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第7課 兼愛》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15)
發(fā)布:2024/12/5 9:0:2
一、基礎(chǔ)訓(xùn)練
-
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h2>
組卷:45引用:12難度:0.8 -
2.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29引用:11難度:0.9
-
7.文化常識:判斷下列古代文化常識的正誤。
(1)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愛”,墨子認(rèn)為愛人當(dāng)不分親疏、貴賤,愛無等差,這樣才能避免混亂,從而實現(xiàn)天下太平。
(2)孟子、荀子、墨子、韓非子都繼承了儒家學(xué)派的傳統(tǒng),是戰(zhàn)國時期重要的思想家。
(3)《墨子》是墨家學(xué)派的著作匯總。原有七十一篇,現(xiàn)僅存五十三篇。一部分作品反映了墨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另一部分為后期墨家哲學(xué)、邏輯和科學(xué)方面的論著。組卷:6引用:6難度:0.9
二、課外延伸
-
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眾其國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將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后國之善射御之士,將可得而眾也。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shù)者乎,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后國之良士,亦將可得而眾也?!?br /> 是故古者圣王之為政也,言曰:“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義不親,不義不近。”是以國之富貴人聞之,皆退而謀曰:“始我所特者,富貴也,今上舉義不辟貧賤,然則我不可不為義?!?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親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親也,今上舉義不辟疏,然則我不可不為義?!?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近者聞之,亦退而謀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舉義不辟遠,然則我不可不為義?!?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遠者聞之,亦退而謀曰:“我始以遠為無恃,今上舉義不辟遠,然則我不可不為義?!贝?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遠鄙郊外之臣,門庭庶子,國中之眾、四鄙之萌人聞之,皆競為義。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shù)也。譬之富者有高墻深宮,墻立既,謹(jǐn)上為鑿一門,有盜人入,闔其自入而求之,盜其無自出。是其故何也?則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念,曰: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則民不信,政令不斷則民不畏,舉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故當(dāng)是時,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舉公義,辟私怨,此若言之謂也。故古者堯舉舜于服澤之陽,授之政,天下平;禹舉益于陰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湯舉伊尹于庖廚之中,授之政,其謀得;文王舉閎天泰顛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當(dāng)是時,雖在于厚祿尊位之臣,莫不敬懼而施,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莫不競勸而尚意。故士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故得士則謀不困,體不勞,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惡不生,則由得士也。”
(選自《墨子?尚賢上》,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
B.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
C.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
D.故古者圣王之為政列德/而尚賢/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親者,指與君主關(guān)系親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遠者,指關(guān)系疏遠,不在君主身邊的人。
B.國,指諸侯國;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內(nèi)的地方;遠鄙,指遠方邊邑;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邊境的百姓。
C.九州,古代中國劃分的九個大區(qū),歷來說法不一,有《禹貢》九州、《爾雅》九州、《周禮》九州等,后用作中國的代稱。
D.爵位,周代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襲罔替,封地均稱國,各諸侯國內(nèi)亦置卿、大夫、士等。
(3)下列有關(guān)選文內(nèi)容的分析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墨子認(rèn)為,對國家的賢良之士要“富之,貴之,敬之,譽之”,這樣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賢良之士參與國家的管理。
B.墨子所說的“賢良之士”即“國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過“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等手段來發(fā)掘人才。
C.墨子指出了富貴者、親者、近者、遠者等人不得不為義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賢事能”的重要影響及意義。
D.墨子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運用了一連串的類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墻筑門作比,生動闡明了治理國家的有效方法。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舉三者授之賢者,非為賢賜也,欲其事之成。
②故士者所以為輔相承嗣也。
(5)第三段中,墨子舉“堯”“禹”“湯”等人的例子是為了論證什么?組卷:30引用:14難度:0.4