景觀原貌,西安地鐵建設因文物保護需要而深挖和繞行,杭州良渚遺址文物保護核心區(qū)開展居民搬遷……各地探索著各具特色的文物保護和利用新模式,繪就出一幅歷史文物保護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相得益彰的嶄新畫卷。
          研究歷史是為了開拓未來。做好新時代的文物保護與研究工作,一定能為強國征程貢獻更為深厚的文化自信和蓬勃動力。
    (摘編自宋豪新《引人注目的“三星堆上新”考古過程》,人民網(wǎng)2021年3月30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三星堆遺址得名于清代的《漢州志》,這可以證明,三星堆文化具有不容置疑的中華文明屬性。
    B.三星堆遺址最早發(fā)現(xiàn)于20世紀20年代末,但直至1934年,才有美籍學者進行了第一次發(fā)掘。
    C.從特征上而言,三星堆文化是一種青銅文化,考古學者推斷其年代約當于中原的夏末至商周。
    D.1986年發(fā)現(xiàn)一、二號“祭祀坑”以后,國家文物局并沒有中斷對三星堆遺址的相關研究工作。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人認為三星堆文明可能是異域文明,其重要依據(jù)就是三星堆出土了異于中原系統(tǒng)的青銅人物造像,以及帶有古代歐亞文明色彩的黃金制品等。
    B.目前已知的古老文明如古埃及文明等,都沒有將青銅禮器上升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認識高度,但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于此卻一脈相承。
    C.三星堆文化與中原文明關系密切,從器物上來看,三星堆出土了陶盂、中原式青銅尊等禮器;從觀念上來看,青銅神樹暗示了太陽神鳥的作息。
    D.“三星堆上新”引發(fā)熱烈而深入的考古互動,不僅展現(xiàn)了人們探討歷史、關注文化的濃厚興趣,也體現(xiàn)了新的時代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
    (3)請綜合以上材料,談一談新時代“文物保護和利用”工作的特點。

    組卷:0引用:1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理發(fā)
    陳年喜      忘了從哪年起,我理發(fā)這事兒,都是由愛人來完成的。那些年在礦山,那時候年輕,頭發(fā)長得特別快,出門前,第一件事兒就是理發(fā),回到家第一件事兒也是理發(fā)。老家沒有理發(fā)店,去鎮(zhèn)上既花錢又費時間,還特別遠。有一天,我翻出一把剪刀扔給愛人:“給我把頭發(fā)剪了?!?br />      剪刀是她從娘家?guī)淼募迠y之一,原是用來裁剪衣服的,也修手腳指甲,七八寸長,好久不用依然锃亮,威猛得很。愛人顫顫巍巍地拿起來,在我腦袋上試著耕作。在此之前,她連羊毛也沒剪過,哪里接過這么重大的任務。十年磨一劍,慢慢地,如今她已練出了手藝。除了給我剪頭,也給鄰居剪頭。有幾回要去重要點兒的場合,頂著愛人理出的發(fā)型,竟平添了幾分底氣。
          我曾觀察過全國各地人群的頭形,發(fā)現(xiàn)形狀各異,各地有各地的形狀特點。要說好看,當數(shù)東北人,那是真正的磚型;要說難看,就是秦人,連我們自己也謂之紅薯頭,一顆中間粗兩頭尖的紅薯,不好看,也不好理。人類的科學還遠遠不足以解釋人類自身現(xiàn)象,許多物狀的形成,一定有特殊的密碼。
          十四五歲時,有一回去山上砍柴,一根干樹枝從樹頂斷了,落下來,砸在我頭頂上。樹對加身的刀斧沒有辦法,也算找準了復仇的對象。我沒有被砸死,卻把頭頂砸出了一個坑,皮骨分離,從此那雞蛋大一片,再沒長出過好頭發(fā),像一片莊稼被誰打了百草枯,又像遭了火災的現(xiàn)場。愛人剪刀到了這兒,總要怔一下,我能感覺到剪刀在那兒的猶豫。
          愛人說,你的頭越來越難理了。我知道,那是因為白發(fā)和脫發(fā)。
          誰還沒有過一頭青蔥的水草。
          四十歲前,我好像從來沒有過洗頭膏的概念,從少年到中年,一直使用的是洗衣粉。礦山環(huán)境里,頭發(fā)特別容易臟,機器開動起來,粉塵彌漫,工友之間,不敢張口說話,只靠頭燈和手勢交流。地熱兇猛,我們在塑料安全帽周圍用鐵絲烙出一圈孔,用以散熱透氣,自然,粉塵們也乘虛而入。一班下來,要洗三盆水,用半包洗衣粉。那會兒的洗衣粉特別能去污,一把洗衣粉揉在頭皮上,像潑上了一攤火,燒得慌,但清過水后,清香彌漫,頭發(fā)光溜又茁壯,人也因而精神。
          有一年,在靈寶陽平,我們接了個千米巷道掘進的工程,這也是職業(yè)生涯到此接到的最大工程,大家歡天喜地。工程干到一半,老板沒錢了,工人們窮得煙也抽不起,我們開始賣用禿了的廢鉆頭。那時候,礦山到處是收舊物的女人。
          我們那片兒,被一個女人包了,誰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身世怎樣。她背著兩個包,上山時,里面是襪子、香煙和小吃。她從溝口開始,一個工棚一個工棚地過,再下來時,已經(jīng)滿滿兩包礦山物件。她還年輕,不卑不亢,儼然一個公主。有一天,我賣給她三顆鉆頭,給了我十五元。
          那會兒我剛洗過頭,頭發(fā)濕漉漉的,她看了看我,說:“兄弟,你在礦山,實在是糟蹋了,還是干點兒別的吧!”半個月后,礦山暴雨發(fā)大水,大水從山頂漫下來,席卷了整條峪。她永遠埋身在了礦渣里。沒有人會記得一個自食自力的女人,也沒人記得一個人消散在千米巷道的青春。
          頭發(fā)難理,難在揚長避短。既要有模樣,又要遮去歲月的痕跡,給生活和生命世界添一絲生氣與勇氣。這就像一棵樹到了冬天,卻要開出花葉來。現(xiàn)在愛人給理發(fā)時,就特別慢。她站在我的身后,一站半個小時,我有頸椎病,她也有,我可以在椅背上靠一下,她卻不能。
          我知道,她的猶豫是對自信的猶豫,也是對眼前世界的猶豫。對于強大的生活,對于這個看不見盡頭的世界,沒有哪個女人真正自信過。
          在理發(fā)時,愛人習慣停下來,一根一根拔去我頭上的白頭。這個過程小心而認真。從十年前開始,我一直有熬夜的習慣,經(jīng)常熬到十二點多,熬夜的結(jié)果是兩鬢白得非常快,在同齡中我是白發(fā)最多的一個。我雖然反對愛人這個習慣,但確實從中獲得了某種安寧,一個遠行的人返身回家的感覺。這些年,她也有了白發(fā),仿佛它們具有傳染性。
          今天是臘月十九,農(nóng)歷庚子年只剩下十一天了。中午吃過飯,天暖和得像三月陽春,門前的山茱萸結(jié)出了嫩黃的骨朵。愛人說:“給你理理發(fā)吧!”她翻出剪刀,罩上門簾,在我頭上細細剪下去。農(nóng)村的說法,正月不理頭,理頭死娘舅。我早已沒了娘舅,主要是,她有了難得的半日閑。
          她個頭低,一米五多,瘦小,九十多斤。她努力踮起腳,打理我的頭頂。剪刀在輕輕游走,我感到鐵的涼意,鐵的涼意后面是手的溫度。這雙手,抓住過許多東西,又差不多都放走了,只剩下粗糙的皮質(zhì)層。
          收起剪刀,吹去脖子上的發(fā)屑,愛人說:“今天又節(jié)省了八元錢,真好!”
    (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盡管工作環(huán)境惡劣,生活條件差,但“我”堅持洗頭保持精氣神,這讓那位收舊物的女人覺得他與眾不同,很是欣賞。
    B.現(xiàn)在愛人理發(fā)特別慢,既是因為“我”的頭發(fā)變得難理,也是因為她身體有了疾病,敘事中流露出歲月催人老的感傷。
    C.文章對過往的艱辛苦難沒有極盡渲染,也沒有呼天搶地的傾訴,語調(diào)始終冷峻克制,體現(xiàn)著一種淡然接納的生命態(tài)度。
    D.文章在敘事中穿插了一些景物描寫,如倒數(shù)第三段描寫午后的景象,用天氣之暖、山花之萌,反襯出人物內(nèi)心的蒼涼。
    (2)文章為什么要寫收舊物的女人?請談談你的看法。
    (3)有人評價陳年喜的作品“呈現(xiàn)了中國人悲愴又熾熱的生命力”,請談談文中中國人生命力“悲愴”和“熾熱”的具體體現(xiàn)。

    組卷:0引用:1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人的腸道內(nèi)大約生存著100萬億個微生物——它們有保護你免于感染、助消化和調(diào)節(jié)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然而,隨著人類身體適應現(xiàn)代生活,我們開始失去一些正常的微生物。
          有教授在研究靈長類動物微生物時發(fā)現(xiàn),①
     
    。研究人員分別對越南和哥斯達黎加叢林中生活的兩個物種進行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身處不同地域,它們的微生物群截然不同。野外動物腸道內(nèi)的微生物群,像郁郁蔥蔥的熱帶雨林,②
     
    ;而圈養(yǎng)動物的微生物群,會與其他圈養(yǎng)靈長類動物逐漸趨同。
          野外生長的兩個猴群有著完全不同的微生物群,而在動物園里,這兩種猴子盡管來自不同大洲的動物園,地域和飲食也都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微生物群③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文中畫波浪線處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組卷:7引用:3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扶正祛邪”是中醫(yī)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胺稣敝阜鲋?、補益人體虛弱不足的正氣,使身體恢復正常狀態(tài);“祛邪”指祛除使人體發(fā)生疾病的一切外在致病因子。中醫(yī)療治堅持“扶正不留邪,祛邪不傷正”,非常重視對“正”即人體自身機能的生發(fā)保護。
          以上文字對我們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69引用:1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